王竑同意了。
义无反顾地同意前去江南。
其实换做是谁,得到新天子如此恩遇,只怕都很难拒绝。
更何况,朱见深毕竟是大明皇帝,他的命令,王竑本来就无法拒绝。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是去江南走上一遭。
王竑其实想得很清楚,也明白自己眼下的处境。
以前他可以任性妄为,打着刚介直臣的名头,做出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非但没有因此受到惩处,反而仕途一路高歌猛进。
这不是因为他王竑自身才能力有多出众,而是因为先帝对他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
景泰帝朱见深,这位完美的君主,替他王竑抗下了所有压力,摆平了所有烂摊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竑才敢放开拳脚,刚猛生硬地替朝廷解决那一个个的难题!
可是现在,景泰皇帝陛下成了先帝,这对相得益彰的君臣瞬间就失去了彼此。
王竑自问景泰一朝得罪的达官显贵不在少数,如果他不能赢得少年天子朱见深的支持甚至垂青,他的下场注定只会很凄惨。
所以,从一开始,面对少年天子的要求与命令,王竑就别无选择,他只能去江南走上一遭。
最初的拒绝,不过都是试探罢了。
王竑想要知道少年天子的态度,是否与先帝一样,全力支持自己。
事实证明,新天子对自己,的确无比重视。
甚至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惜赐下天子剑与禁卫军,这可是先帝都从未给予过的优渥待遇!
士为知己者死!
王竑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态度,或者说他再次赢得了新天子的垂青。
那么,剩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翌日清晨,朝会。
当王竑施施然地出现在朝堂之上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毕竟,这位左都御史兼漕运总督兼盐政巡抚,那可是无可争议的一方巨头权力地位仅次于九卿巨头。
而且群臣可是没有忘记,少年天子专门召他回京,是为了催缴江南赋税一事!
简单了解了一下各项朝政,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朱见深便主动开了口,沉声道:“日前原户部尚书张凤曾多次提及,江南官田赋税拖欠严重,重赋之地竟是有名无实!”
“苏松两府空有重赋之名,却无重赋之实,松江府更是只能收到赋税定额的百分之十五,甚至还不如其他中等州府,一年拖欠一年,日渐糜烂!”
“江南可是我大明朝的钱粮重地,长此以往下去,朕只怕朝廷连诸位爱卿的俸禄都发不出来了!”
群臣听到少年天子这话,又齐刷刷地看向王竑,基本上都已经猜到,少年天子想要做什么了。
一位位九卿巨头沉默不语,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了作壁上观。
毕竟少年天子的忧患不无道理,江南官田的问题,的确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这问题在先帝年间就凸显了出来,只是因为先帝身体原因,所以才一拖再拖,谁都不愿冒出这个头来,让大明陷入危机。
不过现在却是不一样了,新天子虽然年少却极有主见,正准备大展拳脚励精图治,江南官田问题就是一块绝佳的试金石!
如果少年天子指挥王竑、张凤等重臣,完美解决了江南官田问题,那样就是最好的结果。
然而这终归不太可能,或者说少年天子还办不到。
江南豪绅遍地,与朝廷官员盘根错节,想要厘清江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王竑不行,张凤不行,少年天子更加不行!
没有自己这些经年老朽从旁辅佐,少年天子一意孤行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王直胡滢等人选择不发一语、作壁上观,其实也是想给少年天子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或者说让这位野心勃勃的新天子,回归到正道上面来。
君臣君臣,君是离不开臣的。
没有臣子替君主牧民,君主还何以为君?
偏偏少年天子还没有体会到这一点,行事总是喜欢绕过自己这些朝臣,想要跳脱出去。
任命郭登提督京营抢夺兵权如此。
召回王竑清查江南官田催缴赋税也是如此。
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少年天子前面有少年二字,他还只是个孩子。
没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就这般肆意妄为,迟早是会出大乱子的。
然而靠劝是劝不住的,新天子极有主见,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
那么,就只有让少年天子自己犯错,撞个头破血流,他才会老实听话。
此次江南官田问题,就是一堵高墙,足够让他们三人撞个头破血流了!
龙椅上面的朱见深此刻也有些纳闷,满脸狐疑地看着满朝文武。
因为他方才说了一大堆,成功做好了铺垫,就是为了当众敕封王竑为钦差大臣,前去清查江南官田问题。
结果这些朝臣倒好,一个个地不发一语,老实到了极点。
这可不正常啊!
先前一提到江南,不知多少朝臣跳出来反对,高喊什么“以大局为重”!
然而都到了现在,王竑都骑到你脸上了,这些个老东西反倒是安静下来了。
怎么地,这些老东西又在谋划着什么?
朱见深扫视着九卿大员,这些顶级文臣们,此刻一个个地都垂首低眉,好像快要睡着了一样,似乎对这件事情并不关心。
呵,真是有意思了。
见此情形,朱见深心中警铃大作。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故意在朝堂之上,任命王竑为钦差大臣,就是为了敲山震虎,显示自己这位新天子清查江南官田的决心,让朝堂之上的某些人收回自己伸出的爪子!
不管文臣集团是真的退让了,还是说策划着另外的阴谋,这一次朱见深都不会退让!
江南官田问题,他必须要解决!
“王爱卿,朕赐你天子剑,此去江南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王竑早就跪倒在地,激动地面色涨红。
见此情形,满朝文武都是变了脸色。
天子剑!
便宜行事!
先斩后奏!
这般待遇堪称大明第一人了吧?
少年天子还真是好大的气魄!
他也不怕自己的“天子剑”折在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