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宇之内,寂静无声。
群臣陷入了沉思,各自思考着利害关系。
毕竟此次谋逆一案,涉及文臣,武官,外戚,阉人,几乎囊括了整个朝堂。
一众文臣都还算好的,毕竟徐有贞此人当年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曾建议南迁,遭到朝野内外的一致谴责,所以文臣对他的生死并不关心。
除了一力举荐他的内阁首辅陈循,这位华盖殿大学士此刻有些忧虑,唯恐徐有贞这蠢货会牵连到自己。
毕竟当年徐珵因支持南迁之议被朝廷所不容,以致长久不得升迁,走投无路之下转而投靠了自己。
陈循见此子确有才华,所以建议他改名为徐有贞,之后徐有贞奉敕治理沙湾河道有功,官拜左副都御史,陈循还因此老怀大慰,因为自己的眼光不错。
可是谁能够想到,这个混账东西竟然藏着如此狼子野心,敢参与石亨谋逆一案!
朝野上下可是都知道,徐有贞与他陈循关系匪浅,这要是皇帝陛下或者太子殿下追究起来,他陈循也只能引咎请辞,黯然致仕了。
同样忧心之人,不只陈循一个,还有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王文。
这位颇有贤名的贤才干吏,此刻望着陛阶上的那道稚嫩身影,肠子都快悔青了。
他王文与这位沂王殿下之间的“恩怨”,可是渊源颇深啊!
当年景泰皇帝意欲更易太子,王文率先表态接受,给足了皇帝陛下面子,也给足了皇帝陛下信心。
而后皇帝陛下病重之时,群臣想要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也是王文出言驳斥,于是群臣只能上疏请求皇上早选贤能,不敢提及沂王二字。
而他王文本人,也与王诚等天子近臣联系,准备迎立襄王世子朱祁镛为太子。
为什么?
因为更易储君一事!
他们这些人当年顺从景泰皇帝,鼎力支持皇上更易太子,已经算是与朱见深结下了仇怨。
如果朱见深当真被复立为太子,等到他即位称帝,那谁能保证这位新君不会挥起屠刀,清算当年的旧账?
所以,他们不能选择朱见深,只能从大明宗室成员中挑选贤良,希冀着能够帮助他入主东宫。
襄王朱瞻墡贤名在外,是朝野一向敬重的大明贤王,由他长子朱祁镛入主东宫,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
王诚等内侍宦官时常向皇帝陛下进言,夸赞襄王世子朱祁镛的仁孝礼义,原本皇帝陛下已经有些意动,王文等人觉得大事可成!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谋逆大案,直接粉碎了他们所有的努力与期望。
一想到这儿,王文就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
时也?
命也?
朱见深眼尖地注意到,此刻惆怅之人,远不止文臣,还有武将与勋臣。
如今大明朝虽然表面上天下承平,但是朝堂之上的争斗始终未停。
如同文官集团内部纷争不休一样,武将勋臣同样不是铁板的一块。
据贴心小棉袄兴安所说,如今朝堂之上可分为外地勋贵与京师勋臣两大类。
大明开国至今百年,共有开国功臣和靖难功臣两次大规模的封爵,实授爵位者约有百位。
然而由于太祖高皇帝晚年为了给建文皇帝铺平道路,疯狂屠戮杀人,再加上其后因为各种违法乱纪被除爵,大明传承至今的勋贵大约只有五十余位。
其中有开国功臣仅剩八九个,基本都被留在了南京看家,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批残存的开国勋贵已经被彻底抛开,远离了大明朝政治中心。
靖难功臣尚且有三十余位,是如今京城勋贵的主要来源。
此外还剩下十余位,是仁宗皇帝与宣宗皇帝以及景泰帝所册封的勋贵,这部分人数算是不少,但是大都被外派到各地,镇守一方。
据兴安的贴心解释,京师里面剩下的勋贵大约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资历深的老牌勋臣,一种是资历浅的新晋勋贵。
前者以靖难勋贵为代表,资历深厚,父祖曾斩将夺旗,追随太宗皇帝驰骋疆场,为大明立下无数军功。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军中实力威望很高,然而又因为封爵年久,常年与其他勋贵联姻,身后关系网盘根错节,势力颇大。
更有甚者,如老张家这等忠烈世家,更是成了与国同休的存在。
这一批靖难勋贵,也就是老牌勋臣,他们的核心,就是在这京师之中。
然而这一类老牌勋臣的主要作用,也只是负责大军的管理事务,如五军都督府的大多数都督等职位,都是从他们当中选拔而出。
而且凭借深厚的资历和复杂的姻亲关系,他们这个整体也能拧成一股绳,因此只需要几个代表,就可以抗衡日渐强大的文臣集团。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封爵的时间太久,这批勋臣不是年老就是传承了二代三代。
常年养尊处优的优渥生活,导致他们根本没法上战场,基本上都是躺在父祖得功劳簿上面,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即便有个别能打能战的,也更愿意领兵出去平叛,不会在京师当中掌事做个吉祥物。
因此,五军都督府腐败、无能、舞弊等各种问题先前频频出现,等到土木堡之变后,大批京师勋贵丧命于土木堡,加之于谦夺走了勋臣的命根子京营,如今的五军都督府已经是名存实亡!
另外一种资历浅的勋臣,也就是洪熙皇帝,宣德皇帝,以及景泰帝所封的新晋勋贵。
这批人的人数不多,但是质量很高。
毕竟他们大多都是凭借战功而封爵,基本上都是靠实打实的军功,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他们的能力很强,但是缺点是资历不够。
这一批新晋勋贵,并不受老牌勋臣待见,而且他们的根基也不是京师。
因为他们被封爵之后,往往会被朝廷差遣,前往各地镇守或者领兵平叛,常年不在京师当中,也是各地领兵主将的首要人选。
简而言之,老牌勋臣凭借父祖的功劳,已经躺在功劳簿上面吃老本。
而新晋勋贵则还在为大明征战沙场,镇守一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此刻,无论是老牌勋臣还是新晋勋贵,都是惶恐到了极点。
毕竟,此次石亨谋逆一案,主要案犯中可是有着他们的人。
新晋勋贵正是以石亨为首,结果他现在成了谋逆案的主犯,而张軏、张輗这两兄弟则是老牌勋臣的代表人物。
成安侯郭晟与忻城伯赵荣等勋臣,此刻已经是满脸煞白,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朱见深将群臣的表现尽收眼底,他很清楚,自己现在必须做出决断了。
那八个主要案犯,谁该杀,谁又不能杀,谁又必须死!
现在,必须做出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