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门广场。
文武百官齐聚。
虽然朝廷还没有举行太子册封大典,但是皇上在满朝文武面前宣布了此事,那就意味着太子朱见深已经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
接下来,不过就是些程序性的典礼罢了。
太子既定,东宫正位,对于大部分的朝臣而言,都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皇帝陛下病入膏肓,已经严重到了无法视朝的地步,偏偏迟迟不肯册立储君。
因为景泰帝的一意孤行,导致朝野上下人心浮动,惶恐慌乱,生怕他突然坚持不住,驾鹤西去,大明朝再次面临倾覆之患。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百官终于不用战战兢兢地为大明未来担忧,而是专心于自己的公务,也不必再考虑站队问题。
毕竟前面储位空悬的时候,沂王朱见深虽然呼声最高,但他并非是唯一人选!
内阁大学士王文等人可是一直试图迎立襄王朱瞻墡之子朱祁镛,而且颇有几分险些成功的意味。
毕竟襄王殿下那可是出了名的仁德贤王,朝野上下颇有令誉,连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欲立他为帝他都不肯即位,让位于景泰帝朱祁钰。
正是有着这么一层渊源存在,所以襄王朱瞻墡的高尚德行更是令人器重。
襄王世子凭借他父王的威望与贤名,未尝没有入主东宫的可能。
而反观沂王朱见深,本身身份尤其尴尬敏感,他与襄王世子间的太子争斗,还真不好说。
皇帝病重,储位空悬,夺嫡之争即将上演,这就是一众朝臣每天都在担心的事情。
直到今日,沂王朱见深上位,正式监国理政,他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然而令群臣有些惶恐不安的是,今日乃是太子监国理政的第一天,他们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太子的身影。
这位年幼太子,干嘛去了?
难不成第一天监国理政,你还敢赖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群臣心中的不妙之感愈发浓郁。
正当这个时候,兵部尚书于谦施施然地走了进来。
“诸君稍等,太子殿下面圣去了!”
于少保施施然一句话,瞬间打消了群臣的疑虑。
太子殿下此刻赶去面圣,定然是因为石亨谋逆一案!
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案,背后还有不少令人心惊的细节啊!
商辂彭时等重臣纷纷看向于谦,目光之中带着些许疑问。
然而于少保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便闭上眼睛一言不发。
毕竟,这事儿太大了啊!
孙太后一直在暗中布局埋下暗子,私藏甲胄豢养甲兵,随时准备助太上皇复辟登基!
曹吉祥的那份供词,足以将孙太后与太上皇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试问哪位帝王,能够容忍这等母兄,一直在暗中试图夺走自己的皇位?
说到底,这都是土木堡之变的遗留问题。
当初景泰帝临危即位,本就不合礼制法统。
毕竟他是宣宗章皇帝的次子,是没有资格坐在这张龙椅上面的!
更遑论这位景泰皇帝等到朝堂稳固后,还做出了无故废后与更易太子这两件不承礼法、不遵道义之事,乱了礼法传承,使得君臣之间离心离德。
现在,孙太后与太上皇的暗中密谋呈于圣前,于谦不知道皇帝陛下会做出什么选择。
他只能希冀着太子朱见深能够阻止这场悲剧发生,否则大明朝将会再次迎来一场滔天大祸!
太子啊太子,这次真正挽社稷于将倾之人,不再是是我于廷益,而是你啊!
唯一深知内情的于谦于少保选择沉默,群臣也只能耐着性子,静静地等到太子殿下到来。
不知过了多久,那道稚嫩身影终于出现在了陛阶之上。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没有犹豫,文武百官当即跪倒在地,向这位监国太子表示敬意。
朱见深神情略显疲惫,直接摆了摆手,沉声道:“诸位卿家,都平身吧!”
待到众人站定,朱见深环顾群臣,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石亨一案,牵动朝野人心,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虽然景泰帝朱祁钰还没有给出任何指示,但是继续这样拖延下去,迟则生变!
天知道等景泰帝苏醒,他会不会又直接提剑直奔仁寿宫!
一想到这儿,朱见深深吸了口气,正式以太子身份,开始临朝群臣。
“想必诸位卿家,都在忧心石亨一案吧?”
听到太子爷的询问,一众朝臣都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没有办法,石亨一案,牵连太广了啊!
仅是他们得知的参与谋逆之人,就足足高达八人!
而且,这八名主犯,怎么看都不像是乱臣贼子啊!
这次突如其来的宫变案,充满了太多谜团。
武清侯石亨,景泰皇帝一手简拔的军中大将,恩宠比之于谦更甚,是不折不扣的天子近臣,但他石亨却成了此次谋逆案的主谋!
都察院副都御史徐有贞,此人原名徐珵,因南迁之议遭到群臣的讪笑,以致于景泰一朝内长久不得升迁,后来徐珵听从陈循的建议,改名为徐有贞,随即因治水有功这才得以高升。
礼部左侍郎杨善,为人圆滑,善于雄辩,土木堡之变后,正统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待景泰帝即位后,派礼部左侍郎杨善出使瓦剌。
杨善通过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正统帝,论归太上皇之功则杨善为第一人。
靖远伯王骥,这位可是进士出身的大明名将,击破扰边的阿台军,守御宁夏、三征麓川,平定苗乱,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大明罕见的因军功封爵的文官!
可就是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名将老臣,现在却成了试图谋逆的乱臣贼子!
前军府右都督张軏,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輗,这两兄弟可是出自将门世家啊!
满门忠烈的老张家,怎么会出现试图谋逆的乱臣贼子?
如果说前面这六人参与谋逆,群臣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那后面这位会昌伯孙继宗的出现,就是令人心惊肉跳了!
要知道孙继宗可是后族外戚,孙太后的亲兄长!
如果没有孙太后的指示授意,他孙继宗吃了熊心豹子胆,才敢参与此次石亨谋逆!
那么问题来了,孙太后为何要支持石亨此次的谋逆之举?
还是说,此次案件,根本就不是谋逆,而是……宫廷政变?
能够进入这方殿宇之人,都是正四品及以上的朝堂重臣,几乎都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精政客!
他们不蠢,自然看得出来,这场案件的真相是什么。
文臣,武官,外戚,阉人……
整个大明朝,能够策划一场宫变,驱使这么多人参与其中的,也就只有仁寿宫里的那位了!
然而,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敢提及,甚至都不敢私下议论。
毕竟,这是宫变啊!
现在他们只希望皇帝陛下,或是太子殿下,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替这场宫变蒙上一块遮羞布!
至于最后那个主犯,司设监太监曹吉祥,他的死活无人关心。
一个死太监罢了,死了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