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河一战,从战场撤出、逃出、溃败收拢的败兵在逃到德州后统计还有差不多二十万。也就是说李景隆麾下五十万人被阵斩被俘虏的有三十万之巨。在德州李景隆收拢溃兵之时,燕王率领燕山三护卫和之前没有参加白沟河大战的神机营追了上来。这下德州城内乱做一片。老将耿炳文和郭英安抚李景隆,并建议尽快撤往济南。毕竟济南城高墙厚还有近十万南军,可堪一战。
李景隆这个时候也没了之前的孤傲。老老实实的听从了劝导。把德州城的存粮都搜刮一空,忙不迭的逃往了济南。而把从原密云卫和怀柔卫甄选的将士全都留在了城中防守可能到来的燕军。德州城一片哀鸿,李景隆手下在城中搜刮存粮的时候下手可是不干不净的。目及所见的细软金银是不会放过的。要不是时间紧迫怕是不少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要遭殃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不少女子受到了猥亵。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德州基本上是属于闹了兵灾了。不过逃的还真的是及时。在德州撤军的第二天,燕军就到了德州城下。还没开打,那些原密云卫、怀柔卫的军士就把城门给开了。结果发现,李景隆指派留下的指挥使在李景隆大军逃离德州的一个时辰后便和亲兵一起逃离了德州。燕王是又好笑又好气。不过面对满是耗子的粮库,燕王只能让北平的世子紧急调运粮食救急。要知道整个大明的粮食加起来都未必有大明璟屯的粮多。
燕王留下一队人处理德州的烂摊子,自己带领燕山五军紧追李景隆的大军。李景隆表示,我真的好难啊。南军的行军速度太慢。李景隆一行将领已经进到济南城内,可手下的军士还在路上摩擦。几乎所有的车上都装满了从德州抢来的粮食、细软。有些呆子甚至把富户家的家私都给搬上了大车。路上南军们还为了谁能坐车而火并。燕军的前军斥候发现后一个冲锋就截断了车队的尾部。留下了几百辆大车。而那些南军则四散溃逃。燕军也不追赶,只是紧紧追着车队。一次次的切割一次次的留下被壁虎对尾的部分车队。终于当燕军前军最后一次切割完车队后看到了济南城墙。而南军则拼命要进城,结果吊桥上众多的南军掉下了护城河。一时间燕军觉得有机可乘便开始向济南城冲去。而城墙上的济南守军则用弓箭和火炮对这接近的燕军疯狂的射击。燕军发现济南守军的火力投射太过密集而停止了偷袭。最后,十几万人还是有三万被留在了路上。抢来的粮食不少于三成没进城。
李景隆进城以后见到了济南城中的山东布政使铁铉,被铁铉一顿输出。骂的狗血淋头。李景隆也没办法吭声。一般来说以大明官场的默契,山东布政使铁铉不至于去直接怼曹国公李景隆。但是这厮把四大漕仓的临清仓和德州仓都几乎搬空了。未来这段时间山东几乎没有存粮了。还得让徐州广运仓调粮以解燃眉之急。幸亏了去年的秋粮丰收,四大漕仓基本都是满的。否则真的不知道后续怎么办了。而这个时候大明璟正在考虑是不是要把缴获的那么多粮食再卖给南方。反正对方缺粮是一定的了。趁这个机会卖个高价。让建文把户部腾空也是一种削弱。因为军粮不济一定会到民间征粮。这样一来民间就惨了。而这清君侧实际上就是叔叔打侄子,是皇家自己的事情。最不需要的就是民心。
燕王中军到了济南城下,看着济南城上的如林的旗帜。燕王笑了,插再多的旗帜也不能改变南军败亡的事实。这么做的唯一用途就是给南军自己壮胆。燕王命令扎营,准备攻打济南城。济南城中,铁铉大人骂完了曹国公。气虽然还没有消,但是该办的事儿可不会少。铁铉亲自上城楼组织防守。并将城中官宦富户家中的亲兵、家丁全部征召入守军行列。打算和燕军决一死战。结果第二天,燕王撤军了。燕王带来追赶李景隆的都是精骑,用来攻城实在是不合适。而且火炮也没有跟上。这种情况下攻城无异于自杀。
燕王这次回去也是因为收到了世子朱高炽的传讯而下的决定。朱高炽的传讯主要内容是:“几次大胜,燕军已经把北平周边及辽东、河北、山西纳入势力范围。需要将这几个地方消化吸收。例如德州,无一粒存粮。如果不是我军粮食储备丰厚,绝对会成为累赘。降兵高达几十万,也需要甄别、遣返、吸收、训练。如果现在继续进攻,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燕军还是要停下脚步来做上述事情。而那个时候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不得不说,朱高炽的想法是很正确的。燕军一味的向南攻击很可能在一定时间后遭遇一次比较大的挫败。历史上燕王虽然在靖难之役中七胜一平无有败绩。但是除了一开始和最后的几场战斗是大胜,其他都是惨胜。且在建文二年的东昌之战中,燕王差点身死魂消。在这场战斗中,大明璟的便宜老爹张玉死于救援燕王时被围南军阵中。燕王从善如流的撤兵了。而整个燕王实际控制的地盘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制。大明璟开始用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燕王属地开始动手了。
全面改革军制,主要以募兵为主。屯田军户改成集体农庄。农税降低,对佃租实施指导价格。最高不得超过四成。有地主愿意降低佃租的可以在四海商社享受一定的批发折扣。商税改革,取消三十税一。按照货物价值进行税收。标准按照进三个季度同类货物的市场价格进行估值。新建设的港口、道路、城门收取通行费用,用以抵消建设成本。多余部分作为保养修复的预算。提高官员以及胥吏的俸禄,以薪养廉。读书人免除徭役者只限本人和直系亲属,杜绝投献风气。并颁布了战时及灾年粮食价格指导。如果有囤积居奇必杀之!
任命大量技术官员,本来是个遭到绝大多数读书人抗议的举措。最后在宣布了官员俸禄提高十倍,胥吏俸禄由燕王府发放后。声音越来越无力。现有官员必须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担任原来职务。一开始在大多数文官激起了很大的异议。后来在燕王不断的大胜中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员认为燕王得登大宝的可能性愈发大了。相对的异议就越来越少了。而大明璟对基层官员的培训,让这些原本看不起行政庶务的官老爷们了解了,原来做官应该这么做。
大明璟给出一个新的概念。地方官员是代天子牧民。既然是牧民最起码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吧?这是最基本的。如果做不到那就是有问题了。而富户想要更多的利益和官府联接是很普遍的情况。大多数都是为了土地。而大明璟给出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那就是商业和工业。越来越多的地主摆脱了土地的桎梏,投身到工商业以后。惊喜的发现赚取的利润比买地种粮赚的多太多了。以前还要害人灭门抢土地,现在随便一年的收入就抵得上原来种地收租十年的收益。在北平四周大兴基建,战俘组建基建营参与建设。大量招募农民参与基建,给出的薪水让农村的地无人可种。粮食的价格也让地主收租的收益无法和以前相比。在燕王的属地内一下子兴起了一股从商的风潮。使商税的改革成为了燕王府新的岁入增长点。
这些个改革基本上都是在同步进行的。燕王府之所以能够接受如此这么大的改革力度,是因为燕王府通过四海船社、商社赚取了巨量的利润。而且大明璟通过扶桑换取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打算在合适的时候推出贵金属本位的货币制度。在北平地界,四海船社、商社的飞票比宝钞信用度高多了。一开始燕王是有点忐忑的。但是看了府库中堆积如山的银锭和金锭。燕王义无反顾的开始支持大明璟了。朱高炽当然从来都是坚信大明璟的。大明璟所有的改革都不是侵犯某个利益阶层的利益,而是交换利益。你能正当的赚取更多的钱,为什么要去吸底层老百姓的血呢。
燕王府开会,燕王召集,世子接待。大明璟站在燕王府几百名基层属官和北平府周边几千名地主前:“各位前辈、长辈、上官。今天小可在这里跟各位请教。作为官员带天子牧民,将如何为之?我相信饱读诗书的各位一定有各种振聋发聩的解释。小可不才,说点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我想请问一句,百姓过得好。手中有钱纳税及时。辖地之内夜不闭户比屋可封文教大兴导德齐礼。这应该是作为一地主官最大的欣慰吧。但是为什么哪怕北平城还是会有那么多赤贫无产卖身为奴的百姓呢?他们的辛苦养家赚来的钱去了哪里?地方上的地主有钱买地养粮收租天经地义。但是能否做事情对得起良心呢?以强凌弱也就算了,敲骨吸髓真的好么?积善之家必有余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真的不怕么?举头三尺有神明啊?那怕你觉得神明没空管你,真的当锦衣卫是假的么?最近颁布的改良措施,在座很多人会反感。觉得侵害了自身的利益。但是小可在这里向各位做个保障。你们在土地上损失的一切,都会在工商业中得到数倍的回报。四海从大明运出去的商品在大明周边供不应求。这里的清单是小可打算在大明的设立的工坊,专门生产售卖到大明周边国家的商品。利润最少也在三倍以上。不着急,我来一一解释。比如这个自来火,各位应该都用过了这个小玩意儿。大多数应该都在使用自来火机了吧。这个自来火的机械是杂造局制造的。我这里的方案比较简单。各位拿出银钱,我帮各位建设工坊、招募工匠、培训生产、包销产品。每卖出一件商品支付给燕王府一份专利使用费。占销售价格的百分之一。至于银钱有困难的,我和世子担保想四海商社借贷。利息童叟无欺,九出十三归。以商品销售说的归还。”
话音刚落,底下便议论纷纷。燕王府的属官们知道,只要是大明璟搞出来的事情没有一样是玩不转的。纷纷表示愿意参与。而地主们则有很多顾虑。这些大多是中小地主,家中余钱并不丰厚,但是很担心这些个工坊会不会真的挣钱。但是看到燕王府属官如此踊跃多少有点意动。一开始感觉是他们演出的,后来发现这演技也太过真实了吧。大明璟的大名是早就如雷贯耳了。但是他们怎么都无法接受从土地中摆脱出来。
大明璟这时候就给他们说了他设定的阳谋:“未来五年燕王府会在北平周边东至辽东,西至大同,南到德州,北到怀远的广袤土地上开始建设道路,就按照北平城外的官道的标准来建设。除了战俘之外,我们将在全北平招募工人。每天十文工钱,包三餐。女工七文。童工五文。工地上设置混堂和食堂。为童工设有学堂。估计路修完,那些孩子能出一般的童生。这样你们觉得你们的佃户还能剩下多少?北平城现在的存粮足够一百万人吃五年的。种粮收租收益会越来越少。只有加入工商业才是未来的财路!各位可以按照亲疏自由组队,七个人一家工坊。早的早优惠啊。第一批的机器价格打七折!”
“神童子!这包销的事儿。你说了能作数么?”有个大胆的不禁开口问道。大明璟在民间被称为神童子。
“我做保!燕王府作保!”朱高炽站出来大声说道。
“我保证不出两年,北平城的土地价格会起码跌倒一半。在辽西的荣军农场有五十万顷土地在开荒中。到时候你们收上来的租子能换多少银钱自己算算吧。到底是跟我投身工商业赚钱还是继续在地里刨食儿好。”
“老朽想请问一下,在做大多是北平当地的小户。那些大户为什么没来?”一位看上去像读书人的老者提问后,现场鸦雀无声。
“问的好,他们前几日就开过这个碰头会了。在会上我为他们准备的是四海船社的船东资格。一艘三千料商船一万贯,船员不算。另外聘请。他们跑船。三年后,我保证给各位开放性的船东资格。各位可以随意组合凑份子。四海船社的吸金能力各位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吧。去年光燕山五军、燕山三护卫、神机营购置冬衣的费用就超过了百万贯。这都是燕王府从四海船社分红中赚取的。燕王府的府库中银锭、金锭都堆成了山。等下请世子安排人带各位去参观一下。”
“请问神童子,为什么要这样飞行的帮我们赚钱。神童子也能赚很多吧?”
“当然!我的理念是大家一起赚钱,双赢!这样我不用去各地收购商品,且不用自己去开设工坊。你们学会了开设工坊,赚到了钱。会自己开第二家第三家。燕王府包销各位的商品也能出海赚钱。如果各位有钱也可以自己包船出海赚取更高的利润。这样燕王府还能收取商税。赚到钱的工匠还能赚钱养家。那么多工匠生活是需要花钱的。花钱的人多了。花钱的地方多了。钱花的多了。燕王府都能收税。燕王府收了税可以让地方上的道路更宽更结实。可以让燕军手中的刀更利甲更硬。你们觉得这里面有人吃亏了么?没人吧?除了海外的棒子、倭寇和东南的土著。可他们买到大明的商品也是甘之如饴啊!”
“哈哈哈哈,好好好!神童子这具双赢和世子的担保让我放心。老朽不和人搭伙,老朽要一个棉布工坊!”那位看上去像读书人的老者率先出手后,大伙便纷纷自己组团认购工坊。
燕王和道衍法师在后院等着前院的消息。不多时只有内侍拿着清单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差点被门槛绊倒。道衍法师眉头一皱:“慌什么!”
“是是是,小的乱了阵脚。可这可这。”内侍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的举着手中的清单。
道衍法师结果清单看了一眼,眼睛瞪大睁圆了指着清单:“王爷!王爷!”
燕王也是一惊,道衍法师定力非常人。怎么也会如此这般。快步上前结果清单一看也嘬起了牙花子。清单上的总计栏中两百八十万贯表示最少在三天中燕王府就能收到接近三百万的银钱。虽然燕王府每年几千万贯的岁入早就超过了建文朝廷数倍。但是三天能受三百万贯还是让燕王和道衍法师无法镇定情绪。
“招财童子啊!最难能可贵的是双赢。这璟官儿每每都会给我等意外之喜啊。”道衍法师终于把情绪稳定了下来。
燕王这时候对着道衍法师说道:“如何赏赐啊?”
“不赏是不行了,但是再这么下去。早晚是异姓王啊。”
“那又如何,只要他对孤忠诚。做个异姓王又如何。这小子早就把眼光放到海外去了。你也看过那万国堪舆图。海外那么多的膏腴之地。他哪里去不得。可惜这小子不是孤的血肉啊。”燕王唏嘘到。
“怪不得,璟官儿一直说大明的藩王都是大明的宝贝。现在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了。他一直说锅烂在肉里。现在想来所图甚大啊。这大明未来还是世子和他们这辈的啊。”道衍法师终于放下心防,完全接受大明璟了。
大明璟制造出了第一波的工商阶层。同时把大明人的眼光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向工商业和海贸。而这波资产的转换很快就成为了燕王府财富暴增的新阶段。打仗就是打钱啊。目前来说光以资产论。燕王已经完爆建文。这也是大明璟不愿意触动四海舰队的理由。终于大明璟把大明这辆重车引导上了新的高速路的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