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夜休整,两军第二日整军再战。燕王再一次带领燕山五军和燕山三护卫从白沟河上游渡河。而对岸的李景隆把周边所有军队全部集中到了身边。大军的营帐绵延数十里,一望无际满坑满谷。一时间人喊马嘶甚嚣尘上。李景隆用两个燕军俘虏祭旗以激起南军士气。
中军帐外大军髦下两名燕军军士在对话:“我叫何奎,密云的。燕山五军前军斥候营的。兄弟,你是哪里的?”
“妈的,我也是斥候营的,左军斥候营的。我叫马援。广宁人。这名字我们政宣主簿给我起的。说是跟前汉的大英雄名字一样。”
“唉,看不到我兄弟娶妻了。不过值了。我家政宣主簿跟我说我要是战死,能在荣军农场得五十亩地。外加一百五十贯的抚恤。孩子们能好好的过日子了。”
“是啊,我也杀够了南狗了。可惜看不到大军进皇都了。”这时候刽子手走上前来。
“兄弟,我们黄泉路上好作伴!”
“兄弟!等我!”
“咔嚓!”两颗人头落地。刽子手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不多时,燕军抚恤一百五十贯,五十亩地的抚恤就开始在营中传了开来。李景隆当然不会关心这些。他一直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是必胜的。五十万大军压境,燕逆也就是垂死挣扎几下而已。
燕军面对白沟河对岸一望无垠的联营心知这必是一场恶战。燕王为了安全期间,不再渡河时候被南军半渡而击。将渡河大军分做六路:
陈亨统领右军部队,率先渡河。房宽统领前军部队,以炮兵掩护陈亨渡河。丘福统领后军部队,分而渡河。朱能统领左军部队,分而渡河。张玉统领中军部队,分而渡河。燕王统领主力部队,伺机而战。
右军陈亨很快就在工程营的帮助下通过二十多座浮桥通过了白沟河,并在南军大营和白沟河南岸边迅速列阵。而李景隆大营中刚刚祭旗完毕。瞿能和平安两员猛将便率领自家骑兵冲出寨门向白沟河岸冲了过来。陈亨胸有成竹的准备迎战时,却发现两人的兵锋所向并非自己。而是对着正在渡河的前军房宽部而去。此时房宽部前军只有五千人刚刚上岸,正在搭建炮兵阵地。后续的骑兵都还在浮桥之上。这时候陈亨赶紧吩咐旗兵向房宽部发旗号传讯。瞿能、平安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对时机的把握是很细致的。而房宽是大宁卫的宿将了。和蒙古各部及女真野人打交道打了半辈子了。一看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当下命令炮兵能开炮的立刻开炮。骑兵立刻上马跑过浮桥。
当第一轮几十个开花弹落在瞿能和平安的骑兵前面时候,大多数骑兵都有点懵。怎么反应那么快。这时候两位将军几乎同时下令:“提高马速!冲进炮阵!”当下就看万余骑兵催着座下的战马四蹄腾空风旋电掣般的冲向房宽的炮阵。
炮掌声嘶力竭的喊着:“换霰弹!都换霰弹!给他们点厉害瞧瞧!”甚至很多操作完毕的炮手举起了火铳瞄准了南军骑兵对来的方向。
“轰轰轰轰!”这次不是开花弹了,这次是霰弹。一门炮射出的霰弹大约有千枚钢珠。一开始所有人都说这个太过奢侈,但是比较了用碎瓷片、矿渣、铁钉等其他填充物。钢珠的效果最好。而且一次发射顶其他乱七八糟的填充物五六发的杀伤效果,关键是射程远。用钢珠竟然能发射到接近五百尺的距离。这个距离和火铳一样了。但是其他的填充物,因为外形的缘故最远竟然只有百尺左右。还是超量装药的结果。
这第一轮的霰弹实际上只有六门炮来得及发射。可是这六个圆面之中就没有一匹马还能站着的。后面的骑手冲上来的时候心里面咯噔一下。满地的尸体。都是贯穿伤。有的密集一点的。竟然把躯干都打烂了。马屁头面部都是洞。这时候骑手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队形就乱了。只能保持速度往前急驶。而没过十息,就发现对面快要接敌的炮手正在拿已经点燃的线香怼在了药捻之上。一瞬间这世界安静了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就看见几十门炮口闪耀这死亡的光芒。然后就好像被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扇在了身上。这时候才听到那声催命的轰隆。最后那道余光好像看到炮阵的空隙中,燕军骑兵举着霰弹枪冲了上来。
从天空往下看,瞿能和平安的骑兵前列被霰弹打的千疮百孔。大部分的骑手都掉下了马,前排的战马直接摔倒。有些马颈直接打断,下半身还在往前跑马头已经没有了。而马上的骑士举着的手也没了,头面部胸口上都是一个个在往外飚血的洞。有些甚至人和马都被打断了头。而房宽的骑兵也从炮阵的缝隙中急驶而出。两轮霰弹齐射,把还在马上的骑手都掀翻马下。然后抽出趁手的兵器向着后排已经面露惊恐的南军骑兵劈砍了过去。
陈亨一看好机会啊!让手下一面慢慢压上,一面用火铳攻击南军骑兵侧翼。瞿能和平安怎么都没想到南军的远程投射火力如此强劲。瞿能和平安的两军侧翼开始溃败。幸得联营广袤,溃军往远处的联营退去。剩下只有半数不到的骑兵还在苦苦支撑。李景隆一看马上命令中军骑兵前出增援。此时张玉、丘福、朱能也纷纷通过浮桥渡过白沟河。战争打的就是时机。就是说你要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方就能成功。燕王手下的几个将领都是在大漠草原久经沙场的。对这种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时机非常的敏感。一看瞿能和平安的骑兵被纠缠住就马上命令工程营搭建浮桥。现在因为有了工程器械,搭建浮桥这件事情实在是比以前方便的多了。不出一刻钟就在白沟河上又架起了几十座浮桥。骑兵们在上面鱼贯过桥。迅速的在对岸结阵后,向着李景隆从大营中调集出来增援瞿能、平安的骑兵队冲了过去。
李景隆派出的骑兵还没结阵就被朱能和丘福的骑兵撞上了。还记得朱能给自己亲兵配备了四柄短双管霰弹枪么?在他的正面五十尺内就没有人马能够站着。丘福也给自己亲兵配了。但是没有那么多人。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把他气的。这时候张玉率领五万中军直冲李景隆的中军营帐。因为要出营增援,两军营寨一段长达一里地的寨墙被放倒方便骑兵出营。这时候却变成了张玉冲击营帐的通道。
骑兵纷纷纵马跳上放倒的寨墙,铁蹄在木板上踢踏只响。骑兵们早就端起了手中的霰弹枪。因为要充营,所以前两发全部换成了白磷霰弹。“砰砰砰砰!”顿时,被击中的一切都开始燃烧起来。燕骑在两枪射出以后在门上快速换弹。这次换的都是普通霰弹。主要用于扇面攻击。“砰砰砰砰!”骑兵阵前一切生物不管是有没有在燃烧的都倒下了。而燕军的马铠本就是防火的。根本不在乎这点小火的炙烤。双方都在运动中寻找对方的破绽。
骑兵对阵不是简单的对冲,没有任何一个骑兵会选择跟对方骑兵撞到一起。都会默契的错开马身,用手中的刀剑和马具上的设备去杀伤对方。而骑兵将领要做的就是把队伍带到能够最大限度杀伤对手的位置上去。而且能够全身而退。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骑兵将领所应该具备的素质。这时候差距就出来了。李景隆营中只有瞿能、平安这种程度的将领才有那种对时机的敏感度。而向耿炳文、郭英等老将都在李景隆身边被当做参议。而燕军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将领都有这种对时机把控的精妙操控能力。
而瞿能和平安现在被房宽、陈文、陈亨部完全缠住,不时的被分割出一块吃掉。张玉、朱能、丘福已经全部过河并在冲击李景隆的中军大帐了。燕王也开始在炮兵的掩护下登上了白沟河的南岸。加入到攻击李景隆大营的行列中。将士训练和军备精良的差距这时候就变成了战力。南军要杀掉一个燕军往往需要付出三到四个人的代价。而燕军对南军几乎是砍瓜切菜般一面倒的屠杀。强悍如瞿能、平安之流也不过是亲兵能有较高的战力。但是数量太少了。南军虽然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但燕军渐渐的占了上风。而燕军主力对李景隆中军大帐的不断冲击让中军的损失开始变得大了起来。这时候越巂侯俞通渊、指挥使滕聚将联营中的军兵聚拢过来增援。这波增援的兵力足有十万。对正在冲击李景隆中军大帐的燕王、张玉等人造成了很大的压迫。此时,燕王亲率朱高煦、朱高燧两个儿子和燕山亲卫转向对着援兵就冲了过去。俞通渊、滕聚麾下绝大多数都是步军,否则也不会拖那么长时间才过来增援。
燕王之所以没有让张玉等人回转攻击援军,主要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在和南军交织在一起。如果这时候转向很容易就被对方击溃或者自己乱作一团。所以燕王毫不犹豫的带着自己的儿子冲向了那些身穿胖袄的步军。要说南军想要立功的人是不少的。但是建文颁发的不许伤害燕王的旨意让人无力吐槽。这还怎么打。当燕王冲向敌阵,却发现对面步军却散开了。燕王在其中穿插冲阵。南军也只能躲而少有箭矢刀斧加身。瞿能和平安为了保存实力就退出了和燕军的纠缠。最后只剩下了燕军和李景隆的大营中军在缠斗。
张玉、丘福的骑兵迅速插入李景隆的中军大帐。但是他们一时半会儿并没有给与李景隆的中军大帐造成重创。毕竟李景隆大军人数众多。而统领左军部队的朱能则看准时机转向冲击李景隆中军大帐的侧翼。朱能虽然是个粗人,但是对时机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李景隆的中军大帐的侧翼被朱能强行冲开了。朱能离李景隆的帅旗只有百尺的距离。但是,李景隆的侧翼人数太多却很快让朱能的骑兵速度慢了下来,而失去速度的骑兵和步兵打太吃亏了。燕王则在南军的步军中绕圈。张玉明白此时是进攻李景隆中军大帐的最好机会,一旦被朱能强行撕裂的这个缺口被堵上,燕军就再也没有机会能够冲击李景隆的中军大帐。
燕王在思忖良久之后,终于绕出了南军援军。率领大军返身冲向了李景隆的中军大帐。此时李景隆的中军大帐受到了张玉、丘福、朱能、燕王四股骑兵的冲击,但是他们仍然未能完全冲垮李景隆的中军部队。而此时的休整完毕回到战场的翟能终于看到了李景隆中军大帐受到了冲击,率麾下骑兵朝着燕王的方向冲杀过去。燕王很快就被瞿能的骑兵围攻,因为南军人数众多,燕王体力开始不支。张玉见状立刻让郑亨、何寿率军前去增援。
白沟河上空萦绕这士兵的喊杀声、马匹的嘶鸣声、兵器的撞击声、火铳的发射声、掌心雷的爆炸声。所有人都在为这皇权的归属搏命厮杀。燕王的身边的亲卫装备精良,瞿能的骑兵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近身。只不过燕王的体力消耗太大了。这时候燕王脑中好像想起了什么。他拿起出发前大明璟给他挂在腰间的葫芦,咕嘟嘟的喝了几口。突然感觉好像身体的疲劳和酸痛在迅速的消退。连手中的大夏龙雀都变得顺手轻松了起来。燕王举起手中沾满鲜血的大夏龙雀:“儿郎们!跟我从!”
身边的亲兵举起手中龙雀一起呼喝!顿时燕军士气高涨,将瞿能骑兵的势头一下子打压了下去。而后续开来增援的郑亨和何寿也颇受鼓舞,挥舞着军刀向着瞿能的骑兵冲杀过去。一直在强调战机,战机。刚刚燕王就是扭转了战机。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翻转了过来。而瞿能则大吼一声,带着两个儿子瞿郁、瞿陶直冲燕军。决死的哀兵和燕军打了个旗鼓相当。这时候,李景隆的步军压了上来。燕军的压力又一次增加了。而燕王的马这个时候掉链子了。被流矢击中眼睛当时就不行了。燕王只得换马,此时瞿能抢抓机遇,率铁骑奋勇杀出,大呼:“燕王倦矣,不趁此时擒之,更待何时。”一时间南军士卒振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而燕军此时竟然有数十骑因为扔出去的掌心雷给击打回来造成不小的伤亡。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刚刚燕军士气如虹这时却是南军士气高涨。两军竟然打了个旗鼓相当,两军军士纠缠胶着。燕军的炮兵也没办法提供任何支援。
而就在这个时候,白沟河上挂起了一股妖风。说它是妖风是因为它就在中军大营出凭空刮了起来。一个旋风在河边的空地之上旋转起来,带起了一部分河水形成了水龙卷。然后向着两军鏖战的区域横刮而去。一下子就让在苦苦纠缠的两军能见度下降到只能看清对手的地步。这妖风龙卷还把地上的旗帜等份量较轻的物件都卷上了天空。这在龙卷风中的一切不管对地面上的人都是无差别的伤害啊。龙卷风吹着吹着竟然分成了三个,其中两个是向着中军大帐刮过去的。一个仍然在两军胶着的战场上肆虐。两个龙卷在挂向中军大帐的路上合二为一,龙卷的直径足有几十尺。中军将士纷纷躲避。李景隆也选择暂避一时。可掌旗官却不能动啊。眼睁睁的看着这可怖的龙卷迎头扑了上来。掌旗官用尽全身力气挂在中军帅旗上。把旗杆紧紧的按在地上。但是并没有卵用。龙卷接触帅旗的一瞬间。原本还在飘扬的旗帜就被卷着撕裂了。而剩下的残破旗帜卷了起来,这扭力传导到旗杆之上。没等掌旗官做出任何反应,这杆中军大帐的帅旗嘎然折断。帅旗撕裂在龙卷之中,看的并不真切。但是旗杆折断却被战场上的校尉佐官、传讯兵们看了个真切。整个中军周围的南军为之震动!燕王一见有机可乘,便亲率劲骑绕出敌后。汇同朱高煦、朱高燧兄弟辖下三千骑直插南军中军大帐。
“所有人换龙焰弹!点燃营帐!”燕王的亲卫把燃烧霰弹称为龙焰弹。这货并没有让霰弹本身提高多少杀伤力,但是见风燃烧的特性让这燃烧弹成了纵火最好的选择。一时间这股骑兵在中军大帐附近的营寨之中乘风纵火,烟焰涨天。烈焰借的风势竟然烧出了火龙卷。一下子就把周围的南军烧的丢盔解甲,残败而逃。而这一下把李景隆吓到了。这水火无情啊。这么大的火龙卷令人心生恐惧。而且原来那个大的龙卷风也成了火龙卷。这火龙卷席卷过的地方黑炭一片,人都直接碳化了。周围的军士吓得魂飞魄散。而南军的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又一次跑了!此时周围的南军将士一时无主,混乱一团。这火龙卷不出意外的成为了南军崩溃的助燃剂。一时间南军箭矢各自突围南撤。原本在往中军大帐增援的各部南军。一看这个末日场景便也失了战意,各自南逃。
瞿能见朱棣冲破中军大帐,心中慌乱。为了掩护李景隆主力撤退,瞿能领着瞿郁驳马迎敌,驰入阵中。妄图阻挡燕王。此时燕军将士士气大振。张玉和燕王将瞿能等团团围住,而朱能和丘福对着败退的南军追杀下去。风势越来越大,地上的尘土沙砾都被吹了起来。阵中能见度越发低靡。南军各部俱被风沙卷得纷乱,不知方向。而南军一乱,正中燕军下怀。骑兵回转砍杀,南军死伤惨重。当瞿能正要冲开包围圈夺路而出时,一股沙尘凭空卷至面前。瞿能、瞿郁、瞿陶一众人等迷目难开目不能视。燕军则普遍装备了亚克力面甲,无惧风沙。战力爆棚碾压南军。
此时瞿能终于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朱高煦率领亲兵将其从马上击落,其子瞿郁、瞿陶拼命打马过来营救。也因寡不敌众难逃厄运被击落马下。这时候南军开始全线溃败,几乎所有人都开始逃亡。到傍晚薄暮时分,越巂侯俞通渊、指挥使滕聚等将领也相继战死,血染沙场。至此,白沟河畔不再有燕军一合之敌。李景隆趁夜南奔,身边也就几万人的样子。耿炳文、郭英则率领麾下向西撤退。而在他们身后溃败的南军在被燕军追杀砍杀。整个营寨之中辎重牛马,丢弃一地。白沟河南岸数十里伏尸累累,断戟残兵,洒满遍野,鲜血把河水都染成了红色。空气中弥漫这血腥气。
白沟河之战看成靖难之役的转折点,此役过后,燕军在军事上取得主动将转受为攻!直捣金陵!
白沟河一战,《明史》、《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奉天靖难记》中的记载多出冲突、矛盾。因为撰书作者的政治立场及个人好恶导致很多的细节大相径庭南辕北辙。目前也没有其他的资料可供参考。只能用最为流传的版本作为蓝本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