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无人问津
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曝光,一桶江山也借机造势,周董借此名气愈发的大了,迅速地获得了大批的粉丝。
广大歌手与音乐人看到了这个场景,也开始起了想去一桶江山试试运气的打算。
4月上旬还没过完,《东风》一举杀到了榜单前五,正向着前三冲击,劲头势不可挡。
周董第二火的歌是《星海》。
对于这首歌,喜欢的是真的喜欢,轻松明亮的旋律一下抓住了歌迷的耳朵。
不喜欢的理由就多了,什么吐字不清,还有说一口一口吃什么吃,贪吃蛇吗?
远在水木的李亚冉就因为许斌的原因买了张周董专辑的磁带,坐在床上,手边是有着漂亮镜面的索尼walkman随身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不一会有个室友回来了,看着李亚冉的样子,凑过来问道:“又在听谁的歌呢?”
“一个新人歌手,叫周天王,许斌给他写了首歌,特别好听。”李亚冉摘下了一边耳机递了过去,“你听听看。”
室友闻言坐在了她旁边,拿过耳机塞进了左边的耳孔里,静静地听完了《东风》。
“哇,真的好听哎,许斌真的好有才哎,长得也那么帅,嫩嫩的好可爱,上次在桃李的时候我就超想揉他的脸……”
听到了室友的肯定,李亚冉也特别兴奋:“是吧是吧,不过要是他唱的就更好了,不过这个周天王自己的作的歌也不错哦,我来找给你。”
“我要收拾收拾东西,寝室里就我们两个人,你暂时别戴耳机了吧。”室友说着站起了身。
“好,我给你放他的《星海》,可好听了。”
寝室内没有了说话声,只剩室友轻声翻找东西的声音和周董的歌声。
听完了一曲,还没等李亚冉开口,正在整理背包的室友头也不抬地问道:“歌是挺好听的,但歌词里怎么带着不三不四。”
“?”李亚冉蒙了一下,“什么不三不四?”
“其中有一句啊,好像是不三不四望着天?”
“鹅鹅鹅……”愣了好几秒,李亚冉反应过来之后捂着肚子大笑,“那是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不三不四,哈哈哈。”
“哈哈哈……我那是不是在翻东西嘛,没听真切,不准笑了啊。”
“太好笑了,让我再笑一会,鹅鹅鹅……”
“哈哈……”
……
再之后对于周董的专辑,许斌就没有特别关注了,周董早晚能走到属于他的那个位置,不必过多担心,而且他站得越高,创作出来的优秀歌曲越多,许斌赢得就越多。
这波是三赢,许斌赢了两次。
这一个多月是属于周董的时间,等到下个月中下旬左右,许斌就要开始放出自己的新歌,跟今年各大天王天后们碰一碰了。
随着膏泽农业的战略初动,凭借着养殖场的成绩和农民们的信任,获得各大村镇的巨大反响。
但没想到的是先找上门来的是市委的领导,虽然肯定了膏泽的责任心和未来的可行性,但是耕地红线不能越过,这样广泛的种植牧草,对于粮食安全有着极为不好的影响。
话说得很含蓄,但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这个计划不行,得改。
张蕙兰也是头疼的征询了广泛的意见,最后农业部门的负责人付鸿建对她提议,如果膏泽不计较短期收益的话。
可以进行盐碱地改良,这样既解决了耕地的问题,膏泽的战略也能进一步实施,农民也从中获得了收益,也为公司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咨询了益州内各个大学的一众农业教授,也证明了其可行性,只不过成本会很高。
许多村子里土壤的盐碱化愈发严重,村民们收成越来越差,越差就越用各种农药化肥,陷入了恶性循环,没有办法的村民们在盐碱地上排水种起了玉米。
虽然川省雨水不少,但是由于土壤盐分越来越高,雨下到盐碱地里根本渗透不下去,一到冬天。
地里就析出成片的白花花的盐碱颗粒,渐渐地庄稼也种不成了,一种就被烧死了,玉米产量也越来越低,最后变成了荒地。
村民们也不得不出去打工谋生,但因为缺少知识技能,基本只能找些粗活和体力活,很多人岁数已经不小了,但是没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挣口饭吃。
许斌跟着陈泽峰一行人的调研团队首先来到白木村,跟着村民们聊了一会,村里的牛叔就说道:“看着村里的地荒着,啥都不能干,我们这心里也难受得紧,可又没有办法。”
长叹了一口气,语气低落继续说道:“现在村里的娃子们基本都出去了,也不会再想回村了,等我们这一辈人一走,村子估计就彻底荒了。”
这种条件、这种情况,是现在无数农民们的现状,他们以种地为主,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只有微薄的收入,川省现在的农民年收入平均在2000元左右。
年收入2000,唉……
到2002年,也不过才2200块……
由于土地的不断恶化,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背井离乡,在大城市中以血汗度日。
粗略的初步调查过后,盐碱地仅仅在蓉城及周边就不下于千万亩,许多地方大片大片的盐碱地一直延伸到省外,无人问津。
老村长在问明他们的来意后,热情地给众人带路,大家也仔细听着老村长口中所说的详细情况。
走在村子中,踩着蜿蜒泥泞的小路,看着周边的环境,许斌只能说富有的地方各有各的不同,但贫困却大多相似。
简陋的房屋、低矮的房舍、原始的交通状况、老旧破损的门窗、残缺皲裂的墙体和饱经风霜却依旧淳朴的村民们……
村子里和荆山乡等地的情况都差不多,村里人都是靠着种田为生,青壮们选择外出务工,孩子们都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或者直接寄宿在学校里,抑或者辍学在家。
许斌十分忐忑,虽然竭力想要帮助他们,但不敢走近,怕直面这惨淡而又血淋淋的现实。
内心正在煎熬着,就看见前面一个小姑娘,身高约莫只到许斌的腰,却背着比她还要高的一捆柴,不仔细看,就像是一堆木头下面带着两根铅灰色的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