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大同小异的标题
不过在益州地区,要稍微好上那么一点,因为膏泽农业和荼锦工业的发展,深入乡村之中,也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大家也稍微有了那么一点闲钱和时间。
但如果真正想在农村中老年群体中提高名气,春晚就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农村里基本上都不看报也不怎么听歌,更不了解什么歌手地位之类的,但春晚他们是一定要看的,只要在春晚上不断刷脸,就能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象。
像港台那帮人,虽然他们因为90年代开始火爆的港片而被大家所认识所熟知,但在内地的农村范围,根本比不上宋祖英、李谷一这样的春晚常客。
当然也是有特例的,当年邓丽君那真是两岸三地、男女老少全方位通杀,老爷爷老奶奶中许多人也都听过《甜蜜》。
不过许斌并不想走这样的样路线,不然以后跟着公司人下去的时候不是给人添乱吗。
再加上他自身的目标并不是当一个国民歌手,而是要引领风气,歌曲本身的选择就决定了其受众群体。
《致青春》里各种音乐元素和编曲技术,对于2000年的乐坛来说都是极其新颖的。
或质朴或昂扬或清新的歌词,成熟并兼具流行性的旋律,并且完全迥异于现在市场上当道的情歌,也有眼下的励志和青春等歌曲有着极大的差异。
许多乐评人认为,许斌的这张专辑,拓宽了当下音乐人的眼界,对未来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摇滚了流行的结合,在摇滚乐迷心里种下了种子。
从去年的开始就有不少人被圈粉了,但是大家也更希望许斌能作出来中文歌曲,给华语乐坛的摇滚注入活力与新的元素。
不少老炮儿对于许斌的印象极佳,认为《飞起来》确实是优秀的摇滚歌曲,也给大家带来了方向。
但同样有不少人认为这两首根本就不算摇滚,跟流行结合个屁结合,Y就是摇滚界的毒瘤,不过挂了个高考最高分状元的名头,大家也不敢喷的太用力。
虽然陆陆续续又不太和谐的声音传来,但是外界根本就不接受也不承认,就那么一拨人在哪里圈地自嗨,带着优越感自我高潮。
其实不只是摇滚,象其他的,比如古典、爵士、民谣等等小众圈子都有类似的问题,觉得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是好的。
其他都是废物,由此构建成了一条鄙视链,链条的另一端都是他们自己定义的,而流行音乐就是他们共同的眼中钉。
同样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也看不起他们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鄙视他们的高姿态,进而贬低各种各样的小圈子,两边一碰上,没得说,就是撕。
现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小众的圈子没有形成规模,只有摇滚属于发展早,受众人群多,有了一定的规模,甚至不能算是完全的小众文化。
不过摇滚乐不被官方所青睐,所以针对许斌两首歌挑刺与找存在感的声音,要不被无视,要不就被更多人围起来撕,就连圈子内部也开始撕了起来。
音乐圈跟别的圈子没什么区别,小众的圈子里内部矛盾更深。
光是摇滚圈子里就有着无数的分类,有风格上的差别,比如重金属、前卫金属、朋克等等。
还有地域性的欧美、港台、内地的区分,各大乐队歌迷的攀比、乐队内部主唱和成员之间的撕逼等等……
根本就用不着许斌这边有什么动作,那边刚开始BB,自己人就吵成一团,开始了疯狂对线。
而许斌眼下的热度与人气,这两首歌由他发布,要远比原时空的汪头条和信乐团的关注更多。
信乐团2002发布专辑的时候就被嘲笑说过,都什么年代了还玩摇滚。
许斌这一波属于给式微的摇滚圈子,注入了新的活力,许多处于迷茫期的摇滚歌手与创作者,看到乐坛久违的出现了两首!是两首摇滚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摇滚没死!
可惜许斌本身并没有什么摇滚情怀,甚至对这个所谓的小圈子的还有着一定的恶感,什么吸DU、草粉、打架斗殴之类的那是层出不穷。
这一点漂亮国更加的变本加厉,甚至堂而皇之吸DU去寻找灵感……
其他歌曲的评价也同样极高,乐评人们认为许斌天赋秉异,创作能力极高,属于当之无愧的华语乐坛新生代的领军人物。
当然有褒就有贬,有的人对于这些新元素并不认可,也有说新元素还不够多的。
对于这些声音,许斌完全没有理会,销量会告诉你,谁才是爸爸。
7月12日,一桶江山公布了《致青春》的前两周销量。
161万!
这是什么概念,去年的销冠抛开许斌也就只有一百万,而且那是卖了一年的,一般超人气歌手首月销量能有个30W+,那都是顶顶的天王天后了。
极有可能是两周的成绩就拿下了年度销冠……
就这些天王天后们,专辑基本都卖不到100W,能超过这个数值的都是绝对的爆款专辑,一年可能就那么几个,甚至没有。
这次不仅打破了华语乐坛的记录,甚至翻了好几倍将记录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照着这个趋势下去,首月搞不好能有300W的销量……
整个音乐界都惊了,媒体也被吓得不轻。
吃瓜群众朦朦胧胧中发现似乎很了不起,跟着一起震惊。
300W啊,多么令人绝望的一个数字,以后大家还怎么玩,还怎么吹自己人气高,谁还好意思说自己红?
这个数据直接让华语乐坛开启了噤声模式。
《京都日报》、《魔都日报》等等各地代表性的报刊纷纷发声,把【161!】这几个数字标红,用着巨大的版面单独显示着这个数字,各自也都起了大同小异的标题。
《超新星的强势崛起!》、《状元的统治力!》、《新一代天王!》……
这些报道使得媒体的情绪愈演愈烈,几乎所有内地娱乐媒体都把头版头条给了许斌,社会媒体也不甘落后,毕竟这是状元啊,其他经济、金融等等也来凑热闹蹭热度。
港台、东南亚和日韩的媒体也做了大量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