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长安、潼关一带?!
听了他的想法,众人反应不一:武将们各个摩拳擦掌,而文吏们则紧皱眉头。
众武将们当中,唯见魏延两眼发亮,最是激动,激动地望向他,惊喜道:
“丞相,莫非……?!”
轻微地点头,他却没有出声。
但这足够让魏延满意了。
魏延兴奋道:“丞相——”
“且慢。”依旧是杨仪,冷不丁地泼凉水,“魏将军,你知不知道长安太守是谁?”
“是谁?”魏延一脸无所谓,根本没把对方放在眼里。
杨仪见罢,又来气了,气道:“我都知道长安太守听谁命令,你却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凭甚么非要捏着「子午谷奇谋」不放?!若是当年执行此计,倒也罢了,那时长安太守乃是夏侯楙,草包一个,勉强也能奇袭,只是当丞相出兵北伐后,夏侯楙便被调走了……由此可见,你这个计谋魏国早就看穿了,否则魏国为甚么要调开夏侯楙?”
“那你倒是说一说,长安太守是谁?”魏延脸色不善地问。
杨仪把手一摊,学着魏延的口吻,回击道:“我哪里知道?”
“你——”魏延沉下脸来,“杨仪参军,你在戏弄我么?!”
说罢,魏延又要拔剑。
众人已经熟门熟路,娴熟地捋毛——
这头,马岱拽回魏延,而王平拍了一拍魏延的肩膀,低声道:“文长将军勿怒,丞相还没发话呢!”那头,蒋琬和费祎一左一右地拽住杨仪,赶紧把人领走,亦轻声道:“威公啊!何必与魏将军一般见识?”
他:“……”
他说:“尔等认为,我军可取何处?”
言下之意是:丞相不考虑「子午谷奇谋」了?
也对:这都多少年了?——长安太守都换人了,再要实行「子午谷奇谋」,委实困难,十有八九会失败!
便听魏延扬声道:“长安!”
——魏延都快卯上长安了!
杨仪瞪眼道:“胡闹!”
“怎地胡闹了?!”
“你又不清楚长安太守是谁!”
“这和取长安有甚么干系?”
“知晓长安太守是谁,才好行动啊!否则你失手了,又该怎么办?”
“凭他是谁,我魏延都能拿下长安!”
“丞相——”杨仪跺脚,朝他评理,“你倒是管一管魏将军啊!”
“丞相,您说!”魏延盯向他。
忽被两道视线同时地盯上,他嘴角抽了一抽,无奈道:“——司马懿。”
咦?
众人一愣,眨了眨眼,齐齐地望向他。
扶了扶额,他叹道:“魏文长啊魏文长,你是打仗打糊涂了么?是不是故意地落下了司马懿?——司马懿是魏国大将军、大都督,负责的正是西线作战啊!”
他虽是点明魏延,两眼却望向杨仪。
杨仪呆了一呆。
是了是了,长安、槐里、陈仓和上邽等地,皆都位于西边的魏国城池,且与蜀汉是邻近地区,早在三年前,就被司马懿接手——
所以说,不管长安太守是谁,长安太安都要听从司马懿的命令!
而如今,司马懿却……重伤不醒!
杨仪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跳加快。
其余人皆是怔了一怔,回过味来,震惊地瞧向他。
抬了抬眼皮,他说:“正如你们所想,本来文长的「子午谷奇谋」与我的计划冲突,并不实用,又太过危险,如今司马懿却没法指挥魏军,故而……”
故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又能派上用场了!
“丞相——”满面红光地,魏延朝他拱手,恭敬而急切地开口,“还请丞相让文长领兵!文长只需五千精兵,从子午谷的小路急行,定能在十天之内,快速地抵达长安城下!”
“然后呢?”他不紧不慢地追问。
然后?
魏延不明所以,重复以前的说辞,回道:“然后,大军拿下长安,咸阳以西唾手可得!之后,我军再剑指洛阳,就能统一中原乃是平定天下啊?”
“为何要拿下长安?”他提议疑问,“而且你要十天才能抵达长安城下,就不怕两、三天后,洛阳那边得到魏军的战报,提前做出准备么?——长安虽无大将,却有足够的兵力,只要稍稍地挡住城门,待到援军过来,还怕没法围攻你吗?”
自古攻城比守城更加困难,五千精兵再厉害,也不够给魏军塞牙缝的。
魏延听罢,却不满道:“丞相,您是看不起魏某么?不相信魏某能做得到?”
这话忒失礼了。
闻言,姜维斥道:“魏延将军,你怎么对丞相说话的?!”
魏延撇了撇嘴,不高兴道:“那你以为,咱们如何做法,才能完成目标?”
姜维语塞,一时没法反驳魏延,只得哼声道:“那你认为目标是甚么?”
“拿下长安,统一中原!”魏延想也不想地回答。
口气不小!
姜维怒视魏延,却不好与魏延辩论:毕竟这也是丞相的最终目的啊!然而……
然而,仅凭一场胜战,也没法一口吃下魏国啊!
毕竟国力差距摆在那里:就算蜀兵不费一兵一卒地占得长安,其兵力也没法守住长安,到时还不是落得败退?
魏国能输一、两场战役,而蜀国却不行:蜀国地盘最小,而实力……最弱,若不是丞相诸葛亮兢兢业业地治理蜀国,蜀国早被魏国或吴国吞并了。
可是,以上这些话,姜维又不能说出来。
真要说了,不但会打击蜀军的士气,亦让丞相丢尽颜面——总不至于丞相忙里忙外,忙了数十载,到头来却仍是一场空罢?!
是故,姜维气到没了脾气,不想与魏延辩论。
扭过头来,姜维心平气和道:“敢问丞相,您是如何想的?”
抚了抚掌,他心想:不容易啊!在这群重臣名将面前,还是姜维最心疼人!面不改色地,他道:“我想偷袭关中!”
不等众人发问,他直接抛出自己的观点,说道:“兵分两路,一路以轻装步兵高速地走出子午谷,抵达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从背后夺取潼关、武关等险要!另一路则依然从斜谷走出,却是攻略关中各地,并与子午谷的那一路兵力尽快会合,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进而夺取整个关中及陇西,御敌于潼关之外!”
众人头皮一麻:好家伙!丞相这是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优化了啊?
两者都提倡用轻装部队走出子午谷,用闪电战突袭关中!
不同的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计划占领长安一线,待到另一路蜀军主力从斜谷出来会合,目标就是一举拿下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丞相「诸葛亮」则是抢占潼关天险,将魏军增援拒于关外,切断曹魏潼关内外的联系,由另一路蜀军主力部队扫清驻扎于关中的曹魏重兵集团,进而占领整个关中地区!
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魏延的奇谋被衬托得很不合理:首先,魏延的计划完成成功,也仅能控制关中的西半部分!而当魏国大军增援后,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平原地区与蜀军展开对决,这对蜀军不利!
其次,长安一带除了潼关和武关,根本无险可守!也就是说:没有拿下潼关和武关的蜀国轻步兵对阵魏国骑兵和重步兵……结局会是惨败!哪怕主将是魏延!
至于长安易守难攻,以及双方粮草的供给问题,就不提了……反正按照魏延的思路,那绝对是一条死路!
重点:魏延与丞相一比,立即被吊甩好几条街!
若按版本比较,果然是丞相的「子午谷奇谋」更胜一筹!
魏延:“……”
心下反复思量,魏延也不得不佩服丞相——当真奇了怪了:若是丞相早早地就想到此法,为何以前就不采用呢?
“就依丞相!”魏延拱了拱手,第一个表示赞同,“丞相说甚么,文长就做甚么,绝无二心,保证完成任务!”
——说得好像魏延就要担任走出子午谷的那支蜀军主将似的!
还别说,他还真是那样想的——“魏文长将军,你能担此大任否?”眯了眯眼,他斜视魏延,表示怀疑。
魏延涨红了脸,自知理亏,却仍大声道:“能!魏军撑死二十万人马罢了!若敢举倾国之力前来,魏某就为丞相挡住他!若以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魏某便替丞相吞并了他!……哪怕是魏帝亲临、郭淮统帅,魏某也不怕他们!”
一番自白,听得众人目不转眼地望向魏延。
此刻,哪怕是最看不惯魏延的杨仪,亦被魏延的这番说辞堵得无话可说。
抚了抚掌,他说:“那好,我便信你——不过,你真能以五千精兵,击退魏军十万人马么?”
魏延傲然道:“这有何难?——昔日丞相一伐魏国,其兵力乃是六万,而魏军则是十五万;丞相二伐魏国,乃是三万,而魏军则是七万……直至丞相这次五伐魏国,领兵八万,而魏国则是二十五万!丞相每次都是数倍击敌,亦有收获,文长又岂敢落后于丞相?我军精兵能以一挡十,算作五万蜀兵,何惧魏军?哪怕三千精兵,文长亦能击败魏军!”
话音刚落,帐内无人敢出声。
听魏延这厮夸口,唬得大家差点都信了。
咯咯地笑起,他弯唇道:“就依文长,拨给文长三千精兵,可否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