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这锦世繁华
一家四口2025-07-02 21:424,128

虽然邓肃说这一路护送不会出什么大事。可宋强还是要作出必要的准备工作。

  百余名护卫队员都穿着贴身皮甲,外罩灰布短装。长刀一律藏在车辆上,随身只带上短刃防身。

  百余人分成五支二十人小队。由五名亲卫统领,遇到紧急状况能够立即互相支援。用训练有素的配合作战来弥补人数上的劣势。

  另外三名亲卫以辛达为首专责护卫宋强与邓肃。杨志自然是不在亲卫们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若是真遇到袭击,宋强命令他们去保护杨志,亲卫们当然也不会拒绝就是了。

  东方天刚见亮,宋强带领押运队伍就离开了牛行街军营,沿着蔡绦所布置的路线踏上最后一段路程。

  五丈河沿汴京城东北门穿越城墙流入城中。这条源自济郓之地的河流承担着运输产自京东两路粮食入京重任。

  河流自新曹门北入城,一路向西南流经外城和旧城最终汇入宫城景观湖泊之中。并且是直接为耗费万千钱粮劳力兴建的山水景观艮岳直接提供水源供给。

  宋强一行车队要途径泰山庙、菜市桥、天清寺、春晖桥、朱家桥后经旧曹门进入内城。再沿旧曹门街,经过鬼市子、惠和坊、十字街到达东华门街,在那里就有都商税务司专员查验接收生辰纲。

  在外城这一段多路上多是民居,间有少许酒楼与烟花柳巷,并无热闹街市算不得繁华之所。直到途经靠近内城的大清寺才算是体验到了大城市的热闹繁华。

  似乎印证了邓肃所言,博山王氏与汴京当地豪强广招人手原本打算半道截杀押运生辰纲的宋强。可作为汴京一大豪强的赵令外城偏宅被付诸一炬后,宋强他们一行平安的不得了。

  魑魅魍魉这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果然还是怕被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到自己。赵令当初可是叫嚣教训宋强最欢实的人,他身为宗室的身份也确实能忽悠到不少人。可他的偏宅被烧,还是在宋强刚刚入京之后不到三天时间,这就太敏感了。很多人都由当初的跃跃欲试,变成偃旗息鼓,甚至更多人干脆都偷偷打道回府。

  江湖上的惊涛骇浪并没有传到宋强耳中。倒是让严阵以待做好打一场恶战准备的宋强一路上保持临战状态成了无用功。

  一路上莫要说遇到一个不长眼的泼皮来打劫了。就连那些沿街乞讨的见了宋强这一队打着行商的旗号,可人人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眼含杀意的扫视每一个靠近外人的架势,都不敢上前讨要借路钱。

  队伍就这么无惊无险的靠近了内城。若直接从南斜街如旧城,脚步勤点的话半个时辰就能走到内城。可按照蔡绦的路线这么一绕,那耗费的时间可就长的多了。快到日上三竿一行人才终于见到了比外城城墙更加高耸壮观的内城城墙与护城河。

  车队刚经过天清寺,只要经过寺庙再沿街过了清晖桥、朱家桥后就能经旧曹门如内城。

  到了天清寺,宋强才多少体会到了大宋都城的繁华是怎样一个场景。

  宋朝城中寺庙每月都会开放允许百姓进行商品交易。这一传统延续多年,直至后世仍在东南亚等地佛教盛行的国家中存在。

  在寺庙外边都是买卖家禽家畜,乃至给一些殷实之家充作宠物的动物,诸如猫、狗、兔、海东青等,虽然比不上大相国寺那边的集市上天南海北珍禽奇兽种类繁多无奇不有,但也算得上门类齐全,寻常人所求之物皆能在此找到。

  视线越过寺门朝内看去,里边都架设着五颜六色的帐幕,各种摊位售卖各种居家的蒲席、屏帏,还有各种洗涮用具,可在民间持有的弓、剑等物,还有更多的则是一些售卖时令果蔬、各种肉脯制品的摊位。

  更靠近佛殿的地方由专门售卖各种帽冠、笔墨的摊位占据。另外还有各种专门售卖领抹、珠翠、销金花样、幞头、绦线之类的铺位。

  随着日头几近正午,周边民户陆续赶来挑选商品。一时间这不算大的天清寺内外人流如织接踵而至。

  宋强肩负押运生辰纲的重任,自然无暇去那些集市里去现场体验一番京城赶集的感觉。不过倒也不妨碍他经过天清寺时扫过那一张张普通人的面孔,分析他们的生活状态。

  视线扫过上百张各色不同的面孔,给宋强的唯一印象就是“急不可耐”。为何是急不可耐的表情?就好像人人都是去抢购超市特价商品一般。这古代可没有降价促销优惠特卖的历史记载。封建社会基本上都处于物资短缺状况,又怎么会搞降价促销?谁会嫌换取钱粮多了扎手么?

  很快宋强就知道这些行色匆匆的人急的是什么。

  一个穿着皂色吏服的男子站在天清寺门口高处高声喊道:

  “常平仓放平价粮!斗米两百五十文!只收铜钱!每户凭证可换两斗!冒领者一律抓入大牢关上旬日!”

  宋强明白过来,原来是相当于国家储备粮的常平仓开始向市面上投放低于市面上的粮食了。难怪诸多平民百姓争抢入内呢。宋强听闻汴京如今市面上粮价基本上都是四贯一石米。较二十年前几乎贵了七倍!京东两路的粮价除了无法复制宋家庄内石米不足一贯外,其他产量地也在两贯一石左右价格。

  常平仓以斗米两百五十钱的价格放粮,几乎比市面价格低了一半,自然对整日里为茶米油盐犯愁的普通百姓吸引力十足。

  粮食价格无论在古代还是后世,一直都是最真实反应社会经济状况的晴雨表。

  朝廷在米价四贯钱一石时开启常平仓,也就是说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平民所能承受的价格上限。

  汴京常住人口超过数十万人。城内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城中做些小买卖,或者帮人做小工打杂赚些糊口钱。就连数量不少的禁军兵卒也是这些靠打杂挣些糊口钱的大军之一。

  如果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城市无产普通劳动者,他们又是如何承受那高昂的粮价的?

  宋强百思不得其解,想要找人询问一二。恰好从天清寺走出来一位背着一袋换得常平仓粮的老者。看年岁差不多近六旬还要在这里抢那区区两斗的常平米。方才看那涌入天清寺的人数不少于数千人,若稍有不慎还真可能发生踩踏伤着人。

  正愁没有了解当前汴京城现状的机会。宋强连忙招呼亲卫前去询问那名老者回家是否顺路,可以捎带他一程。说来也巧,询问后得知老者的家就在旧曹门外不远,还真跟宋强他们一行算是顺路。

  老者不疑有他。这里毕竟是在京城内,治安秩序还是要比城外好得多。而且宋强他们一行人打着行商的旗号应该也不差那几斗米。于是就乐呵呵的坐上了宋强所在的一辆牛车。

  那汴京本地老者一上车,宋强搭手施礼后便说道:“丈人!我初来汴京,方才听说常平仓放粮斗米两百五十钱!这可比我们京东路也差不多了!朝廷还真是心系天下黎民福祉啊!”

  宋强也就是随口奉承一句,毕竟这老者听口音也像是久居京城之人,多少会有身为天子脚下汴京之民的自豪感。可哪想到这奉承话却引起了老者极大的愤慨。

  “心系天下不假,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心系黎民会让这市面上皆为售卖斗米四百钱的粮商?常平仓半月放粮一次,每次我只得两斗米!凭着两斗米如何能养活全家八口老小?还不是要买那斗米四百文高价才能度日!”

  若是一家八口人确实无法靠这半个月一次的低价粮糊口。两斗米换算到后世的重量也就是二十多斤。宋朝没有多少便宜的蔬菜等副食品供应,为了吃饱只能多吃粮食,人均粮食的消耗量是远比后世高出不少。二十斤粮食恐怕都不够老者一家人三日所需!确实如同杯水车薪。

  宋强听说老者家中有八口人,看他的年纪子女应该也不小,按说应该都分家自立门户了。若是分家的话不就能多分几份常平粮了么?

  “丈人,你家中可有成年子女?他们为何不分家,然后不就可以多换一些低价粮食糊口了?”

  老者疑惑的上下扫了几眼宋强,弄得宋强顿时尴尬不已,知道自己说的话引起了老者的不快。只是不知道原因何在。

  兴许是从宋强的眼中确实没有看出来有什么恶意。只当宋强可能是初入京城的土包子。出于对宋强搭他一程的感谢心理,犹豫了一会才开口道:

  “这位商家想必是靠着募役法不用承担劳役之苦吧。”

  宋强点点头,这倒是真的。他确实出钱在东平府为自己还有庄上的诸多人等办了免除徭役的手续。虽然花的钱许多,可他挣钱的能力更强,也就不在乎那一点半点了。白时中还要靠着宋强的渠道捞钱,自然也就没在募役法的钱数上去勒索宋强,都是朝廷规定多少就是多少。

  老者又叹了口气,似乎情绪颇为低落说道:

  “小老儿我本是城外农户,但因为田亩歉收,由因为保马法要求马匹存栏数量不足,土地被罚没充公,一家人初时只能在地主家做佃户勉强糊口。幸亏小老儿有一手铁匠手艺,在城里找了个差事才养活了一家。不分家我一人尚能承担诸多新法增加税赋,若是几个儿子分家出去,他们无地无一技之长,如今也都只能做些苦工赚几个辛苦钱!媳妇都找不来!又如何成得了家!”

  “再则,若是分家出去,那募役法,保甲法就都要落在他们头上!那几个憨货做苦力做丘八能活着回来都是上辈子积德!只是苦了我那闺女,许给城南一家狗屠,好给我家老大换个媳妇回来!可还是个痴傻的婆娘!可怜我那闺女走的时候哭的啊……”

  老者说到这里哽咽的说不出话来。小老百姓的无奈和凄苦也完全展现在他的身上。

  宋强连忙拍拍老者的手背宽慰他几句后又问道:“丈人,你在城中做工能有多少钱?若是赚了些钱,为何不去城外其他地方给你儿子找媳妇?”

  老者摇头苦叹道:“我虽有能锻打精致铜器的手艺,可现如今凭手艺能赚到几个钱?一件花簪头饰耗时三日打成,我只赚得百文,还要分与铁器铺东家四成。旬月下来所赚也不过八贯钱,也就刚够家人吃穿租住所用!在我租住那里我这收入也算得上高的!至于那给富户官绅打杂的,诸如丁家养狗的,给王家送货的,给刘家收粪水的……一月所入还不及我一半数!一家五六口人就指着那刚够买一石米的钱度日,过得不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宋强沉默了。本还以为这京城谋生的百姓至少生活上不至于太过穷苦,可从这老者的话听来,也都是过的紧巴巴,甚至可能有几天饿肚子的日子!这个情况可跟他自以为的汴京城万民生活情境大相径庭了。

  老者的讲述中,像他这样的打工群体所服务的人应该都是常住在汴京城内的皇家、官员,还有那些寄生在官府权力身上的豪绅奸商们。

  宋强穿越至今知道宋朝的财富,几乎都被仅占大宋人口不足百分之一的那部分人占据九成之多!在京城里,这些豪绅贵胄为打通向上的权力通道毫不犹豫的一掷千金。而那些凭借特权和权力交换获得巨额财富的人也乐得用奢华的享受获取满足感。

  整个汴京城实际上就是一个围绕着特权阶级建立起来的牢笼。圈禁的并不是高管豪绅,反而都是那些为其提供低廉服务的普通百姓!

  哪怕手握巨额财富,那些富户们也不愿意多给受雇于他们的百姓多一点钱粮。像城外拥有土地的地主一样的方式拼命的压榨着城里这些历史上最早的自由无产者。

  “丈人,你既然有打造铜器的技能,为何不自己开办一个铜器坊?自己做生意赚钱总好过为他人打工之赚点辛苦钱吧。”

  宋强本来是好意,想着为这老者出个主意。可宋强以为的好办法在老者听来却嗤笑出声。

  “做生意?我怕是会死得更快!”

继续阅读:第四十五章 败絮其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强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