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附皇权,听着似是顺理成章之事。然实际上,世家门阀向来表面虽附于皇权,实则自主之权极大,称其独立于皇权之外,亦不为过。而此刻,自家家族生死竟全然系于皇权掌控之中。
其余同来的几位家主,望向史烈的目光,多了几分别样意味。当下南阳之地,史家即便算不上独占鳌头,却也稳居顶尖之列。这商行首领之位由史家担当,众人倒也心悦诚服。只是,若史家稍有差池,自己可有取而代之的机会?
存这般心思者,绝非少数。史烈又岂会不知,他看向杨桐的目光里,不禁泛起几分苦涩。这位陛下对世家门阀的猜忌,实在是……
既已决定组建南阳商行,其他家族自然也能参与其中。杨桐又点选了两名颇具影响力,却非顶级的世家门阀,令其作为南阳商行副手,此乃制衡之策。至于经营货品,并未如对赵家那般,径直赐予精盐制法,而是由赵家负责供货,史家于下游承担销售之责。
杨桐欲确立朝廷之主导地位,不仅自身如此,依附朝廷的赵、张等世家门阀,亦将成为世家门阀中的主导力量。
如今精盐制法已有成品,杨桐料想,无需多久,至多三五年,诸侯们大概便能琢磨出来。但在此之前,他定要充分发掘这东西的价值。况且,即便诸侯得了精盐制法又如何?工部绝不会停滞不前,定会不断研制出更多新奇之物。只要在科技上保持领先,于商业领域,杨桐便能将诸侯牢牢压制。
即便诸侯治下的世家门阀竭力抑制商业发展,可只要杨桐这边取得成功,并持续提升民生水准,诸侯又非愚钝之辈,自然会竞相效仿。而发展商业,势必会触动世家门阀的利益,届时,无需杨桐动手,诸侯自会帮他整治世家门阀,为杨桐日后一统天下之路扫除阻碍。
史烈等人得了杨桐的肯定答复,怀着复杂心情离去。虽说争取到了些许利益,可与当初协助杨桐牵制邓超之时所期望的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倒是有不少史家子弟获杨桐任命,然大多不过是县令、县丞之类的职位,实权依旧紧紧握于朝廷之手。加之刑部尚书已在南阳站稳脚跟,更是进一步限制了南阳世家门阀的自主之权。
这般情形,竟还不及李密统治南阳之时。
“陛下,山东刚传来紧急军报,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屯驻高堂,如今薛万彻将军怕是难以抵挡了。”岑文本手持一份情报,神色凝重地递给杨桐。
想那窦建德,在杨桐初定南阳之际,便以王伏宝为先锋,气势汹汹地进逼山东。薛万彻于平陵一带率军抵抗,前后调集四万大军参战。然而,面对窦建德的步步紧逼,薛万彻已坚守数月,如今渐感力不从心。
朝廷有心救援,奈何相隔甚远,实在鞭长莫及。中间横亘着杨澡与李世民,杨桐实难派兵援助。虽已下诏令李世民撤出太行山一带驻军,可李世民表面接了诏令,却并未付诸行动,致使薛万彻不敢调遣屯驻泰山的武士昭前往相助。这已然是窦建德进兵以来,薛万彻发来的第十道紧急军报。
“窦建德!”杨桐长叹一声,此刻他着实无计可施,皱眉问道:“薛万彻手中,如今还剩多少兵马?”
“回陛下,如今薛万彻将军手中可用之兵,已不足两万。这段时日与王伏宝周旋,双方历经数次恶战,王伏宝损兵折将,损失惨重,薛万彻将军这边伤亡亦不轻。只是王伏宝身后有窦建德全力支持,而四万大军已然是薛万彻将军目前所能调集的极限了。”岑文本沉声说道。
“实在不行,就撤吧。”杨桐思索片刻后说道:“传朕旨意,令张亮即刻率领海军撤回,务必将山东一带百姓尽量迁往胶东。其他地方暂且可弃,但胶东必须保住!”
一旁的刘仁轨听闻,不禁诧异道:“陛下,据臣所知,胶东一带地域荒芜,地势虽易守难攻,却恐难以供养众多兵马啊。”
杨桐闻言,与岑文本相视一笑。当下的胶东,确实一片荒芜,然自张亮的海军崛起后,胶东的地理位置优势便凸显无疑。从此处可直接跨海进击渤海郡,直捣窦建德腹地。且胶东物产颇为丰富,只要有足够的百姓,将胶东发展起来,单是海产,便足以养活山东军队。更何况,胶东耕地虽不多,土壤却极为肥沃。据薛万彻和张亮呈上来的报告,胶东一带试种已然结束,产量相当可观。若再加上渔业,养活三十万百姓不在话下。
当然,胶东最重要的还是其战略意义。只要此地不失,整个河北沿海、河间府沿海乃至辽东,皆在朝廷海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若单论陆战,胶东确是不毛之地。但陛下于胶东驻扎有一支海军,此地战略意义重大,甚至整个山东加起来,恐都不及一个胶东。”岑文本微笑着解释道。
刘仁轨一脸茫然,如今大隋各路兵马,至多在长江上打些水仗,江南也正因如此,方能时常游离于朝廷之外。至于海战,莫说兵书上未见记载,便是听闻都未曾有过。
“总之,胶东必须保住。窦建德得了山东,未必愿耗费精力攻打胶东这等看似荒芜之地。”杨桐无奈叹息,山东失陷,着实令他心中不满。但此刻朝廷鞭长莫及,对山东战事,实在无力插手。
“还有,海军务必尽量隐匿行踪!”杨桐神色郑重地叮嘱道,这海军可是他的杀手锏,关键时刻方能动用。如今他与窦建德虽已在河南一带接壤,可那地方有太行山阻隔,一旦开战,河南便成飞地。窦建德攻打容易,杨桐救援却难如登天。因此,在双方全面接壤之前,杨桐可不想轻易撕破脸皮,对自己无利之事,他决然不会去做。
“喏!”岑文本点头称是,旋即开始帮着杨桐拟写诏书。
“杨澡最近有何动静?”杨桐看向岑文本与刘仁轨问道。
此次杨澡借着他的声势,斩获颇丰,整个兰州尽入其手。而李世民亦趁机攻占河间府两郡,甚至连运州也一并拿下。若非徐圆朗在最后关头,于三军面前挥剑自刎以谢罪,恐怕盐城和曲阳也难以幸免。这些名留青史的枭雄,果然不可小觑。若真让李世民将河间府全占了,那李世民便有了一块稳固的大后方,且是钱粮富足之地。
此役之中,杨桐不断成长,诸侯们亦在相互吞并。不知李密在杨澡、李世民、宇文成都三面夹击之下,还能支撑多久?
“陛下接受李密求和之后,杨澡便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一门心思梳理内政,同时向朝廷上书,恳请任命上官荣为兰州刺史。”刘仁轨禀报道。
“上官荣?”杨桐微微皱眉,旋即点头道:“倒也合适,准他!”
如此痛快应允,除了杨桐如今无意对兰州动手之外,最关键的是,这上官荣尚有争取的余地。据紫晶阁密卫传来的消息,上官荣对杨澡至今仍以“大人”或“明公”相称。虽说只是一个称呼,却足见上官荣的态度,他并未真正对杨澡忠心耿耿。
此番杨澡请求上官荣出任兰州刺史,恐怕也是因其麾下除上官荣之外,无人能在兰州站稳脚跟。
兰州不同于别处,文风昌盛,名士辈出,曾一度是大隋的人才培育中心。正因如此,若无一定名望,即便有朝廷任命,想要在兰州立足也绝非易事。
杨澡麾下文士中,姚思廉、吴璇玑、何挺等人名望皆有所欠缺。而上官荣,不管能力究竟如何,名望却是足够的。他曾任凤翔太守,当年十八路诸侯战扬州时,上官荣便是其中一路诸侯。这份名望,足以让他出任兰州刺史后,迅速站稳脚跟。
想当初诸侯混战之后,上官荣与窦建德产生嫌隙,窦建德数次命李世民杀他,李世民皆拒绝。按理说,这份恩情不可谓不深厚。但后来姚思廉邀来杨澡三兄弟,上官荣却是第一个倒戈,且不遗余力地协助三兄弟对抗李世民。
这般人物,实难真正对某人忠心不二。李世民不行,杨澡自然也不行,甚至杨桐,若情势所需,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背叛。但也正因如此,他坐上兰州刺史之位,杨桐才不会心生排斥。
“喏!”
“今日便到此吧,天色已晚,朕也该回去歇息了。”杨桐站起身来,望了望天色,微笑说道。
“恭送陛下!”两人赶忙起身,目送杨桐带着高甑生往临时行宫而去。
“陛下,刚才皇叔送了两名女子过来。”回到临时行宫,冯勇小跑着来到杨桐身边,指着房间说道。
“皇叔真是……”杨桐闻言,不禁苦笑。如今宗室对于让他多纳嫔妃之事,可谓步步紧逼。其中缘由他自然清楚,只是心中总觉怪异,怎的跟上辈子被家里逼着相亲的感觉如此相似?
“让她们过来吧,朕倒要瞧瞧,皇叔眼光究竟如何?”杨桐摇头轻笑。
左右是宗室的一番心意,且再过数月,他便十四岁了。以他如今的身体状况,有些事也差不多可以考虑了。对此,他自然不会排斥。哪个男人没有坐拥三宫六院的梦想,如今既有机会,他自然不介意体验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