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南阳世家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53,269

  “这批人,给我迁到西域开矿去,朝廷可没这么多闲钱养犯人,犯了事还要朝廷出钱将他们养起来,未免太好过了。”南阳府衙之中,杨桐正埋头处理着一些文案。

  想那天下局势,自文帝之后,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如今李密治下乱象丛生,穷兵黩武,致使百姓苦不堪言。南阳之地,在这乱世之中,犹如中流砥柱,承载着无数百姓的生计与期望。

  且说当下,随着那些降兵家眷的迁徙,户籍统计显示,这些降军家眷总计十一万两千五百二十七人。然而,这帐却不能仅从表面来算。此乃乱世,当兵之事,常常是一个村庄的青壮皆被征召入伍。将士家眷若一迁移,整个村庄便如大厦将倾,大半人口随之离去,所剩之人,要么是缺乏劳作能力,要么便是非事农耕之辈,诸如木匠之类。在这从众效应之下,剩下之人也往往会跟着一同迁徙。如此算来,迁徙之人远不止这十一万之数。

  那些降军家眷,不过是硬性统计指标罢了。至于其他之人是否跟随迁徙,并无强制规定。但只要他们愿意前来,杨桐自然不会阻拦。倘若李密未能及时制止,最终这一批人连同他们所携家口,加起来怕是要比预计多出一倍。这还未算上那些在李密治下实在难以生存,渴望另寻出路而跟着迁徙过来的人。据紫晶阁密卫传来的消息,李密这两年穷兵黩武,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这些人的迁徙,不过是个引子,真正的大头,乃是在这批人带动下,跟风而来的众人。于杨桐而言,人口,才是重中之重。

  只是,要接纳这些百姓,南阳虽有容纳之量,可安置他们所需耗费的钱粮,却不是个小数目。便是朝廷,如今应对起来也颇感吃力。是以这段时间,杨桐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就说这些牢犯,他们不事生产,反倒要朝廷拨钱供养。

  放了他们,那是绝无可能。虽说冤假错案或许存在,但绝大多数,都是实实在在犯了事才被关押进来的。若将他们放出,势必会造成治安的混乱。如今局势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管理这些人。故而,西凉、河套等地,地广人稀且亟待开发,便成了这些人的好去处。若不是如今朝廷暂不打算继续开战,杨桐倒是不介意组建一支由犯人组成的军队,榨取他们最后的价值。

  “陛下,有名士史朝翼求见。”一名亲卫踏入屋内,看了一眼杨桐身旁的刘仁轨,恭敬地躬身说道。

  刘仁轨听闻,不禁面露担忧之色,看向杨桐说道:“陛下,这史朝翼乃是当年文帝麾下悍将史万岁之后,史家在南阳乃至整个天下,那都是声名赫赫的大族,不可轻慢啊。”

  他着实担心杨桐会如以往一般拒绝接见。这段时日,杨桐对这帮世家门阀刻意晾着,若再继续如此,恐怕整个南阳世家门阀的不满情绪将如火山般爆发,届时,即便杨桐贵为天子,怕也难以收拾这局面。

  “嗯。”杨桐微微点头,如今也到了该见这些人的时候了,遂抬头说道:“请他进来吧。另外,今日但凡有人求见,统统放进来,朕一并接见。”

  时至今日,除了这些新加入的百姓,南阳的军政事务,经过一番严格筛选与事后考察,已基本梳理清晰,这让杨桐颇为满意。

  这数月以来,杨桐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钱粮,只为改善南阳民生,巩固自己在南阳的根基。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话,在这乱世未必全然应验,但民心的作用,却不可小觑。杨桐此举,正是固本培元之策,虽不可避免地触及了南阳世家门阀的利益,但于他而言,南阳民生稳固,则南阳可定。世家门阀,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地打压,可若说此刻南阳世家门阀还想在他手底下兴风作浪,杨桐自是不信。

  经济与军事,这两条关乎存亡的命脉,已被杨桐紧紧握在手中。即便有人妄图如当初封德彝那般,借粮价或其他手段扰乱南阳经济,也绝无可能。杨桐在经济方面,对粮价把控极严,若有人胆敢在此时抬高粮价,朝廷至少会投放五十万石粮草进入市场,以平抑粮价。皇家商行的能量,绝非一般人所能抗衡。

  “喏!”亲卫领命,转身离去。

  不多时,几道身影自门外而入,为首的正是史朝翼,同行的还有其他几位家主。众人一见到杨桐,赶忙躬身下拜,齐声道:“参见陛下。”

  杨桐脸上带着微笑,说道:“此番能够顺利夺取南阳,诸位家主功不可没。只是此前朕忙于军务,分身乏术,怠慢了诸位,还望诸位家主莫要怪罪。”

  “陛下言重了。”史朝翼等人连忙躬身回应,即便心中有所不满,当着天子的面,又怎敢表露分毫。

  “不知诸位家主此番前来,所为何事?”杨桐抬手示意,早有伶俐的亲卫搬来椅子,邀请众人就座。

  史朝翼与其他几位家主对视一眼,说道:“陛下,烈此番前来,是想着如今南阳已重回朝廷治下,希望能略尽绵薄之力。”

  史烈,正是史朝翼的本名。想当初,若不是他们协助牵制邓超,杨桐即便能拿下南阳,也绝非如此顺利。那时的他们,自恃有功,态度自是不同。可如今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也。

  杨桐占据南阳之后,可谓连战连捷。育阳驻军被其一举歼灭,而后又大破李密大军。李密节节败退,到最后甚至派人前来求和。起初,他们手中尚有筹码,若杨桐不答应某些条件,他们还能暗通李密来制衡杨桐。可如今,李密已然示弱,而杨桐将南阳军政大权牢牢掌控,皇家商行的入驻,更是让他们手中仅存的那点拿捏之物,于杨桐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没了这些筹码,面对杨桐时,他们自然没了往日的底气。

  绵薄之力?

  杨桐心中暗自摇头,脸上却依旧带着微笑,说道:“能得诸位家主相助,实乃南阳之幸,亦是天下之幸。”

  史烈犹豫了一下,躬身说道:“史家愿出粮十万石,以助陛下。”

  杨桐微笑点头,先予后求,这世家门阀的套路,他心中自是清楚,这也是不成文的规矩。这十万石粮草,名义上是送与杨桐,但杨桐若不给个回应,也于理不合。

  杨桐心中沉吟片刻,这段时间,对南阳各大世家门阀的情况,他已有所了解。十万石粮草,对他而言,是笔不小的资助,对史家来说,几乎相当于半个史家的家底了,这史烈倒还有些魄力。

  杨桐目光看向史烈,心中有些迟疑。如今南阳各处要职皆已安排妥当,史家若想在南阳官场有所作为,只能从县令、县丞之类的小官做起,以史烈的身份地位,显然不会愿意。

  “皇家商行如今需要拓展,朕听闻……”杨桐目光一闪,已然猜到史烈的意图,微笑着看向史烈,说道:“朕听闻史家有意经商?”

  史烈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想那赵家、张家,自皇家商行进驻南阳后,凭借精盐、琉璃、华夏犁等物,迅速打开南阳市场,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南阳原本的商业格局彻底改变,如今已是身价亿万。这对南阳世家门阀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权力被杨桐紧紧攥在手中,经济又受皇家商行制衡。此前杨桐一直避而不见,杨桥如太极高手般将众人来回推诿,岑文本更是老谋深算,一推六二五,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好不容易李疚接任南阳刺史,却又严格贯彻杨桐的指示。如今大局已定,杨桐终于肯见他们,可此时再想谋划南阳官场,已然无望。他们手中没了筹码,也只能学着赵家和张家,走上商业之路。

  毕竟,在这世上,钱能解决诸多问题。一个家族想要发展壮大,没钱可万万不行,这也是杨桐留给他们的唯一出路。

  “朕有意在南阳挑选一些精于商事的家族,加入皇家商行,由一个家族牵头,负责南阳的商事。不知史家主可有此意,为朕分忧?”杨桐笑着说道。

  皇家商行,便是杨桐留给各地世家门阀的一条路。世家门阀在朝堂上话语权越大,杨桐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权力。若在太平盛世,杨桐或许会有不同考量,但在这乱世,他要的是乾纲独断,政权与军权绝不可能交出。但活路还是要给人留的,商业方面,世家门阀比寻常商贩有着天然优势,而杨桐也有信心利用商行,将这些人牢牢掌控。

  其中的好处,杨桐相信,待商行的威力与影响力逐渐显现后,无需他多言,当商业世家门阀崛起,其他世家门阀为了家族存续,自然会屈服。

  当然,若杨桐无法解决知识普及的问题,隋朝终究还是可能重蹈覆辙。不过,他已有了解决之法,只待工部将东西研制出来并能大量生产,届时,天下大势,将尽在他的掌控之中。无论杨澡还是李世民这般青史留名的枭雄,都将无力反抗。

  “臣愿为陛下分忧!”史烈深吸一口气,虽未能掌权,但能加入商行并执掌南阳商事,对史家而言,也算不错,至少家族日后发展无忧。

  “有句话朕得先说在前头,南阳商行隶属于皇家商行,物价必须依照朝廷规矩来定。一旦违逆,朕即刻换人,你可明白?”杨桐神色严肃地说道。

  史烈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赶忙低头说道:“臣明白,陛下放心。”

  史烈心中暗自苦笑,如此一来,史家便只能依附于皇权了。

继续阅读:第359 依附皇权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