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下一步战略
日月重照2025-07-28 16:542,759

  且说那孟州一破,恰如桓仁所言,整个河北之地,皆为杨桐纳入朝廷治下。河内、河北与东郡,经此一役大胜,朝廷势力便似那苍松扎根,稳稳立在河北大地之上。河北诸多世家门阀,或随窦建德逃往乐寿,或被杨桐整治一番,至于那些小家族,杨桐暂且未去理会。

  那孟州府衙,此刻已成杨桐临时行宫。只见一群群自洛阳而来的文吏,于府衙领了差事,便匆忙离去,神色匆匆。河北各县,从县令、县丞,到县千牛卫直至刑部尚书,皆需重新任命,连同东郡在内,都得尽快梳理规整。

  杨桐却未急于继续追击窦建德。须知打下再广袤的江山,若基层不稳,便如那空中楼阁,虚浮不实。杨桐欲借此次大胜之机,将朝廷政令在河北彻底推行。

  此次行事,可比当初在南阳时强硬许多。往昔杨桐出兵南阳,南阳世家门阀献城有功,迎奉朝廷,杨桐行事便有所顾虑,诸多事宜需采取温和手段,分化打击一批,拉拢一批,而后逐步同化拉拢之辈。然在河北却无这般顾虑,杨桐与窦建德交战期间,河北世家门阀对窦建德全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杨桐自是不会留情。

  河北官员,该撤者撤,胆敢反抗之人,唯有一“杀”字!且有刑部尚书、千牛卫及紫晶阁密卫收集的详实资料,定能杀得人心服口服。当然,此举亦有弊端,后续平定河北恐更为艰难,河北世家门阀必将全力助窦建德对抗朝廷。但又何妨?经此一败,窦建德元气大伤,虽河北世家门阀可为其筹措钱粮,可损失的精锐,却非短时间能够练就。

  况且,杨桐于河北布下的暗桩此时亦发挥作用,至少在舆论层面,世家门阀欲使百姓为窦建德效死,已然难以实现。

  “陛下,大喜啊!”刘黑闼满脸兴奋,自府衙外奋力挤开人群,匆忙来到杨桐身旁,将两份文书呈给杨桐,急切说道:“苏定方、桓仁二位将军已然归降,其麾下所部兵马相加,有一万一千余将士投降,再算上先前俘虏的河北降军,如今我等单是河北降军便快达八万人之多!”

  “这并非好事啊。”杨桐揉着太阳穴,眉头紧皱,说道,“降军数量几近与我本部兵马相当。”要知道,降军极易被策反,将其打乱重编,未必能提升朝廷军队战力,若把杂军与精锐混在一起,反倒会拖后腿。

  自虎牢关之战算起,除了河北降军,还得加上李密的降军,且太行山瓦岗王君廓部经此一战后亦将正式归入朝廷编制。从长远看,这些将士皆可为朝廷增添战争潜力,可在真正同化他们之前,危险性着实不低,尤其是降军数量总和甚至超过正规军的情形。

  “然也不能置之不理。”杜如晦微微沉吟道。

  “嗯。”杨桐点头,若不管不顾,势必引发哗变。

  “朕倒是有个法子。”杨桐思索片刻,望向杜如晦道,“将这些降军,包括太行山瓦岗王君廓部的降军、汝南降军,分为十五个大营,每营一万兵力。朝廷选派擅长练兵的将领负责训练,长久以来,天下各路兵马在兵制上并未严格区分,借此机会,把这些降军分为一二三三等。训练之中,表现优异者为一等,饷钱百文,每日可享一顿肉食;表现出色者为二等,饷钱五十文,每三日能食一顿肉食;表现平庸者为三等,仅保证吃饱,每月饷钱二十文。”

  杨桐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但此一二三等,皆不算正规军队,需完成训练后,方可进入正规军。一等卒入军后,可直接担任什长,二等卒能任伍长,三等卒便只能为普通士卒。”

  在朝廷编制之中,有军职在身者,记录功勋时可获部下部分功勋,晋升也会更快。其实以往各路诸侯虽未如此细分,实际情况却也相差无几。杨桐如今明确规划,凡事有法可依,底层将士只要肯努力,便能获取更高地位,此乃杨桐一直以来在朝廷军队贯彻的理念。

  实则这些降军大多为老兵,训练不过是个由头,真正目的是将他们打乱重组,从其中重新选拔出属于朝廷的基层将官。并非朝廷直接派人,而是从他们之中选拔,如此更易让降军接受。且这些选拔出的一等卒、二等卒,皆是凭本事上位,军中向来强者为尊,这些重新选拔之人,自然更易获士卒认可,这也是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朝廷的军功制。

  “此办法倒是不错。”杜如晦思索一番,点头笑道,“只是需耗费些时日。”

  “短期内,这些人无需参战,他们只需专注训练与适应。除练兵将领外,朕打算于各军中安排一人,负责将士日常生活,且……”杨桐略作思考,说道,“帮他们树立正确观念。只是当下人手不足,洛阳派来的文吏已安排妥当准备上任,暂且便由练兵将领兼任,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为各军派人。”

  “观念?”杜如晦揉着眉心,每次杨桐提及新词汇,他都得仔细琢磨。

  “简单而言,便是对朝廷的忠诚,以及身为战士应有的忠诚信念。”杨桐微笑着解释。

  “妙啊!”杜如晦眼前一亮,拍手称赞道,“臣以为,军中确应设此职位。”

  “如今人才匮乏,各县文吏之事已让朕头疼不已。县学培养的人才尚未完成学业,仅这一次获取的州郡,便令先前数年储备的人才供不应求。”杨桐摇头叹息,窦建德败得太快,实乃利弊参半。杨桐原本已做好与窦建德打持久战的准备,如此待打赢之时,县学的第一批人才也差不多可出仕了。

  当下虽还不至于太过窘迫,但接下来朝廷还要乘胜追击,河北全境、幽州以及山东三州之地,地盘与人口几乎要扩充一倍,加之蜀中尚未完全消化,经此一战,未来三到五年,杨桐都得致力于消化这些战果。若地盘再扩大,恐难以掌控。

  无法掌控的地盘,便算不得自己的。历经这些年磨砺,杨桐已然明晰自己的目标。他欲将自东汉起便逐渐动摇的隋朝根基重新筑牢,故而天下要统一,但他所求的,是一个完全归属于隋朝的天下,而非仅在名义上被天下认可的皇帝。

  “接下来,臣以为暂且不必急于攻取乐寿,当先拿下清河、平原、渤海三郡,切断山东与河北的联络。”杜如晦点头,未在此事上过多纠结,转而与杨桐探讨当下局势,看着杨桐笑道,“据臣所知,清河崔家应窦建德之邀,筹集数万兵马支援山东,此刻清河与平原正处空虚之际。陛下既不打算直接攻打乐寿,先取此二郡,亦可进一步分散窦建德的兵力。”

  “所言极是,其兵力越分散,对我等越有利!”杨桐点头笑道。

  窦建德经此一役,一下子损失二十万兵马,即便再募集人马,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皆无法与杨桐相比。更为关键的是,此役窦建德不仅损兵折将,麾下大将王伏宝、范愿、杜明方、于贵、曾庆相继战死,苏定方、桓仁又投降。杨桐麾下能独当一面的将领众多,而窦建德如今,能拿得出手的将领怕是没几个了。

  若不分兵,只能眼睁睁看着杨桐逐步蚕食;若分兵,即便有足够兵力,却无统兵作战之人,对窦建德而言,此乃最为尴尬之境。

  “冬季将至,将士们也该稍作休整,便命尚师徒和单雄信去清缴此二郡。”杨桐笑道。

  “呃……为何不是徐世勣呢?”杜如晦面露疑惑,看向杨桐。

  “徐世勣为人太过仁善。”杨桐摇头,当初令徐世勣镇守南阳,是因其性子谦和且能坚守底线原则。南阳世家门阀曾助杨桐,杨桐不欲做得太绝,故任命李疚为南阳刺史后,让徐世勣统领南阳军队,以免矛盾激化。但河北情形不同,杨桐需心狠手辣、不畏权势之人,帮自己做些不便出面的决断,单雄信无疑是合适人选。

  杜如晦心中一动,领会了杨桐的意图,嘿嘿一笑,便不再多问。

继续阅读:第503章 争吵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