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京兆尹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52,530

  处决崔纹一事,于杨桐而言,其意义远超单纯的惩处罪人。通过对崔纹的处置,那以往在世人眼中近乎虚设的登闻鼓,如今真切地在士人群体中树立起了威严,发挥出强大的震慑之力。

  朝堂之上,虽有人明悉其中深意,可崔纹恶行太过,以致崔宏以及清河崔氏都无奈放弃庇护,他人自是更无理由插手。而此番严惩,对杨桐后续政令的推行和落实,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登闻鼓的设立,宛如一道坚实的屏障,断绝了地方官吏欺上瞒下的念想。毕竟兔子急了也会咬人,这无异于借关东百姓之力来制衡关东的官员。此后,除非杨桐自食其言,否则只要登闻鼓屹立不倒,哪怕无人敲响,对那些地方官吏而言,也如同高悬头顶的警钟,时刻警示着他们莫要肆意妄为。

  当然,在当下,百姓大多淳朴善良,除非遭遇如齐二狗那般被逼至绝境的情况,否则短期内,不至于出现皇宫被当作衙门,众人纷纷前来击鼓鸣冤的场面。

  日后时机成熟,杨桐还计划设立专门的机构,用以收集民间的怨愤,将重要且典型的事例筛选出来,拿到朝堂之上仔细研讨。

  “崔纹之事,着实令人愤懑,不过朕觉得,此事也算是给诸位臣公敲响一记警钟。”杨桐端坐于龙案之后,注视着崔纹被押解下去即将问斩,神色庄重,开口说道:“诸位臣公如今能站在此处,可说是位高权重,相应地,诸位的子嗣自出生起,便享受着旁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与权势地位。”

  “就如崔纹这般,固然恶贯满盈,但朕以为,是过早地让他尝到了权力的滋味。加之崔氏一门本就权势赫赫、人脉广布,无论他走到何处,皆被众人簇拥在中心。长此以往,养成这般骄纵狂妄、目无法纪的性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众朝臣听闻此言,皆觉在理,纷纷点头认可。

  “而且,一县县尉,在这朝堂之上,或许只是个微末小官,可对于百姓来说,那却是他们平日里抬头就能见到的最大的官了。于百姓而言,县尉仿若父母官,于朝廷而言,更是朝廷在百姓眼中的颜面所在。崔纹何德何能,竟能担任此职?朕觉得,这件事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更值得满朝的臣公们去深入思考啊。”杨桐语气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崔宏闻听此言,身躯微微颤抖,再次跪地,愧疚道:“老臣实在是教导无方啊!”

  “罢了,崔爱卿不必如此自责,朕相信,像崔纹这样的情况,绝非孤例,地方官吏漠视朝廷政令,怀有此类心态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杨桐摆了摆手,轻声说道。

  满朝文武听闻这话,心中皆是一沉,他们心里明白,崔纹之事不过是个开端,真正的问题,恐怕即将浮出水面。

  “朕听闻古时的明君,不会任用毫无功绩的臣子,也不会赏赐未曾征战的士卒。”杨桐面上带着一丝微笑,缓缓说道,“朕虽不敢自比古时的明君,但对这番话,却是深以为然啊。”

  “朕并不否认这世间有天赋异禀的英才,可朕更坚信,这世上终究还是平凡之人居多啊,包括朕自己,还有这满朝的文武大臣,诸位臣公,又何尝不是凡人呢?像崔纹这般年纪轻轻、心性未定之人,未曾经历过任何风雨磨难,却已然手握一地的实际权力,朕觉得,这并非是对他的爱护,反而是将他推向了深渊啊。诸位臣公以为如何呢?”

  “陛下所言极是。”群臣赶忙躬身回应道。虽说这番话从一位年纪尚轻的皇帝口中说出,有些令人意外,可一想到杨桐这些年的曲折经历,别看他年少,但其遭遇的坎坷加起来,恐怕许多人一生都难以与之相比。再对比崔纹,虽说年纪比杨桐大了不少,可自幼便顺遂无忧,先前还不觉得有何不妥,如今这么两相一对比,众人顿时恍然醒悟,只觉杨桐所言句句在理。

  毕竟都是在官场中历经沉浮的人物,虽说心里也曾想过反驳,可此刻细细思量,却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很有道理。

  “朕有心整顿吏治,不过这并非是对诸位臣公有所不满,朕深信,能够站在这朝堂之上,参与国家大事商讨的,皆是贤德有才之士。”杨桐不吝言辞,恰到好处地夸赞了众人一番。

  至于这些大臣是否真的个个德才兼备,那自是有待商榷,不过这话听在众人耳中,却是极为舒坦,众人赶忙连声道陛下谬赞了,臣等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但对于百姓而言,不论是朕,还是诸位臣公,对他们来说,都显得太过遥远了。诸位臣公即便再德高望重,可百姓最为关心的,终究还是日子能否过得安稳平和。这一县之长、一县县尉,别看官职不算高,实则却与我大隋江山的稳固紧密相连啊。”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仅仅一个小小的崔纹,便能让整个霸陵县民声载道、怨声四起,朕实在难以想象,在这大隋的广袤疆土之上,又有多少如崔纹这般的地方官吏,在暗中侵蚀着朕的江山社稷啊。”说到此处,杨桐的声音渐渐变得沉重起来,满含忧虑。

  满朝的大臣们听到这儿,心中顿时一紧,他们心里清楚,接下来杨桐要说的事儿,恐怕是他们极不愿意听到的了。

  “崔爱卿。”杨桐并未理会众人那略显难看的脸色,目光径直落在了崔宏身上。

  “臣在。”崔宏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应道。

  “你如今身为京兆尹,本就肩负着掌管关东民生诸事的重任,所谓一事不烦二主,朕打算专门调拨一批人手,让他们去各地明察暗访,探听民间的实际情况,而你这京兆尹,便全权负责此事,对我关东治下各县的官吏,包括县令、县尉、县丞等各县的重要官员,进行全面的审核。”杨桐目光深邃地看着崔宏,语气严肃地说道,“此事看似不大,实则关乎我关东地区的民生福祉,万万不容有失啊。”

  “朕绝不容许再有类似崔纹这般的官吏来祸害朕的江山了。”杨桐加重语气,再次强调道。

  “老臣遵旨。”崔宏苦涩地点头应道,他心里明白,这可是个极易得罪人的差事,可在此时此刻,他实在是没有拒绝的余地啊。

  杨桐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此事交予崔宏,实乃无奈之举。按他原本的计划,这种关乎吏治审查的事情,是绝不能交给世家门阀去操办的,不然的话,官官相护,最终只会让这审查流于形式。不过,岑文本的一番话点醒了他,如今的他,依旧没办法真正脱离世家门阀的影响,若是与他们彻底决裂,无论是对杨桐自身,还是对这大隋而言,都绝非好事一桩。

  把此事交给崔宏去办,好歹算是世家门阀内部的事儿,权且当作一个缓冲吧。毕竟崔宏年事已高,待自己的政权稳固,实力越发雄厚之后,大可将崔宏擢升官职,再安排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接手管理此事。有了崔宏这一层缓冲,再加上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即便世家门阀有所不满,也只能暂且隐忍了。

  杨桐目光又看向岑文本,只见岑文本微微地点了一下头,不易察觉,杨桐见状,满意地一笑,随后便将目光投向了大殿之下,正一脸懵懂站在原地的齐二狗身上。

继续阅读:第96章 齐国远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