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贵霜使者,郑森在出使隋朝的这些天,心情实在称不上愉悦。
贵霜不论从经济还是军事层面,都堪称强国,与隋朝相比差距不大。然而抵达隋朝后,接待人员在听到他自报家门时,第一反应竟是将他错认成月氏使者。
追根溯源,贵霜的确是月氏人所建的国家,但如今时移世易,在接待礼节上,贵霜使者的待遇甚至比不上契丹、大宛、乌孙等使者,被安排与一些小国使者同等对待。
契丹、大宛、乌孙的使者都有独立的院落居住,而贵霜使者,堂堂大国代表,却只能挤在几人合住的普通房舍里。
这让郑森极为不满。他实在想不通,为何隋朝人总对出身这般执着,月氏曾经弱小且依附隋朝的历史,早已是几百年前的事了,怎么到现在还以此来区别对待他们。
他郁闷地叹了口气,走出房间。望着夕阳余晖,眼中却满是不屑。在他看来,隋朝都城洛阳也不过如此,论繁华程度远不及贵霜国都,百姓生活也颇为贫苦。
在郑森眼中,隋朝人盲目自大,一味沉溺于往昔的辉煌,毫无进取之处。
听闻隋朝皇帝杨桐有意重启丝路,贵霜王便派他前来。恰巧赶上杨桐大婚,郑森便顺势以庆贺之名,准备献上贺礼,并商谈双方合作的事宜。毕竟隋朝的丝绸、瓷器在丝路贸易中一直都是紧俏商品,若两国能达成合作,对双方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利益空间。
但如今看来,从隋朝官员对他的态度来判断,即便最终达成合作协议,贵霜在合作中很可能会被隋朝单方面降格为附庸,就仿佛是隋朝在施恩于贵霜。
这一发现让郑森倍感郁闷,他一度想直接甩手离开。但此次出使身负使命,无论如何都要见到杨桐一面,至于后续两国之间的合作决策,那是上层的事,他无需过多操心。
踏踏踏~
急促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迅速靠近。郑森疑惑地看着一名年轻宫人带着几名侍卫走到面前。
“您可是贵霜使者?”冯勇看向郑森,微微行礼问道。
“正是。”郑森身为贵霜帝国的外交官,常年在西域各国往来,对隋朝语言并不陌生。见对方礼数周到,他也依贵霜礼节回礼。
“使者请海涵。”冯勇微笑着说,“之前官府的人有所疏漏。陛下得知贵霜使者到来后,命我亲自前来妥善安顿,对贵霜使者当以最高规格礼仪接待,我们已备好最上等的庭园,请使者入住。”
“多谢。”郑森心中总算好受了些,看来隋朝皇帝杨桐还是有见识的。
其实也不能全怪马姚之前怠慢贵霜使者。从当年韩擒虎追击西突厥,以及裴矩以极少兵力大破贵霜七万远征军的事迹来看,在隋朝人的认知里,贵霜实在难以与强国挂钩。虽说有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但也仅将贵霜视为与大宛、乌孙或康居之类的普通西域国家,在隋朝眼中,贵霜勉强算个国家,却绝非大国。
冯勇亲自嘱咐驿馆官员,重新为郑森及其随行人员安排住所。之后,郑森找到冯勇说道:“实不相瞒,我们在两个月前奉贵霜王之命出使隋朝,并不知晓皇帝大婚之事。希望能面见陛下,不知能否代为通报一下?”
“这……”冯勇面露难色,“实不相瞒,陛下最近正忙于大婚事宜,恐怕暂时无暇接见各国使臣。”
见郑森皱眉,冯勇忙笑道:“使者难得来我朝一次,不妨多逗留些时日,正好可以观礼,体验一下我朝的风俗。”
郑森无奈点头。他此次是带着合作商谈的任务而来,如果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上就回去,定会被贵霜王认为无能。
出使他国本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多等些时日倒也无妨。
隋朝朝廷经历那场地震后,如今很多建筑都是翻新重建的。当初杨桐为尽快恢复民生,率先修复的是民房以及客栈、酒肆等场所,官府建筑的修复则相对滞后。如今驿馆可供居住的庭园大多有破损之处。若不是见过契丹、大宛使者的居住环境,郑森或许会以为隋朝是在故意消遣他。不过现在,虽然想法有所改变,但他仍觉得隋朝在外交事务上不够重视。
冯勇告别郑森,离开驿馆时,正好遇见迎面而来的马姚。上前见礼后,马姚皱着眉头问道:“这贵霜国我也略有耳闻,可实在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重视?”
“我也不太清楚,只是陛下听闻贵霜使者来了之后,显得有些惊讶,好像说贵霜是西域大国。”冯勇也不确定。马姚好歹对贵霜还有所听闻,而冯勇此前根本不知道这个国家,此刻只是按照杨桐的命令,不敢有丝毫懈怠。
“西域大国?”马姚挑了挑眉。贵霜离隋朝太过遥远,他所知道的也只是班定远如何击败贵霜,实在难以将其与大国联系起来。但这是杨桐亲自下的命令,他也不好多问,便转而说道:“方才宫中传来消息,此次大婚陛下似乎打算亲自操办,还召集了众多工匠入宫,这是为何?”
此前杨桐曾表示,婚事一切从简,所以朝廷拨出的预算有限。如今杨桐亲自操办,马姚担心预算会不够用,所以来找冯勇,想了解杨桐是否会从国库中额外拨款。
“似乎也是因为这些外邦使臣的缘故。”冯勇思索片刻,不太确定地说,“但陛下并未提及要额外拨款。”
“希望如此吧。各诸侯的使者也陆续到了。我今日来,是想请冯公公转告陛下,驿馆恐怕需要重新修缮一番。毕竟这是朝廷的大事,诸侯派来祝贺的都是有名望的人,不能怠慢。”马姚叹了口气说道。
“不知都有哪些人呢?我好向陛下禀报。”冯勇连忙问道。
“广陵的钱本,是个有气节的人,此次代表窦建德前来。此外还有颍川的高休,汝南名士汪峰,蜀中的陈晓,荆州名士贺丰,江东名士陆彦霖,青州、徐州也有名士前来祝贺。”
“这……驿馆怕是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冯勇听后苦笑道。
“倒也不一定要都住在驿馆,这些名士在洛阳大多有故友可以接待,只是他们的随行侍从需要住在驿馆。”马姚点头解释道。
“那……我回宫后向陛下说明此事。”冯勇只好点头应下。
“有劳了。”马姚点点头,没再多说,告辞后匆匆离去。最近洛阳城事务繁杂,别看杨桐看似闲适,但各处官员都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有苏勖这个铁面无私的刑部尚书盯着,大家都不敢有丝毫疏忽。
冯勇回到皇宫时,已接近傍晚。对于诸侯来贺一事,杨桐早有预料。然而,当看到冯勇带来的礼单时,杨桐不禁笑了。
“看来日后若有机会,这样的事得多来几次。”杨桐笑着把礼单递给还未离开的阴姬,“如此一来,朝廷如今的困境就能缓解了。”
礼单上虽没有实际的钱粮,但都是些珍宝。如果能够变卖,诸侯送来的这些财物加起来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足够朝廷未来三年无需为钱粮发愁。
“这些可都是稀世珍宝,陛下总以钱财来衡量,未免有些俗气了。”阴姬嗔怪地看了杨桐一眼。诸侯送来的都是价值不菲的玉器、翡翠等珍贵之物,或是古董字画、珍玩,光想想就觉得高雅。杨桐的第一反应却是拿去换钱,这让阴姬觉得他有些暴殄天物。
“在连饭都吃不上的百姓眼里,这些东西加起来,都比不上一袋粟米来得珍贵。如今朝廷国库空虚,还远没到我可以挥霍享受的时候。”杨桐叹了口气,阴姬实在是不了解民间的困苦。
“再说这琉璃哪里珍贵了?皇嫂要是喜欢,我过段时间给皇嫂弄上一箱。”看着礼单上有几家诸侯送了琉璃,杨桐有些嫌弃。在他看来,琉璃不过就是天然玻璃,实在谈不上珍贵。
“陛下这话,我可当真了。”阴姬笑骂道。
“君无戏言,皇嫂等着。等关东的民生问题彻底解决,我腾出手来,就着手置办这些东西。到时候,不仅给皇嫂一大箱子,还要用它们去西域、诸侯国换取大量的财富!”杨桐大笑道。
他记得前世看近代史时,西方不少发达国家的人常拿着制造玻璃的次品去落后国家换取黄金,听起来很荒唐。如今自己身处隋朝,说不定也可以效仿,先积累资本。如果操作得当,其中的利润甚至比盐铁贸易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