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阵前对答
日月重照2025-07-28 17:263,527

  次日一早,窦建德便率着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行至新安。但见那新安之地,旌旗蔽空,仿若一片翻涌的怒海,刀光闪耀处,恰似点点寒星,一股肃杀的气息,如无形的迷雾,弥漫开来,令人心生寒意。

  正午时分,正当窦建德于军中悉心整顿大军之际,朝廷的十万大军,亦如潮水般随后赶到。一时间,这小小的新安之地,竟似百川归海一般,聚集了近三十万大军。此乃自杨桐掌政以来,首次统帅这般大规模的军队作战,亦是皇泰年间以降,头一遭正式的大规模交锋。往昔的联军攻某地,以及更早以前的诸侯讨杨林之举,虽说彼时声势亦是浩大非凡,然而若论及战事的正规严谨程度,却远不及当下这场战役。

  窦建德此前已然折了两阵,兵马损失不少,如今兵力已不足二十万,仅剩下十八万之众。反观朝廷这边,虽说连赢两战,可兵马从一开始便处于劣势,如今参战的也仅有十一万大军。不过,除却这十一万正规军外,又有那燕山李去惑率众来投。燕山军虽对外号称百万之众,但实际能够拉出来投入作战的,却只有两三万。如此一来,双方兵力叠加之后,与窦建德的兵力相较,相差已然不算太大。

  为了这一仗,杨桐几乎将洛阳、蜀中、南阳以及河套等地能够抽调的兵马,统统调集了过来。而窦建德亦是如此,除了边军之外,近乎动用了全部兵力,欲与朝廷在此一决雌雄。对于窦建德而言,此乃争鼎北方霸主之绝佳契机,只要能够取胜,那已然恢复元气的河南、洛阳、太原、河套等地,即便诸侯一同前来瓜分,凭借窦建德如今的实力,亦能夺得最大的那一份“蛋糕”。

  而于杨桐来说,若能成功击溃窦建德,即便短时间内难以拿下河北,但山东、幽州以及河南大部,定能重归大隋版图。届时,仅剩下一个河北,朝廷逐步蚕食,它又能抵挡几时?到那时,大隋十三州,朝廷便能尽得并、幽、冀、青、益七州,再加上河套、河南以及南阳,大半个天下已然尽入囊中,横扫天下之势已然铸就。至少在江东以北,李世民、蒲玄两路诸侯,在再无天险可守的情形下,决然难以抵挡杨桐的进攻。

  双方于新安会面,相隔三里之遥,遥遥对峙。杨桐当即命人搭建起一座高台,而后借助千里镜,仔细观察窦建德的阵营。观罢,忍不住称赞道:“虽说皆为叛臣,但这窦建德比之李密,却强了不止一筹。单看这大营布局,环环相扣,暗合数理之道,绝非李密那等草包可比,难怪他竟有底气敢与朕抗衡。”

  杜如晦闻言,微笑着说道:“陛下有所不知,窦建德麾下,实乃人才济济。且不说那王伏宝、范愿等猛将,单就文士之中,张玄素、宋正本,皆具辅国之才,其余如审配、颜师古等,亦皆为良才。只可惜,窦建德麾下派系林立,河北与齐州世家门阀之间的争斗,从未止息。窦建德虽有英雄之资质,却多谋而寡断,未能妥善调和这派系之争,反倒令其内斗不止。否则的话,以窦建德之能,今日之成就,又岂止于此!”

  杜如晦曾在窦建德麾下待过一段时日,对于窦建德麾下的情形,可谓了如指掌。其实,朝廷又何尝没有派系之争呢?新贵与老臣之间的矛盾,地域之间的分歧,同样存在。然而,杨桐虽年纪轻轻,却有着足够的决断之力,且深知何事为重中之重,何事为细枝末节。自杨桐掌权伊始,军权便从未旁落他人之手。除此之外,他更是顶着得罪天下世家门阀的巨大压力,乾纲独断,一步步通过发展工业、商业等手段,令关东之地日益繁荣昌盛。

  杨桐一方面削弱那些世家门阀的根基,另一方面却能让新晋的文武官员紧紧地团结在自己身边,形成一股对抗旧势力的力量。这些新贵们大多出身寒门或者小世族,原本并无多少权力。即便杨桐不断削减世家门阀整体的利益,但对于这些寒门、小世家而言,他们的地位与权力,却是实实在在地得到了提升。再加上通过军功制,对军队进行了彻底的整顿。

  尽管世家门阀一直在暗中搞些小动作,但钱粮与军队,皆被杨桐牢牢掌控。在杜如晦眼中,这些世家门阀看似上蹿下跳,闹腾得厉害,实则如同跳梁小丑一般可笑。从始至终,包括已然倒向杨桐的窦炽、周法尚,杨桐都未曾给予他们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大多时候不过是给他们描绘美好的前景罢了。就拿周法尚来说,虽说给了周毕安远大的前程,可实际上,周毕安如今也不过是一名偏将,虽握有实权,但只要杨桐一句话,这实权便会瞬间收回。

  而对待窦炽的态度,又有所不同。杨桐以几分胁迫之态,精准地拿捏住了窦炽的要害,使得窦炽根本不敢与杨桐翻脸。虽说杨桐比窦建德小了将近三十岁,但在杜如晦看来,便是三个窦建德,恐怕也比不上一个杨桐。这并非关乎能力,而是在于眼光与气魄,此等特质,与能力并无直接关联,却乃是上位者最为关键的要素。

  倘若窦建德能有杨桐一半的魄力,恐怕如今莫说山东、幽州,恐怕杨桐所面对的,便是坐拥青、幽、并、冀乃至兖、豫之地的窦建德了。想当初,窦建德作为诸侯盟主,资本何等雄厚,只可惜,他未能抓住关键时机,白白错失了诸多良机。

  “朕打算利用暗间,离间窦建德主臣之间的关系,克明,你以为如何?”杨桐收起千里镜,面带微笑,看向杜如晦问道。

  窦建德麾下派系林立,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朝廷的情报网络极为强大,自然能够探查得清清楚楚。早在预见到今日局势之时,杨桐便已然开始布局。朝廷与山东联手,不断在河北安插人手,如今到了决战之际,也正是动用这些力量的时候了。

  “陛下大可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杜如晦听闻此言,不禁摇头轻笑,“有杜宠、陈昆之流在窦建德身边,何须陛下亲自离间?”

  “哦?”杨桐面露诧异之色,看向杜如晦问道,“克明此言是何意?”

  杜如晦微笑着解释道:“杜宠此人,虽有些智谋,却皆为小智,只知在勾心斗角上耍些小聪明,全然不识大局。当年臣在窦建德麾下效力时,虽同为齐州士人,却也颇遭此人忌惮。他不但排斥河北派系,便是对齐州派系之中的杰出之士,亦是忌惮万分,不知有多少良臣,遭他排挤而背离窦建德。否则,以窦建德当初的名声之盛,齐州人才之多,窦建德麾下齐州一系,又怎会是杜宠、陈昆之流成为支柱?陛下大可放心,有此二人在,根本无需陛下动用暗间。这些暗间力量,还是留待日后陛下横扫河北之时,再加以使用也不迟。”

  杨桐闻言,不禁点头。这类人,其实并不少见。前世在现代职场之中,便有不少此类人物,他们虽有一定能力,却偏偏喜欢打压有潜力的后辈,对外人际关系亦是一塌糊涂,可偏偏又极为擅长揣摩上司的心思,哄得上司满心欢喜。他们虽有能力,奈何格局有限,在真正关乎大局的事情面前,因眼光局限,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若再遇上一个耳根子软、容易被忽悠的上司,那可真是绝配,注定要坏事。

  杨桐不再提及此事,抬头望了望天色,只见日光刺眼,他转头对高甑生说道:“命人在两军之间设案,朕要亲自会一会这位所谓的‘天下第一诸侯’!”

  那“天下第一诸侯”的名头,早在当初杨桐吞并南阳之时,便已易主。这些年,窦建德的势力不断膨胀,而李密的势力却日渐萎缩。即便此次李密不死,也决然难以与窦建德相提并论。

  “喏!”高甑生领命,随即带人在两军中央摆下桌椅。杨桐身为皇帝,该有的派头自然不能少。这桌椅皆是严格按照工部所划分的等级精心打造而成,那九龙朝天椅,尽显尊贵威严,桌案之上,龙纹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一旁还立着一顶华盖,更添皇家气派。

  杨桐在高甑生、杨澡的护卫之下,来到两军中央。此距离,即便窦建德想要发难,杨桐亦有足够的时间从容退走。

  杨桐朝着高甑生微微点头,高甑生当即飞马而出,来到两军阵前,朗声道:“窦建德何在?陛下有请。”

  河北军中,窦建德皱眉看着立于中央的杨桐,一旁的张玄素亦是皱眉说道:“君臣之位早有定论,主公此去,身份上必然落于下风,不必理会。”

  立于窦建德身侧的杜宠听闻,不屑地撇了撇嘴,说道:“玄素,你未免太过小心谨慎了。天子既然相邀,若不去,岂非示弱于人?况且此地距离双方大军足有千步之遥,此时若还畏首畏尾,岂非要让世人笑话主公胆小怯懦?”

  “杜宠,主公若有任何差池,你担待得起吗?!”张玄素不禁大怒,破口骂道。

  “好了!”窦建德皱眉呵斥道,“都少说两句。”

  窦建德目光投向已在华盖之下四平八稳坐下的杨桐,眼神中更多地留意着他身边的两人。一个是高甑生,此前在某地,其勇武世人皆有目共睹,不过窦建德麾下亦有苏定方、桓仁,倒也不惧。

  至于一旁的杨澡,窦建德自然认得。虽说杨澡最初是以勇力闻名,但实际上,窦建德自问,以自己的武艺,也足以应付杨澡。

  窦建德深吸一口气,神色淡然道:“我意已决,苏定方、桓仁二人随我前去。孤倒要看看,这位少年天子究竟有何厉害之处。诸位不必再劝,有苏定方、桓仁二人相随,料想天子也不能把我怎样!”

  “喏!”张玄素无奈,只得苦叹一声。那天子自掌权以来,每一次谋划,皆能成功,且从不做多余之事。虽说他看不出杨桐此举究竟有何意图,但直觉告诉他,杨桐定然没安好心。此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又何苦多费唇舌呢?

  只是窦建德已然决定的事情,他也无力更改,只能狠狠地瞪了杜宠一眼,目光紧紧地盯着窦建德带着苏定方、桓仁,朝着杨桐走去。

继续阅读:第486章 君臣之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大隋人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