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黄群2025-10-16 10:342,040

如果说焚书坑儒是一种政治手段,它的出现或许是因为中国当时第一次大一统,治国理政方法还未成熟,摸索经验时付出必然代价,这个黑锅还不能让李斯一个人来背。那么他上书给秦二世的《行督责书》简直令人三观尽毁。

“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足贵哉!”

你不能学习申不害、韩非那样高明的法术,一心想为天下百姓做事,把自己累成狗,成了百姓的公仆,并不是统治天下的帝王,是不值得尊重的。

“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贱;以己徇人,则己贱而人贵。”

让别人为自己献身,就是自己尊贵而别人卑贱;让自己为别人献身,就是自己卑贱而别人尊贵。

《行督责书》全文都在否定尧舜禹,因为他们作为帝王,得了天下,却不懂得享乐,只知道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这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一个合格的帝王,要把责任推给自己的下属,让他们承担一切责任,而自己要学会尽情享乐。

在写《行督责书》时的李斯,已经不是能写出《谏逐客书》时的李斯了。此时的他,只想迎合秦二世的个人喜好。而胡亥这个憨货还真的相信了李斯,尽情的享乐,最后秦帝国被他毁于一旦。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只知道李斯写过《谏逐客书》,不知道还有《行督则书》。于是网上查阅该文的资料。谁知万能的百度对于这篇文章的解读也寥寥无几。可见,人们不愿意正视这篇文章,它臭气熏天的言论,让人避而远之。

《谏逐客书》展示李斯的才华,成就了秦帝国的统一大业。《行督则书》暴露了李斯的人品,加速了秦帝国的灭亡。

才华与人品在李斯身上严重割裂。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斩向他腰间的那一刀,让他的身体一分为二,也让历史对他的评价一分为二。

按古人的标准,最杰出的人物需有立德、立功、立言。李斯一生只想立功,从形成“老鼠哲学”的那一刻起,李斯的目标就很明确。在立言方面,李斯的思想觉悟还不如曾提携过他的那位商人出身的丞相吕不韦,好歹有一部《吕氏春秋》,虽然有装点门面的嫌疑。立德的目标,从未出现在李斯的人生计划里。这一点他和赵高是同一种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们都是不那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李斯是能臣,并非贤相。能臣靠的是能力,贤相必须德才兼备。如张良、诸葛亮、王阳明等人,具备名垂千古的圣贤之风。他们最大的特征是以才华入世,凭人格出世。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懂善恶、知进退、能取舍。如孔子所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现在的话说叫拿得起,放得下。

而李斯更像一个只为满足欲望的暴发户。他出身卑微,在权力这张赌桌上赌红了眼,他唯一的筹码就是世间少有的才华。然而,才华有限,欲望无限。当他在赵高面前痛哭流涕的诉说自己无奈的时候,没有一丝作为名臣的风度,更像一个输得倾家荡产的赌徒。

知识分子自古命运坎坷,主要原因是他们必须依附于权力而存在。但权力又是一种容易失控的力量。秦始皇的权力让李斯飞黄腾达,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得到他想要的荣华富贵。但当始皇帝死于沙丘宫的时候,秦朝的权力开始失控,最后旁落在赵高的手里。李斯最后的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李斯当年没有看到厕所里的那只啃食粪便的老鼠,一辈子都是牵着黄狗上班的秦朝小***,可能他会很快乐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但同时也不会有统一六国文字的伟业,更不会有流传千年的《峄山碑刻》了。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人生悖论。

时至今日,李斯的“老鼠哲学”依然出现在当今流行的厚黑学、成功学等书籍里。当有人相信“老鼠哲学”的时候,他们是否曾想到李斯最后的结局呢?

书法贡献: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一直是两条线并行,一条是实用性,一条是艺术性。李斯作为中国书法的鼻祖,他在书法的实用性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统一六国文字的伟业,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基础,也牢固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后来中国书法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在此基础上枝繁叶茂。

李斯精通大篆,开创小篆。大篆,还有象形文字的原始痕迹,主要以图形为主。大篆时期,还不能称之为写字,而叫画字。李斯将文字中的图案,简化成线条,不仅有利于书写,更容易规范。

小篆文字的几个特点,也是今天中国人书写的基本规范。

1、字形呈长方形。

2、笔画粗细一致。

3、笔画间距均匀。

4、字形平衡对称。

这里多说一点,中国书法的发展,一直是以实用性来推动的。每个发展的重要节点,都和一流的书法艺术家没有关系。如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就是由秦朝一位名叫程邈的小官吏推动的。隶书的出现让中国汉字“破圆为方”,在书写上极其方便。

李斯虽然是书法鼻祖,但我个人认为,李斯的书法还不能称之为艺术品。在我眼中,艺术品需有个人的情感作为支撑。如《兰亭序》的潇洒,《祭侄文稿》的悲愤,《寒食帖》的失落。这些作品与书者的命运沉浮息息相关。

而李斯的刻石,并非出自艺术创作,对他而言,那只是血腥仕途上的工具而已。当他写下那些漂亮小篆的时候,他对秦始皇和秦帝国到底有多少真情实感呢?

本文参考文献:

《荀子·强国篇》(战国)荀子

《史记·李斯列传》(汉)司马迁

《说文解字》(汉)许慎

《流血的仕途》曹昇,中信出版社,2007年

作者:黄群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李斯:血腥的仕途,命运的悖论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