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兰来到钟海涛家里,想看看他材料写得怎么样了。当她看到钟海涛仍然用这段话作为材料的开头时,脸色立即严肃起来:“海涛,如果真要是用这段话作开头的话,这次用了,下次再也不能用了。我到场部新华书店去看看有没有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如果有,我就买上几本回来,你把这个材料写好后,一定要多看看书,不然脑子里会很空白的。”
钟海涛点点头:“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兰兰,通过写黄青英的先进典型材料,我终于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了。”
刘兰兰做事真是不拖泥带水,答应了要给钟海涛买写作方面的书籍后,骑上自行车就往场部赶。十多公里的路,她似乎没什么感觉就到了。
五一农场新华书店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比较宽阔,不仅高大的柜子里面摆放了许多书籍,几个大书柜也满满当当,买书的人也进进出出。刘兰兰刚进去,就见营业员徐静雅正在和一位顾客说话。那位顾客对她说:“徐姐,不管价格是多少,只要《红楼梦》这套书来了,一定要给我留一套。”
徐静雅也立即答应:“你放心,就是要买的人再多,我也给你留一套!”
刘兰兰在柜台前转了转,徐静雅已经看到她了,连忙向她打招呼:“兰兰,连我们都快要下班了,你怎么还在这里转悠?晚上要住在场部吗?”
刘兰兰笑了笑:“徐姐,明天还要上班,这会儿有点时间,就跑过来了。”她在书店柜台边又转了一圈,也没看到自己想要的书籍。看到人走得差不多了,这才悄悄地问:“徐姐,我想买几本关于写作方面的书籍,你这儿有吗?”
徐静雅疑惑地看了看刘兰兰:“兰兰,你要买那些书干嘛呀?”
徐静雅的丈夫在五一农场机务科工作,对刘兰兰的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在她的印象中,刘兰兰即使想买书,也应该买些机务方面的才是。她以前就在书店里购买过不少关于拖拉机维修与保养方面的专业书籍。
“噢,是一位朋友委托我买的。”刘兰兰随口回答徐静雅的问话。
“那你先等会儿,我给你到后面库房里去看看有没有!”徐静雅说完,就立即到书店后面里间房子里,过了好一会儿才拿着几本书出来,擦了擦封面后放在柜台玻璃面上:“兰兰,库房里只有这几本,一本是《新闻写作入门》,一本是《如何写出好新闻》,还有一本可以当作写作的参考书,是《名人名言大观》,你看你要哪一本?”
刘兰兰将几本书随手翻了翻:“这几本我都要了!”
“行,我给你包好吧!”徐静雅一边说一边把书摆放整齐后,又找出一张干净的牛皮纸把书包上。刘兰兰付完钱后连忙告别:“徐姐,时候不早了,你该下班了,我也得赶紧回去了。”
刘兰兰赶回家中,已是傍晚了,看见父亲不在家,随口问母亲:“妈,我爸呢?”
“他呀,整天就知道忙他的事。刚才他走的时候,说是晚上要召开干部业务会,商量一下明年棉花地承包的事情。”刘兰兰的母亲叹了一口气。
“妈,我晚上也要出去一下,可能回来得要晚些。”
“兰兰,不是去加班吧!没听说这个时候有加班的活要干呀?”
“妈,我晚上要到钟海涛那里去,这几本书是他的,我晚上要送过去。”
刘兰兰的母亲听了,连忙拿起碗给兰兰盛了一碗米饭,将菜从蒸锅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兰兰,你早点回来啊!”
“妈,您放心,我尽量早点回来。”刘兰兰一边答应着,一边端起饭碗胡乱扒拉了几口饭后,拿起书就向门外跑去。
看到女儿急匆匆离去的背影,兰兰妈若有所思地站在那里。
冬天的晚上,天空是那样迷人。明亮的星星不停地闪烁着,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着美丽的圆舞曲,又像眨着眼睛在相互对话。道路两旁的白杨,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它们是那样的坚强、挺拔,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是什么季节,它都是以奋进者的姿态展现在兵团人面前。
穿过路边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越过几栋整齐划一的职工住宅,刘兰兰来到钟海涛家,看到他正抱着笔杆子在沉思着,钟海玲在一边做作业,看见刘兰兰进来了,钟海玲高兴地把作业本往旁边一推,赶紧向里屋子喊起来:“妈,兰兰姐来了!”
钟海涛的母亲听到钟海玲的叫喊声,连忙从里面的房子走出来,向刘兰兰打着招呼。兰兰赶紧站起来:“阿姨,我其实也没什么事,下午给海涛买了几本书,趁晚上有时间,就送过来了。”
“知道知道,你们忙你们的吧”钟海涛的母亲说完,又高兴地进了里面的房子里。钟海玲一看妈妈这个举动,也赶紧将作业本收起来:“不影响你们了,嘿嘿,我要到里面去做作业啦!”
刘兰兰看到钟海玲也跑进里面房子里去了,知道她们的意思了,微微摇了摇头笑了一下,就把书籍放在钟海涛面前。
钟海涛迫不及待地打开牛皮纸,看到有一本《名人名言大观》,就急忙打开来,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刘兰兰坐在他旁边,用牛皮纸把另两本书籍包上书衣。
钟海涛认真地翻看了一会儿,有段话映入他的眼帘。他激动地敲了敲桌子:“对,就用这段话作为黄青英典型材料的结尾。”刘兰兰将头凑到钟海涛跟前,原来是歌德一句名言:“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只要你不停地去创造,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价值。”
钟海涛决定用这段话作为黄青英典型事迹结尾后,接着又写下了“黄青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五一农场这片热土上,去探索和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结束语。他再仔细阅读了一下整个材料的内容,觉得用歌德的这段名言作典型材料的结尾恰到好处。他感激地抬头看了看刘兰兰,发现她满脸洋溢着幸福。
刘天明和闫俊辉、赵踊跃等干部业务在办公室里酝酿完下一年棉花地承包的初步设想后,已经很晚了。回到家里,看见老伴还没睡下,他看了看老伴:“兰兰她妈,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觉唻?”
“你和兰兰都不在家,我在等你们回来哩!”
“兰兰呢?”
“说是到钟海涛家里有点事,回来得要晚些。”兰兰的母亲边说边打来一盆洗脸水。
听了老伴的话,刘天明没再说什么,见老伴把洗脸水打来了,便走到洗脸架旁边,拿起毛巾就开始洗起来。
兰兰的母亲隐隐约约地感到了什么:“哎,我说老头子,你没发现兰兰最近变了吗?”
刘天明抬头看了看老伴后,把毛巾往洗脸架一挂:“有什么可变的了唻?还不是整天风风火火的,一点儿也不老实,更不像个大姑娘样子唻?”
“你呀,别看还当个小干部哩,一点儿也没看出兰兰最近的变化在哪里吗?你没看见你闺女动不动就往钟海涛家里跑吗?”
“年轻人,相互交往很正常!再说了,小钟在她的机车组上干了那么久,这会儿不干了,她跑过去看看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唻?”刘天明仍然漫不经心回答着老伴的话。
看到刘天明对这个话题一点也不感兴趣,兰兰的母亲白了他一眼。
钟海涛将黄青英的事迹材料写好后交到五一农场工会进行审阅。工会主席杨建成看完后,对这份材料很满意。他略加改动后就交给了方锐。因为这项荣誉是农垦局团委负责的,与方锐所负责的团委工作是对接的。
方锐看完材料后,知道钟海涛确实在变。至于怎样在变,似乎又说不出来。因为她是知道钟海涛的写作能力的,但从这个材料来看,与以前截然不同了。她没说什么,也没改动什么,就将先进材料交到文印室进行打印了。清样出来后,她一字一句地校对,即使手上沾满了油墨,仍然在专心地校对着,直到感到确实没什么问题了,这才让文印室打印十份,一部分上报到农垦局团委,一部分留底和存档。
黄青英的先进材料上报到农垦局团委后,农垦局团委成员们都为黄青英的典型事迹所感动,经过上会讨论后,年底,黄青英被评为农垦局新长征突击手,农垦局团委将她的事迹上报到农垦局党委,这一年,黄青英又被农垦局授予劳动模范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
消息传到三分场后,许多人认为,与其说是黄青英工作干得好,不如说是钟海涛的笔杆子耍得好。因为工作干得好而典型材料却写得一般,也得不到这么多荣誉的。
面对人们的议论,钟海涛并没在意。在他脑海里,一直抹不去的是黄青英那双用胶布缠得很紧的、看上去十分粗糙的双手的印象。他总有一种想写她那双手的欲望。这种欲望似乎想打消也打消不了。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刘兰兰。
听了钟海涛的想法,刘兰兰十分支持。钟海涛让她分析怎样写,是写诗歌好还是散文好。
刘兰兰想了一下:“海涛,我说不上来用什么方法去写比较好,但我觉得只要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就行了。我上初中的年代,语文老师名叫胡志恒,你应该也认识他吧。他说文章最忌无病呻吟了,意思就是抒发感情的关键是做到真挚和自然。只有情真才能意切,才能感人的。”
钟海涛笑了:“兰兰,你知道的很多嘛,我都不知道胡老师说过这话。照你说的意思,我就用散文的形式写了,这样可以更自由发挥了。”
“海涛,以我的笨理解,不管用哪种方式写,一定要写得感人才行。”
钟海涛认为兰兰的说得有道理。于是,他用散文的形式,写下《哦!你的那双手》:“在电视的广告里,时常能看见淑女们那双高高举起的双手,那双手不是涂脂抹粉,就是珠光闪闪,不是细腻白嫩,就是十指尖尖。你也有一双手,而你的那双手却是那样的粗糙……正是这粗糙的双手,创造了农垦事业今日的辉煌,也正是这粗糙的双手,才能托起塔里木农场明天鲜红的太阳……”
钟海涛将文章写好后,先投向农垦报,等了几天看看没动静,他又抄写了一份投向省级报纸。不久,省、地两报先后都采用了这篇散文。
方锐也看到这两篇文章了,而且先后把它剪下来。她从父母口中得知,钟海涛已经和刘兰兰好上了。她并没感到意外,似乎这一天早晚是要来到的。她知道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钟海涛,她也知道刘兰兰这辈子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钟海涛。因为她太了解钟海涛了。凡事不做便罢,要做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出最好才肯罢休。她甚至认为,钟海涛和刘兰兰结合是她想要的结果。刘兰兰的善良、大度和吃苦精神是她赞赏的,也是自己所缺乏的,这样的归宿是自己一直最爱的人最好的选择。
钟海涛时常往《农垦报》上投稿,部分稿件是官洪帮助修改并排版的。他推测钟海涛已经干上文教这一行了,虽然入职时间不是不长,但以他编辑经验,农场里一般的投稿者除了写些诗歌,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或是随笔和言论等向报社投稿外,很少有人去写新闻稿件的,同时写新闻稿需要宣传部门把关,盖上宣传科的印章,才能投往报社的。这是报社对每个农场宣传部门硬性要求,严防新闻报道失真。而钟海涛的新闻稿都盖有宣传科的印章,而且新闻稿件也比较多,这明显超出一般写作爱好者的写作范畴了。
于是,官洪便给钟海涛写了一封信。
接到钟海涛的回信,官洪知道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当得知钟海涛已经和刘兰兰建立了恋爱关系时,官洪更是很高兴。时间过得很快,自己的工作关系已经正式转入报社了,也就是说自己已经是报社的一员了。农垦报社就那么几个人,几乎每人都是集编辑、记者于一身,整天不是编辑稿件,就是外出采访,然后赶写稿件,稍有一点闲暇时间,又赶紧写诗歌向外界报刊杂志上投,也没顾上和钟海涛、刘兰兰、方锐、张欣等人联系了。没有他们的消息,自己还是十分想念他们的,更怀念和他们建立那份真挚的感情。他又想起了老班长李山水。分别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也不知道他生活得怎么样了。官洪知道,其实如果说自己的今天是自己的辛勤努力的结果,倒不如说是李山水的无私帮助的结果。老班长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却从来没向自己和别人提及过。他也想起了蒋素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能够理解她所作所为了,那时她对自己的许多成见,只不过是想为班组争得荣誉罢了,别的不说,就她的这种精神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
冬天的天山脚下,太阳的光芒杲杲煌煌地簇拥着塔里木盆地,白花花的让人感到有些扎眼。不仅如此,它的脚步挪得特别快了。不经意间,它又走了十天半月。
农垦局年终精神文明大检查工作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进行了。共有五十多个单位要进行检查。虽然分为两个组,预计到五一农场时,应该是一月中旬了,春节也即将来临了。五一农场领导干部们心里都很着急,盼望着局里的检查组赶快到来。只要精神文明大检查工作结束了,一年的工作才算真正结束了,上上下下都可以松一口气了。
好不容易盼到检查组到来了。汇报材料是由五一农场宣传科长兼文明办主任龚建民撰写,杨建成修改的。汇报材料将五一农场一年来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写得很详细,党委书记潘希泉,副书记贺志诚,分管文明创建工作的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夏侯霖等常委全部参加会议,潘希泉一边汇报,一边进行解释,很是感人,当检查组的成员们听到五一农场已经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大型文化艺术节时,认为这是全农垦局第一个开展这样大型活动的单位,不仅是一大亮点,也很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