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平静的海洋2025-10-23 17:324,770

“快过来,快坐到我这边来!”农垦报副总编江一帆看到一位青年应声回答了他的询问,知道他便是官洪了,连忙向他招招手。待官洪来到他旁边坐下后,他又眯起双眼将官洪上下端详了一下,看到眼前的青年虽然比较瘦弱,脸色也比较黑,但仍然透出一股英气,便笑着看着他:“官洪,你投向我们报社的诗,大多数是我改的,然后又连忙向采风团的一个皮肤较白,中等身材,双眼皮,牙齿细而密白中年人介绍起来:“陆主席,他就是官洪,在我们报纸的副刊上发表过很多诗歌哩!”

采风团的成员们见江一帆如此赞赏这个名叫官洪的年轻人,都在询问他编辑过他的什么好诗。作协主席陆建东也上下打量着官洪。

江一帆顾不上回答他们的提问,倒是询问起官洪来:“官洪,你今年多大年纪?”

“二十三岁了。”官洪怯生生地回答。

“年纪这么轻,又生活在农场,能写出这样好的诗歌,很不容易呢。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比较浮躁,写出来的作品缺乏生活真实感受。你写的诗歌,生活气息很浓厚,基本功也比较扎实,好好写下去,一定会有成就的。”江一帆赞赏地说完,又看了看官洪:“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官洪,你写的诗有时是比较消沉的,有的甚至是牢骚话,所以你把这样的诗歌投向我们报社,采用率自然就低了,甚至直接‘枪毙’了。诗歌里可以有抒发自己情感的成分,但不是发牢骚,牢骚话是绝对不能成为诗歌的!”

江一帆正滔滔不绝,感到四周没有声音,便环顾了一下,见大家都在看着自己,考虑到自己只顾欣赏和评析官洪的诗歌,影响了其他人的座谈,便赶紧刹住了自己的话题:“大家不要拘谨,随便谈。”

虽然江一帆要求大家随便谈,却并没人说话。

陆建东环顾了一下四周,首先作了发言:“为了获取丰富的创作素材,深入了解农场职工生产生活真实状态、情感世界以及精神风貌,从而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激发创作灵感,达到走进新时代,汲取丰富的创作营养,沉淀起厚实的人文情感,让多彩的现实生活助力创作,让深厚的乡土情愫为文学加油,市作协和报社联合开展了这次采风活动。同时我们也想通过召开文学青年座谈会,听听大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想法。”

陆建东发言结束后,江一帆看到大家不说话,便询问起来:“大家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感受,遇到哪些问题,可以在座谈会上提出来嘛!”

农场青年人很少有机会到外面走走,见识也不多。因此,参加座谈会的青年们与其说是谈创作感受,不如说都是请教问题,有的提出的问题甚至就是作家们也是只能意会而无法作答的,比如有的青年提问写小说时,开篇不引人怎么办,有的青年提问小说的人物没个性怎么办?有的青年提出的甚至是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好在这些从城市里来的作家和编辑们对农场的情况比较了解,对大家提出的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也不厌其烦地一一给予解释。对开篇不引人、人物没个性等这类问题,作家们只能要求他们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然后再慢慢去领悟了。

听到有的作家提出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陆建东对这个话题进行了阐述:“文学可以为人生指明方向,给人信仰与力量。作为兵团农场新时代的青年,在不能外出接受专业培训的情况下,要从坚持阅读开始,让文化生生不息。阅读要读精,要有选择地读,让阅读净心,美化生活;要重视阅读、写作、生活三者的协调与和谐,让文学创作在相辅相成中绽放绚丽之花。”他同时勉励大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文学梦,每一个人都是艺术家。只要足够努力,沿着文学之路坚持走下去,终有一天会得偿所愿,实现理想的。”

随后,采风团的成员们畅谈了这次到五一农场采风中,与青年文学爱好者们座谈时的感想和体会。

有的作家说,场党委和基层单位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可以在分场设立阅读室或书屋,摆放各种书籍,不仅为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个阅读空间,而且鼓励职工们参加阅读活动。

有的作家说,要鼓励青年文学爱好者进行创作,作协应该牵线搭桥,与媒体沟通协调,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这不仅能激发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农垦报社副总编辑江一帆的发言重点则是要求农场宣传部门要多发现创作新人。他说:“搞创作是件苦差事,许多人即能写又会写但却不愿意写,就是因为怕吃苦。农场青年人工作生活在第一线,他们群众语言丰富,写出的作品真实感强,生活气息浓,因此要多培养文学新人。要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要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打造良好的平台。”他又讲到官洪。他认为,官洪能够有大量的诗歌在报刊上发表,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业生产一线青年职工,在没有名师给予指导,没有内行帮助修改的情况下,能够创作出大量的诗歌,而且能在大报大刊上发表,很不容易,别的不说,就其精神而言,也是难能可贵的。他甚至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地说以后农场青年们创作了好诗歌,好散文和短篇小说等文学题材方面的作品,可以直接寄给他,他帮助修改后给予发表。只要是好诗歌好散文和好小说,他舍得给版面,报纸的副刊也有扶持文学新人的义务。

江一帆的一番话,参加座谈会的青年文学爱好者们听了,都很振奋,他的话刚落音,就立即博得大家一阵热烈地掌声。

听了江一帆的表态性发言,作协主席陆建东表示:“只要农场党委有意愿,作协每年抽出时间到农场来,对写作爱好者进行培训、指导和互动,让文学爱好者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互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写出很好的作品。”

陆建东的讲话,同样博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因为还要到基层单位去看看农业生产情况,所以,采风团组织召开的文学创作座谈会并不是很长时间,就结束了。

参加这次座谈会对官洪来说,触动很大。他倒不是听了江副总编那番赞美他的话,而是开阔了视野。像这样的座谈会,他是第一次参加,也是第一次听到作家们对自己作品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他同时感到了压力。以前写诗,纯属于个人业余爱好和当个诗人的理想追求,没想到,写诗也有这么多学问哩。他从作家们的谈话中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更让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更加虚心努力学习,更加勤奋创作,才能写出更好的诗歌来。

从此,官洪对诗歌的创作兴趣更加浓厚,也更加勤奋创作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季短暂,时不待人。进入春天的播种季节,农场职工们都特别忙。有的以班组为单位,在遴选棉花种子,就是将露白的、干瘪的或是破损的种子遴选出来,防止将这样的的种子播下去后不出苗;有的班组在地里拉线修边,扩大播种面积。政策快十年了,联产承包、多劳多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场职工也和全国各地农民一样,对生产经营的信心更足了,除了人努力,老天也格外帮忙,五一农场已经是连续第七个丰收年了,职工们拿的超产奖也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所以,不用领导干部们严格的强调和过多的动员,他们都很主动地做好春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分场的女职工李春华也和其他职工一样,正在农资库房外的场地上忙着遴选棉花种子,班长蒋素英跑过到她跟前:“春华,我们班的肥料运来了,赵副场长要我们的班组去肥料库房里卸肥料哩!”

李春华连忙答应了一声,就急忙收起棉花种子,往肥料库房方向里走去。

在五一农场职工医院里上班的外科医生喻金生骑着自行车急急忙忙回到家中,看到儿子正在床上睡觉,一打听,知道妻子李春华到库房里卸肥料去了,急忙向肥料库房走去。

旁边的人看见喻金生走过来,对着李春华高喊起来:“春华,喻医生回来了!”

蒋素英也老远看见喻金生从库房大门口走过来,也大声喊起来:“春华,快别干了,喻医生回来了,可能找你有事哩!”

喻金生看见李春华正在搬运肥料,将衣袖挽了挽:“让我来搬来吧!”

蒋素英看到了,急忙上前制止:“喻医生,你能干得了这活吗?快别干,班里有人干这活呢。春华,你赶紧回去吧,卸肥料的事,我们几个人干就行了,你下次干集体的时候再给补上。”蒋素英害怕像搬卸肥料这样很重的活没干完就让李春华走了,班内其他人员有意见,赶紧补上一句。

喻金生这个时候回到家中,确实令李春华颇感意外。她抬起手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问:“今天不是星期日啊,你怎么回来了?”

喻金生看了看妻子:“春华,我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有件重要的事情想要你商量哩,还是回家去说吧!”

李春华又抬头看了看说话比较庄重的丈夫,连忙问起来:“是什么事呀?很急的吗?还专门跑回来一趟?”

喻金生边走边说:“是这样的,春华,医院昨晚上召开了全体医护人员大会,除了号召我们要自学成材外,还和场里劳资部门协商,并报请场党委批准,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果愿意出去深造的,报销学费和路费,不影响工龄。这样好的优惠政策当时就引起了轰动,好几个人当场就报名了。我想,我想……”

平时说话比较流利的喻金生,此时说话也结结巴巴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家庭的实际,妻子承包一份棉花地,他帮不上忙,每年三秋拾花,她一个人拾不完地里那么多棉花,还要付出不少拾花费雇人帮忙拾,年底一兑现,也剩下不了多少钱,再加上儿子小成成还不会走路,也需要人照顾。因此哼哼哧哧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下去:“春华,我也想趁这个机会出去学习进修一下!”

李春华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走进房子里后,既没有表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同,只是一边听一边低头陷入沉思。

“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到外面去学习不太合适的,成成还小就不说了,棉花地也需要人帮忙。可你想想看,如果我现在不出去学习,技术不如人的话,今后根本没法在医院里呆下去的。现在农场职工的孩子,有本事考上大学的都去上大学了,考不上大学的,也自费出去上大学,为的就是能够拿上一纸文凭。形势发展得这么快,今后没有文凭,即使靠自学学到了一点真本事,在医院里也只能干一份普通的工作的。再说了,要想出人头地,也只有到外面去学些过硬的技术,有专长才行。我们都是农场职工的子女,你父母都去世了,我爸去世后,我妈又回内地跟我姐姐过日子了。我们都没后台,又没钱送礼,靠什么能在医院里站住脚?一是靠文凭,二是靠真本事。我经常也跟你说起过,我们医院的李伯康,做手术技术和我不差上下,甚至名气比我还大些。所以我昨晚想了半夜,觉得我们先苦上几年,等我把文凭拿回来了,把真本事学回来了,到那时候,他李伯康就不能跟我相比了;即使医院里不用我,我自己干个体也是不错的。”见李春华低头不说话,喻金生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

“春华,医院里做出的这项决定,是报请场党委批准了的,听说党委常委会讨论了好几次,才给了医院的答复的,否则,医院也没权力保证外出学习的人保持着工龄,还给予报销学费的。虽然学习期间不发工资了,但我们苦上几年,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不借助这个机会出去学习,今后自己出去学习的话,花费问题不说了,就是工龄问题也不好办的,这是近几年来五一农场没有过的优惠政策。从长远眼光来看,这次学习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是拿上了文凭,有了在医院里工作的资本;二是可以学到真本事,今后不怕有竞争风险了,三是如果机遇好的话,说不定今后可以混个一官半职的。”喻金生重复性地向妻子分析这次外出学习的种种好处。

“你说的这些好处我都知道,外出学习是对的,别的不说,总是让人家低看咱们家,也是不行的。可我一个女人家……”

喻金生知道妻子想说什么。是的,他这个时候出去学习,对于他们的这个家庭来说,确实是不利的。正如自己所想的那样,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地里活重,需要人帮忙;经济困难,无力支付里外开支……妻子虽然很能吃苦,但一个女人家承包一份棉花地,本身就困难重重。

“春华,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出去学习的话,你我将来都没希望不说,成成将来的希望也不大,将来成成即使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没有很好的经济能力供应的话,也是不行的。再说了,现在不像过去那样了。过去在农场里,职工们穷一点富一点都无所谓的,那时候大家都是拿工资吃饭的,谁家比谁家穷不了多少也富不了多少。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穷是光荣的年代早已经过去了,现在要是混穷了,真让人家看不起呢!我们家也不能不面对现实啊!”喻金生加重了语气。

“那你打算到哪里去学习呢?”

继续阅读: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塔里木恋歌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