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变速箱里的圆锥滚子轴承?”
林胡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敢置信。
作为一名一进厂就被任命为技术科科长,总工程师,厂里技术水平最高的人。
他太清楚,这张图纸,代表着什么。
其他的几个技术骨干,也纷纷围了上来。
“还有这个,是离合器分离轴承,带自定心功能的。”
“天呐,这个结构,太复杂了。”
“这个滚道的曲率,我们现在的车床,根本加工不出来。”
“还有材料,这上面标注的,是GCR15钢,还要经过特殊的渗碳处理,我们厂的热处理炉,根本达不到那个工艺要求。”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刚才,因为可能会带来新的订单的那份兴奋与自豪,在这些更加冷酷,更加精密的技术图纸面前,迅速冷却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技术上的压迫感。
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图纸,移到了徐牧野的脸上。
眼神里,充满了震惊,不解,还有一丝畏惧。
他们想不通。
为什么在轮毂轴承刚刚取得成功,工厂好不容易才喘过一口气的时候。
这个年轻的厂长,就要立刻,去挑战一个,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林胡杨放下了图纸,看向蒋行川。
蒋行川则抬起头,看着自己的这个徒弟。
眼神,无比凝重。
“牧野。”
他没有再叫“小徐厂长”。
“你想造这个?”
“是。”
徐牧野点了点头,回答得斩钉截铁。
“为什么?”
蒋行川的声音,有些沙哑。
“轮毂轴承,我们已经能做得很好了。日本人的订单,足够我们厂,吃上好几年饱饭了。为什么非要……”
“吃饱饭,就够了吗?”
徐牧野打断了他。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眼神,锐利如刀。
“林总工,师傅,各位老师傅。”
“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改造了生产线,做出了合格的轮毂轴承。”
“日本人,对我们鞠躬了,给了我们订单。”
“我们是不是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南泰三田,会把订单给我们?”
“因为我们的技术,比日本的NSK,NTN更强吗?”
"是因为那份专利吗?"
“不全是。”
“更重要是因为,我们更便宜。”
“我们用一条他们淘汰掉的生产线,做出了质量还不错的产品,价格,只有他们的三分之二。”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只是一个,更好用,更廉价的,替代品。”
“今天,他们可以因为价格选择我们。明天,如果越南,或者印度,出现了一个比我们更便宜的工厂,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我们。”
“我们用血汗,赚来的那点辛苦钱,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掌握,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
“我们,随时可以被取代。”
徐牧野的声音,不高。
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刚才还觉得有些冒进的技术员们,此刻,全都低下了头。
脸颊,火辣辣的。
是啊。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成功,却忘了,这成功的背后,是多么脆弱的根基。
他们只是一个廉价的代工厂。
命运,依然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蒋行川的嘴唇,动了动。
他想反驳,却发现,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连林胡杨都嘴角苦涩,他在合资厂干过,太清楚那些国际厂商是什么嘴脸了。
徐牧野看着众人脸上的神情变化,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轮毂轴承,我们要继续做,而且要做得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是我们未来一两年的,现金奶牛,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
“但是。”
他的话锋,猛地一转。
“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脚下的这块地。”
“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把目光,投向那座最高的山。”
他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桌上的那几张图纸。
“变速箱轴承,离合器分离轴承。”
“这,才是我们红旗厂,真正的未来。”
“我知道,这很难。资金,设备,技术,人才,我们什么都缺。”
“所以,我没打算,明天就把它造出来。”
他站起身,走到了会议室墙边那块小小的黑板前。
拿起一支粉笔。
他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了“三年计划”四个字。
“我的计划是,用三年的时间,来攻克这个难关。”
他的声音,变得沉稳而有力。
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第一年,也就是明年。我们的核心任务,只有一个字,钱。”
“我们要把轮毂轴承的产能,发挥到极致。用日本人的订单,还有未来可能开拓的国内市场,为我们积累,第一笔,也是最关键的,研发与设备采购资金。”
“我初步估算,启动奖金,我们需要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
“一千五百万?”
人群中,响起了一声压抑不住的惊呼。
所有人都被这个天文数字,给震懵了。
一千五百万?
他们厂,一年的总产值,恐怕都不到三分之一。
这怎么可能?
徐牧野没有理会他们的震惊。
他继续在黑板上写着。
“第二年,技术攻关。”
“我会想办法,引进至少一条,世界最先进的柔性生产线。”
“同时,我们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变速箱轴承研发小组。”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了林胡杨的身上。
“林总工,这个小组,我希望由你来带队。”
“我们不追求一步到位,我们可以先从材料学开始研究,先从热处理工艺开始摸索。”
“我允许你们失败,甚至,我鼓励你们失败。”
“每一次失败,都是我们向成功,迈出的一步。”
林胡杨怔怔地看着徐牧野。
他看到,徐牧野的眼睛里,燃烧着一团,他从未见过的,名为“野心”的火焰。
那火焰,让他感到兴奋,有一种,让他血脉贲张的,致命的吸引力。
“第三年,出样品,拿订单。”
徐牧野写下了最后一行字。
“三年之后,我要让红旗厂生产的变速箱轴承,装进中国自己生产的每一辆汽车里。”
“我要让NSK,让NTN,让全世界的轴承巨头,都来学习我们的技术,模仿我们的产品。”
“我要让红旗,成为一个,真正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伟大的品牌。”
粉笔,被他轻轻放下。
整个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到每个人,那如同擂鼓般的心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