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野点了点头,目光瞥向办公室里那个西装男。
蒋振林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脸上的苦涩,瞬间变成了毫不掩饰的厌恶与无奈。
他把徐牧野拉到走廊的另一头,压低了声音。
“那就是三田汽车派来的专员,大野润。”
“说是过来巡视,看看我们这边有没有解决他们发下来的技术问题。”
蒋振林说到这里,忍不住磨了磨后槽牙。
“狗屁的专员!”
他像是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出口,满肚子的怨气都涌了出来。
“这家伙,看起来人模狗样的,骨子里坏透了。”
“昨天晚上一到海阳,我们安排他吃接风宴,饭才吃到一半,就嚷嚷着要找小姐。”
“还嫌我们海阳这小地方,没有洋城那边待着舒服。”
蒋振林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
“喝多了之后,更不是东西,当场就拉着饭店的一个服务员,非要让人家小姑娘陪他回酒店。”
“那小姑娘才十七八岁,当场就吓哭了,差点没闹出大事来。”
徐牧野静静地听着,眼神一点点冷了下来。
“那现在怎么办?”
蒋振林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整个人都像是被抽掉了主心骨。
“能怎么办?”
“那个技术问题,我们厂根本就没有义务去解决。”
“那是他们三田自己针对南泰那边的市场环境,估计不足,造成的设计缺陷。”
“现在倒好,把所有的压力,都甩给我们这些代工厂。”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何况,我们厂在他们的供应商体系里,只是最低的第三级资质。”
“说白了,就是个随时可以被替换掉的零件。”
“人家连个正式的技术方案都不给,就丢过来一堆数据,让我们自己研究。”
“厂里这几个老师傅,搞了一辈子轧机轴承,哪懂这个?”
“现在问题解决不了,那个大野润,就是来下最后通牒的。”
“怕是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被取消供应商资格了。”
蒋振林说完,靠在冰冷的墙壁上,双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
“那不就完了。”
徐牧野淡淡地说了一句。
蒋振林猛地转过头,看着徐牧野,像是看着一个怪物。
“完了?徐厂长,你说得轻巧!”
“八百万的贷款,全厂几百号工人的饭碗,你说完了就完了?”
徐牧野没有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办公室的门开了。
几个技术员如蒙大赦般,灰溜溜地走了出来。
蒋振林赶紧整理了一下情绪,走了进去。
片刻后,他探出头,对徐牧野招了招手。
徐牧野走进办公室。
许振华正瘫坐在椅子上,神情憔悴,仿佛瞬间老了十岁。
看到徐牧野,他只是勉强抬了抬眼皮。
“你又来了。”
那个叫大野润的日本人,已经不知什么时候离开了。
徐牧野把一份关于大修包的合作意向书,放在了许振华的办公桌上。
“许厂长,我上次跟您提过的大修包,我们已经开始做了。”
“这是我们初步的产品规划,里面需要用到大量的轴承,我想……”
许振华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他拿起那份意向书,眼神空洞地扫了两眼,就扔在了一边。
“小徐,供货行,没问题,你跟小蒋商量着办吧。”
说完,徐牧野还想说点别的,但看许振华那样子,他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走到楼下,他看到一辆黑色的丰田轿车,正缓缓驶出工厂大门。
后排的车窗降下了一半,露出了大野润那张倨傲的脸。
他似乎也看到了徐牧野,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随即车窗升起,疾驰而去。
徐牧野摇了摇头。
许振华和蒋振林现在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就像两个即将溺水的人,根本不相信一根稻草能够救命。
自己就算把解决方案拍在他们脸上,他们也不会信。
时机,未到。
还是先回去,把自己的“大修包”,做成海阳市,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
……
事实证明,徐牧野的判断,精准得可怕。
当红旗厂生产的第一批“红旗系列”和“海阳1号”大修包,铺向海阳市、中福市各大国营汽修厂时,立刻就引起了轰动。
长水汽修厂的维修车间里。
老师傅刘全,正带着两个徒弟,围着一台拆开的解放卡车发动机。
“看见没?这就是‘红旗1号’。”
刘全指着旁边一个印着红色旗帜标志的纸箱。
“以前咱们大修,缺个活塞,要去活塞厂托关系。少个轴承,要去求材料科的爷爷。”
“东拼西凑,猴年马月才能凑齐一套。”
“现在呢?”
他打开纸箱,里面用泡沫和油纸,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套完整的配件。
活塞,活塞环,缸套,大小瓦,气门……应有尽有。
“最绝的是这个。”
刘全从箱子里拿出一张纸。
那是一份打印得清清楚楚的说明书和配件图纸。
上面不仅详细标注了每个零件的规格参数,还列出了能够完美适配的解放、东风卡车的具体型号。
“徐厂长这小子,真是把活儿干到咱们心坎里去了。”
刘全感慨道。
“有了这玩意儿,咱们修一台车,起码能省一半的时间。”
“省下来的时间,多修两台车,咱们的奖金不就来了?”
两个小徒弟听得眼睛发亮。
这样的场景,在双庆汽修,在中福第二汽修,在海阳市每一个角落,同时上演。
“红旗大修包”,凭借着它无与伦比的便利性和超高的性价比,如同一阵旋风,迅速席卷了整个海阳的汽车维修市场。
而真正让徐牧野的财富开始爆炸性增长的,还是秦栋梁负责的那条线。
半个月后。
徐牧野来到了秦栋梁位于黑市深处的店铺。
秦栋梁一见到他,就激动地冲了上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老徐!你可真是个神人!”
他把徐牧野拉到里屋,关上门,脸上的兴奋藏都藏不住。
“‘华北1号’这个,卖疯了!”
他拿起算盘,手指在上面拨得噼啪作响。
“你猜猜,半个月,就半个月,卖了多少套?”
没等徐牧野回答,他自己就公布了答案。
“一百五十套!”
“整整一百五十套!”
“照这个势头,一个月卖三百套,都不是问题!”
“比咱们当初预想的,整整多了一百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