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天中兴业信用社
烈火人龙2025-09-01 13:592,691

第二天,秦栋梁一早就出发去天中市。

徐牧野则开始联系海阳本地的银行。

工商银行海阳分行位于市中心,是一栋十层的办公大楼。

徐牧野来到企业贷款部。

接待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经理,姓张。

“徐先生,您要申请多少额度的贷款?”

张经理拿出申请表格。

“三百万。”

徐牧野的回答让张经理愣了一下。

“三百万不是小数目。”

张经理重新审视着徐牧野。

“您的企业规模有多大?”

徐牧野拿出红旗厂的相关资料。

“我们是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准备上马新项目。”

张经理接过资料,仔细查看着。

“红旗汽配厂?”

张经理皱起眉头。

“我记得你们厂规模不大啊。”

徐牧野点点头。

“确实不大,但是发展前景很好。”

“我们已经和大兴货车厂达成了合作意向。”

张经理继续翻阅资料。

“徐先生,按照银行规定,贷款额度不能超过企业净资产的三倍。”

“您的企业净资产有多少?”

徐牧野的心沉了下去。

红旗厂的资产不算小,但也就一千多万吧。

但是净资产的话,这就不好说了。

按照三倍的标准,最多只能贷三百万。

但这还是理想状态,实际操作中肯定要打折扣。

“我们的净资产大概一百二十万。”

徐牧野如实回答。

张经理在计算器上按了几下。

“那最多只能贷三百六十万。”

“而且还需要抵押担保。”

徐牧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抵押担保?”

张经理点点头。

“需要房产或者设备作抵押。”

“或者找有实力的企业做担保。”

徐牧野沉默了片刻。

红旗厂的厂房是租的,设备价值有限。

找担保企业更是困难重重。

“张经理,能不能通融一下?”

徐牧野试探着问道。

张经理摇摇头。

“这是银行的规定,我也没办法。”

“不过您可以先申请一部分,等项目启动后再追加。”

徐牧野站起身。

“我再考虑一下。”

“谢谢张经理。”

走出工商银行,徐牧野的心情更加沉重。

看来银行这条路也不好走。

接下来他又跑了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

结果都差不多,要么额度不够,要么条件苛刻。

傍晚时分,秦栋梁从天中市回来了。

“牧野,我带来好消息。”

秦栋梁的脸上带着兴奋。

“天中市工商银行确实有技改贷款。”

“利率比普通贷款低两个百分点。”

徐牧野来了精神。

“额度呢?”

秦栋梁掏出一份资料。

“最高可以贷五百万。”

“但是需要详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徐牧野接过资料,快速浏览着。

确实比海阳这边的条件要好得多。

“还有其他要求吗?”

秦栋梁点点头。

“需要当地政府的推荐函。”

“还要通过银行的项目评估。”

徐牧野沉思片刻。

“当地政府的推荐函不好搞。”

“咱们在天中市没有关系。”

秦栋梁神秘地笑了笑。

“这个我已经想到了。”

“我有个朋友在天中市做生意。”

“他说可以帮忙联系。”

徐牧野眼睛一亮。

“真的?”

秦栋梁点点头。

“不过需要一点费用。”

“大概五万块钱的好处费。”

徐牧野皱起眉头。

五万块钱不是小数目,但如果能搞定五百万的贷款,还是值得的。

“老秦,你觉得靠谱吗?”

秦栋梁认真地点点头。

“我这个朋友跟我合作很多年了。”

“人品信得过,不会坑我们。”

徐牧野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五万块钱的好处费虽然不算违法,但总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但是为了红旗厂的发展,为了工人们的饭碗,似乎也只能这样做了。

“好吧,就按你说的办。”

徐牧野终于下定决心。

“但是一定要谨慎,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秦栋梁拍了拍胸脯。

“放心吧,我办事你还不放心?”

“明天我就去联系,争取尽快搞定。”

一天后秦栋梁回来,说还是没事,徐牧野一脸失望。

秦栋梁安慰了他几句,就说从几个市来看的话。

“最有希望的是天中市。”

秦栋梁翻到笔记本的最后几页,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天中市有一家信用社,叫做兴业信用社。”

“他们的主任姓陈,是个很有魄力的人。”

徐牧野直起身子。

“说详细点。”

秦栋梁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陈主任今年四十多岁,以前在银行系统干过。”

“三年前调到兴业信用社当主任,专门负责放贷业务。”

“这家信用社资金很充裕,去年吸收存款两千多万。”

徐牧野拿起茶杯,轻抿了一口。

“他们对什么样的项目感兴趣?”

秦栋梁弹了弹烟灰。

“陈主任很看好制造业,特别是有技术含量的项目。”

“他说现在国家政策鼓励技术改造,这种项目风险相对较小。”

“而且回报稳定。”

徐牧野的心跳开始加速。

“贷款条件怎么样?”

秦栋梁翻开笔记本的最后一页。

“最高额度五百万,利率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

“抵押物只需要达到贷款额度的百分之八十。”

“担保方面比较灵活,可以用设备抵押,也可以找个人担保。”

徐牧野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这个条件确实比其他银行优惠得多。

“还有其他要求吗?”

秦栋梁点点头。

“需要提供详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包括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财务预测等等。”

“还要通过他们的贷款评审委员会审批。”

徐牧野停下脚步。

“你觉得我们的项目能通过审批吗?”

秦栋梁掐灭烟头。

“我跟陈主任简单聊了一下我们的项目。”

“他很感兴趣,说汽车零部件是朝阳产业。”

“特别是我们已经有了大兴厂的订单,这让他很看好。”

徐牧野重新坐回椅子。

“那我们什么时候过去?”

秦栋梁看了看手表。

“陈主任说下周二有时间。”

“我们可以带着项目资料过去详谈。”

徐牧野拿起桌上的日历。

今天是周四,下周二就是五天后。

时间有些紧张,但还来得及准备。

“胡杨和伟业呢?他们的资料准备得怎么样了?”

秦栋梁站起身。

“我去叫他们过来汇报一下。”

十分钟后,林胡杨和肖伟业走进办公室。

林胡杨手里拿着一摞厚厚的文件。

“牧野,技术方案我已经完成了。”

他将文件放在桌上。

“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质量控制标准等等。”

“按照三田汽车的技术要求,我们完全可以达到。”

肖伟业也掏出一份报告。

“财务预测我也做完了。”

“按照保守估计,项目投产后第一年可以实现销售收入一千二百万。”

“净利润大概在二百万左右。”

徐牧野接过两份文件,快速浏览着。

林胡杨的技术方案非常详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检验,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

肖伟业的财务分析也很专业,各种数据都有充分的依据。

“很好,这些资料应该能打动银行。”

徐牧野合上文件。

“不过我们还需要一份市场分析报告。”

林胡杨推了推眼镜。

“市场分析我也准备了一些资料。”

“目前国内汽车年产量大概五十万辆,每辆车需要四套刹车片。”

“市场需求量在两百万套左右。”

“但是国产化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

肖伟业补充道。

“而且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

“按照国家规划,到九五年末,汽车年产量要达到一百五十万辆。”

“刹车片的市场需求会增长两倍以上。”

徐牧野点点头。

这些数据很有说服力,能够证明项目的市场前景。

“那我们下周二就去天中市。”

徐牧野做出决定。

“胡杨负责技术介绍,伟业负责财务分析。”

“老秦负责商务谈判。”

秦栋梁拍了拍胸脯。

“放心吧,这次一定要把贷款拿下。”

林胡杨和肖伟业也点头表示同意。

继续阅读:第318章 看来很有戏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