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我们在给国家创汇
烈火人龙2025-09-01 14:102,149

电话那头,徐牧野的声音顿了顿。

那是一种并未预料到这个电话的停顿,不带情绪,只是纯粹的意外。

“韩玲?你怎么打电话来了?”

韩玲的指甲,深深地掐进了自己的掌心。

疼痛让她保持着最后一丝清醒。

“之前……关于举报信的事。”

“是我妈让我做的。”

“我把厂里的资料给了她。”

“对不起。”

一口气说完,韩玲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

她闭上眼睛,等待着电话那头必然会传来的质问,或是愤怒的斥责。

然而,听筒里却只有一片长久的沉默。

沉默得让她心慌。

就在她以为徐牧野已经挂断电话时,他平静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知道了。”

没有愤怒。

没有质问。

甚至没有一丝波澜。

就好像她在说一件与他毫不相干的小事。

“事情已经过去了。”

徐牧野的声音,透过电流,显得有些遥远。

“希望你以后,能为你自己而活。”

说完这句,电话那头传来了“咔哒”一声轻响。

通话结束了。

韩玲握着冰冷的话筒,久久地站在原地。

为你自己而活。

这几个字,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她死水般的心湖,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

身后排队等电话的同学,开始不耐烦地催促。

“同学,你还打不打了?”

“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韩玲猛地回过神来,她慌乱地挂上电话,对身后的人说了声“抱歉”,几乎是逃一般地冲出了狭小的电话亭。

初秋的阳光,并不算刺眼,却让她有些睁不开眼睛。

她跑回宿舍,一头扎在自己冰冷的被褥里。

眼泪,终于无声地滑落。

那不是委屈的泪水。

也不是后悔的泪水。

而是一种彻底解脱后的释放。

母亲那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还有徐牧野那句平静到近乎冷漠的话。

两相对比,显得那么可笑,又那么可悲。

她一直以为自己是母亲的骄傲,是母亲意志的延伸。

直到这一刻她才明白,自己不过是母亲用来满足控制欲,填补空虚人生的一个工具。

一个随时可以被牺牲的棋子。

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泪水,从床上坐了起来。

目光落在书桌上那本厚厚的《酒店管理概论》上。

眼神,一点点变得坚定。

从今天起,她要走自己的路。

一条不被任何人操控,只属于她韩玲自己的路。

……

与韩玲内心的天翻地覆不同,此刻的红旗厂,正沉浸在一片高昂而热烈的氛围之中。

风波过后的晴空,显得格外高远。

整个工厂,像一台加满了油、拧紧了所有螺丝的崭新机器,正以一种令人心惊的速度,全力运转。

走进车间,首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杂着机油、钢铁与汗水的热浪。

那条从德国引进的二手生产线,被蒋行川和他的徒弟们擦拭得锃亮,每一个部件都闪烁着工业的冷峻光泽。

二十四小时,三班倒。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却不再是过去的噪音。

它变成了一种雄壮的交响乐。

每一个节拍,都代表着财富的诞生。

代表着希望的累积。

生产线的末端,一个个泛着金属独有光泽的轮毂轴承,被机械臂精准地抓取,放置在传送带上。

它们像一条银色的河流,缓缓流淌。

质检员们戴着白手套,拿着卡尺和各种精密仪器,表情严肃得像是在执行一项神圣的使命。

任何一个带有丝毫瑕D疵的产品,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挑拣出来,扔进红色的废品箱。

“我们红旗厂出去的,必须是免检产品!”

这是徐牧野在全厂大会上说的话。

现在,这句话成了所有工人心中的铁律。

合格的产品,被小心翼翼地装进印着“红旗”商标的牛皮纸箱里。

封箱,打包,贴上标签。

然后被叉车运送到仓库门口的月台上,堆成一座座小山。

厂门口那片原本用来晒谷子的空地,如今成了海阳市最繁忙的停车场。

挂着冀、鲁、豫、皖各种牌照的解放卡车、东风卡车,把不大的空地挤得满满当当。

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司机和采购商,成了厂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唯一的目的地,就是销售科的办公室。

销售科的门槛,几乎快被踏平了。

肖伟业这几天嗓子完全哑了,只能靠着一个铁皮扩音器跟人交流。

但他整个人,却像是被打了鸡血,精神亢奋到了极点。

“排队!都给我排队!”

“说了下一批货要三天后,谁加价也没用!”

“王老板,你的五十箱已经给你留出来了,把汇票拿来就行!”

“李科长,别塞了,真不能再插队了,再插队要出人命了!”

肖伟业的办公桌上,堆满了现金、汇票和各种盖着红章的合同。

他老婆前几天来看他,心疼他瘦了一圈。

他却咧着嘴,露出一口白牙。

“瘦?这是幸福的烦恼!”

“你老公我,现在是财神爷,知道不?”

这种被人捧着,被人求着,被人追着送钱的感觉,让他每天都飘在云端。

厂里的效益,已经不能用“好”来形容。

那是一种爆炸式的增长。

财务室门口的小黑板上,鲜红的粉笔字每天都在刷新着纪录。

产值,利润,税收。

一串串数字,刺激着每一个路过工人的眼球。

他们会停下脚步,仰着头,一个数一个数地看过去。

然后咧开嘴,露出一种憨厚又满足的笑容。

那笑容里,有对未来的憧憬,有对自己选择的庆幸。

食堂的伙食,从一天一顿肉,变成了一天三顿,顿顿有肉。

白面馒头管够。

偶尔还能喝到肉丸子汤。

工人们端着饭盒,蹲在车间门口的台阶上,一边大口吃饭,一边兴奋地讨论着。

“听说了没,上个月的利润,又翻了一番!”

“乖乖,照这个速度,咱们年底的分红,怕不是要四位数?”

一个老师傅嘬了一口烟,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

“我听我表哥说,市里那些大厂,现在都眼红咱们呢!”

“纺织厂,钢铁厂,哪个不亏损?”

“就咱们红旗厂,一枝独秀!”

另一个年轻工人,满脸自豪地挺起胸膛。

“那可不?咱们现在是给南泰三田供货!”

“那是给小鬼子造车,给国家创汇的!”

“咱们干的,是给国家长脸的事!”

这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工厂的每一个角落。

继续阅读:第225章 来参观学习还是挑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1986之我即浪潮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