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牧野放下手中的文件,走过去拿起了听筒。
听筒里,带着熟悉的电流“滋滋”声。
“喂,你好,海阳红旗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陌生的中年男人声音。
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公事公办的腔调,却又隐隐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请问,是徐牧野厂长吗?”
徐牧野的眉梢,轻轻挑了一下。
直接找他,而不是找厂办或者他父亲。
“我是徐牧野。”
“请问您是哪位?”
电话那头的男人,似乎是松了口气,语气也变得热络了几分。
“徐厂长,你好你好。”
“我是河东市工业局的,我姓汪,汪海洋。”
河东市。
工业局。
这两个词,让徐牧野的脑海里,瞬间闪过一个名字。
华星轴承厂。
还有那个,曾经给他带来不少麻烦,如今却自食其果的阳光轴承厂。
“汪局长,你好。”
徐牧野的声音,依旧平静无波。
他没有问对方有什么事,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下文。
这种平静,反而让电话那头的汪海洋,感到了一丝压力。
他清了清嗓子,似乎是在组织语言。
“是这样的,徐厂长。”
“冒昧给您打电话,是有一件事,想跟您这边沟通一下。”
汪海洋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试探。
“不知道……贵厂最近,还有没有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
徐牧野握着话筒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了。
他几乎立刻就猜到了对方的来意。
但他没有表现出来。
“哦?”
“汪局长为什么这么问?”
“我们红旗厂只是个小厂,刚刚解决温饱问题,暂时还没有太大的扩张计划。”
他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滴水不漏。
电话那头的汪海洋,显然是噎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个传闻中雷厉风行的年轻人,说话竟然如此老到,一点口风都不露。
他只能把话挑明了。
“徐厂长,您就别谦虚了。”
“你们红旗厂现在可是咱们全省国企改革的标杆,我们河东这边,也是如雷贯耳啊。”
一顶高帽子先戴了过来。
徐牧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没有接话。
汪海洋感觉自己像是在对着一团棉花出拳,有些无处着力。
他干脆单刀直入。
“徐厂长,我就不绕圈子了。”
“我们这次打电话,是想问问,你们红旗厂……对我们市的华星轴承厂,还有没有兴趣?”
话音落下。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只有窗外车间传来的机器轰鸣声,一阵阵地涌进来,证明着时间的流逝。
徐牧野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来了。
鱼儿,终于自己咬钩了。
而且,比他预想的,还要早一些。
“华星轴承厂?”
徐牧野故作惊讶地反问。
“汪局长,我没听错吧?”
“华星厂,不是已经被阳光轴承厂收购了吗?”
“怎么,又跟我们红旗厂扯上关系了?”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恰到好处的困惑与不解。
汪海洋的声音,瞬间充满了尴尬与无奈。
“唉,徐厂长,不瞒您说,这件事……是我们河东市工业局的工作没有做好。”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当初,是我们有眼不识泰山,错过了您这样的将才,选择了阳光厂。”
“结果……唉,一言难尽啊。”
这番话,姿态放得极低。
几乎是在承认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
徐牧野没有说话,他知道,对方会把故事讲完。
果然,汪海洋的声音,带着一种倒苦水般的苦涩,继续响了起来。
“阳光厂接手华星之后,根本就不是真心想把厂子搞好。”
“他们把华星的技术资料和客户名单弄到手之后,就把华星当成了一个包袱。”
“管理上,完全是一塌糊涂。”
“派来的那个厂长,就是个外行,只知道瞎指挥。”
“厂里的老技术员和工人们,怨声载道,人心都散了。”
“再加上……唉,再加上阳光厂的韩连心,在背后不停地搅局,使绊子。”
“不到小半年的时间,华星的业务就萎缩了九成以上,现在每个月都在巨额亏损,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阳光厂的新任厂长,也是焦头烂额,实在是撑不住了。”
“前几天,他们正式向我们市里打了报告,要把华星这个烂摊子,再‘吐’出来。”
吐出来。
这个词,用得真是生动又形象。
徐牧野的脑海中,甚至能勾勒出阳光厂那个新厂长,一副吃了苍蝇般,急于甩掉包袱的狼狈模样。
“所以,你们就想到了我们?”
徐牧野淡淡地问道。
“是是是!”
汪海洋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都高了几分。
“徐厂长,我们是真心实意地,想邀请你们红旗厂,来接手华星。”
“我们知道,当初是我们不对,我们愿意弥补。”
“只要你们愿意接手,条件好商量,我们市里,一定给予最大的政策支持!”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
与几个月前,那个拒绝他收购时,高高在上的河东市工业局,判若两人。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风水轮流转。
徐牧野靠在椅背上,手指在光滑的办公桌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
一下,两下。
每一次敲击,都像是敲在汪海洋紧张的神经上。
他在思考。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收购。
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华星厂现在,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个烂摊子。
但这个烂摊子里,埋藏着金子。
华星厂原有的技术底子,并不差。
他们拥有的那几条生产线,虽然不如自己从德国弄来的这条先进,但经过改造,依旧能形成可观的产能。
更重要的是,华星厂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
这些人,是比机器设备更宝贵的财富。
如果能将华星的设备、技术、工人全部整合进红旗厂。
红旗厂的规模,将在瞬间扩大一倍以上。
生产能力,将直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对于他抢占全国市场,实现更宏大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
至于阳光厂留下的烂摊子,和韩连心可能的继续骚扰。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都只是疥癣之疾。
他有信心,把这个烂摊子,重新变成一个聚宝盆。
想到这里,徐牧野停止了敲击桌面的手指。
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汪局长。”
他的声音,透过听筒,清晰地传到对方的耳朵里。
“我对华星厂,的确还有一些兴趣。”
电话那头的汪海洋,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太好了!徐厂长,您真是高风亮节!”
“不,汪局长,你先别急着高兴。”
徐牧野打断了他的吹捧。
“我的兴趣,是建立在一些前提条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