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4月13日中午,清军基隆守将曹志忠依旧像往常那样,带着几名亲兵,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仔细巡视。
最近一段时间,法国的军舰经常在台湾沿海出没,台湾的防御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基隆港富含法国军舰航行所必需的煤炭资源,又是台北的门户之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法国人关注的重点,因而防守形势要更加严峻一些。作为基隆守将的曹志忠一刻都不敢放松,天天组织士兵加强防御。
曹志忠带着亲兵沿着海岸线巡视了许久,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正当他们以为一切平安,准备回营的时候,海面上响起了巨大的“隆,隆”的声音。曹志忠一听,刚刚舒展开来的眉头,立马紧锁了起来。长年驻防在海港,他对这种声音最熟悉不过了,这是军舰的声音!法国人来了!
军舰慢慢驶进港口。不一会儿,从舰中跳出几名水兵,从他们手中带的工具来看,这几个人是想上岸测绘地图。
来者不善,曹志忠等人都提高了警惕。一名亲兵试图阻止法国水兵上岸。曹志忠一边拦住他,一边说:“别莽撞。先看他们如何行动。”
几名水兵指指点点一番后,爬上了临近海岸的一处高地。高地上,清军修筑了炮台。很显然,这几个人是想测绘炮台位置。
曹志忠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几名亲兵,迅速赶到炮台旁,阻止法国水兵测绘。双方很快扭打成了一团。最终,法国水兵落败,只好放弃测绘,逃回舰中。
正当曹志忠等人认为法国人的侵略阴谋被揭穿,他们会适可而止的时候,海上响起了巨大的炮击声。曹志忠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发现法军是在对天发炮。这显然是在威胁基隆守军!
炮轰一阵后,法国人向曹志忠提出了照会,要求我方就刚才殴打法国水兵一事做出公开道歉,并出售六十吨煤炭给他们。
法国人的严重挑衅令曹志忠忍不可忍,他当即对着递送照会的法国人大怒道:“你们擅自进入中国的防御要地,严重挑衅中国主权。该道歉的是你们,不是我们!”说完,曹志忠猛地把照会摔到地上,迅速离开,不再理会法国人。
许久之后,曹志忠才冷静下来。当时,清军在越南北部连打败仗,曹志忠意识到,在这种被动的局面下,他不能在基隆给朝廷再添麻烦,所以今天的事情只能忍。最终,他接受了法国人的照会,向法国人赔礼道歉,并且卖给他们六十吨燃煤。
曹志忠将这件事情告知当时负责台湾军政的湘系将领刘璈,引起了刘璈的高度关注。刘璈见形势危急,一面加强台湾防御,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
鉴于基隆乃至整个台湾严峻的防御形势,1884年6月26日,清政府起用淮军名将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这对刘铭传来说,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他要面对的,不仅有法国人的坚船利炮,更有来自湘系将领的排挤、中伤。当时,主持台湾军政的刘璈、驻守基隆的曹志忠、驻守沪尾的孙开华都是湘系将领,并且都与刘铭传有着较大的矛盾。刘铭传此行,注定是艰险万分的。
曹志忠、孙开华与刘铭传的矛盾,是在1867年尹隆河一战中结下的。当时,曹志忠、孙开华都是鲍超霆军中的虎将。
在这一战中,鲍超救了刘铭传一命,刘铭传却恩将仇报,诬陷鲍超。鲍超因此受到朝廷谴责,气得旧病复发,只得向清政府请求去职。霆军也随之大部分遣散,只有曹志忠、孙开华等少数将领依旧率领旧部征战各地。
经历这样一番大的变故,几乎所有的原霆军将士都对刘铭传恨之入骨。对于亲身经历过尹隆河事件的曹志忠、孙开华来说,这件事情更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当得知朝廷任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的时候,曹志忠、孙开华两人就下定了决心,不与刘铭传合作。
刘铭传也深知曹志忠、孙开华不会与自己倾力合作,在南下的过程中就和李鸿章、张佩纶商议去除两人。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刘铭传等人的谋划还没来得及施展,法国人就开始攻打基隆了。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情况之下,刘铭传被迫放弃去曹计划。在即将到来的基隆保卫战中,他不得不倚仗曹志忠这位久经战阵的湘军名将。
1884年8月5日早晨七点半,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法国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就穿着整齐的军装,在侍卫的簇拥下,来到法军旗舰“拉加利桑尼亚”号的甲板上,向士兵们发布作战命令。
利士比的声音嘹亮而充满霸气。他说:“兄弟们,那些可恶的中国人拒绝交出基隆。所以,我们必须用铁和血使他们明白,放弃无谓的抵抗才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
自山西、北宁之战(在中法战争的第一阶段中,法军在越南山西、北宁等地击败清军、黑旗军)战胜中国后,法军的士气极为高涨。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军队都是不堪一击的。他们极度渴望获得战斗机会,用中国人的头颅来向远在万里之外的法国民众炫耀。所以,当他们听到利士比下达作战命令的时候,全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在他们的眼里
随即,旗舰“拉加利桑尼亚”号进入了战斗准备状态,配合“拉加利桑尼亚”号完成此次作战的“鲁汀”号、“费勒斯”号也立即进入了战斗准备状态。
利士比对这次的行动充满信心。之前他通过侦察得知,清军在基隆港内的防御增强了,尤其是控制海港入口的主炮台,在最近强化了很多。整座炮台由三合土厚墙组成,每个炮眼都用二十厘米钢板做护板并安放一门十七厘米的大炮。然而,在利士比的眼里,这些都不足为惧。利士比知道,清军的这些大炮都是落后的旧式炮,射程不远,穿透能力不强,舰身用十五厘米钢板防护的法舰,只要距离敌人营垒一千米以上,就足以使它的铁甲获得有效的保护,不必担心受到敌炮的伤害。
令利士比感到信心百倍的不仅仅是法舰的防护能力,它的攻坚能力也令利士比感到放心。尤其是旗舰“拉加利桑尼亚”号上的几门二十四厘米炮,在火力上可以完全超越清军。
这一切使得利士比胆大妄为。他将由于吃水深,不能进入内港的“拉加利桑尼亚”号停泊在距离主炮台九百米的地方。虽然该舰因此落到守军炮火能够到达的范围之内(一千米以内),但利士比毫不畏惧,他想凭借炮手们的技术和镇定来抵消其位置上的危险。为了获取更好的攻击位置,利士比觉得这个险值得冒。
利士比的狂妄使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清军的主炮台中,有着一位很出色的瞄准手。他的每发炮弹都落在“拉加利桑尼亚”号上。有两发击中木制垫板后爆炸,还有一发甚至夹着呼啸声钻进一门二十四厘米大炮的炮膛,击坏了这门大炮。
清军的攻击,使得利士比恼羞成怒。他当即命令“拉加利桑尼亚”号上的炮手竭尽全力攻击主炮台。清军主炮台是土木构造,只有当门一炮,不能旁攻。面对敌舰的弦炮侧击毫无办法。利士比充分利用了它的这一缺陷,以弦炮对其发动了猛烈的轰击。“拉加利桑尼亚”号上的二十四厘米炮在炮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炮威力猛,仅仅发出第一排炮,就将主炮台彻底击毁。包括那位传奇的瞄准手在内的十余名清兵在炮击中壮烈殉国。
虽然炮台被轰毁,但主炮台后的清军依旧没有放弃。他们利用丛林作为掩护,用步枪袭击敌舰上的法军。由于距离过远,这种射击不可能对法军构成真正的威胁。
最后,法舰的一发炮弹击中主炮台的弹药库,引发了强烈的爆炸和大火。主炮台后的清军被迫全线撤退。其余几座清军炮台的结局和主炮台一样,也是很快被轰毁,失去抵挡能力。
利士比随即下令海军陆战队登陆作战。不久后,基隆港全部落入法军手中。黄昏来临,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道路变得泥泞,法国海军陆战队无法按照之前的计划,对基隆港后面的基隆市街发起攻击。于是,他们便停止了进攻,在新占领的阵地上露宿。这一天的战斗,法军无一人阵亡,取得了完胜。
清军其他部队虽然已经撤退至基隆市街中,但曹志忠所率领的湘军根据刘铭传的调度,并没有撤离,依旧驻守在靠海的一座山上。由于这座山和基隆内港之间还隔着一座山,法军一时半会并没有发现这支隐藏在深山中的部队。
白天的惨败,令湘军士兵感到沮丧。瓢泼的大雨,更增加了他们的愁思。其他部队撤离而他们依旧需要驻守在危险区域,则更令他们感到不满。
“法国人的洋枪洋炮那么厉害,我们如何敌得过?驻扎在这里毫无用处,不如早点撤回基隆市街。”一位年纪较长,满脸皱纹的老兵对大家这样说。
新兵们受这位老兵的影响,情绪更加低落了。其中一位新兵说:“刘铭传把他的部队全拉到基隆市街躲避,却叫我们守在这个危险的地方,真是不公平。”
其他士兵受他们俩的影响,都互相嘀咕,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刚好曹志忠巡营路过这里,听到了他们的埋怨。
士兵们的埋怨,曹志忠是能够理解的。所以,他并没有责备那两位搅乱军心的士兵,而是立即将营、哨级军官召集起来,做紧急战斗动员。
在平地泥沼中临时搭建起来的一顶帐篷中,曹志忠与军官们席地而坐。为了壮壮大家的胆气,曹志忠命亲兵们搬来几坛美酒,与军官们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后,曹志忠慷慨地说:“兄弟们,白天作战大家都辛苦了,天气也不好,还要大家驻守在这深山中,我身为主将,实在感到愧疚。但我们做军人的,理应克服一切困难为国家效力。这点困难根本不算什么,大家说是不是?”
军官们收到曹志忠情绪的感化,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
稍微停顿一会儿后,曹志忠又说:“天气这么糟糕,我也不想让大家在这里受苦。然而,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大家可曾听说城濮之战中晋文公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击败楚军的故事吗?”
军官们议论纷纷,有说听说过的,也有说从没听说过的。许久之后,大家才逐渐安静下来。
曹志忠继续说:“我们这几营部队,要扮演的正是诱敌深入的角色。假使我们的军队全部退到基隆市街,敌人知道了还敢放心大胆地攻击吗?他们不进攻,我们就无法利用地形的优势击溃他们,基隆港就永远不能收复,那样我们就被动了。相反,只要我们这几营驻守在最前线,敌人就会以为我们人少,前来攻击。到时候我们便可以设伏与友军一起围歼他们。”
军官们听了曹志忠的这一番话后,才明白刘铭传让曹志忠率湘军驻留前线的良苦用心。在军官们的耐心说服下,士兵们原本有所波动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这就为8月6日基隆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6日早晨,下了一整晚的暴雨终于停住,天色转晴。上午,利士比忙于指挥海军陆战队布置临时阵地和修筑防御阵地,未能及时对清军发起新一轮的攻击。直到下午两点,他才派出雅格米埃上尉率领八十名士兵出发,前去侦察曹志忠所部湘军驻守的一个兵营。刘铭传的诱敌深入之计果然高明,愚蠢的法国人果然上当了!
雅格米埃一行人的行踪,很快被曹志忠得知。曹志忠一面布置士兵严守阵地,一面率领两百名士兵悄悄地潜伏在法军必经的山路两旁。
很快,法军就进入曹志忠精心布置的包围圈中。发起攻击的时机已经成熟!曹志忠埋伏在高处,将手中的指挥刀往前一挥,大声喝道:“打!”
之前,刘铭传已经将他渡台时所带来的后膛枪分发给各营,并督促将弁认真操练。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准备,在实战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湘军的后膛枪发射速度快,给猝不及防的法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几名在外围的法军先后中弹,痛苦地栽倒在地上。
不过,法军毕竟训练有素。他们很快从慌乱中恢复过来,组成队列反击湘军的进攻。湘军依托掩体,居高临下,英勇还击。
突然,法军阵中传来一连串的“哇,哇”的惨叫声。曹志忠隐藏在高处,向法军阵中看去,只见一名法军头部中弹,正用手拼命捂住血流满面的头颅,在阵前打滚挣扎。
“打中了!打中了!”湘军阵中传来一阵阵的欢呼声。曹志忠随即指挥力量向那名中弹的法军士兵所在的阵地发起了猛攻。法军抵挡不住,向后退去。几名湘军士兵迅速杀至敌人阵地上,将那名在阵地上挣扎的法军的头颅割下来,然后退去。后面早有一名湘军士兵将那头颅插在一根长竹竿上,然后站在高处,将那竹竿高高举起。
法军士兵看到同伴流着鲜血的头颅被湘军士兵用竹竿挑起,胆气顿时丧失了许多。坚持了一小会儿后,法军开始大规模撤退。
这时,法军的增援部队杀到。这支由马丁中校率领的一百二十人的军队,帮助已经魂飞胆丧的雅格米埃上尉一行人迅速稳住了阵脚。双方又陷入胶着的对攻战之中。
刘铭传在基隆市街中听到高地上的枪声,知道曹志忠所部湘军与法军遭遇了,于是命令淮军将领章高元、苏得胜等人率领一百多人前来增援。曹志忠见援兵到来,胆气更壮,指挥湘军勇猛射击。
陷入三面夹攻的法军已经无力抵抗清军的射击。马丁中校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撤退,他的军队将会被清军彻底消灭。于是,马丁中校指挥士兵们,且战且退。在军舰上的利士比也命令炮手发炮,掩护海军陆战队撤退。
法军在炮火的掩护下,且战且退,花了一个半小时,才走完一千二百米的道路,狼狈地登上守候在岸边的小舰,驶回各自的舰上。在激战中,又有一名法军士兵中弹身亡,被清军割下头颅。
本来清军是可以击毙更多敌人的,但无奈射术还是差了些,没能大批量击毙敌军。利士比在事后的报告中也承认:如果不是中国军队的射击技术低劣,我军的损失会更加严重。
除了击毙一名敌军外,清军在追袭敌军的过程中,还夺获洋枪数十杆,军帐十余架,军旗两面。
总计基隆保卫战法军阵亡两名,没能完成占领整个基隆的战略目标,是失败者。清军的伤亡虽然远远超过法军,但成功地将登陆法军赶出基隆港,完成了防御任务,所以是胜利者。
基隆保卫战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清政府十分高兴,于8月22日下旨奖赏前敌后勤有功人员。刘铭传因调度有功,交部从优议叙。湘军将领曹志忠战功卓著,赏穿黄马褂。淮军将领章高元、苏得胜,助战有功,遇有海疆总兵缺出,即行简放。慈禧太后还从私房钱中掏出三千两银子,奖赏有功人员。清政府的这种及时奖赏,对于鼓舞台北抗法军民,特别是基隆守军的士气,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作战经过和双方的伤亡数字来看,第一次基隆保卫战无疑是一场规模很小的战斗。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军队的首战告捷,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基隆首战的告捷,在中国的土地上第一次挫败来犯法军(观音桥在越南,所以观音桥之战不算),对于面对法国人咄咄逼人的索赔而苦苦硬撑的清政府来说(法国因观音桥之战,向中国索赔两亿五千万法郎),无疑是一剂及时有力的强心剂,增强了它的抗法信心和决心。
浙江提督、原湘军水师重要将领欧阳利见得知基隆保卫战胜利的消息后,就曾喜出望外地说:“收复基隆炮台,足以振奋士气而震慑敌人。此战是法国人侵犯中国领土的开始,关系到海疆大局。……这次胜利真是太令人高兴了!”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多次唱衰左宗棠的上海《申报》,这次也强硬了起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论法人不应扰华地以速祸》《论基隆失守事》《论基隆一战为中国最好机会》《论今日之势惟有速战》《论中国此时当明与法人示战》等社论,要求清政府奋起抗法。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的态度由软弱变得强硬起来。面对法国人的索赔,清政府公开宣称:这件事有理的一方是中国,不能赔偿。就连一向主张妥协的李鸿章似乎也忘记了北宁惨败的经验教训,却从基隆保卫战的胜利中找到了自信,认为法军在陆地上不像在海上那样容易取胜。
清政府的这种变化,使得法国人异常恼怒。他们认为,中国人认为基隆事件是法国的失败,据说他们仍在积极备战,并有首先开战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法军决定给中国人以惩罚。8月22日,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领舰队袭击马尾,歼灭中国的福建水师,并摧毁马尾造船厂。8月26日,清政府正式下旨对法公开宣战。中法战争第二阶段正式开打。台湾,这块刚刚经历血战的土地,将会成为中法战争第二阶段的主战场,演绎出一曲曲感人肺腑的抗法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