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初夏的一天,中国首任驻英国公使郭嵩焘的住处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名字叫作赛义德。
赛义德是侵略军头子阿古柏的亲外甥,深得阿古柏信任。阿古柏将“外交”事务,完全交给他主持。他此次来伦敦,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寻求英国的调停,通过中国驻英公使,向中国总理衙门传达求和的声音。
郭嵩焘得知赛义德来到伦敦后,对他保持了较高的警惕,赛义德多次求见他,他都果断地拒绝了。
赛义德知道,中国大军即将发动对南疆的全线进攻,如果自己不尽快把阿古柏求和的意图通过郭嵩焘告知中国总理衙门,那么他此行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于是,他赶紧前往英国外交部寻求帮助。
一直以来,英国和阿古柏侵略军都是战略同盟关系。作为英国傀儡的阿古柏侵略军的存在,既可以保护英国在中国新疆的利益,也可以阻挡俄国势力的进一步南下。所以,英国外交部很快答应了赛义德的请求,派出专人前往中国驻英国公使馆,说服郭嵩焘接见赛义德。郭嵩焘无法拒绝,只好答应英国人,说:“我可以和赛义德见面,但是只能以私下的方式进行。”
赛义德得到英国外交部的回复后,随即造访郭嵩焘住处。两人习惯性地问候一番后,赛义德就直奔主题地说:“我听说贵国的大军即将攻打南八城,所以不远万里日夜兼程来到英国,请贵使告知贵国总理衙门,如贵国愿意停止进攻,让出南八城作为我们浩罕人的住处,我‘国’愿意奉贵国为宗主国,为贵国阻挡俄国的进攻。就目前局势看,停战不仅对我‘国’有利,对贵国也有很多好处。贵国自进军新疆以来,粮饷消耗非常巨大,如能停战,将可以节省大笔开支。并且,日本在琉球,法国在越南,都是蠢蠢欲动,为贵国计,应该赶紧将主要精力放到东部去。”
郭嵩焘听完后,说:“停战当然是上策。不过你也知道,我那老乡左宗棠,是有名的倔骡,不收复全部新疆,他是不肯罢休的。所以说,议和不是没可能,只是很难。前提条件是你们的条件要尽量低。只要你们的条件足够低,英国人也愿意做出担保,我愿意将你们的意思转达给总理衙门。”
郭嵩焘的答复令赛义德感到非常满意。他说:“我听英国人说,在中国只有两个人明白天下大势,一个是李鸿章李中堂,另一个就是你,郭嵩焘郭大人。现在看来,果然是名不虚传啊。郭大人肯出面,这件事就好办了。我舅舅送别我时曾对我说,只要中国愿意保存我‘国’,多让出些利益也是无妨的。大人有哪些条件,尽可以提出来,我可以做主答应。”
郭嵩焘道:“你们浩罕人,数量不多,不必占据南八城那么广阔的地盘,应该将其中数座城市归还中国。左宗棠不战而得数城,心情愉快,或许会答应议和。另外,新疆北路,还有不少你们的散兵游勇,不断骚扰地方,也请你们下令招抚,将他们带往喀什噶尔。这样一来,南、北疆都安宁,新疆问题或许就可以解决了。”
赛义德听罢,爽快地说:“这些条件,我可以做主答应你。这样,你把我们刚才议定的几条写下,咱们都签名,然后去英国外交部,请他们作保。”
郭嵩焘一边点头称是,一边拿出文房四宝,写好了一个草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拿给赛义德。赛义德也毫无犹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该草约一共四条:一,“哲德沙尔汗国”(侵略军头子阿古柏建立的“国家”)尊中国为宗主国;二、“哲德沙尔汗国”让出南疆部分城池;三、新疆北路还没有安宁的地方,“哲德沙尔汗国”负责招抚;四、英国须保证,在中国境内的浩罕人自此以后,不再滋事。
随即,郭嵩焘随同赛义德,来到英国外交部,要求英国人做出担保。英国人在仔细权衡利弊后,接受了上述的那个草约。
于是,郭嵩焘上奏朝廷,系统地提出了他的议和理论。郭嵩焘说:“英国人蓄意保护‘哲德沙尔汗国’,如果中国进兵南八城,势必与英国失和,将不利于中国的外交。我国应该趁现在英国人愿意出面调停的机会,与浩罕人议和,确保新疆的永久和平。”
郭嵩焘认为,与浩罕人议和停战,有以下这些好处。一、浩罕人愿意让出一两城,中国不战而得,是划得来的。二、新疆对于中国来说,是无用之地。与其花大代价拿下,不如让与浩罕人,以换取边疆的安宁。三、只要我们保存“哲德沙尔汗国”,他们愿意帮我们安抚北疆作乱分子,放弃南疆数城换取整个新疆的安宁,是值得的。四、保存“哲德沙尔汗国”有利于保持英、俄两国在中亚的势力均衡,使它们互相牵制,无暇侵略中国。五、保存“哲德沙尔汗国”,那么英国就可以在南疆兴办机轮车、电报等新兴事业,不出数年,南疆就会富裕,也就不会造反了。到时候,中国内地也可以仿照南疆的模式,开展近代科技事业。六、左宗棠已经六十六岁了,精力大不如以前,又没有很好的替手,立即停止才能保住前期的成果,左宗棠也可以将精力用到对国家更重要的事业上。
当时的清政府,本来就在战与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现在收到郭嵩焘的奏章,战斗到底的决心更加动摇了。在中国的某些英国外交官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开展各种外交活动,怂恿清政府保留“哲德沙尔汗国”。
慈禧太后、奕䜣等人虽然有些动摇,但是在新疆的问题上,他们还是不敢自作主张,和以往一样,他们又把郭嵩焘的折子发给了远在甘肃的左宗棠,请左宗棠决断。
左宗棠收到郭嵩焘的折子后,大为恼怒,随即上奏主张坚决彻底消灭“哲德沙尔汗国”。左宗棠说:“阿古柏侵略军侵占我国新疆,蹂躏百姓十余年,这些事英国人很清楚,却从来不说。去年,他们就曾让我们允许阿古柏投降,却只字不提交还我国城池土地。现在,他们又和郭嵩焘纠缠不清。浩罕人并不是没有安身立命之处,他们的国家被俄国占了(1876年,俄国灭浩罕),他们理应拿起武器,向俄国人讨要故国,又何必占着中国的土地?又何需英国人代他们寻求安身立命之处?英国人既然这么担心浩罕人没有地方住,何不让出印度的部分土地,用来安置浩罕人?其实,英国人保存‘哲德沙尔汗国’是假,借这个名义扩大英国在新疆的利益才是真。以前我以为英国只在意通商,不在意土地,现在看来,还真不是这样。英国人妄图吞并我国神圣领土新疆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啊。”
在怒斥了英国政府的干涉之后,左宗棠又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妥协派李鸿章以及郭嵩焘。左宗棠说:“李鸿章、郭嵩焘以为,收复新疆耗费了大量的粮饷,不值得。他们不知道,即使我们不再进兵,陕甘的五百万两协饷也是少不了的。乌鲁木齐周边的地区,非常贫瘠,如果放着南疆以及伊犁地区不去收复,仅仅扼守乌鲁木齐周边一隅之地,那怎么可能守得住?现在我军已经攻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侵略军头子阿古柏已经服药自尽,敌军群龙无首,阵脚已乱。此时正是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南疆的最佳时机。”
为了进一步坚定清政府的决心,左宗棠又给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写信说:“目前,俄土战争正在进行,英国是土耳其的后台,正在全力支援土耳其抗俄。英、俄两国目前都无暇顾及新疆,现在正是我军乘胜东进,收复南疆的最好时机。”
左宗棠的极力说服,促使慈禧太后、奕䜣等人最终下定了收复全部新疆的决心。这时候,已经是1877年的秋天了。
之前,由于南八城地区夏天气候炎热,无法作战,清军在攻克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后,即停止了进军的脚步。现在,气候渐渐凉爽了,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左宗棠果断命令刘锦棠率部为先锋,向南八城发起猛攻,同时命令张曜率部作为刘锦棠大军的后援,负责转运粮草以及善后工作。
为了说清楚湘军收复南八城的全过程,我必须首先讲一讲南八城的地理位置情况。南八城分为东四城以及西四城。
东四城为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东四城位于新疆中部,其北部为北疆,南部为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四个城市由东到西一字排开,纬度相差不大。
喀喇沙尔位于吐鲁番以西八百里。喀喇沙尔以西一百里为库尔勒城。库尔勒虽然不属于南八城之列,但也是新疆重要城池。
喀喇沙尔以西九百里为库车城。库车以西七百里为阿克苏城。阿克苏以西两百里为乌什城。整个东四城作战,从吐鲁番出发,至攻克库车,大约需进军两千六百里。
西四城为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这四个城市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塔里木盆地的西面及南面,呈弯刀型分布。
喀什噶尔是“哲德沙尔汗国”的中心,在阿克苏以西一千多里。英吉沙尔和叶尔羌两城离喀什噶尔都比较近。从喀什噶尔南行二百里,即可到英吉沙尔;从喀什噶尔东南行五百里,即可到叶尔羌。从阿克苏出发,有小道可通叶尔羌,行程一千多里。和阗位于新疆南端,在叶尔羌东南七百里。
刘锦棠大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喀喇沙尔以及库尔勒。刘锦棠作战善于两路分兵,以主力从正路进攻,同时以奇兵抄小路奇袭。这次攻打喀喇沙尔以及库尔勒两城的战略计划,他也是这么制定的。
此次担任奇袭任务的是刘锦棠手下的骑兵骁将余虎恩与黄万鹏,他们按照刘锦棠的规划,将取道乌沙塔拉,沿着博斯腾湖南岸向西潜行,包抄库尔勒的背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消灭固守库尔勒的敌军。刘锦棠自己,则率领主力沿着大道向开都河前进,攻打库尔勒的正面。
开都河发源于天山南麓,由南向东流经库尔勒、喀喇沙尔,注入博斯腾湖。为了阻挡湘军的前进,敌军将领命令部队掘开河堤,漫漫洪水使得喀喇沙尔、库尔勒一带成了一片泽国。
敌军的这一招达到了预定的战略目的。刘锦棠大军无法跨越洪水前进,只得绕道而行,通过长达一百二十里的盐碱地,才来到开都河的东岸。士兵们赶紧架设浮桥,修筑车道,将上流堵塞,继续前进。
洪水迟滞了刘锦棠大军的前进,敌军得以从容撤出喀喇沙尔、库尔勒。当刘锦棠大军在10月7日进入喀喇沙尔城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不仅没有一个敌军,整座城市也早已被烧光、抢光、杀光了。
为了追上敌军并予以消灭,刘锦棠随即命令大军向库尔勒进军。这时候,余虎恩、黄万鹏的奇袭大军也来到库尔勒城下。两支大军会合,准备攻打库尔勒城。然而此时,库尔勒城早已成了一座空城,除了瓦砾与断壁残垣外,敌军并没有给清军留下其他东西。
由于进军速度过快,且喀喇沙尔、库尔勒都已经被敌军抢掠一空,无法筹粮,这时候的清军,出现了严重的粮荒。刘锦棠焦急万分,一边派出亲兵前往后路催运粮食,一边命令部队四处寻找可以吃的东西。
就在湘军陷入绝境,很可能不战自溃的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找到了刘锦棠,对他说:“大帅不要着急,我们有的是粮食。我们这里的人有个习惯,喜欢把粮食藏到地窖中。浩罕人虽然抢光了我们屋中的粮食,地窖中的粮食却丝毫未抢。大帅赶紧派兵随我们去地窖中搬粮食吧。”
刘锦棠大喜,随即命士兵们前去搬粮。在搬粮的过程中,刘锦棠坚决执行左宗棠制定的政策,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将粮食折算成银两,交给老百姓。
湘军的这一政策,与侵略军的横征暴敛、烧杀抢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百姓欢欣鼓舞,踊跃支持湘军。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收复新疆,与当地的老百姓,尤其是维吾尔族同胞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在当地老百姓的引导下,湘军很快筹集到数十万斤粮食,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时候,后路的粮食也源源不断地运到。湘军的粮荒问题彻底解决了。这样,刘锦棠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可以继续向西追击侵略军了。
刘锦棠派出的侦察兵回来报告说,敌军正在策达雅尔和洋萨尔,强迫当地的维吾尔族同胞跟随他们西逃。刘锦棠当即挑选出两千五百名精锐骑兵,组成先锋军,乘夜疾进,搭救维吾尔族同胞,并消灭敌军。
第二天,湘军到达策达雅尔,得知敌军已经从洋萨尔裹挟大量维吾尔族同胞向西逃跑了。刘锦棠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命令部队火速前进,务必追上敌军予以消灭。
这天傍晚,湘军终于在一个叫布告尔的地方追上敌军。敌军能战者不过一千骑兵,湘军在人数及士气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刘锦棠命令黄万鹏、谭拔萃率军冲入敌阵。刚一交战,敌军就溃散了,纷纷向西逃跑。黄万鹏、谭拔萃率军勇猛追击,直追到第二天天明才止住脚步。此战,斩杀敌军一百多名。
第二天天明,清军侦察兵发现,前面远处黑压压一片,似乎有数万的敌军骑兵,正在向西缓缓移动。刘锦棠得知后,策马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用双筒望远镜仔细观察,确认前面有一队敌军,不过人数并没有数万,而只有千余名。被他们裹挟的维吾尔族同胞倒有数万。
刘锦棠立即下令全军火速追击,并规定只准杀害武装的敌军,不准伤害老百姓。敌军见湘军紧追不舍,只好停下来抵挡一阵。湘军勇猛冲杀,敌军伤亡惨重,余部逃入库车城中。
湘军快速追击,很快杀到库车城下。敌军数千名固守城池,摆开阵势,准备迎战。湘军进入南疆后的第一场城市攻坚战即将打响。
刘锦棠下令兵分五路攻打库车:黄万鹏等率第一路由右进攻;方友升等率第二路由左进攻;谭拔萃等率步兵左右接应;罗长祜率部居中路;刘锦棠率军坐镇后路指挥。
起初,湘军的多次进攻都被敌军打退。战斗陷入胶着状态。正当敌军认为湘军也不过如此,库车一战将成为整个南疆战役的转折点的时候,刘锦棠亲自率领后路大军冲向前阵,猛攻敌军。敌军猝不及防,纷纷溃散。其他四路随即也发起总攻。敌军抵抗不住,只好放弃库车向西逃去。
刘锦棠继续率军追击。侵略军想再决战一番,于是停下脚步等待湘军到来。两军随即展开大战。
侵略军武器装备不错,密集的枪炮向湘军射来。然而,湘军将士毫不畏惧,勇猛冲击。湘军将领夏辛酉一马当先,活捉敌军首领。敌军群龙无首,纷纷败逃。湘军乘胜追击,轻松地拿下了南疆重要城池阿克苏。
随即,刘锦棠兵分两路,直取乌什。刘锦棠率主力从正面攻打乌什,另一路奇兵则绕道杀至乌什背后,抄袭敌军后路。刘锦棠大军很快拿下乌什,另一路奇兵也斩杀败逃的敌军百余名。
至此,南疆东四城,即: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全部被湘军收复了。从10月7日收复喀喇沙尔到10月26日拿下乌什,短短二十天时间,湘军就西进一千八百里,收复重要城池五座,真可谓是神速。
湘军顺利进军,给南疆西四城的敌军造成了极大的震动。驻守和阗的敌军将领尼牙斯本是中国人,对侵略军并无感情,此时反正,并率军攻打侵略军驻守的英吉沙尔城。
侵略军的新头子伯克胡里听说英吉沙尔危急,连忙率军前往解救。尼牙斯抵挡不住,英吉沙尔以及和阗重新落入侵略军手中。
尼牙斯虽然没有保住城池,却打乱了敌军的部署。当年,阿古柏侵略军攻陷喀什噶尔的时候,不少驻守喀什噶尔的清军将领为了苟活,投降了侵略军,其中包括一名叫作何步云的军官。
此时,何步云听说湘军西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便密谋攻下喀什噶尔汉城,以换取清廷对他的宽恕。正好这时,伯克胡里率军前往英吉沙尔,喀什噶尔汉城内敌军守备空虚。于是,何步云联络喀什噶尔汉城内的原清朝官员,宣布反正,斩杀城内的侵略军,闭城固守。
伯克胡里得知后院失火,连忙撤军,集结侵略军攻打何步云守卫的喀什噶尔汉城。何步云难以抵挡,便派人冒险出城,前往阿克苏刘锦棠大营,请求湘军迅速发兵攻打喀什噶尔。
我在前面说过,从阿克苏到叶尔羌,有一条小路可通。按照刘锦棠原本的规划,湘军将走这条小路先攻下叶尔羌,然后再攻打英吉沙尔以及喀什噶尔。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对于刘锦棠来说,何步云反正是湘军一举拿下喀什噶尔的好机会,必须派一支精兵前往解救何步云才行。
刘锦棠决定兵分三路对南疆西四城发起攻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顾。第一路,主将余虎恩,走大路前往攻打喀什噶尔。第二路,主将黄万鹏,从乌什取道布鲁特边界,出其不意地杀向喀什噶尔。刘锦棠规定,这两路军在喀什噶尔城下会师后,由余虎恩担任总指挥,负责攻克喀什噶尔。第三路,由刘锦棠亲自率领,攻打叶尔羌。
伯克胡里听说湘军已经向喀什噶尔杀来,放弃了对喀什噶尔汉城的围困,准备固守喀什噶尔回城。城中的百姓早已痛恨侵略军的残酷统治,听说中国大军到来,纷纷逃出城去。为了稳住阵脚,伯克胡里残忍地杀害了许多逃离者,但依旧无法阻挡逃离者的脚步。伯克胡里一看势头不好,留下亲信守城,自己则向西逃命而去。
余虎恩率领湘军攻城。城中的敌军早已丧失了斗志,放火烧城,随时准备逃命。余虎恩大军来到城下,与敌军骑兵交战,击斩敌军首领。敌军群龙无首,纷纷溃败。这时候,喀什噶尔汉城里的何步云也率军杀出,加入攻打喀什噶尔回城的行列。敌军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击,弃城向西狂奔。就这样,喀什噶尔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随即,余虎恩等率领湘军继续向西追击,试图活捉侵略军头子伯克胡里。很可惜,虽然湘军行动迅速,伯克胡里还是抢先一步逃入了俄国的境内。由于俄国侵略者的包庇,中国政府不能将伯克胡里绳之以法。这也埋下了以后阿古柏余孽再度骚扰新疆的隐患。
在余虎恩等率军前往攻打喀什噶尔的同时,刘锦棠亲率大军沿小路前往攻打叶尔羌。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敌军,湘军很快就拿下叶尔羌,并乘胜攻克英吉沙尔。12月26日,刘锦棠大军抵达喀什噶尔。七天后,也就是1878年1月2日,湘军董福祥部攻克和阗。和阗的攻克意味着整个新疆,除俄国占领的伊犁外,全部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清廷犒赏有功将领,左宗棠以一等伯晋升二等侯,较之曾国藩的一等侯,还是差了一级。刘锦棠的功劳仅次于左宗棠,清廷封他为二等男。
虽然整个新疆绝大部分区域已经被清廷控制,但新疆的局势还是不容乐观。阿古柏余孽蠢蠢欲动,随时准备在俄国的支持下,重新夺回南疆。占据伊犁的俄国侵略者,更是难缠的对手。等待左宗棠、刘锦棠的,将是更为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