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喧闹的朝堂
素问2025-07-02 18:452,015

因为摄政王的一句话,朝堂再度喧闹成了菜市场。

这次摄政王没有给百官那么多的讨论时间,官员们的讨论声音才刚刚喧哗起来,负责维持秩序的太监就厉声喝止了他们。

虽然臣子们现在依旧心中,依旧有很多迷惑不解,而且也希望互相交流一下情报,但面对摄政王的他们依旧不敢造次。

全都安静了下来。

摄政王扫视了一圈那些文武官员,再度开口道。

“周国的那个涉及案件的人,名叫元竹春,昨日已经被带到成林县的府衙里面问话。”

“成林县令已经将元竹春交代的内容,尽数汇报了上来。”

摄政王的话音落下,朝堂上的那些臣子们顿时又想议论一下,不过声音刚刚起来,就立刻又被他们自己压了下去。

他们只是惊讶于使团为什么会将人交出来,不过碍于摄政王的威严和对后面事态进展的关注,很多人都是刚开了一下口,便立刻又闭嘴不言。

摄政王看了眼众人,继续说道:“皇帝陛下,在看过成林县汇报上来的情况之后,立刻发现了其中的破绽。”

“并且给出了利用指纹,验证使团那个人是否牵扯案件之中。”

“今早,成林县的县令,通过一晚的比对,已经确定了使团的那个人是案件的关键人物,因此已经准备派人去将其带回府衙问话。”

摄政王的这段话,里面包含了许多重要信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一时间不知道应该先讨论皇帝所提出的疑点。还是应该先讨论,成林县的县令怎么有胆子去抓人。

因此本该闹哄哄的朝堂,在摄政王说完案件的进展之后,竟然出奇的安静。

文武百官都在心里衡量着,摄政王和皇帝两个人在这个案件里面的态度。

从摄政王的描述里面看,成林县的县令既然已经将案子报上来,自然就是希望朝廷给一个准确的执行方案。

而皇帝给出了一个案件的疑点,摄政王没有阻止。

这就充分的表明了两个人是希望,成林县的县令,将案件中牵扯的使团成员按照普通人犯对待。

两人的这个态度,让那些对于周国秉持强硬姿态的官员,心里都十分兴奋。

他们在很久以前就希望,对待岁贡这件事情上,朝廷能够拿出强硬的态度。

只不过摄政王可能是因为国力的原因,一直都采取了模糊对待的方式。

但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面,却一直都保持着强硬。尤其是皇帝在策论大会上发布的文章,更是让他们振奋。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皇帝是否能继承拿回皇权,能否主持大统。现在看到皇帝和摄政王同殿,自然明白摄政王和皇帝正在交接。

他们的心里也对这次岁贡,充满了期待。只是,他们还没有彻底倒向皇帝一方,为的自然就是观望,这次岁贡中,皇帝是否能继续保持对待周国的态度。

而皇帝在这种态度下,是否能继续保持住皇权的继承。

而现在他们不但看到了皇帝的态度,甚至皇帝还影响了摄政王,对待周国的态度。

这种变化让他们十分兴奋,如果皇权的两个掌控者,能保持一样的态度,那么皇权更迭自然就不会再出什么问题。

所以在看到今日的情况时,其他的官员,都在讨论如何应对周国使团。可这些强硬派,却在讨论,是否要即刻倒向皇帝一方。

一来如此可以帮助皇帝稳住局势,二来,也可以让周国牵扯的这个案件,走向符合他们的期望。

在经过了两番讨论之后,他们得出了结果。

暂时全力支持皇帝,而后看岁贡结果,再决定是否彻底倒向皇帝的派系。

这些人今日在朝堂上的表现,已经被皇帝和摄政王看在眼里,自然明白了他们的心意。

摄政王看了一眼,对皇帝如此应对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对待周国的态度,只是皇帝拉拢人的手段之一,那么摄政王相信,此时即便将皇权交给陈牧,他也能管理好朝政。

如此有心机有手腕,又有能力,又各种奇思妙想的人,相信在他的手上,大陈的将来一定会更好。

就在朝堂上,讨论的时候,一个信封被送进了早朝大殿。

辗转,那封信送到了摄政王的手里,看着信封上面的沈源的名字。摄政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在摄政王的心里,沈源此时应该做的是,尽量将使团拖在成林县。打压使团的气焰,让使团在接下来的岁贡商讨中,处于劣势的位置。

可是早上才递上来一份奏折,这么短的时间又有一封作者送了过来。

那么明显说明,他们在应对使团的时候,出现了某些不可预知的意外。而这个意外只有朝堂中人才能处理。

难道是双方发生了武力冲突?

摄政王一边考虑着各种可能性,一边将封泥拆开。

沈源的这份奏折写的很短,众所周知,字数越短,事情越大。

沈源的这份奏折也不例外,短短的几行字里面简单说明了当前的情况,并且将元竹春已经被府衙收监的情况,告知了摄政王。

摄政王顿时愣住了,就在他刚刚拆开奏折的短短时间里,他在脑子里面想象出了好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唯一没有想到的就是,沈源已经把元竹春,抓进了府衙,而且还已经验证了这人的真伪。

摄政王看过那封奏折之后,便将其递给了皇帝。

而脑子里面却还在反复琢磨着,元竹春的问题。

陈牧在看过奏折之后,也像摄政王一样十分意外,差点石化当场。

“皇叔,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元竹春一开始就是假的。”

摄政王闻言一愣,虽然沈源在奏折里面说明,已经对元竹春验明了正身。

可他们验明正身的标准,也是以元竹春第一次来府衙中回答问题为准。

陈牧的意思是,如果那时候的元竹春就是个假货,岂不是完全落入了周国使团的阴谋中。

不过随即陈牧自己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继续阅读:第三百六十四章 奏折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极品龙皇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