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快,转眼离开卑尔根多年了,时常会不由自主牵挂起北极圈附近那群质朴纯真的中国游子们,那一丛丛随风飞舞的旷野小菊花,那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月桂香。
出于怀念,一气呵成写就了上一本《欧罗巴的清香》。然而,思念似乎仍不绝于心。伴着那份扑朔冲动,再一次提笔虚构了《卑尔根的阳光》,为北欧那片灵秀润泽的土地和那群月桂香游曳的学子们。
在简单朴素的北欧访学,那是非同一般的人生体验,需要坚韧、淡定与乐观。那片安静的土地远离了高楼大厦,没有奢侈、熟悉与热闹。在完全看不到中文、连亚洲餐厅也罕见的卑尔根,当你欣喜万分地向偶遇的黄皮肤人们打招呼时,她却可能羞涩一笑告诉你,她是日本或越南人。
在小说《卑尔根的阳光》中,借女主人公静姝的体验,细致描绘北欧游子们的真实生活,展示文化间的差异和隔膜,演绎一段不同寻常的异国爱情故事。笔者试图以这段浪漫的爱情,承载着不断碰撞却也日渐融合的多元文化。小说女主人公静姝温柔沉静而充满力量。她淡定适应着北欧的种种不同,不卑不亢面对着具有杀伤力的路易莲等人,努力以一颗温暖善良之心去包容和理解。男主人公约翰则是儒雅、深情、科学和智慧的化身。他们的爱情以地铁站的初次偶遇萌芽绽放,而深夜廉航机场的再次欣喜相逢,则催生了爱情花蕊的怦然绽放。
异国爱情的历程着实不易,其间情节跌宕起伏。静姝要淡然应对国内苟延残喘、充满背叛和欺骗的婚姻,也要沉着应对他国女孩诧异的眼神和误解偏见。尤其充满挑战的是,约翰的疯狂崇拜者路易莲近乎痴迷地爱着约翰,不断打击与挑战,向静姝传递着嫉妒、愤怒和仇恨的眼神。在布达佩斯,她还唆使西班牙同伙去非礼静姝,自己则设计*上了约翰。当静姝迷惘地穿梭于上海、多伦多与波士顿时,她无意中在全球陌生人互赠礼物网站上书写了心愿单,却被远在卑尔根峡湾机器人工作室的约翰看到---
机器人博士和戏剧女博士的恋情中,笔者更多的是对多元文化和爱情婚姻的思考,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强调。婚姻爱情中,或许只有恬静安然充满力量的女人,才能在人生与爱情旅行中无往而不胜。作者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表达中,最别具匠心想阐释的,是对科学和艺术独具一格的理解。笔者想说,无论是量子还是机器人科学家,他们都是艺术家,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和喷薄的灵感与激情。他们执着对科学女神的探索,其实就与艺术家对艺术女神的顶礼膜拜全然相同。
在《卑尔根的阳光》里,科学与艺术不是隔膜的,而是彩蝶双飞的。它们是蝴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作品中,为了表达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笔者把男主人公的身份设计成从事机器人研究却迷恋艺术的科学家。而女主人公静姝则是艺术的代言人。她热爱文艺,却从事一份很不喜欢、看似枯燥的科学工作。因为对科学与技术的隔膜与不理解,她逃往北欧追寻艺术缪斯的足迹。然而和热爱艺术的机器人博士约翰相遇相爱后,她终于明白,艺术和科学原来互相彰显,互相依存与激发。在小说中,也第一次展现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年轻人,描绘了上海科技创新园区田园牧歌般的风景线。文中的上海是一个不寻常的上海,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大气澎湃的新上海。
在对静姝和约翰爱情故事的浪漫叙述中,笔者不忘描绘北欧中国学子们的群像图,塑造着这一群浸润着清新月桂香的年轻人。无论是教授、教授夫人还是海伦,虽寥寥数笔却都栩栩如生。大家各有各的生活轨迹,各有各的生活智慧。他们都美好善良、质朴纯洁,也都切肤感受着异国他乡共同的孤独与酸楚。
然而,这群挥洒着月桂香的游子们不畏寒冷和孤独,彼此支撑互相鼓励。每当天寒地冻时,王教授家的客厅便是他们温暖的故园。那个狭小却温馨的空间弥足珍贵,滋润着远方游子一颗颗疲惫的流浪心,让这群北欧游子在寂寞里守护美好,在失败与挫折中坚韧前行,向着远方更加澄澈透亮的世界。
刊载于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