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儿轻松清灵,世间万物忽然变得*宁静了。
如同翩然飞舞在祥云间的彩蝶,静姝放下了心中许多的重负。
生活中叠加的起起伏伏,瞬间都如山川静水般流淌而过了。在时间随心懒散的扉页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随意掠过,日子一天天柔滑而去。
偶尔还惦念着远方绵雨飘拂的小城,惦记着那些在世外桃源般明净教室里,严谨探讨着教育和心理问题的人们。然而思念没有足迹,渐渐地,静姝又如水藻般,沉湎在上海平凡俗世生活的色泽花纹里。
想好好地留下来,安静地呆一段,像未婚时那个自由的自己,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无需听从他人的意志,考虑周围人的感受。呆在这个熟悉的城市里也真好,晨光里一睁眼,便能看懂眼前的文字,丝毫不用用心辨认。
上海似乎也更加时尚更加现代化了。一夜间,城市的每个角落里都冒出了时尚书店和咖啡馆。书店和生活结合了起来,不再那般严肃而有距离。咖啡馆则像一个个的小花园,绚丽多姿的花儿在午后阳光里叠印着光和影。
这些书店和咖啡馆都有着越来越好听的名字,或富含国学底蕴,或者有着中西合璧的洋味,飞扬着这个全球化、共享经济时代的蜻蜓翼翅。在这个共享和跨界融合的年代里,什么都可以混搭,什么都可以糅合,只要出于喜欢,出于内心质朴的热爱。
打个电话,约着一呼百应的三两个狐朋狗友,走街串巷,去平日里没有时间去的江浙小镇、西班牙咖啡街消磨时间。美丽滋润的面庞对着面庞,彼此雀跃着给闺蜜拍个照美个图,然后又百般沉醉地自拍,发个朋友圈自我陶醉。橘色光晕中的来来回回,闺蜜间心有灵犀的一颦一笑,那真是人间最甜美安宁的时光啊。
一日一日地,时钟慢悠悠地走着,静姝缓缓地逛着。越是沉入这座城市的水底,渐渐地似乎就有一个理想的轮廓,模模糊糊地浮出水面,荡起波纹。她暂且说不清这个理想内涵和框架,但心底里,她爱上了这座沉淀着古典主义文化底蕴,又染着现代主义色泽的城市。她也模模糊糊地,爱上了通向园区的那条青葱水杉道。
她很想沿着那条路,按照那一群群年轻人的节拍,一天天慢慢地走着。她也更想,从世界各个角落邀来肤色、语言各异的年轻人,让他们沉浸在园子里,醉在上海最美的阳光里。她想让北欧的那群伙计们欢蹦乱跳地来上海,大伙儿混在一起喝咖啡、吹牛皮,顺便正儿八经地谈科学,扯投资。
每天早晨八点钟,挤上了开往东南一隅的地铁,不断地走近那条田园牧歌般的路。
挤在黑脑袋的漩涡里,闻着青葱脑袋上黑发的芳香和清新,那真是心旷神怡的完美感受。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从车门外进来了,又出去了。这些年轻人都有着象牙色的肌肤,洁净柔滑,眼眸里闪着星光。空气中弥布着香草般纯粹的气息。
静姝喜欢在这样润泽清新的时空里自由呼吸。眼前的空间里,没有一丝人造香水的侵袭,没有朱艳红唇的突兀,一切都那么朴素和自然,像远离城市的麦田里清新的风。这片土地上的场景似乎不像是在上海,然而,它确确实实是上海,一个和传统上海不太相同的新上海。
地铁里,时常能遇到两个外国人。他们似乎也知道静姝的存在。每日里心有灵犀,望着彼此从同一个车站的同一个车厢位置上车,又在同一个站点下车,去换乘园区内的免费通勤巴士。
眼前的黑人兄弟像极了卑尔根的那位小黑弟。他时常像卑尔根的他一样,憨厚地咧开红唇笑。另一位是金发男孩,散发着欧洲人特有的儒雅和绅士气息。上班*人潮涌动时,无论车厢怎么拥挤,他都会谦让地站在车门外,让下车者先行,眸子温柔如春。
一个个站点抵达,大家上来了,又下去了,这些似曾相识的身影都逐渐消失在站台上坡的台阶上了。或许,悠闲浪漫的午后时分,大家又会偶遇。下班拥挤时,彼此也许又会会心一笑。
十天、二十天,一个月过去了。当新生的阳光焕发着新的一个月的润泽,鲜艳地映照天地万物时,静姝静立在园子门口,心里萌生了一种牵扯神经末梢的冲动。她的热情和冲动让她几乎想张开双臂,去拥抱世间一切美好的万物。
她觉得,她是站在一个连绵起伏的风景线前。这个神奇的区域没有都市的烂熟与世故,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它像一片宁静的芦苇荡,又像马尾草、小野花烂漫丛生的山巅,更像童年时奶奶家野菊盛开的后花园。在那里,丝瓜、南瓜、蚕豆、红薯各色种子和着泥土种下,春日里、夏夜里便芳菲满园、姹紫嫣红了。
眼前这个园子,散发着静姝久违的泥土清新和乡野宁馨。在这里,民族的、乡土的,世界的、开放的,无一不兼容并蓄。在这个园子里,播撒着神奇科技的茁壮种子。科学家、经济家谈笑风生于公司食堂、咖啡馆,畅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区块链等热门话题。各大风投机构的商人们也蛰伏在这里,在各国风情的咖啡豆奇香中,寻找值得投资的猎物。
园子里的每一个开放实验室里,也是这样的侧影:一位位随心站立或坐在桌子角的年轻人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年轻的胸腔中容蓄着各种奇奇怪怪、呼之欲出的新点子、新发明。或许,孕育已久的那些新思想新点子会在某个风轻云淡的午后或斜阳静谧的黄昏,忽地喷涌而出,变幻成让人拍案叫绝的新技术、新模式,瞬间改变世界、颠覆传统生活模式。
眼前这群洋溢着青春笑靥的种子们,让静姝着实喜悦。这些似曾相识的面庞、语言,角落里忽然浮现的某一缕久违的咖啡香,都会不由自主勾动心弦,让她情牵地球北端的那群人,那个安静的小小的渔村,那些童话世界里才有的彩色小木屋。
在那里,也是各色人种、不同民族交融荟萃。或许,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态,让黑白黄各色人种自由生长,给他们阳光雨露和养分,天暖时才会满园春色,春华秋实。那时候,全世界会有更多的人们涌向这里,像海燕般舒展翅膀,翱翔长空。
静姝想为这群飞鸟们做点什么了。这个想法孕育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也许因为这一丝丝的想法,未来的某一天,来自各国的人们会锲妇将孺,成为留鸟,扎根这片土地了。
选了个良辰吉日,静姝终于鼓足了勇气,靠近了地铁上那两位年轻人。
“请问,你们是在这边上班吗?”静姝搭讪着,她的脸还是红了,不习惯有目的地去和陌生人拉扯。
“是啊!我在罗氏!”小黑哥见中国美女向自己示好,很是开心,他咧嘴憨厚一笑,快人快语。
“棒极了,这么好的药企!你呢?”静姝定了定神,转向了旁边含笑不语的金发帅哥。
“我从英国来,在葛兰素史克,是做研发的。”帅哥儒雅地说,他的面庞看起来很是干净白皙。
“太好了,都是世界知名生药企业啊!以前在哪里呢?”静姝有点夸张地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以前一起在剑桥,以前住Cambridge,现在住上海的Sunbridge,Kangbridge!”白皮肤的金发哥很是俏皮地笑了。两个帅气的男孩都灿烂地笑着,像两轮闪烁着迷人光泽的小太阳。
小黑哥想起了什么,问静姝:“你是在这里工作吗?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好像每天早上都能在同一个车厢遇到你!”
静姝欢乐地说:“我是中国人,我也在这边工作!”
金发小哥说:“好极了!这里的中国人都很年轻很开放,我们经常会和几个中国人喝咖啡吹牛皮。遇到自己国家的节日了,就一起去嘉里吃一顿,感受一下远方家乡的美味和氛围!”
静姝仰起头问:“想念家乡吗?”
金发小哥和黑哥相视而笑,说:“当然,偶尔我们会想念!尤其是到了中国的节日和我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时,那些熟悉的食物、罪人的气味总会在脑海里盘旋。”小黑找了好几个英文单词,来表达“盘旋”和“绕圈”这些个意思。
静姝点点头,说:“是啊,许多时候想念某种食物了,就会不由自主想念自己的家乡。园子里的海归们当年都有这样的感受。”
两个男孩点点头。
静姝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除了这些,你们觉得在这里好吗?和其他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吗?”
金发小哥做了个鬼脸,他说:“不一样?主要是语言和饮食上的吧。比如,刚来时看到有人吃鸭脖子、鸡爪子,我有点不习惯。还有,在地铁里,大家好像喜欢拥挤推搡,我也有点,有点不太习惯。”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静姝也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小黑哥说:“我挺喜欢上海的,除了夏天稍微热了点。另外,我的孩子和妻子都很想过来陪我,但是,中国的绿卡好像太难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有更便利的居留方式,一家人守在一起该多好啊!”静姝认真地记在心里。
“对了,我们公司还想邀请一些很有国际影响的专家来中国,比如获过诺贝尔奖的专家,但好像超了六十岁,就不能办居留了,这有点小遗憾。”金发小哥摊摊手臂说。
“还有,我有几个在中国留学的朋友,他们也是外国人,想毕业后留在中国工作或实习,不知现在是不是可以?”小黑说。
静姝一字一句认真记下了。她很想多问一些,这时地铁到站了,大家一起涌向了换乘的园区免费大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