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苏蕴然手上的绿豆汤,孙玉兰有些意外,“这是你熬的?”
“对,我们初来乍到,也没带什么特产,小小心意还请嫂子不要客气。”
“嗐,咱们是邻居嘛。”
嘴上这么说着,孙玉兰把绿豆汤接了过去,喊了两声“丫头”就有个四五岁的小女孩从屋里跑出来,扎着两条羊角辫,跑起来以后一甩一甩的。
“我闺女,赵小丫,今年才四岁。”孙玉兰把绿豆汤给赵小丫喝了几口,“好喝吧?”
“甜。”赵小丫美滋滋地舔了舔嘴巴,眼睛都眯了起来,朝苏蕴然说:“谢谢婶婶。”
“不客气,喜欢喝以后婶婶再给你煮。”苏蕴然摸了摸她的头,这丫头分明和吴思言年级差不多,却比吴思言大方多了。
“去拿个碗,我给你倒碗里,你省着点儿喝,给你哥哥也留着点。”
赵小丫答应一声,立刻去了。
孙玉兰这才问苏蕴然,“你家那两个几岁了?”
“马上五岁了。”
“我瞧着也差不多,不过……”孙玉兰往苏蕴然家看了看,又转回头来看了看苏蕴然的肚子,低声说:“你自己也生一个呗。”
苏蕴然觉得她这话有些奇怪,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已经知道吴思言和吴墨言不是她亲生的了一样。
不过她还是笑了笑,“不着急呢,等他们大点儿再说。”
孙玉兰明显还想再说些什么,时逢赵小丫捧着碗出来,她就把话咽了回去。
把绿豆汤倒进赵小丫的碗里,苏蕴然没再多留,就回了家。
院里地方不算太大,吴青林一个下午就翻完了,又饮水浇了浇,差不多就到了吃完饭的时候。
吴青林去打了饭,顺便领了一点儿米面,苏蕴然计划着明天去捡点儿柴火,然后就准备在家做饭了,整天去食堂打饭,对他们来说还是太贵了。
吃过晚饭,天还亮着,苏蕴然就提议一家四口去海边转转。
吴墨言一听就跳了起来,“好啊好啊。”
来了一天多,他们还没有出去玩过,想着或许会捡到一些海货,苏蕴然拿了个买家具送的小篮子提着。
四人一行向西走出家属区,又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海边,潮湿的空气迎面而来,吴墨言和吴思言还是第一次直面大海。
吴墨言欢呼一声就冲了出去,吴思言则紧紧抓着苏蕴然的衣角,看起来很害怕。
“想踩水吗?我们也去。”
苏蕴然把篮子递给吴青林,拉着吴思言跑到海边。
这里的人都光着脚,细软的沙子印在脚心里软软的。
一开始吴思言还有点儿害怕,可是跑了没几步,海水冲刷过来,一下一下拂过她的脚掌,那感觉似乎就不一样了。
小姑娘抿着嘴唇朝苏蕴然笑了笑,苏蕴然拍拍她的手臂,“去吧,找哥哥吧。”
她叫了吴墨言一声,吴墨言就冲过来拉着吴思言一起去踩水。
白浪自二人脚下盛开,苏蕴然往前走了两步,没留意脚下竟然被硌了一下。
低头一看,竟然是一枚海螺。
苏蕴然捡起海螺,转身想放回篮子里时发现吴青林正在打量自己。
那目光……不是讨厌,也不是算计,但就是让苏蕴然有些不舒服。
不过一个眨眼的时间,男人的神情恢复了正常,若非刚刚苏蕴然亲眼所见,并且记得清清楚楚,或许会觉得自己看错了。
“想什么呢?”苏蕴然把海螺丢到小篮子里。
“你似乎……”吴青林眉心微皱,仔细斟酌着用词,琢磨了一会儿后才说:“你好像来过这里似的。”
苏蕴然心头一动,恍然大悟。
曾经她没少来海边度假,但作为这个年代的苏蕴然,好不容易熬到高中毕业就耗尽了她的能量,别说来海边,就是连远门也没有出过的。
这么一想,她这一路上破绽太多了。
既然决定了就是这个人,苏蕴然便不准备隐瞒什么。
稳定之后,她准备做的事,不知还要震惊吴青林多少次,与其让他一直揪心,不如坦诚相待。
“不是这里。”
“嗯?”
“海边,我以前倒也来过几次。”苏蕴然轻飘飘地说。
吴青林的眉头再一次皱了起来,他审视地盯着她。
这个年代,如果没有村里大队的允许,出个村都难,更别说来到远离家乡千里之遥的地方。
唯一一个可能,苏蕴然是在海边长大的,可这与他们结婚时审核的资料完全不同。
又或者说,是他们结婚之后,他出门在外的两年里……
一时间,吴青林心中电光火石般闪过无数念头,最后却只化作一句听起来云淡风轻的,“说说?”
“你不觉得现在的我,和两年前跟你结婚的我相比,有些不一样吗?”
何止是不一样,简直是天差地别。
吴青林永远记得那个倔强冷漠浑身是刺的苏蕴然,与之相比,现在的苏蕴然简直就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他们的天使。
背在身后的手缓缓捏成了一个拳头,吴青林皱着眉,他几乎不敢想象,难道自己现在的妻子是个间|谍?
看他眉心越皱越紧,苏蕴然忽地笑了。
她抬手在他的手臂上戳了一下,“你想什么呢?这份差异只存在于我和她之间。而不管我和她两个人有多大的差异,我都和你拥有同样的信仰和忠诚,你的祖国也是我的祖国,我和你的身体里同样流着这个民族的血,我不会做任何有损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事情。”
吴青林的警惕没有立刻散去,仍然戒备地看着她。
苏蕴然毫不怀疑只要自己吐露任何一丝对于国家的不尊重,吴青林就会给自己制服送到反|间|处去。
四周看了一圈,见周围没什么人,苏蕴然一边跟在两个孩子身后走着,一边低声说:“准确地说,我不是你曾经娶的那个妻子。”
“那你是谁?”
“我也叫苏蕴然,来自于百年后,三十岁,单身,十八岁时,父母意外身故,未免被亲戚荼毒,我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接手父母的农场。此后多年,一直致力于发展壮大产业。来到这里之前,我还在在扩大生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