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建国初期,高祖刘邦刚得了天下,便依照周朝制度,大肆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王。
高祖的想法是,天下都是我刘家的,好东西自然要与家人分享,这世上最可靠的也无非家人。
可高祖想不到的是,数代之后,他的家人数量之大,已经令掌家之人喘不上气。特别是到了刘彻这一代,国家的土地几乎已被刘氏子孙分封殆尽,国家的财富十之七八都掌握在刘氏诸侯王的手中。
按照最初的大汉典籍规定,诸侯国的赋税由诸侯王制定、自行收取;诸侯国享有铸币权;郡县官吏由诸侯王自行任命;诸侯王配有自己的卫队,并可指挥王国辖下郡县所有的军队。
这一切让刘彻这个对权力有着极强控制欲的皇帝极难忍受,想方设法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最终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经过与丞相、太常、光禄勋、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大鸿胪、大司农、少府的共同商议,终是制订了最佳解决方案——推恩令。
新岁的皇宫,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刘彻身着华服,气宇轩昂,与太后、皇后一同端坐在大殿之上。皇子、皇女们围绕在旁,后妃们身着艳丽服饰,浅笑嫣然,宫中一片祥和,热闹非凡。
众人欢声笑语,共同庆贺新的一年。
新岁过后,刘彻即将实行“推恩令”,此令一出,必将改变大汉的格局。
过去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如今变更为强制诸侯王把土地采用诸子均分制,将封地分成几个部分传给各个儿子,分别形成直属于汉廷的微型王国与侯国;另外,诸侯国两百石以上的官员皆由朝廷任命。
如此一来,便可达到分化、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效果,加强中央集权。
刘彻心中盘算着这一重大决策的每一个细节。他深知,此令一出,必将引起轩然大波,但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他必须果敢决断。
在这皇宫之中,新的一年不仅带来了喜庆与欢乐,更带来了变革与希望。刘彻站在大殿之上,望着远方,仿佛看到了大汉更加辉煌的未来。他坚信,在他的领导下,大汉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盛世。
新年的热闹渐渐散去,皇宫中的阳石公主刘雪梅与翁主刘陵也即将被家人带回封地与亲人团圆。
“王兄为何一路愁眉不展?”代共王刘登看着长吁短叹的淮南王刘安问道。
每隔三年,是皇家祭祖的大日子,各路诸侯都要进京来朝拜列祖列宗。今年祭祖过后,正巧代共王与淮南王都要接女回家,又可同行一半路程。
“陛下此次的推恩令,到像是有意针对本王。王弟你可知为兄家中子嗣众多,照着推恩令的分法,到犬子这一代,淮南国怕是就不存在了。”淮南王望着马车外起伏的丘陵对代共王感慨道。
刘登执起桌上的茶壶,亲自为刘安倒了一杯,“王兄不要多想,如今国家形势如此,陛下又是雷厉风行的性子,想要将国家治理的安稳,想来也只能如此。”
刘安苦笑一声道:“王弟,你家子嗣正好安排,所以才会说出这种风凉话。”
“王兄差矣,即使本王的儿子和你家的一样多,陛下的安排,本王也会绝对执行!”
刘安冷笑一声,接着道:“一旦你代国两百石以上的官员都由朝廷任命,届时,我等不过是刘彻豢养在王宫的猪狗而已。不是本王狂妄,身为高祖子孙,哪儿能受这个气!”
“王兄,你我虽为诸侯王,但也是陛下的臣子,做为高祖子孙,自然愿我大汉朝万代昌隆,江山永固。所有有益于我大汉朝的政策,咱们都是要支持的。至于王兄,小弟奉劝王兄一句,莫要以卵击石,与朝廷为敌,要多为子孙打算才好。”
临行前,女儿刘雪梅就曾来到自己面前,言辞恳切地奉劝自己回到封地后马上实行推恩令,言明推恩令乃利国利民之策,可保大汉长治久安。她虽大多时间身在京城,亦会全力支持父亲在代国实行此令。
女儿的话如清泉流淌,坚定而有力,至今仍让刘登动容。
自己的一双儿女,皆是有胆有识,心怀广阔。百年之后,代国如何,自有他们操心,自己也无需担忧。
刘安坐在一旁,一边没滋没味地品着茶,一边唉声叹气地道:“且走着瞧吧,总有一些人会受不住主动出手,等有了结果,咱们再发表意见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