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站台(2)
锦衣夜行风之子2025-07-30 10:523,034

  郭修安为韩老么请戏站台的事情,除了韩六和包继德,李长盛也反对。

  韩老么这么一搅合,李长有跟赵富贵合伙典买韩家房产的事情,就彻底没戏了。

  李长有收起大洋骂道:

  “妈的个×!

  这到嘴边的肥肉,又被这个丘八被踢黄了!”

  李长盛闷闷不乐的问郭修安:

  “你要是这次请了戏,是不是以后只要有人回来招兵,你都为他们站台?”

  郭修安说:“以后不管是营里那家后生,

  只要能让衙门免了三家营的赋税,我都给他请台大戏唱三天!”

  就连韩家的当家人韩皮匠,也不支持郭修安为韩老么招兵请戏站台。

  韩皮匠说:

  “你为韩家人站台,按理说我不应该反对!

  只是这募兵的事儿,是老么他自己的!

  你要是站了台,就等于给娃娃们打了包票!

  将来他们奔了好前程,不一定会记得你的好;

  万一丢了性命或走了邪道,营里人会埋怨你的!

  这戏,你还是不请的好!”

  郭修安说:“老六家的这个老幺,小时候管教太少了!

  现如今入了官军、吃了皇粮,也算是改邪归正,走了正道!

  说不定他真的懂了规矩、学了好,我咋能这个时候给他泼凉水?”

  郭修安一根筋到底,坚持请了严家班的越调班子,

  在三家营祠堂前的戏台上,唱了三天的“正装戏”!

  严家班第一天唱的是《南阳关》,

  第二天唱的是《古城会》,

  第三天唱的是《三传令》。

  第三天晚上掌灯时分,开戏前闹台的锣鼓响过,

  郭修安带着韩老么,站在戏台上。

  他止住闹哄哄的人群说:

  “各位父老乡亲,开戏前我啰嗦几句。

  我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为营里的年轻后生们,站过台,说过话!

  但今天,我要破次例,

  为韩六家的老幺,也是宏武军的韩排长,说句话!

  这娃娃了不得!他进了趟城,

  就让县老爷免了咱东乡百姓的预征,为三家营乡亲办了一件好事!

  我郭修安说到做到,今天在这给他鞠躬致谢!”

  郭修安说完,边当众对着韩老么鞠躬施礼。

  韩老么连忙施礼搀阻,然后干净利索的给郭修安回了个军礼!

  郭修安接着说:

  “大伙儿都知道,这几年田里歉收,

  今年夏天又遭了水灾!

  老百姓在地里扒拉一年,也不一定能吃饱穿暖,

  眼下营里,家家的日子都很难过!

  三家营愿意当兵吃粮的娃娃,只要是保家卫国走正道的,我都支持!”

  郭修安最后拍拍韩老么说:

  “老么这个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

  小时候顽皮的,确实是有点过头!

  但俗话说,树大自然直!

  如今他长大了,只要以后走正道,我还是会高看他三分的!

  今黑儿台上唱的《三传令》,是我特意点给他,还有营里的娃娃们看的!

  老话说的好:浪子回头金不换!

  我也盼着老么,能像戏文里的‘姜维姜伯约’那样,

  将来在赵督军手下,混出个人样来!”

  郭修安的话,引来了台下百姓的阵阵掌声!

  就连站在戏台上的韩老么,心中禁不住也微微一颤!

  十几年来,韩老么第一次光明正大的回到了三家营!

  他觉得三家营人最大的变化,就是看他的眼神!

  除了记忆中的不屑和嫌弃,更多的是羡慕和嫉恨!

  而三家营变化最大的人,正是族长郭修安!

  在他的记忆中,郭修安以前看到他时,

  眼神中那一向的威严和犀利,如今却了无痕迹;

  取而代之的,却是带着期许和礼遇的温和!

  这种意想不到的反差,反而让韩老么如芒在背!

  当年的韩老么,在营里营外遇到郭修安时,每每都是绕道躲着走的!

  如果是实在避不开,他也是弓腰弯背的低头紧步走!

  韩老么每次在无意间,对视过郭修安的眼神后,

  他总会觉得,似乎郭族长把他干过的每件调皮捣蛋事,

  早已一一看穿!

  韩老么从小到大,从来不敢跨进郭家的前门后院!

  因为每一个郭家人骨子里透出来的威严,

  都让他仰视起来,感到无比的压抑!

  郭家那一套套繁文缛节的规矩,在他看来,都是吃饱喝足后的摆谱儿!

  在营里营外,韩老么每次远远的看着,

  郭修安跟人见了面,躬来拜去的寒暄礼仪,

  都会让他想到李长盛和他妈,晚上在他家的床上,交替弓腰磕头的场景!

  他更觉得,白天穿了衣服的郭修安,

  跟晚上没不穿衣服的李长盛,其实没什么两样!

  不过韩老么从来没有见过郭修安,跟他妈对着磕头的场景;

  甚至他小时候,隔墙爬窗的听了那么多男女之事,

  竟没有一次遇到的是郭族长!

  因此韩小九从小就断定:

  郭修安喜欢见人躬来拜去,但不喜欢跟女人弓腰磕头;

  他这个族长不但是个假正经,还是个纯粹吃饱了撑着的主儿!

  郭修安把话说完,对韩老么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台下看戏的人便都把目光,都投向这个韩家的军爷,

  等着意气风发的韩排长,说几句恭维和感谢的话。

  但这时的韩老么,正在神游太虚,

  他灵魂出窍般的杵在台上,一动不动。

  直到郭修安二次相请,韩老么才回过神来,看了一眼郭修安。

  台下的观众早已哄笑的东倒西歪!

  韩老么像个树桩一样的失神样,和郭族长得体而又真诚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要死!

  台下人群的哄笑,突然让韩老么尴尬的断定:

  郭修安那温和的眼神,不过是对他逢场作戏的捉弄!

  在一刹那间,韩老么对郭修安所有的好印象一扫而光!

  他突然拔出腰里的佩枪,高高的举过头,振臂高呼:

  “当兵、吃粮、混人样!

  当兵、吃粮、混人样!”

  台下的哄笑声嘎然而止!

  郭修安也暗暗吃惊:正好好说话,咋说翻脸就翻脸?

  他挥挥手对面面相觑的乐师说:“起——开戏!”

  然后面无表情的下了戏台!

  韩老么那晚在戏台上的举动,彻底盖过了严家班精彩纷呈的《三传令》!

  他诡异的举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三家营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多年以后,当土匪撕开关帝庙的寨围冲进王家大肆抢劫的时候,

  附近的老百姓,又听到了似曾相想的声音:

  “抢钱、抢粮、抢女人!”

  东乡的老百姓终于明白,当年穿着军装的韩老么,骨子里一直都是土匪!

  三天戏唱完后,韩老么募兵的事情,顺利的超乎寻常!

  他募到的五六十人中,一大半是三家营的韩姓子弟,

  外加不到十个李家和郭家的子弟!

  韩老么望着眼前的兵丁,心里又乐开了花:

  “这些人够两个排了!老子回去,肯定当个排长!”

  韩老么募兵的时候,韩皮匠也没闲着。

  他正在筹划韩家的一件大事:三家营的韩姓人要修谱立碑!

  自古国家有史书,地方有志书、家族有族谱。

  一个家族有了族谱,便预示着这个家族,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

  有了立于人前的尊严和地位,有了世代相传的根基和谱系。

  修谱立碑是韩家世代人的奢望!

  不单是需要钱财实力,更因为这件事,要得到三家营另外两族的许可,

  才能获的跟三家营李、郭两族的平起平坐的地位!

  韩皮匠首先征求郭修安的意见。

  郭修安说:

  “修谱立碑是族里的大事,没有一两年哪能弄得成?

  首先,你要去寻根,

  你们韩家是哪一辈人、在啥时候,从哪里迁来的三家营,

  老家还有没有人,有没有家谱字派什么的;

  第二,韩家来到三家营后,这几代人都埋在哪里,

  要重新看风水选坟地,迁在一起排房定穴;

  第三,要找人算一算,

  韩家后辈们的字派怎么定,家谱要怎么编;

  这一些敲定后,最后还要集公产、建祠堂,

  祭天祀祖,公议族规……”

  韩皮匠听的一愣一愣的。

  最后他摆摆手说:“郭族长,我没想那么繁杂。

  我就是想先弄个字派,给韩家老少都起个大名,

  后世子孙知道是哪宗哪派就成了;

  韩家祖宗来了三家营后,都葬在乱坟岗,

  骨头渣子早都沤朽了,到哪里去找?

  祖上的人,只给眼下还在能记起来的,

  补个大名上了家谱,记不起来的就算了;

  祠堂以后再建,祭祀也不急着弄!

  ——我这次修谱立碑,主要是想给老么大名,给他爷弄个假、坟立个碑!”

  郭修安听韩皮匠这么一讲,挥挥手说:

  “你要是这样弄,这事就简单了,我没啥好阻拦的!”

  韩皮匠又找李长盛,直接说了他的想法,

  李长盛听完憋住笑,想了想也摆摆手说:

  “立碑修谱这么大的事,头一会儿听说可以这样弄……

  你觉得合适就中,这是你们韩家自己的事!”

  送走了韩皮匠,李长盛嘲弄韩家说:

  “正经八百的事情,被韩皮匠办成了小娃娃过家家儿!

  韩皮匠应该把韩老么供成韩家的鼻祖,先给韩老么立个碑,

  再往下续谱立牌就行了!

  ——算了反正韩家祖辈都埋在乱葬岗了——这样最省事儿!”

继续阅读:第43章 站台(3)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尘埃如山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