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斯福了解发生的一切。他让肯尼迪给张伯伦带个口信,并严禁肯尼迪向首相提交任何书面信件,除非明确标注为私人信件或声明与美利坚总统及政府无关。他还不准肯尼迪透露任何美利坚关于慕尼黑决议的官方对策。小罗斯福的口信是这样的:“我和您一样希望并相信,现在正是多年来在正义和法律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新秩序的最佳时机。”小罗斯福仍然如履薄冰,但已日渐成为一个成熟而灵活的政客。
张伯伦一夜都没有睡好,于9月30日将近中午时与小胡子在其寓所私下会了面。
条约顺利签订。张伯伦和属下愉快地共进午餐之后即启程返回了伦敦,在机场面对狂热的欢迎人群时手中还挥动着这张纸。归来的张伯伦受到白金汉宫的召见,接受了乔治六世国王的祝贺。回到唐宁街之后他应要求发表演讲:“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首相从德意志回到唐宁街,光荣地给国人带来了和平。我相信现在已经进入和平时期了。”
张伯伦最大的错误就是过分吹嘘了慕尼黑协定。苏台德人有权选择做德意志人,英法不能为此而加入战争,但根据一个渐进的计划,捷克斯洛伐克可以保留边境上的防御工事,这倒可以使英法师出有名。
英法与红苏的关系亟待一个条约来确定。然而,张伯伦显然更倾向于对英帝国构成巨大威胁的小胡子,此时毫无威胁可言的【钢铁慈父】就被抛到了一边。张伯伦将【钢铁慈父】留给了小胡子,为了保护自己抛弃了他的巴尔干伙伴,并且大力协助德意志第三帝国摧毁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坚强勇猛的民主主义盟国。
比起加强与小罗斯福的关系,张伯伦显然对安抚小胡子和墨索里尼更感兴趣。而一些更有先见之明的人,比如丘吉尔和艾登,则已经预见到英帝国的将来还得多靠小罗斯福。小罗斯福宽容了张伯伦可能带来恶劣后果的对姑息绥靖的错误估计,容忍了他的冷落怠慢、盛气凌人。他期待着在即将到来的更紧迫的时期内,与英帝国更强有力的领袖共同合作。
小罗斯福开始像美利坚已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危险一样部署一切。和其他大国不同,美利坚不会与任何对他的安全有潜在致命威胁的力量共存,他有能力也有必要消除这些威胁。
如果张伯伦没有极力鼓吹他是如何忠于国家利益,并信誓旦旦会将一切做得尽善尽美,但引起了危机后又放任不管,他的垮台恐怕还不至于那么迅速且无人惋惜。
在华盛顿,有人认为小罗斯福对于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也有功劳,但很快就不再提了。小罗斯福可一点也不想要这样的“功劳”,他只希望别人不要拿这件事来戳他的脊梁骨就行了,他在国内的政敌一定乐于以此来指责他对和平事业缺乏热情。
小罗斯福行事一向让人捉摸不透,但需要表明立场的时候,他则会无比坚定。他认为慕尼黑会议的成功是不可靠的,战争不可避免,最终美利坚也可能被卷入欧洲的战争。如果他对于小胡子发动战争的决心及对美利坚国家安全的威胁的恐惧成为现实,他设想美利坚加入战争的最好的情况就是:尽可能地推迟,战前准备充分,并争取舆论的一致同意。
丘吉尔和下议院张伯伦的一群吹鼓手进行了辩论,丘吉尔说出了一些关于慕尼黑事件的“最值得纪念的箴言”。丘吉尔发表了其职业生涯中最伟大的一次演讲,他无视那些政府支持者的嘲笑声,这样说道:“我们已经取得了一次彻底的胜利……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结束……这只是我们今后年复一年将要尝到的苦酒的第一口。除非我们能重整旗鼓,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为了自由而战。”
丘吉尔比以前更被英帝国的政府精英们孤立了。但是小罗斯福却对他的话饶有兴趣,他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位英帝国统治者,能够与之结成一个神圣同盟,共同对抗野心家小胡子。
英帝国究竟该何去何从开始备受关注——是同美利坚结盟,即使处于从属的位置,还是急功近利地与小胡子讨价还价?最终丘吉尔克服了对美利坚的不满情绪。1939年1月,小罗斯福对一群参议员说,小胡子是个受“偏执狂”和“圣女贞德情结”困扰的“野蛮人”……自认为是“恺撒和耶稣转世”,而实际上却是个“疯子”。在这种情形下,丘吉尔和小罗斯福携手合作的可能在慕尼黑会议之后越来越明朗。
慕尼黑会议后的一段时期,虽然有一些和平主义人士表示担忧,小罗斯福经过国会同意,还是把军备用品的订单放到了首位。最初的订单金额就高达5亿美元,主要用于购买新型战斗机和军舰。小罗斯福接见了法兰西银行家让·莫内,并且接受了这位远见卓识的银行家在加拿大建立大型飞机制造厂来供应法兰西空军需要的建议。也就是说,将在美利坚制造的飞机零部件运到加拿大完成组装,然后再由海上运往法兰西。
斯福的“一战”老友阿瑟·默里爵士10月21日来到白宫。小罗斯福让他将一封详尽、绝对私人的信件带给张伯伦和空军总司令金斯利·伍德。小罗斯福希望张伯伦明白,三周前的慕尼黑协定在与独裁者的战争中起不了什么预防性作用,英帝国需要“美利坚的工业资源”,而从某种程度上,“小罗斯福,作为美利坚总统能够做到这一点”。
小罗斯福将和加拿大总理麦肯瑟·金商讨关于从美利坚进口飞机零部件、在加拿大组装的计划,以及其他对中立法的回避问题。小罗斯福告诉默里,不出一两年他就可以通过在加拿大快速组装,每年供应给英法两万架飞机。同时他直接和乔治六世国王商讨关于次年夏天英王和他的王后出访美利坚的事宜。
虽然小罗斯福觉得张伯伦很“滑头”,但其实他还是比较天真的,小胡子发现这一点后非常高兴。在慕尼黑会议后的一段时期,张伯伦仍在为持久和平的胜利自鸣得意,他根本没有想到还需要两万架飞机来驱逐倾巢而动的德意志第三帝国空军。因此他对默里12月初送来的信表现得十分礼貌却反应平淡。
小罗斯福做了一系列演讲,以此来引起美利坚公众对欧洲局势进展的重视。他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讨论通过广播和新闻短片向全美播送。总统说:
“现在越来越明显了,恐惧畏缩换来的和平绝不会比用炮舰刀枪赢回来的和平更持久。”
“如果法律的权威被对武力的崇拜所取代,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国家政策带来了战争的威胁,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国家政策使那些无助而遭到迫害的人流离失所无处容身,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人们无法自由思想,无法自由表达意愿,我们将不会有和平。
“如果本该用来进行社会和经济重建的资源消耗在大规模的军事竞赛上,人们势必会感到疑惧,更会威胁到各国的经济繁荣,我们将不会有和平。”(事实上,正是军火制造业成为了世界最主要大国经济繁荣的支柱。)
11月4日,小罗斯福在海德公园发表了全美讲演,希望民众不要因为政府正在进行中的改革而动摇信心。他向听众保证,经济正在好转,就业率仅在10月就上升了3.5%。
然而种族纷争破坏了美利坚引以为傲的兼收并蓄的宽容精神,也破坏了总统一向的泰然自若。“在你们选择满意的候选人投票给他时,请不要考虑他的种族、肤色和信仰。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有最早的殖民地血统,也可能是在童年时为逃避旧世界的残暴专制而来到美利坚的。但是请记住一点,他们现在都是良好的美利坚公民。”
小罗斯福预料到这次选举驴党(民主)可能会遭遇挫折,因为驴党(民主)已经在1930年到1936年间连续4次获胜,这次象党(共和)一定会有些“反弹”迹象。但是11月8日的选举结果却比他预料的要坏得多。象党(共和)取得了11个州长职位(马修·路德维希顺利出任佛罗里达州州长兼本州参议员),8个参议员席位,81个众议员席位,幸好国会的控制权还掌握在驴党(民主)手中。
选民开始有右倾的倾向,并且很明显已经厌倦了新政。保守派的驴(民主)和象党(共和)人现在能够阻止总统的自由主义措施了。小罗斯福转而寻求南方人的帮助来武装美利坚,并继续以加强国防工业来消除失业。小罗斯福的敌人当然把选举结果说成是总统的失败,国民显然也对总统近期的表现不甚满意。但他仍旧很受欢迎,经济也在继续好转。小罗斯福像以往身处逆境时一样,十分平静而且丝毫不感到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