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东涌暗流(上)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8:022,325

  这下子,刘备心里有底了。

  梁习答道。

  “回主公,曜卿兄乃是名门之后,品德高洁、才能卓越,习不及曜卿兄之十一也。”

  梁习明显是在谦虚。

  何夔也答道。

  “主公,罪臣无颜与卓尔不群之袁曜卿相提并论。”

  刘备懒得再听这二人的吹捧之言。

  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于是他挥了挥袍袖。

  “甚善!二卿远来辛苦,暂且在江陵城中传舍安歇,稍后备亲自为二卿接风洗尘!”

  待梁习、何夔二人退下之后……

  刘备脸色阴沉下来。

  他看向在场的众人。

  此时此地,除了与刘备随行的张辽、周瑜、诸葛亮之外;

  还有前来迎接刘备的关羽、刘晔、孙乾、刘琰、牵招、田豫……等等人。

  刘备沉声问道。

  “诸君以为,备而今,可否顺流而下、直取江东?”

  刘备此言一出,“唰”地一声,众人整整齐齐地看向……

  脸色大变的周瑜。

  好家伙!

  刘备这是……真不把周瑜当外人啊!

  周瑜只好垂下头,眼观鼻、鼻观心。

  他只好把自己……当成是个聋哑人。

  刘晔干笑着,试图打破这份尴尬。

  “主公,晔以为,北方犹未定,此事尚不宜操之过急。”

  显而易见,刘封暗戳戳收下关中三辅、弘农郡、河东郡之事,此时尚未传到这里。

  然而……

  刘备却是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

  “诸君暂且不必考虑北方如何,只需考虑,如今攻打江东,时机是否成熟即可。”

  正所谓:知子莫如父。

  刘备坚信,刘封此时,应该有较大可能,正在攻略关中及凉州;

  而且,今年无论袁绍,还是曹操,都不大可能有余力出兵了。

  刘备还不知道,袁绍已经病倒……

  否则的话,刘备连询问都懒得询问,直接便顺流而下、兵发吴郡了!

  然而……

  由于这时代,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延时性太强,因此……

  一时间,此地竟然陷入沉默之中。

  只是……

  垂首扮演聋哑人的瑜哥,表面虽然平静,心中却巨浪滔天。

  因为,他比在场的任何人都要清楚:

  此时,的确是刘备攻打江东的最佳时机!

  如今的江东,外患暂且不提……

  刘备就是威胁最严重的大敌。

  只说内患……

  好吧,内患委实是太多了!

  但最严重的,还是武将之间隐含的矛盾。

  这事儿,还是得从“江表十二虎臣”说起。

  《吴书之卷十》即孙吴国史中的“孙吴开国武将传”,卷中的诸多传主被陈寿统称作“江表虎臣”。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太史慈之所以未被陈寿列入其中,原因前文已介绍过。

  不是太史慈资历不足,也不是太史慈功绩、武艺不够,而是……

  太史慈身上所承载、代表的,是孙吴建国的道路、被孙策所攻略的群雄。

  他位列孙吴的“驱逐列传”,原因便在于此。

  此处不再废话。

  程普等十二人所在的《吴书之卷十》,记载方式比较特殊。

  它没有按照传主的“职官位阶”来进行人物排列;

  而是按照将领的“资望履历”来进行人物排列。

  该卷的前三位人物,程普、黄盖、韩当都是孙坚旧将;

  位次居中的蒋钦、周泰、陈武、董袭是孙策统事后的心腹;

  之后的甘宁、凌统、徐盛、潘璋是孙权擢拔的将领;

  卷末的丁奉因年龄过小,则长期担任上述诸将的副官,在孙权死后始发迹。

  如果从官阶地位上看,丁奉官拜大将军,在孙皓时又迁右大司马、左军师,无疑力压同卷人物。

  但他的列传,却被放在最末。

  由此可知,该卷的传主顺序与地位无关。

  换言之,《吴书之卷十》中的人物,严格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来进行排序。

  卷首的程普资望最深,而卷尾的丁奉则资望最浅。

  照此看来,程普无疑是最先加入孙氏集团的人物。

  黄盖次之、韩当再次之。

  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

  即,程普与韩当虽然同是幽州人,但追随孙坚的时间却并不相同。

  程普籍贯幽州右北平土垠县(即后世天津人),孙坚籍贯扬州吴郡富春县。

  一在河北,一在江南,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

  《程普传》记载他“初为州郡吏”。

  按两汉传统,地方官僚由中央任免,地方佐吏则由长官自行征辟,一般就近、从当地豪族大姓中选拔。

  佐吏的身份地位有高低之分,上可以尊贵到“功曹”或“五官掾”,与地方守、令分庭抗礼(详见《后汉书之党锢列传》);

  下则可以卑贱至“厕中秉烛”的升斗小吏。

  按程普能够做到“州吏”一级,可以完全确定他出身右北平豪族。

  程普在东吴开国史中的最早记录,是追随孙坚讨伐黄巾,“战于宛、邓(都在南阳郡)”。

  由此线索,可以明确推断出程普追随孙坚的时间,即灵帝中平元年(184年)。

  按照《孙破虏传》(孙坚传)记载,孙坚当时(184年)跟随中郎将朱儁镇压黄巾,在宛县一带作战,这与《程普传》记载相符。

  那么问题来了……

  孙坚为何加入朱儁的队伍?

  程普又为何追随孙坚的脚步?

  黄巾之乱以前,孙坚长期在淮泗一带活动。

  他先后出任徐州下辖诸县(盐渎、盱眙、下邳)的县丞。

  孙坚之所以受到朱儁提拔,引兵北上,是因为二人有“州里之亲”。

  没错儿!

  孙坚是吴郡人,而朱儁则是会稽郡人,在汉末三国时期吴、会(因同快,会计的会)并称为“吴会”,都属于扬州刺史部的江东部分。

  两汉时代乡党风气盛行。

  因为“州里”缘故而相互提携的案例多不胜数,《吕布传》、《张杨传》、《英雄记》对此均有记载,兹不赘述。

  至于程普加入孙坚军队的原因,也不难解释。

  黄巾之乱爆发于冀州,巨鹿、甘陵、安平三郡同时俱反(张角是巨鹿人),因此东汉朝廷征调各路兵马,进行联合镇压。

  因缘巧合之下,程普加入了朱儁的队伍,并成为了朱儁“州里人”孙坚的下属。

  黄盖追随孙坚的时间晚于程普,事在中平四年至五年(187至188年)。

  孙坚在中平元年参与镇压黄巾,因功升任别部司马;

  中平二年,他又与陶谦等人跟随车骑将军张温赴凉州镇压羌乱(见《孙破虏传》、《陶谦传》),之后被征拜为议郎。

  中平四年,长沙人区星聚众谋反,汉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南下平乱。

  长沙郡隔壁郡的零陵郡人黄盖,便是在此时加入孙坚集团。

  在匪首区星围攻长沙的时候,周朝、苏马、郭石等强贼也在零陵、桂阳一带作乱。

  由此可知,黄盖的老家零陵郡,当时也不太平。

  身为零陵郡吏,黄盖自然有义务参与对地方叛军的讨伐。

  因此孙坚到任后,黄盖便追随孙坚“南破山贼”……

  也就是区星、周朝、苏马、郭石等人。

继续阅读:第二章 江东涌暗流(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