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笑纳二郡国(下)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22,708

  何夔如是道:“失道之主,亲戚(这是重点)叛之,而况于左右乎?”

  实际上,这番说辞恰恰是何夔的自我辩白。

  因为何夔之于袁术,既是“亲戚”,也是“左右”。

  当然了,这也从侧面上证明了,所谓的“何夔终不为袁术所用”……

  呵呵,那是何等荒谬的遮掩之语。

  那么问题来了……

  陈寿为何要为何夔百般遮掩呢?

  这与何夔子孙显赫于魏晋之世的历史背景有关。

  何夔在曹魏,官至太仆,位列九卿;

  何夔之子何曾在曹魏,官至尚书、司隶校尉;

  到西晋之后,何曾官至司徒、太宰,死后又被追赠太傅(位在三公之上),可谓位极人臣。

  何夔之孙、何曾之子何遵,为侍中、大鸿胪(九卿之一);

  何曾之子何劭为侍中、尚书,与其父何曾一样,同居显位。

  在此背景下,王沈、陈寿等人当然不敢得罪何氏宗族,甚至在著书立说时需要主动替对方先祖遮掩丑事。

  袁术既然是篡汉之贼,那效力于袁术幕府的何蘷便是失节之臣。

  如果秉笔直书,必有后患……

  在讲究门生故吏的年代,这相当于开地图炮、得罪一大片!

  这么点儿简单的道理,陈寿等史官当然明白。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修史的意义,精确概述为“彰善痒(同庠,音同想,教谕之意)恶,褒吉惩凶”。

  由此可知,历代史书均难免受到当朝之影响。

  所以说,一切历史,其实都是当代史。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最想与袁术撇清关系的家族,是袁术的部将、江东孙策孙权家族。

  不再赘述此事。

  此刻,刘备在听到,有陈郡使臣欲求见自己之时……

  刘备便先问道。

  “来者何人?”

  “启禀主公,来者乃是陈郡何叔龙、梁子虞也。”

  刘备闻言,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芒。

  但他表面上却是微微一笑。

  “对梁子虞,我曾有所耳闻,据说其人曾在元龙麾下任事,且才能不俗,然否?”

  刘备的意思是……

  何叔龙算是个什么东西?

  前来禀报之人、忙不迭答道。

  “回主公,梁子虞确为陈府君麾下,因沛国近期不稳,是故,陈府君遣梁子虞至沛国城父县(谯县隔壁、同时也毗邻汝南郡)任城父令。”

  刘备闻言,神色平淡许多。

  但周瑜隐约发现,其人眸中,似乎闪过一丝喜色。

  “既是如此,便传其二人前来见我!”

  这一次,傻子都知道,刘备单单只是因为梁习,才愿意见何夔一面。

  前文在介绍刘馥之时,其实便已经介绍过,与刘馥同传的诸位刺史……

  刘馥本传所在的《魏书卷十五》,其实就是“曹魏刺史列传”。

  其中,除了梁习是因为业绩第一而不得不列入其中之外,其余五人,都是关系户。

  前文已详细介绍过,刘馥实际上是……曹操爱子曹昂的亲舅父。

  同时,刘馥也是卷首之传主。

  以下四人,其子孙皆为西晋开国功臣。

  其中:

  温恢是温恭之父、温羡之祖父;

  贾逵是贾充之父;

  张既是张缉之父、张殷之祖父;

  司马朗是司马懿之大兄。

  这个列传之中,最水之人有两个,一个是卷首的刘馥;

  该说不说,刘馥有个好外甥曹昂。

  他也因此,吃了一辈子的红利。

  另外一个,便是因乏善可陈、而不得不被陈寿绞尽脑汁记载的、曾任曹魏凉州刺史的温恢。

  如果只是单纯来看温恢的功绩,那么他压根儿没有资格列传!

  然而……

  谁让温恢有一群好大孙儿呢!

  温恢之子温恭,只是济南太守……

  哦……

  温恭不过只是两千石而已?

  他平平无奇?

  大错特错!!!

  要知道:

  温恭之子温羡,是吏部尚书,后迁三公之一的司徒。

  而温恭的好大儿们……

  也就是温羡兄弟六人显赫当时,号为“六龙”。

  这叫平平无奇?

  三十年前,看老子敬儿子;

  三十年后,看儿子敬老子!

  温羡与陈寿卒年相差十年,由此可知,陈寿与温恭父子,尤其是温羡的活跃时间相近。

  且不说陈寿收了温羡多少润笔费……

  读书人也是要恰饭的嘛!

  只看这个年代便可知,你陈寿还要不要在体制里呆着了?

  就问你一句:

  吏部尚书、司徒是干啥吃的?

  在此背景下,作为温羡之祖父、温恭之父的温恢,也便理所当然地需要被加以尊崇。

  温恭得到独立列传的待遇,是一种必然。

  毕竟,最高组织部的一把,陈寿他是真不敢惹啊!

  另外,《温恢传》中还有一处颇为显眼的线索:

  即温恢出任凉州刺史时,还“持节领护羌校尉”。

  要知道,温恢先祖温序,在东汉光武帝时便曾出任过护羌校尉。

  由此可知,这一政治安排颇富深意。

  温序在《后汉书》中被记载为“仕州从事”,这是地方豪族、大姓出仕的常见途径。

  刘秀派遣弓里戍(人名)平定河北时,“历访英俊大人,问温序以策谋”,这又能侧面佐证,温序不仅是豪族,还属于世家门阀。

  其中“英俊”是世家名流的代称,“大人”则泛指边地大族。

  太原郡所在的并州,当时处于大汉帝国边缘,因此温序被称作“英俊大人”也便十分合理。

  推此而论,在陈寿修史时,太原温氏无疑属于累世公卿的地方巨族。

  温恢子孙(温恭、温羡等人)又恰好显赫当时,因此“父以子贵”,温恢入选史书,不但是必然,而且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至少在西晋时期,谁敢说温恢被编入独立列传,是靠关系?

  司马朗司马伯达,是司马懿司马仲达的亲大兄,不解释。

  贾逵是司马群贼的走狗、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一代妖后贾南风的爷爷……

  正所谓:天下乱不乱,贾家说了算。

  这还用解释吗?

  然而……

  反过来考虑……

  在一大群关系户之中,在西晋毫无关系可言的梁习,还能被陈寿编入刘馥、温恢、司马朗、贾逵等等关系户扎堆的《魏书卷十五》……

  梁习能力如何,显而易见!

  刘备为何对梁习印象深刻,便也不难想象。

  少顷……

  梁习、何夔这对“乡里人”,便联袂而至。

  身为陈登的下属,梁习显然是认识、上司的好基友刘备的。

  其人向刘备深施一礼。

  “陈郡梁子虞,参见主公!”

  何夔则不似梁习那般坦然……

  恰恰相反,他很是有些忐忑不安。

  “罪臣陈郡何叔龙,参见使君!”

  看在梁习、以及献上二郡国的面子上,刘备并未与何夔计较前嫌。

  他微微颔首,以表还礼。

  “子虞、叔龙。你二人快快请起!”

  二人站直后,何夔索性直接道明来意。

  “使君,豫州陈郡、梁国愿弃暗投明、追随使君!”

  刘备终于露出笑容。

  “甚善!叔龙,你我本为故识,而今你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如此,你可愿任梁国相之职?”

  原本因劣迹斑斑、而惴惴不安的何夔,闻言大喜过望。

  “蒙主公不计前嫌,夔感激不尽!”

  说着,何夔复又向刘备深施一礼。

  这一次,刘备笑着起身、亲自扶起何夔。

  “叔龙言重矣!备昔年只是与袁术逆贼结怨,与你何谈前嫌?呵呵,叔龙,还请你今后务必、为我大汉尽职尽责!”

  何夔连连称是。

  刘备复又看向梁习。

  “子虞,你仅任区区一县之令,未免有些屈才,你可愿任沛国相?”

  梁习愕然。

  “主公,沛国相乃是……”

  如今的沛国相,是刘备的元从之臣朱灵朱文博。

  在原本的历史上,朱灵的功绩、武艺,绝对不在徐晃之下。

  梁习能够考虑到这一点,其人果然严谨。

  刘备笑着摆了摆手。

  “文博自是另有重用,子虞不必多虑。”

  梁习这才放下心来。

  “一切听凭主公安排,习绝无二话。”

  刘备非常满意。

  然后……

  刘备冷不丁问了一句。

  “子虞、叔龙,你二人与曜卿关系如何?”

  刘备说的,是陈郡袁涣袁曜卿。

  二人被刘备问得猝不及防。

  刘备敏锐捕捉到,二人脸上一闪而逝的欣赏之色……

  第二卷,终。

继续阅读:第一章 江东涌暗流(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