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覆手可成雨(下)
云垂赏竹涛2025-09-04 14:033,286

  董昭掀开车篷侧面小窗上的帘布,探头向外看去,只见……

  自己胞弟董访,正策马向自己的马车疾驰而来。

  董昭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

  不好!出大事了!

  大汉司空府中,曹操、程昱、荀攸、郭嘉、朱灵、路招六人,同样正在议事。

  郭嘉抚须侃侃而谈。

  “主公此计甚妙!刘玄德以为,其人一旦逃出许都,便有机会重掌徐州。呵呵!

  殊不知,九江有宛若穷寇之袁术,琅琊、东莞等郡国有泰山诸将,沛国又有主公埋伏之兵马,而朱将军又奉有伺机暗杀刘玄德之密令。

  只待刘玄德抵达小沛,便将陷入必死之地。从此,主公将永绝后患也。”

  程昱纠正了一下郭嘉。

  “奉孝万万不可小觑刘玄德,如此杀局,恐怕仍不足以使其人必死。”

  郭嘉愕然抬头,看向程昱。

  “程公,如此必杀之局,仍不能除掉刘玄德?”

  郭嘉只见,程昱神色变得严肃无比,重重颔首道。

  “对待刘玄德,万万不可围三阙一!否则刘玄德必将逃出生天也!”

  程昱所说的“围三阙一”,指的是虽然小沛正北、东北、东部有镇守于泰山郡、东莞郡、琅琊国的臧霸等泰山诸将,而南面有北逃的穷寇袁术,西南是曹操老家沛国谯县……

  但小沛西北的兖州济阴郡、山阳郡却并未部署兵力。

  小沛是沛国沛县的简称,也就是如今的徐州市丰县。

  其正北的济宁、东北的临沂、枣庄、正东的徐州邳州市,都有泰山诸将坐镇。

  南边则有袁术即将逃窜而来,西南的安徽亳州,是曹操老家。

  惟有东北方的菏泽地区、济宁西部(即兖州济阴郡、山阳郡),缺乏兵力部署。

  程昱认为,如此一来,刘备很可能将向东北方逃窜,并极有可能逃脱包围圈。

  这时,曹老板不装了。

  他摊牌了。

  “哈哈哈哈!仲德勿忧,我已令曼成请公仁前来,其二人一为山阳人,一为济阴人,必可为我阻拦刘玄德!”

  嗯……

  不得不说,曹老板走了两步好棋!

  这棋路……

  简直不要太妙!

  就是不知道刘封得知此事后,会有怎样的想法和做法。

  刘封是欣喜若狂呢?还是准备带上几百个大猪头、上千炷高香去祭拜各路神仙。

  当然了,此时此刻,司空府中的众人,心情无疑是极为欢畅的。

  程昱、荀攸、郭嘉三人都忍不住拊掌大笑。

  “主公英明!如此一来,刘玄德必死无疑也!”

  “哈哈!主公神机妙算!某等自愧不如也!”

  “甚妙!甚妙哉!”

  曹老板得意洋洋。

  “诸君休要谬赞!待我见到刘玄德之首级,看在我与其人相交多年之情分上,我定要厚葬刘玄德、并代其养育其妻儿!”

  嗯……曹老板最后面那句话,应该划重点。

  司空府内的众人,皆会心一笑。

  一时间,整个司空府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同一时间,董昭的带篷马车之中。

  董昭正与李典相对而坐……

  二人皆愁眉不展。

  时间回到一刻钟前。

  当董访追上自家胞兄的马车后,便凑到窗边压低声音道。

  “阿兄,曹孟德有急事召见阿兄,并令李曼成前来相请。”

  董昭对此错愕不已。

  “阿弟,李曼成可知,曹孟德为何骤然令我前去司空府?”

  董访摇了摇头。

  “阿兄,此事应颇为隐秘,是以李曼成对此讳莫如深。”

  董昭心念一转,便已知其大概。

  董访只见,自家大兄叹了口气后颔首道。

  “阿访,你且先我一步赶去司空府待命,我与李曼成稍后便到!”

  董访是个急性子,其人闻言,向董昭行礼后,便翻身上马、匆匆离去。

  随后,董昭也急匆匆赶到自家门前,一眼便看到了正在门前等待自己的李典。

  其人此刻正被十余名护卫团团簇拥着。

  李典此时虽然已被曹操讨天子诏令,封为中郎将。

  但其人实际上身材瘦削、武艺也不算太出众,而且不太喜欢军事。

  简言之,李典只是单纯因为自家部曲众多,因此被曹操以部曲授将而已。

  汉末乱世,根本不存在什么官兵,有的只是将领的私兵,也就是部曲。

  这时节,不光将领们有部曲,就连郡国、山野之中的豪族、宗帅们,也都有规模不一的部曲。

  所谓山越人,其实就是为避祸而逃匿于山林中的流民。

  他们的首领,实际上是部曲帅,也就是宗帅。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那些隐世之人,其在汉末魏晋便算是“山越人”。

  刘虞的老部下田畴,在幽州右北平郡徐无山中建立的独立小王国,从身份上来说,其实也属于山越人。

  这些都是在汉末士大夫家族化、郡国本位化日趋严重的环境下,所诞生的产物。

  言归正传。

  董昭在见到李典之后,便撩开了车帘,向李典招招手。

  “曼成,上车详谈!”

  董昭心道:哈哈,当真是天助我也!且看我如何在三句话内便说服李典!

  李典小跑到董昭车前,向后者恭谨行礼。

  “典参见叔父大人!”

  李典死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那场席卷大汉的瘟疫之中,卒年三十六虚岁。

  因此,其人今年十八岁,比四十四岁的董昭整整矮了一辈儿。

  董昭还礼之后,伸出手将李典拽进马车车篷,称呼也随之而变。

  “阿典,你此来,是否是奉曹孟德之令,与我一同商议围杀刘玄德之事?”

  这是第一句话。

  李典闻言,白净的俊脸上,神色登时一变。

  “叔父大人果然料事如神!正是如此!”

  董昭微微一笑。

  “阿典可知,袁绍即将向曹孟德宣战,曹孟德对此心知肚明,却从未告知于某等!”

  这是第二句话。

  李典闻言,脸色果然大变。

  “这……叔父大人,此话当真?”

  董昭重重颔首。

  “此事千真万确,阿典有所不知,曹孟德之所以征河内,皆因彼时袁绍正与公孙瓒恶战,曹孟德欲趁机攻下上党郡也。如今袁绍既无后顾之忧,必将南下攻许都!阿典何不早谋退路?”

  这是第三句。

  李典登时愁眉不展。

  “然则……叔父大人,你我尚有何退路可谋?”

  由不得李典不惊慌失措,他与董昭一样,都是同时得罪了袁绍、曹操双方的“罪人”,而且,二人都出身于兖州豪族。

  袁绍实力有多强,曾目睹袁绍出兵将吕布赶出兖州的李典,有直观认识。

  袁绍若要对曹操全面宣战,且不说李典处境如何,只说其族人的命运……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董昭与李典相对而坐,同样愁眉不展。

  其人心道:阿典啊阿典,休要怪叔父无情,我若在此刻便告知你一切,稍后你必将露出破绽。

  于是二人相对无言。

  片刻后,董昭发出一声长叹。

  “阿典,你我先去见一见曹阿瞒,待商议完毕之后,我再与你仔细商议一番。”

  李典稳了稳心神之后,只好颔首称善。

  董昭下了马车,换上李典一名护卫的骏马,二人策马向司空府疾驰而去。

  同一时间,刘备的左将军府中,简雍那“癫狂”的表演已经结束。

  但刘备等人,明显已经被简雍唬住。

  毫无疑问,曹阿瞒虽然自诩神机妙算,实则已经被开了窍的简雍看穿。

  张飞非但没有被简雍唬住,反而啧啧称奇。

  “宪和兄,未曾想到,你竟可识破曹阿瞒之奸计!啧啧啧!宪和兄莫非有高人相助?”

  张飞无意间,真相了。

  【作者题外话】:…………我是道破天机的分割线…………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魏书李典传》

  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魏书程昱传》

  (兴平)二年春,袭定陶……夏,(吕)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魏书武帝纪》

  以上,是李典为何被曹老板猜忌的补充证据。

  山阳郡亦属兖州,却不在“不动(未叛变)”的郡县之列,可知山阳地方的将领无疑已经变节,其中必然包括李乾的老家山阳钜野。

  按《武帝纪》,杀害李乾的元凶李封、薛兰,在钜野县竟一直留守到兴平二年(195)才被曹操击溃,可知他们在当地已经建立起相对稳固的统治。

  若无李氏族人的支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总之,无论李乾是否真的遭到吕布部将所杀,均证明山阳钜野的其余李氏族人,确实参与了吕布之乱。

  因此李封、薛兰才能在当地组织武装对抗曹操,前后一年有余(194-195)。

  彼时(194)的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甚至一度打算将家属送至邺县以向袁绍换取救兵,可知他的处境实在很不妙。

  按李氏宗族“万二千余口”、“宾客三千余家”的武装规模,如果李氏的宗族主力彼时依附于曹操,那曹操的平叛过程应不至如此艰难。

  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曹操)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为袁绍檄豫州》

  袁绍使人说太祖连和,欲使太祖迁家居邺。太祖新失兖州,军食尽,将许之。--《魏书程昱传》

  因此,李乾的死因究竟为何,是否真的因为“不欲俱叛”遭到毒手,实难定论;

  而籍贯记载不详、参与吕布之乱的“治中从事李封”,是否出自山阳钜野李氏,亦未可知。

  历朝修史均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作为李典的宗族长辈,李乾的记载如此矛盾,大约其背后隐情不少。

  好在镇守济阴郡乘氏县的李进等人,拒绝参与叛乱,坚决抵抗吕布,总算扳回一城,维护了这一宗族在曹操集团中的地位。

  李整、李典在李乾死后可以相继出仕,大约也得益于此。

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 阳谋对诡计(上)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