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阳谋对诡计(上)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43,053

  简雍哪里有这种程度的大局观?

  他若早有这种大局观,建安元年(196年)时,守下邳城的张飞,又岂能被陶谦旧部、那些丹阳郡人背刺?

  当年陈宫算计起刘备及其麾下之时,那简直不要太轻松随意!

  所以说,简雍就是受到了刘封的启发,这才想到了曹阿瞒一定有后手,而其后手也必然与青、徐、兖三州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

  刘备拈着自己颌下稀疏的胡须,对简雍道。

  “宪和以为,我应当如何破解此必杀之局?”

  简雍不假思索道。

  “大兄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大兄只需借袁绍之大势,便可安然无恙也!”

  刘备显然没有听明白。

  “哦?借袁绍之大势?我应当如何借势?借袁绍之势当真可解此死局?”

  刘备提出的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简雍的能力范围。

  但这并不妨碍简雍,继续装腔作势。

  “大兄不必担忧,这一两日,弟便在许都为大兄打探一番!

  呵呵,弟此番非但要保大兄在徐州顺利立足,而且定保阿封安然无恙!”

  简雍心道:不行!我简某人必须尽快向君子求助,否则定要露出马脚!

  刘备却对简雍信以为真。

  众人只见,刘备欣慰一笑。

  “哈哈哈!经历与吕布狗贼多年恶战之后,宪和终于开窍,我等今后再也不必担忧无上佳策士可用,可喜可贺!”

  孙乾闻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于是其人虚心向简雍求教。

  “宪和兄莫非读圣贤书而有所得,因此得以启智乎?”

  简雍心中哭笑不得。

  莫非简某人要实言告知你等,简某人背后之高人乃阿封不成?

  这种话,简雍当然不可能说出口,因为如今还不到时候。

  所以,简雍只好糊弄孙乾道:“公祐,此皆因简某通读《韩非子》而有所得也。”

  因为刘备喜欢法家,所以其麾下一众文臣,也都喜欢读《商君书》、《申子》、《韩非子》等权谋之书。

  这就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之”。

  问题是,刘备本人就不怎么喜欢读书……

  建安风骨,那是魏武一脉的文采,关文化水平不及曹家人的大耳朵刘备何事?

  简言之,简雍用《韩非子》搪塞过去孙乾之后,便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很快,简雍便出现于刘封的书房之中。

  巧合的是,刘封刚刚读完《韩非子》的《扬权》卷,正捧着《说难》卷仔细品读。

  所谓“说难”,讲的是“说服之难”,也就是话术、舌战之道。

  其中的底层逻辑及对人性的揣摩,可比如今的某些大作要深刻、精炼许多倍。

  刘封正读得津津有味,冷不丁见到简雍进来,便只好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简册。

  刘备可不是曹操,家中的藏书委实有限得很。

  刘封想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简册,殊为不易。

  二人见礼之后,简雍便迫不及待地向刘封求助。

  听罢简雍的叙述,刘封微微一笑。

  “叔父大人勿忧,曹阿瞒此番毒计不过鬼蜮伎俩耳,上不得台面,更经不起大势考验。叔父大人,你可劝谏家父如此做……”

  二人一番低声交谈之后,刘封笑道:“叔父大人切记,凡阴谋必可破解,惟有阳谋无解。是以,某等以阳谋对诡计,必可解此死局!”

  简雍有些难以置信。

  “君子,便如此简单?”

  刘封颔首。

  “看似简单,实际上却不易,盖因大势在某等之手、而不在曹阿瞒之手也。

  然则……叔父大人亦应当知道,曹阿瞒挟持今上,以天下一统为己任,其亦有大势在手。

  是以,袁绍最终恐难以获胜,小子亦不愿袁绍获胜,否则苍生将蒙大难。”

  刘封说得没错。

  若非曹操、刘备二人已经根本不存在任何合作的可能,刘封也不愿与曹操为敌。

  曹操虽然残暴、好杀,但人家走的路线没有错。

  在刘封心中,从未将曹操视为大敌。

  刘封心中的大敌,是即将转化为门阀、且不把平民当人看的士族。

  这个大反派可不好对付!

  历史上的曹操,为了顺利完成汉、魏嬗代,最后不得不向这个反派低头,以至于最后,曹魏还是被门阀的代表、司马群贼篡夺了政权。

  华夏神州,也渐渐进入了长达三百多年的黑暗历史之中。

  身为有文化、有技能、有理想、有抱负的穿越者,刘封绝对不想重蹈覆辙。

  怎奈何……

  刘封如今还不满十岁,很多事情暂时不方便做。

  好在代言人简雍,如今表现良好。

  简雍略做思索之后,对刘封道:“君子是说,某等可暂时借袁绍之势,却应尽快自立门户?”

  刘封笑着颔首。

  “正是如此。家父身为大汉宗室,自当以匡扶汉室、一统天下为己任,岂可受袁绍所制约?”

  简雍心态有些凌乱了。

  以他的认知、能力……

  臣妾属实做不到啊。

  刘封哑然失笑。

  “叔父大人勿忧,小子自会竭力相助。目前某等尚须仰仗袁绍、对抗曹阿瞒,叔父大人尽管按照小子方才之计行事便是。”

  简雍这才放下心来。

  然后,其人继续虚心求教。

  “君子以为,简某是否应再去见董公仁?”

  刘封一惊,连连摆手。

  “叔父大人,万万不可!这几日,曹阿瞒必将对某等严加监视,是以某等万不可轻举妄动。

  叔父大人如觉烦闷,可在许都城中四处闲逛游乐,但决不可去见董公仁!”

  刘封心道:人家董昭做事比你简雍要靠谱一百倍,这些专业的事儿,还是让人家董昭这个专业人士去做吧。

  你简雍如今最大的作用,便是借每日四处闲逛玩乐、借机打探情报,顺便麻痹曹操。

  见简雍颔首,刘封笑道:“叔父大人不必心急,待家父出征之后,某等便可放松一段时日。

  届时,某等或有一线生机。但如今,叔父大人大可以在许都城中闲逛、游玩。”

  简雍见刘封说得轻松,便只好放下心来、告辞离去。

  刘封也不去想董昭的进度如何,送走简雍后,便继续品读起来《说难》。

  这是保存颇为完整、而且带有批注的版本,刘封这个魂穿的现代人,可没有机会看到如此珍品。

  很快,刘封便沉浸在与古人智慧交流、碰撞的神奇世界中。

  同一时间……

  曹老板及其臣属,也商议完毕如何围杀刘备。

  诚如曹老板先前所言,董访、李典将会提前刘备一步赶往兖州济阴、山阳二郡,并提前布置妥当杀局。

  待刘备赶到小沛,便将是其人授首之时。

  程昱、荀攸、郭嘉三人,皆对此“毒计”赞不绝口。

  身为曹老板的臣属,他们三人都深知,刘备这个隐患,对于曹老板而言有多么要命。

  因为刘封,这个时空的历史,正在发生偏移。

  刘备比历史上早了半个月出征。

  而这时,袁绍尚未公开向曹操宣战,所以曹操还不必全力应对袁绍,可以提前除掉刘备。

  当然了,曹操更不可能在这时,便暗中策划使张绣投降之事。

  此时的曹操,对张绣的杀心,比其对刘备的杀心只多不少。

  如是般,刘封主打一个时间差。

  董昭、董访兄弟,与李典一同走出司空府后,便邀请后者去府中商议“如何布置杀局”。

  这一次,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一同行动。

  很快,董昭、董访、李典三人,便在董昭的书房之中坐定。

  董昭当先问李典。

  “阿典以为,某等如何破此死局?”

  李典心如明镜。

  他知道,董昭问的“死局”,究竟是指什么。

  【作者题外话】:^^^^^^我是开始忽悠的分割线^^^^^^

  汉光武帝“退功臣而进文吏”,并采取乂用三德治术:柔以治社会,刚以治吏职,正直以自治,三德之治而已。

  因此,儒家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在东汉蓬勃发展。

  至东汉晚期,士族重儒家经学,寒门重法家“术、势”,渐渐成为两大极端。

  而袁、曹二人之争,表面上看是儒家、法家之争,实则是九品官人法中上三品的名门势族,与下三品寒门、亦即中小地主阶层之间的抗争。

  注意:在汉末魏晋语境之中,寒门也是地主阶级,所以在全民文盲的汉末魏晋南北朝,九品皆为地主,不存在贱民,所以,大家真真误会了试图削弱门阀力量的杨广。

  建安四年(199)六月,仲家伪帝袁术兵败身死;

  袁绍广发檄文数曹操之罪。袁、曹这对昔日主臣彻底反目,大战一触即发。

  虽然目前诸多史料,均宣称彼时各地军阀“党附曹操”;

  但这只不过是事后的附会之语,是对“曹胜袁败”既成事实的认可,也是一种“以结论倒推原因”的春秋笔法。不足置信。

  搜辑诸书,不难发现,彼时各地军阀,包括陈登、臧霸、张绣、刘表、刘晔、刘勋、关中诸将等势力,实际都在“两头押宝”,游走于袁、曹之间。

  准确来说,官渡之战时期(199-200),各地军阀并无明确的政治表态,除张绣之外,其余众人都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陆续归顺曹操。

  所以,主角刘封主打的,还是一个时间差。

继续阅读:第二十六章 阳谋对诡计(中)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