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便屁颠儿屁颠儿地,跟到了贾诩身后。
贾诩大步流星地走了几步之后,察觉有些不对,便转过身来……
于是其人看到了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那个极其惹人厌的竖子兼小屁孩儿。
“刘封,你为何跟在老夫身后?”
“文和公方才曾有言在先,要带小子同去宛城!”
刘封回答得理直气壮。
贾诩皱了皱眉头。
自己是说过这话没错,可是……
“那你为何跟在老夫身后?”
话一出口,贾诩便反应了过来。
这竖子是赖上自己了。
贾诩正要开口辩驳加掰扯掰扯,便听这竖子清脆的稚童之声响起。
“文和公,小子若有得罪之处,乞请公恕小子不敬之罪!”
刘封摆明了,就是要耍无赖。
这下子,贾诩是彻底没了脾气。
难道他还能跟一个小孩子锱铢必较不成?
贾诩只觉,今日是自己人生之中,最为晦暗的一日。
比之当年,自己听闻董仲颖死于非命之噩耗时,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万般无奈之下,贾诩只好叹道:“也罢,刘封,你且随老夫来!”
如是般,曾在过去近十年之中,以天下为棋枰、算计关东无数英杰,使袁绍、曹操等人焦头烂额、恨之入骨的贾诩,便被刘封摆了一道一道又一道。
见贾诩、刘封二人走远,董昭、简雍二人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们二人心知肚明,出于给下马威的动机,自始至终,贾诩都显得颇为瞧不起他们。
然而……
刘封一而再、再而三地,为他们二人找回了场子。
那是真解气啊!
二人感动之余,又见曾祸乱天下的贾诩,竟然在刘封面前如此吃瘪,便再也忍不住,笑出了声来。
董昭笑出了眼泪。
“哈哈,宪和,若荀文若在此,哈哈,恐怕其人亦将忍不住大笑也。”
简雍笑得连眼睛都看不到了,根本没法开口回答董昭。
一刻钟后……
车队再次前行。
贾诩、刘封二人面对面跪坐于车中。
此时的贾诩,早已将给刘封等人下马威的念头,丢到了九霄云外。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犯贱,主动将脸凑到对面、让对方不停打脸。
是以,贾诩此刻,尽可能心平气和地问对面那个竖子。
“刘封可否告知老夫,你究竟如何得以安然逃出许都?此外,令尊而今大体情况又如何?”
贾诩的这番话,实际上暴露出来许多信息。
刘封便直接切中要害。
“原来如此!文和公莫非……已暗中与荀令君有书信往来?”
尽管贾诩已经尽可能高估刘封,但刘封此言一出,贾诩认为,自己还是轻视了其人。
但贾诩瞬间便释然了。
若非如此,这个竖子又岂能屡次三番,将自己气到头晕目眩,外加耳鸣肺疼?
贾诩已经看出来了,这个竖子长大成人以后,或许也会与自己一样是个祸害。
不知不觉间,一向藐视道德的真小人贾诩,竟然对自己面前这个竖子,生出惺惺相惜之情。
于是贾诩颔首道:“实不相瞒,老夫早在四月中旬、得知曹孟德攻下河内郡之后,便已与荀文若鸿雁往来。
曹孟德自诩高明,呵呵,不过自作聪明耳!若是老夫,便先以经营三辅、河东及河南尹(即后来的河南郡)为主,暂且孤立河内郡,以免过早触怒袁绍。”
刘封闻言,不由得对贾诩肃然起敬。
万年妖狐果然是万年妖狐!
这才是老成持重、猥琐发育之策!
曹操确实不应该得意忘形,在司隶(以上郡国皆属于司隶校尉部,即魏晋司州)尚未经营良好之时,这么早便与袁绍撕破脸皮。
于是刘封接起了贾诩的话茬。
“以是故,文和公已知袁、曹之间大战将启,是以文和公假潜伏于许都之细作之手,向荀令君传书、提前向朝廷示好?”
贾诩颔首。
“正是!而彼时董承老贼蠢蠢欲动,刘……咳咳,令尊刚刚随曹孟德班师回朝。
是以,老夫猜测,董承老贼必已暗中勾结令尊,而令尊又与老夫昔年在段忠明麾下时一般无二,必不见容于曹孟德。
是故,老夫早已猜到,令尊必将寻机逃出许都,而你等眷属,呵呵,恐难逃一死也。”
说到此处,贾诩终于微微一笑,有些得意地抚起了自己花白的须髯。
然而……
刘封可从来都不惯着贾诩。
“哦?那小子请文和公为小子答疑解惑,小子为何至今未死?”
刘封只见,贾诩抚着须髯的手一哆嗦,险些拽掉其人数根胡须。
刘封心中默默吐槽:古代这蓄须髯的习惯真不卫生!
唉!可偏偏不蓄须髯,就会被认为是宦官或者是异端。
刘封这番话说得毫无问题。
当年十常侍之乱时,袁绍、袁术兄弟率军入宫,只要看见宦官便大杀特杀。
那么问题来了。
袁氏兄弟及将士们,要如何区分宦官呢?
答案很简单:就看有没有胡须。
这些人当时离谱到什么程度……
只要是没有胡须者,便统统嘁哩喀喳!
以至于有未蓄须髯者,为了活命,不得不脱下裤子证明自己是完整之身。
这种事儿,简直是荒谬它妈给荒谬开门……
荒谬到家了!
然而,还有比这个更离谱的:
辽东大军阀公孙康死后,因其二子年幼,由其弟公孙恭继位。
但公孙恭后来患了怪病,不但须髯脱落,而且渐成阉人,被认为“劣弱不能治国”,其从子、公孙康之子公孙渊便夺了公孙恭之位。
这简直离了个大谱!
由此可见,古代的“颜值党”比现在更加猖獗。
所以,虽然刘封如今还年幼,虽然他极不愿蓄须,但将来,他也不得不向这时代的主流靠拢:
等过个七八年,我高低也得留一副“美须髯”,虽然吃饭的时候很麻烦。
言归正传。
不待贾诩动怒,刘封便见好就收。
“文和公,实不相瞒,这一切,皆要从四月下旬丙戌日,家父与曹阿瞒青梅煮酒之时说起……”
刘封侃侃而谈,将刘备、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反复试探刘备,最后刘备借雷震掩饰过去恐慌之事,像讲评书一般,原原本本告知了贾诩。
刘封说得如此绘声绘色,绝非其人缺心眼儿,而是为了彰显曹阿瞒之奸诈、多疑与霸凌,以及刘备之警觉、机智。
反正公道自在人心。
贾诩虽然藐视道德,但不代表其人没有是非观念。
果不其然,刘封只见,贾诩呵呵一笑道。
“刘封,如此说来,曹阿瞒已然对刘……咳咳,对令尊杀心大起乎?”
刘封叹了口气,重重颔首。
“正是如此!曹阿瞒虽首肯家父出征、阻截伪帝袁术;然则,其人亦布下必杀之局,只待家父自投罗网……”
说着,刘封又将曹操所布置的几路兵马,简明扼要地向贾诩讲述了一番。
贾诩听得啧啧称奇。
“原来如此!曹阿瞒既曾与令尊(贾诩终于说顺嘴了)并肩作战,便已知令尊战力不俗,兼且令尊终究为大汉宗室。
为一劳永逸、永绝后患,顺便招揽关、张二位万人敌之故,曹阿瞒无论布下何等惊天杀局,皆毫不为过也。”
贾诩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其人对曹阿瞒的了解程度,远超刘封想象。
见自己面前这竖子目瞪口呆,贾诩忍不住得意洋洋。
“阿封,老夫在关中之时,纵横捭阖七八载,天下诸侯,老夫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是故,老夫如此谙熟曹阿瞒,不足为怪哉!”
然后,刘封说出一番话来,又又又又一次气得贾诩肺疼。
【作者题外话】:……我是气急败坏的分割线……
汉帝刘协出奔之后(195),李傕、郭汜等人破罐破摔,大失人心。
贾诩因此逃出长安,投奔屯驻弘农郡华阴县的将军段煨。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贾)诩同郡,遂去(李)傕讬(段)煨。--《魏书贾诩传》
然而由于双方相互猜忌,因此贾诩又离开段煨,投奔驻扎在荆州南阳的张绣。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贾诩出走时,是孤身离开的。他的亲戚家小全留在段煨营中为质。
贾诩出走前,曾表示“段煨希望我结援于张绣,因此一定会厚待我的家人”。
可见贾诩的妻儿老小,全握在段煨手心里。
(贾)诩曰:“(段)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指张绣与刘表)于外,必厚吾妻子。”--《魏书贾诩传》
建安三年(198)曹操遣裴茂,督率关中诸将讨伐李傕。
段煨当时也参与了联军,并因此受封镇远将军,后来入朝为大鸿胪(九卿之一)。
(建安)三年,(汉廷)使谒者仆射裴茂,诏关中诸将段煨等讨李傕,夷三族。--《后汉书董卓传》
后以(段)煨为大鸿胪、光禄大夫,建安十四年,以寿终。--《献帝记》
照此记载,自建安三年(198)之后,贾诩的家小便随着段煨降曹,沦为人质。
这便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建安二年(197)贾诩坚决抗曹;
但建安四年(199),贾诩却拼命鼓动张绣降曹,甚至主动得罪袁绍使者,断绝张绣的后路。
家人在他人之手,贾诩不得不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