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狐狸斗狐狸(中)
云垂赏竹涛2025-07-28 17:253,019

  两刻钟后……

  待张辽与曹操密谈完毕、返回自己府门前时……

  竟赫然看到,董昭、李典二人,早已在此等候自己。

  从张辽可以说出臧洪那番话,就可以明确看出,张辽绝对不是蠢人!

  其人或许……也要比简雍聪明不少。

  所以,张辽朗笑一声,下马后向董昭、李典二人行礼。

  “公仁公、曼成贤弟,二位至此,是想与辽仔细商议一番,围杀刘玄德之事?”

  二人同时笑着还礼,心中同时一惊:张辽果然不简单!

  即便曹操暗中派人盯梢,那些盯梢之人见状,也只能乖乖离去。

  人家张辽,既然要与同僚秘密讨论军机大事,谁还敢继续偷听?

  反正盯梢者已知张辽并无异常,这便足以向曹操交差。

  要知道,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董昭、李典二人心中,想法大抵相同。

  当然了,这二人虽如此想,却异口同声道:“正是如此!还望文远(文远兄长)勿要责怪某等叨扰之罪!”

  张辽哈哈一笑。

  “岂敢!岂敢!公仁公、曼成贤弟若不嫌弃,不如在寒舍用些粗茶淡饭如何?”

  俄而……

  董昭、张辽、李典三人,便大大方方地在张辽府前厅坐定,门户大开,摆足了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

  虽然三人实际上是在讨论,如何安然无恙地叛逃曹操。

  没错。

  曹阿瞒如此猜忌、提防,甚至是有心加害张辽,张辽又没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就是俗称的“犯贱”,其人怎么可能不想方设法叛逃?

  更何况,董昭一语道破天机。

  “文远,请恕我直言,曹孟德令你监视并提防臧宣高等泰山诸将,恐其怀有借刀杀人之意也。”

  董昭这个老狐狸,又开启了一言不合便忽悠的模式。

  曹操或许怀有提防并孤立张辽之意,却不可能有借刀杀人之心。

  一来,臧霸与张辽一样,都是初降者,缺乏背叛曹操的充足动机;

  二来,在曹操看来,张辽的威胁,要远远小于刘备,所以曹操不可能在如此时机,还想节外生枝。

  曹操唯一的目的,只有围杀刘备、铲除隐患而已。

  综上,董昭只是在吓唬张辽、迫使其人坚定叛逃曹操的决心罢了。

  董昭把账算得太清楚了。

  董访、李典皆已在暗中背叛曹操,若再加上一个张辽,那么刘备生还的概率,将大幅度提升。

  更何况,这还是此消彼长的局面:

  曹操每损失一点实力,刘备便要相对应地增加一点实力。

  张辽虽然比简雍聪明不少,但怎么可能是董昭这个老狐狸的对手?

  所以,其人轻而易举地,便被董昭忽悠成功。

  董昭分明看到,张辽眼中闪过一丝愤恨之色。

  “公仁公有所不知,昔年辽跟随吕将军之时,曾与泰山诸将结下些许过节,是以,此番辽若再逼迫其人等,恐怕确将有性命之忧也!”

  董昭闻言,心中偷笑起来。

  甚善!张文远中计也!

  这时,轮到李典的表演。

  “文远兄长,你当真如此痛恨刘玄德乎?”

  张辽苦笑着摇了摇头。

  “曼成,某并非不辨是非之人,吕将军虽为某故主,然则,其人昔年确实忘恩负义也。”

  张辽说的,是刘备好心收留逃出兖州的吕布、陈宫,并将他们安置在小沛,却反而被吕布偷了水晶、一夜之间偷袭下邳城之事。

  这种事,但凡是小学毕业之人,都一眼能看清楚,究竟谁对谁错。

  张辽长叹一声。

  “公仁公、曼成,你二人有所不知,辽已故之挚友、陈留高孝父(就是高顺)早已看穿,陈公台绝非善类!

  可惜吕将军不听忠言、一意孤行,终究落得身首异处之下场。

  如今看来,若非刘玄德顽强不屈,恐怕吕将军在尽得徐州之后,便早已殒命于小人之手!由此看来,刘玄德不过避免吕将军死于奸人之手也。”

  挑唆吕布如此做的陈宫,确实是个老奸巨猾的野心家。

  曹操、张邈、陈宫之间的故事,也远比演义精彩一万倍。

  陈宫,实际上是把张邈、张超、臧洪、吕布等一众人,都当枪使了。

  诚如张辽所言,若非刘备始终驻扎小沛,并与陈登、臧霸等人联合起来试图重夺徐州……

  那么吕布尽得徐州之时,便将是其人被陈宫彻底架空之时。

  届时,只待陈宫全面接手吕布的军权,吕布又焉有命哉?

  吕布确实应该感谢刘备。

  因为无论如何,吕布战败而亡,总比“以忧死”(说白了,就是不明不白地挂掉,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被毒死)、“发狂疾而死”(这个更难听)这些死法,要好听许多。

  呵呵,推崇“仁义礼智信”这等五常的主流价值观、正统思想,并将真相进行过艺术加工的演义,哪里有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真正历史精彩?

  简言之,张辽其实并不恨刘备,其人只恨吕布不听劝、分不清好赖人,死得有些憋屈……

  尽管“战败而亡”,比“以忧死”、“发狂疾而死”要……不憋屈一万倍。

  董昭适时插口道:“既如此,文远,我可明示你一条生路。你可愿听否?”

  万幸,张辽不是吕布,他非常听劝。

  “请公仁先生指教,辽洗耳恭听!”

  董昭在心中略略梳理了一番忽悠套路……咳咳……为张辽明示之生路的思路后,便开口缓缓道。

  “文远可知,袁本初即将向曹孟德宣战乎?”

  说完,董昭便认真观察起,张辽的表情。

  其人只见,张辽瞪大了眼睛,嘴唇哆嗦起来,就连其须髯都随之抖动不止。

  “这……袁、曹本为一家,曹孟德借袁本初之势而起,又借袁本初之兵马平定兖州,这…这……”

  显而易见,张辽有些难以置信。

  但其人毕竟比简雍聪明不少,所以很快,其人便想通了其中关键。

  “原来如此!曹孟德在大败吕将军之后,便急匆匆攻伐河内郡,然后,曹孟德败眭固于野王县射犬聚,实则是因其人欲攻上党郡!”

  刘封早就对简雍、董昭说过,河内郡大河以北的野王县是关键。

  只是,曹操万万没想到,公孙瓒居然这么不中用,一夜之间便被袁绍所败。

  彼时,曹老板的心情大抵如下:

  公孙伯圭,你也不行啊!你说咱哥俩一北一南、夹攻袁本初该多好!

  唉!老子给你机会,你也不中用啊!

  见张辽想通此事,董昭乘胜追击。

  “文远,若如此,你固然无法降袁,而身处曹营又危机四伏,何不趁此番围杀刘玄德之良机,投靠于刘玄德?

  我曾听闻,你与关云长私交不错,是否确有此事?”

  张辽蹙起眉头,显然正在思索此事的可行性。

  但这不妨碍其人颔首道:“回公仁先生,确有此事,辽与云长兄长、孝父兄长(高顺)私交皆不错。”

  董昭呵呵一笑,图穷匕见。

  “文远有所不知,我与曼成,皆已暗中投靠于刘玄德也,是故,你此番可遣心腹向关云长传信,将此事说明即可!”

  张辽闻言,瞠目结舌、久久不语。

  另外一边……

  已返回府中的段煨,也见到了董访派来的心腹。

  段煨听罢此人的叙述之后,皮笑肉不笑道:“如此说来,董公仁确已说服李曼成?”

  那人颔首行礼。

  “回君侯,诚然如此!”

  段煨呵呵一笑。

  “倒是老夫小觑了董公仁!既如此,事不宜迟,你须随老夫之心腹,即刻赶赴南阳郡宛城!”

  【作者题外话】:……我是露出狐狸尾巴的分割线……

  高顺,字孝父,敦厚少华。--《陈留耆旧传》

  《陈留耆旧传》被《太平御览》所辑录,根据《太平御览》中该词条的上下文来看,先后涉及崔寔(刘备涿郡同乡,汉末名士,今衡水安平人,《四民月令》作者,四民指的是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吕布与曹操,可知是在讲述汉末故事。

  从“孝父”的表字构成来看,“孝”、“顺”相对,可知此条史料,确指高顺本人。

  高顺的陈留出身,是特别关键的信息。

  因为陈留高氏,是袁绍的外戚:

  陈留高干是袁绍的外甥,高顺极有可能是高干的从兄弟,甚至是亲兄弟。

  他们还有个兄弟,这人毫无节操,最终投靠了司马群贼。此人名为高柔。

  高顺、高干、高柔,这一听就是哥仨。

  如果《太平御览》所言属实,那么高顺之死,很大概率便由于他的出身背景。

  换言之,作为袁绍外戚的高顺,是不得不死。

  但也因此,身为袁绍死敌的吕布,对高顺一定颇有提防。

  高顺可惜就可惜在,其错跟了彼时的陈留太守、兖州东郡人张邈。

  从此,高顺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兖州之乱,成了汉末三国无数英雄心中之殇。

  高顺之事,后文自会有简略介绍;

  至于张超、张邈、袁绍、陈宫、刘备、吕布之间(按照年龄从长到幼排序)的故事,后文同样会简略介绍。

  本书中吕布、陈宫、高顺虽然皆亡,但袁绍、刘备、张辽还活着不是?

继续阅读:第三十章 狐狸斗狐狸(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季汉英雄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