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帐庭见来达
沙河边上2025-07-03 10:414,015

“恕我多言了!张公子,这次向尧雪小姐求亲的,以蕃人的雍沛王子,义渠的丁支王子为首,其他人怕机会不大。不过,看张公子这边所驮货物甚多,可否让我等看一看货?如果价格合适,就请先卖给我们。”

  晋布诺认为我信息不灵,连雍沛和丁支前来求亲的消息都不知道,就敢前来求亲,即便我没有得罪尧雪,求亲也是希望缈茫,还不如做些生意实在些。

  “我们带来的,大多是向来达头人敬献的礼物。只有甲耳蚌等人带来的,可以用于交换。但是,他们一路行来,沿途已经交换了不少,所剩货物,已是廖廖无已,怕是很难进得了你的法眼。”

  我礼貌性回绝了晋布诺的要求。

  “张公子,那就算了。不过你若能留些好东西,还请记得有我晋布诺。哦,前面十余里就是帐庭集市,你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买的。这回,义渠和匈奴人的商队,随雍沛和丁支一起前来,规模空前,说不定有你喜欢的东西。”

  晋布诺向我拱了拱手,率领人马与我们分手。

  我向叶艺曼道:“这次求亲,看来肯定会失败,只有另想办法让来达听我们的。义渠国和匈奴国带来的货物,可能不同于羌地货物,不如去看看有没有中意的东西。”

  叶艺曼点头以示认可,沿途她看到甲耳蚌所交换的羌地物品,就是些牦牛和牛皮之类,品种十分单一。

  义渠和蕃地,所产物品,与羌地有些不同,并且此次跟随两位王子前来,本身带有一定宣扬国威的意思,说不定还真能碰着一些好东西。

  前进没有多远,就有一人骑马赶来,他打着大大的旗子,老远就能看得到。他是来达管理帐庭市场交易的人员,朝我们招手,示意我们跟着他走。

  离账庭越来越近,人气越来越旺,见到这名管事时,都向他恭恭敬敬行礼,显然此人在市场中的地位较高。

  “张公子,管事说,晋布诺大人已向他交待,你们远道而来,免收你们入场费,可以进场交易了。”

  来到长长的栅栏前,管事下马,对甲耳蚌说了几句话,甲耳蚌则兴奋地翻译给我听。

  “多谢晋布诺大人,多谢管事,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我取出随身带的一小包精致茶叶,也就二两重,偷偷递给管事人。

  估计管事平时没少收礼物,但礼物如此轻,如此小,让他十分好奇,打开一看,是他不认识的东西,但是,茶叶的芬香,在满是羊膻牛腥的空气中,还是一闻就知。

  管事一阵叽里呱拉,甲耳蚌一阵手舞足蹈,声情并茂解说,不时还向我递来有如天人的目光,我想,这是甲耳蚌向管事隆重介绍了我。

  我送的茶叶和甲耳蚌的介绍,起了立杆见影的作用,本来公事公办的管事,立马给予我极大的欢迎,甚至,还给我来了个大熊抱!之后,他便急匆匆骑上马,向上司禀报我们一行来访的消息。

  进入栅栏内,里面牛马成群,人声鼎沸,做买卖的,看热闹的,将这里办成了嘉年华一般的盛会。

  此时,我在前往羌地前,已熬制的加麝藿香正气液,就发生了作用,我给了三女一人一小瓶,让她们往各自的鼻孔和额头处抹了一点点,打开陶瓶,粘稠液体瞬间散发清冽苦涩的气味,这让三女被遍地牛马粪便,熏得头昏眼花的躯体,变得好受多了,三女不由得向我投来感谢的目光。

  她们对羌人身上带有的膻味,让一惯喜好洁净的她们难以忍受,此时市场又因多日交易,牛羊粪便没有清理,味道极大,更是让她们闻之欲呕,不少人看到她们皱眉苦眼的样子,不禁感到好笑至极,试想这么白晳的异族女子,若是在羌地久待,怕不被薰死,也会被饿死!

  有了这个防臭神器的帮助,三女也能大体不失态,在市集上游逛,不过,令她们失望的是,绝大多数货物,并没有独特的地方,与甲耳蚌和羌人的交换没多大区别,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价格,在这里,盐巴更贵,铜锅更贵,牦牛更贱,马匹却是相对最便宜的。

  这也不奇怪,此地离蜀地和秦地均遥远,内地物资输送至此,运费高昂,代价极大,自然价格高企。马匹只有单纯的骑行功能,在这里远不如牦牛管用,牦牛既能当马匹骑行,更能驮载重物,生存力远超马匹不说,饲养起来也容易,自然让马价贵不起来。

  羌地马匹不如匈奴马,更像是大驴子,骑这样的马,肯定谈不上威风,但胜在一个快字上。

  最早的秦地,乃是咸阳更西的雍城一带,那时还不叫秦王,叫秦公的,就是给周天子养马起家,但地域狭窄,出不了多少马匹,且品质还在不断退化,比羌马还要小不少,慢不少。就这样的秦马,也比山东各国,除赵国与燕国外的马匹要好,这也是秦在与山东六国争战中,败少胜多的重要因素。

  秦和羌之间,互相封锁能让对方壮大实力的东西,秦国包括秦的一切属国,严禁向羌地销售青铜制品,而羌人也严禁向秦国及其一切属国销售马匹。假如能将这些马匹带回秦地,便是大功一件,绝对能让秦国朝廷感知我们不欲反叛的诚意。

  羌地和藏地,正因为海拔高,生存环境恶劣,造成生活在底层的牧民等民众,非常质朴热情,乐于助人,按内地说法,甚至是幼稚到可笑的地步。但是。他们的上流精英,却是凶恶得令人恐惧,为了带领部落民生存下去,不能没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不能没有强悍的武力,他们的战斗力,往往让凶恶的秦军,也是叹为观止,甘拜下风。

  这不,在市场上闲逛一阵,毫无所获,但最少看到了不少笑脸,人们没有恶意。可当市场管事通知我们去见来达头人时,就没那么和善了。

  穿过市场,向集市外边数里的一座帐篷城而去,一进用木头做成的城门后,两边就是雄壮的披甲武士排列成队,个个身材高大,均在一米八以上,挺胸收肚,气势逼人。

  武士手持的长矛矛柄前部,缠有虎尾、熊尾、豹尾,腰间带着长长的弯刀,刀把上作工精致的流苏,镶嵌有不少或大或小的宝石,威风的让人自渐形秽。

  我倒无所谓,反正他们也砍不死我,而且,我还进一步联想,若是将他们砍死,光是他们武器上的宝石,便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别说他们穿在皮甲里面的身体上,是不是还有什么外面看不到的宝石?若是将其缴获,人头我都不想拿去请功,光这宝石,便足以让我称心如意了。

  叶艺曼她们,同样对威风的武士持无所谓态度,他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帐篷城里发出的浓烈膻味,里面牛马粪便味倒不明显,可聚集的人多,风又被大大小小的帐篷所遮挡,这种可怕的味儿,就让她们无法忍受。

  她们三人,不得不再次求助于加麝藿香正气液,在鼻孔和额头上再敷一些。

  来达的大帐,却不是帐篷,而是砖木结构的宫殿,里面到处是烟雾袅袅的香炉,供奉着草原上的各类神明,火塘上的酥油锅烧得滚开,方便随时取用。

  砖制地板上,已被油脂浸染的发光发亮,四面绣功花哨的挂毯,绘出种种远古传说。玛瑙、玳瑁、翡翠、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在房间内到处都是,成就了草原上最为尊贵、最为华丽的内装修,传递着头人的富足和顺承神意。

  市场管事地位不算太高,将我们引进到殿内第二重后,便另有头人亲信,将我们引向以宫殿第三重的主帐。

  正中凭桌而座的,是一个身穿轻便皮袍,虎背熊腰的壮汉。四四方方的脸,粗粗的眉毛,大大的双眼,顾盼之间,王者之气毕显,不是来达,还能是谁?

  来达两侧尚有两个年轻的壮汉陪座,其余人的地位较这三人为低,位次都位于此三人之后,其中包括晋布诺等三人。

  我示意甲耳蚌和木塔尔,将两个大大的黑漆木盘呈上来,这是我给来达头人准备的礼物中的样品,现下茶叶还未被羌蕃等族广为接受,这是因为此时还没有发明砖茶技术,蓬松的茶叶,相当费体积,一盒盛不了多少,而我一大漆盒茶叶,也不过才五斤茶叶。

  “尊贵的来达头人,祝您永受草原神灵的庇护,这是寒山宗的一些礼物,代表我们向您高贵的女儿尧雪求亲的心意。”

  叶艺曼做为我们这一行人的代表,向来达表明来意,像这样的大场面,她一点也不怵,只是却不适合深入做来达的工作。

  “这是什么东西?有点像草根。”

  来达令侍从揭开盖子,是他似曾相识的植物。

  “这是茶叶,是适合羌地饮用的茶叶。”

  在这个时代,不要说羌蕃之地,就连秦地、楚地这些国家,茶叶也仅仅在少数特殊人士中饮用,一是因其炮制耗时,二来味道也是五花八门,有些甚至就是拿草药当茶叶在用。

  “茶叶还要分羌地内地吗?”

  不要说来达,其他人的好奇心,都被我给勾了起来。

  “羌蕃之地,山高寒冷,与内地吃粟吃米不同,必须吃糌粑酥油奶酪和牛羊肉,一则抗寒,二来地方上只出产这些,想吃别的也不可得。这些东西天天吃、顿顿吃,体内肝火过旺,堆积大量废物,如不清除,轻则便秘,拉不出屎,重则痛苦到想自杀。”

  我的翻译甲耳蚌,蜀语水平就是个二把刀,我的专业术语,他就听不太明白,不得不几次打断我,询问肝火、便秘是什么,端得让人烦恼。

  “以前羌蕃之人,胡乱用些青草,充当调和剂,不能说没有作用,然则效果不明显,且青草也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少了不顶事,吃多了要拉稀。难啊!”

  幸喜来达背后就坐的一个女人,三十来岁的样子,她解了我的围,来到来达身边,将我的话翻译给来达听。蜀语熟练,眉如柳黛,粉脸红晕,眼波流转,俏美天成,与尧雪这种羌女明显不同,倒更像是秦女或蜀女。

  我的话很是粗俗,不过我想越是说得粗俗,越容易让羌人明白。当然,更科学的道理,就没必要跟他们讲了。

  科学道理,就是以热量值大的动物类食品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因摄入脂肪量太大,在人体内较难分解,得以蔬菜水果做为调和,可是羌蕃之地,蔬菜和水果很少,高海拔地区除了牧草能够生长外,其它作法无法生长,那么,只能用相对容易保鲜的茶叶,充当蔬菜和水果的替代品。

  “可是我平时喝过的茶叶不是这样的啊?”

  美妇“翻译”自做主张问了个问题。

  “问得好!你平时饮用的茶叶,枝叶成尖状,那是用来品茗品味的。我送给来达头人的,枝叶呈宽幅状,这是用来消化肉食的,跟品味道没有关系。”

  我心中还是挺觉得对不起来达的,这种宽幅茶叶,姑且叫做茶叶吧,俗称老鹰叶,是供盐场工人重体力劳动,大吃猪肉饱腹后,为解油荤而喝的一种植物饮料,事实上能不能归属于茶叶,都还是两说。

  其实也不能全怪我,眼下内地没有饮茶之风,茶叶品种本就不多,天池山庄平时只购进高档茶叶,数量上明显不够我带来送礼。所以,我只能命令史老八派人在翠屏山附近,大量去采摘老鹰叶,然后,我再进行“精细化”加工,也就是把茶叶晒干烘烤,去除其中水分,便于长途运输。

  “不对吧?如果有你说得这么好,岂不是我蕃人更需要这玩意?”

  座在左边的那个年轻,且衣着华贵的壮汉,在听闻我的吹嘘之后,提出一个让在场游牧之人都觉得有理的问题。

继续阅读:第137章 纪真绫的茶技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我在大秦修真的日子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