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孤身进京(求订阅)
县官老爷立刻命人擂鼓升堂,很快便查出事情的原委,判定下吴仁偷盗的事实。按照当时的朝廷律法,偷盗罪一旦成立,盗贼需先打二十大板,然后关入大牢,按照其偷盗的数额和产生的影响再做定刑。
吴仁不由分说被按倒在地,县官老爷一声令下,众衙役举起棍子便是一阵乱打。棍子如雨点般落在吴仁的屁股上,他只觉周身传来一阵火辣辣的感觉,伸手摸时,已有斑斑血迹渗出。此时,他在心中恨透了县官老爷、恨赵员外、恨所有抓他进衙门的人、恨所有打他的人、同时也恨所有冷漠的旁观者。
衙门里有一位师爷善用计谋能揣摩人心,这时他正好不在。当他赶回衙门,拨开众人看见受刑的吴仁时,心道不好,忙走到县官面前一阵嘀估。县官老爷脸色有异,赶忙命人停止行刑。众衙役方才住手,闪到一边待命。
县官老爷把赵员外叫到后堂悄声说道:“赵员外,方才师爷告诉本官说这个吴仁数十天前已经净身,打算进宫当太监。听说他当时是自宫的,还险些送了性命。此人对自己尚能下得去手,我们今日如果对他赶尽杀绝,难保它日升官发财之后他不会回来找我们算账。况且,他的父亲之前在府衙那里留有案底,上级一旦重新查起那个案子,难保这小子不把这件事情给捅露出来。依本府看,此事只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们都不要再计较了,说不定他会心怀感激,不会记恨咱们的!”
赵员外虽然是个商人,但他也懂得人情世故,所以笑道:“一切全凭大人做主,如要释其无罪,小人自愿使些银两,给他医好患处。”
“如此甚好!”
大堂之上,县官老爷高坐堂上把醒木一拍大声问道:“堂下所跪之人,你可认罪!”
“老爷求求您别再打了,小人认罪,愿意接受任何惩罚!”
“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你可听好了。本府见你有伤在身,方不忍下手。况且,你偷盗金额少,偷盗之后认罪态度端正,加之赵员外也不愿多惹是非,想放你一马。本府便赦你无罪,你以后可要好好做人,莫要再犯同类事件啊!”
吴仁闻言大喜道:“多谢青天大老爷开恩,多谢赵员外既往不咎,小人定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在赵员外资助下,数日后,吴仁伤势好转,已能正常走动。他想借机敲诈于他,却不想那赵员外根本就不买他的账,只给了数吊钱便将他打发走,从此不再与之相见。
无奈之余,吴仁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早日动身前往京城。在他动身的前一日,刘不得主动找到门上,有事要交代于他。
他先拿出一封亲笔书信并叮嘱他到京城去找他师父帮忙开具净身凭据。然后,交给他一包银两道:“这些都是我平日里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今日拿出来借给你使用,待到它日发达显贵之时再还我就行了!”
吴仁自是欢喜的收下了,不免千恩万谢一番。刘不得又给他讲了许多关于朝廷挑选太监的流程,以及入选后的注意事项等。吴仁一一记在心上,对刘不得感激不已。
吴仁走时几个朋友前来相送,双方说了不少话,都是一些寒暄客套之词。然后,吴仁孤零零一个人离开平城。路途遥远,前途迷茫,虽是艰苦,他却要独自一个人前去面对。
平城,我走了,它日定当衣锦还乡。吴仁心里想着,迈开脚步自信地向前走去。
离开平城,吴仁方知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凶险。途中,他朝行夜宿,很是规矩,从不主动招惹是非。一路上他竟吃些粗茶淡饭,三餐变两餐,目的就是为了省钱。他要节省每一分钱,为了以后的路能走的更加顺利。
当年九月,吴仁到达繁华的京城四方城,时年是天域二十三年。此时,他已经踩坏了三双草鞋。
吴仁在京城先找了一间便宜的客栈住下来,在熟悉京城地形的时候,无意间结识了当朝的一位太监。双方在望乡楼小酌了几杯,席间,那位太监告诉了他许多宫里的事情,吴仁给了他一些银两让他帮忙先走动一下。
吴仁拿着刘不得的亲笔书信找到了他的师父,又花了一些银两取得了净身凭据。之后,他便为自己登记报了名。
宫里挑选太监的日子定在三天之后,吴仁既兴奋又紧张。三日后,他早早收拾停当,结算了店钱便前往应选。
当天的参选人数还真不少,经打听方知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外地人。他们也都是贫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能混口饭吃。
巳时,众人被几位太监引到一处空地之上。一位太监细声细气的说道:“都绕着场子给我慢跑三圈,跑完之后排好队站直了,谁也不许说话!”
众人照办,都沿着空场边缘慢跑了三圈,然后在场子中间整齐站好,没有一人敢说话。这时,已有数名高级别的太监正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目不转睛的打量着他们,直看的众人毛骨悚然,连口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你,你,还有你,出列。你们可以回去了,练好身子下次再来,兴许还有希望!”
那太监说完,已有三个人被拽出队伍。他们喘着粗气,垂头丧气的走了。
“你,你,还有你,后面两个挨着的。最里面那个,对了,就是你,出来。你们可以安心回家了,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
又是六个人被淘汰了,吴仁的脑门子已经开始冒汗。万一他没有被选中,多日来的辛苦可都要泡汤了。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今年多大了?”
一位太监走到吴仁面前问道。
“启禀公公,小人的名字叫吴仁,山原平城人,今年十五了。”
吴仁小心翼翼的回答着,声音有些颤抖。同时,一锭银子已悄然的递到那位太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