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李代桃僵
白学究2025-07-02 21:353,507

“可是,据我所知,在湖县泉鸠里自尽的那个人不是真正的卫太子。”江充慢悠悠地说,“而是石德找来的一个很完美的替身。”。

  说完,端起茶杯,借着喝茶的机会,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公孙贺的神色,妄图从他的表情上发现一点有用的线索。

  “江大人,确有此事?”公孙贺瞪大眼睛,显出一副很惊异的神态,怔怔看着对方,脱口反问了一句。

  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听公孙敬义说过这样的消息,但只是摇头笑了笑,当即就认为这是朝野间的很不责任的传闻而已。

  刚起兵的时候,刘据势单力薄,根据少傅石德的建议,他来到北军军营南门之外,站在车上,将护北军使者任安召出,颁与符节,命令其发兵。

  但是,任安拜受符节后,却返回营中,紧闭大门不加理睬,由此埋下了太子失败的隐患。

  无奈之下,刘据下令释放出了监狱中的囚徒,又将长安四市的几万青壮年男子临时组织起来,打开兵器库,发给他们刀枪。

  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乌合之众紧跟着太子,一窝蜂地来到长乐宫西门外,遇到了彭城侯刘屈氂率领的平叛大军。

  双方在这里激战五天五夜,死亡数万人,尸体堆积如山,鲜血像水一样留入街边的水沟,非常惨烈。

  这时,朝野间都纷纷嚷嚷,说“太子谋反”,很多人不但不依附刘据,反而站在了官军一边,导致胜利的天平渐渐倾向汉武帝。

  失败后,在石德的护送下,犹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星夜从长安城里逃了出来,一路上昼伏夜行,才侥幸逃脱了官兵的追捕。

  说句大实话,能够冲破汉武帝亲手布置的天罗地网,很顺利逃到湖县泉鸠里,还算刘据命大福大造化大。

  再者,官兵已经团团将高老汉的家围得水泄不通,他刘据还能插上翅膀飞出去不成?最后的结局不用看就一清二楚,要么束手就擒,要么悬梁自尽。

  当听见刘据最终自尽而死的消息后,公孙贺才放下了一颗高悬在嗓子眼的心,露出了一丝放心的笑容。

  因为在他看来,自尽是刘据最好最聪明的选择。

  可是,没有料到,今天,在丞相府书房里,绣衣御史江充竟然当着他这位百官之首的面,言之凿凿地说自尽身亡的是替身,令他不能不感到骇然万分。

  过了一会儿,公孙贺才平静了下来,忍不住追问了一句,“江大人,既然自尽的是替身,那真正的卫太子去哪儿了?”。

  之所以这样问话,是因为他现在才弄明白,江充今天突然造访丞相府,确实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目的就是为了卫太子刘据而来的。

  要知道,刘据可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丞相夫人卫君孺的亲外甥。两家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一根线上的蚂蚱,与荣俱荣与损俱损。

  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洗刷清楚自己,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不然,就是跳进黄河李也说不清楚。

  正因为怀着急于要洗清自己的心思,公孙贺才追问了这样一句话。

  “老丞相不用发急,先喝口茶水,且听我慢慢说来。”。

  江充放下茶杯,捋了捋很漂亮的胡须,冷笑着说:“在湖县泉鸠里,听闻官兵四处搜捕卫太子,石德这个老狐狸认为,与其很被动的束手就擒,还不如主动出击创造机会,也许还能够死里逃生。”。

  “他故意派太子的门客张光去湖县县城,寻找一个叫赵泰的有钱人。”。

  “老丞相你要知道,这赵泰曾经是太子府的人,刘据的老部下,与张光是好朋友。”。

  “当年,大概是五六年前,赵泰因为与太子府的丫鬟私通,被刘据痛打了一顿后逐出了东宫,来到湖县县城,又因头脑灵活善于经营而发家致富,成了湖县人人皆知的大富豪。”。

  “石德从张光嘴里获知赵泰竟躲在湖县的消息后,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条李代桃僵之计。”。

  说到这儿,江充故意停了下来,神色很平静地注视着公孙贺,看他如何反应。

  公孙贺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皱起了眉头。看得出来,他正在思索对方说的话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假的。

  见对方没有任何反应,江充轻轻咳嗽了一声,又说:“为了掩饰自己的目的,石德派人大白天去湖县找赵泰,说要他想办法护送卫太子离开泉鸠里。”。

  “原来是这样的。”公孙贺点了点头,苦笑着说,“这很符合石德一贯的做法。”。

  在担任太子少傅之前,石德曾任太常。那个时候,两人走得很近,闲暇之余,经常登高赏花饮酒赋诗,倒也很投缘。

  石德的祖父石奋是一位处世恭谨家教严明的大臣,年方十五岁时就开始侍奉汉高祖,到景帝时已积功升至九卿之位。

  当时,因其一家父子四人皆为二千石的高官,故汉景帝很是尊重石奋,尊呼之为“万石君”。

  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册立长子刘据为太子,并在群臣之中选拔那些操守严明学识渊博的大臣来教育太子。

  这时,石奋已经去世两年了,他最为恭谨孝悌的长子石建也因父亲的去世过于悲痛,第二年就离开人世。

  于是,武帝最终遴选出万石君的少子,时任沛郡太守的石庆作太子太傅。七年以后,又将其升任为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即公元前118年的秋天,因为石庆的声望极高,以及家世背景和历来忠诚的名声,被任命为当朝丞相,册封为牧丘侯。

  太初二年,即公元前103年,石庆因病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后来,武帝很怀念这位谨慎忠厚的丞相,便让他的次子石德继承了其父的爵位,还担任了太子少傅。

  石德呀石德,我没有想到,你居然表里不一,看似忠厚实则奸诈,关键时刻还很糊涂。如果不是你在背后一个劲儿的怂恿,心怀仁德的刘据能起兵反叛吗?

  尽管太子与江充之前曾经因为一些误会而结下了冤仇,但其父汉武帝活的时候,绝对不会因小失大走上谋反的道路。

  想到这儿,公孙贺暗自叹息道,如果石德你继承了石家优良的家风,老老实实教育太子也就罢了,可是你却做出了怂恿太子谋反这等糊涂事情,实在让人不可理喻。

  “老丞相你想一想,自古以来,哪有像石德这样明目张胆找人的?”江充讥笑道,“这不是明摆着出卖卫太子吗?”。

  听到这儿,公孙贺不得不暗自承认江充分析的确实有些道理。

  具有如此严密推理逻辑思维以及可鉴日月的耿耿忠心,不论哪个皇上,都会加以重用,更别说汉武帝这样的能够比肩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的帝王了。

  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江充能够从一个赵国的逃犯长安城里饥不果腹衣不御寒的流浪汉,迅速升迁到操持百官生死大权的绣衣御史,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在事态紧急的情况下,张光别无选择,凭着一腔热血,为了报答卫太子的恩情,义无反顾地接受了石德交付的任务。”。

  “他想仗着自己与赵泰曾是昔日的好朋友这层关系,从泉鸠里来到了湖县县城,妄图说服对方,让他想办法带卫太子逃离出去。”。

  江充叹了一口气,用敬佩的语气说:“老丞相,这张光虽然是区区一个门客,本领低微,但心怀忠义不惧生死,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可惜呀,这样有情有义的忠勇之人,如今太少了。”。

  “我所遇到的那些人,大都是些趋炎附势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狗东西,关键时刻一个都用不上,没有一个想张光这样的人。”。

  见其说到这儿,言辞里流露出愤愤不平的语气,公孙贺不觉莞尔一笑,心想,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这能怪谁呢?

  蓦地,他想起了自己的朋友,王元梅的父亲公孙敬义的外祖父,当年紧随自己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裨将王峥。

  那可是一个与张光一样的忠勇之人,在战场上为了保护自己的上司,不惜在敌军乱箭中挺身而出,最终血洒疆场光荣战死。

  随即,公孙贺附和了一句,“江大人,你说的很对。在这个世道,忠勇之人确实很少,大多是些忘恩负义没心没肺的卑鄙小人。”。

  继而,又轻声安慰道:“江大人你大人有大量,与这样的小人不值得计较。”。

  少许,等心情略微平静了,江充继续说:“张光接受任务后,就与那个高老汉背着草鞋,一起来到了湖县县城。”。

  “他们来到集市上的时候,正值中午时分,人来人往很热闹。张光借口另有事情,就离开高老汉,直奔赵泰家里。”。

  “赵泰这个人虽然很好色,但绝不是那种重色轻友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对张光这个昔日的好朋友,他很是热情。”。

  “老友重逢,自然是喜出望外。当下,赵泰拿出上等的酒菜款待张光。两人边吃边喝,说起往事,都很唏嘘感慨。”。

  “见时机差不多了,张光才说出了此次来找赵泰的原因,恳求他看在昔日的情分上,搭救卫太子。”。

  江充叙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语气流畅冷静,还配以适当的手势,很是生动吸引人。

  公孙贺静静地注视着对方,没有再插话,注意力高度集中,唯恐不慎漏掉一句。

  他没有想到,江充这位绣衣御史虽然身居长安城,但对刘据兵败之后的事情了解的如此清楚,仿佛就像跟在太子身后亲眼所见一样,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赵泰听完张光的话之后,先是沉默了一会儿,经过一番深思权衡,最终很痛快的答应了。”。

  “见事情成功了,张光很高兴,不觉多喝了几杯,走出赵泰家的时候,已经是一副醉汹汹的样子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羽林骑郎官已经在暗中盯上他了,悄悄地跟随在身后,来到了泉鸠里,发现朝廷大肆搜捕的太子竟然躲在高老汉家里。”。

  说到这儿,江充喝了一大口茶水,润了润干渴的喉咙,很得意地抚掌大笑着说:“这就叫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射天狼》第一部《血染墨香》至此完结,敬请谅解为盼。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射天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