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以险峻称雄于世,不仅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誉,而且,也是一座含有浪漫色彩的爱情之山。
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位国君秦穆公在位时的一天,他的一个女儿出生的时候,恰好有人献上一块洁白的玉石。
秦穆公请来能工巧匠,将这块玉石细心雕琢,得到一块绝佳的碧色美玉,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国之祥瑞。
很快,一年时间就过去了。在女儿周岁这一天,秦穆公在宫中为她举行了一场很隆重的抓周活动。
当宫女呈上很多贵重而精美的礼物的时候,女儿一眼就看中了那块碧色美玉,紧紧握在手里,满脸微笑地不停地玩弄起来,可以说,是爱不释手。
见此情景,秦穆公不由得哈哈大笑,当即给女儿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弄玉。
长大之后的弄玉姿容秀美绝世,又聪明伶俐乖巧,善于吹笙,不经过乐师调教,就能够自成音调。
穆公在惊奇之余,请来先前的那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将那块碧色美玉雕刻为笙,让弄玉试吹。
女儿不吹则已,一吹惊人。清悦悠扬的笙调宛如凤鸣,深深地吸引了秦穆公,听得众人如痴如醉,进入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美妙境地。
秦穆公非常喜欢钟弄玉,建筑了一座高楼供其居住,又特意将这座楼命名为凤楼。楼前有高台,也起名曰凤台。
十五岁那年,秦穆公想为女儿寻觅一位夫婿。可是,不论哪一家达官贵人之子,弄玉一概瞧不到眼睛里。
秦穆公问其缘由,弄玉斩钉截铁地发誓说,必得善于吹笙之人,能与自己唱和者,方是其夫,他非所愿也。
于是,秦穆公派人遍访天下,但最终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令他百般惆怅感叹不已。
有一天晚上,弄玉怀着满腹的心事睡不着觉,卷起窗帘,见夜空深邃,闲云浮动,明月如镜,便吩咐侍女点燃一柱清香,取来碧玉笙,临窗吹之。
顿时,笙音清越婉转,响入天际。微风吹拂下,远方恍若有和之者,其声若远若近时小时大。
弄玉很奇怪,就停停止吹笙,侧耳细听,不料,远方的和声也停止了,余音犹袅袅不断。
这是从哪里来的天籁之音呢?仰望夜空,弄玉思索良久而不得,未免临风怅然若有所失。
就这样,她痴呆呆地独自坐在皎洁的月光下,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相思之中。直到那柱清香燃完,才将玉笙放在床头,强迫自己入睡。
这一夜,弄玉睡的很不踏实,还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梦中,西南方向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的如同白昼。一个玉树临风的美少年头戴羽冠身披鹤氅,骑着一只彩凤,自天而下,站立在凤台之上。
少许,美少年对弄玉说,我乃太华山之主,天帝命我与你结为婚姻,在中秋节那天相会。
说完,从腰间解下一只红色的玉箫,倚栏吹之。其座下的彩凤随着箫声舒展翅膀,翩翩起舞,不时发出清音。
一时间,凤声与箫声交相辉映,唱和如出一体,宫商协调,丝丝不乱。
这幅情景让弄玉神思俱迷,不知不觉间,询问此为何曲也?
美少年答曰,此乃《华山吟》第一弄也。弄玉又问曰,此曲可学乎?
美少年答曰,你我既成姻契,可以传授。说完,轻轻走过来,紧紧握住弄玉的双手。
就在这一刻,弄玉猛然惊醒了过来,回想梦中的景象,非常清晰,历历在目。
第二天,弄玉将梦中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父亲。秦穆公就派使者到华山寻访那位善于吹箫的美少年。
山下的一个村夫告诉使者,华山明星岩上住着一个很奇异的年轻人,结庐独居,不与众人来往。每日下山沽酒自酌。每天晚上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就吹箫一曲。箫声清扬婉转,闻者忘记了睡觉,但不知晓他是哪里人。
听村夫这样一说,使者很是惊异,就登上华山,来到明星岩下,想寻访究竟。
果不其然,明亮的阳光下,岩石上站着一个翩翩美少年,身材修长,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出俗之姿。
使者知道,自己遇上了异人,便上前抱拳作揖,问其姓名。
对方答曰,姓萧名史,而后,又问使者,足下何人?来此何事?
使者说明来意,恳请道,我主听闻阁下精通音乐,渴望见其一面,命我前来华山奉迎。
萧史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鄙人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
使者再次言辞很诚恳地说,希望阁下与我一同见吾主,事情自有分晓。
萧史沉思良久,最后答应与使者一起坐车去见秦穆公。
此时,秦穆公端坐在凤台上,萧史拜见其曰,臣乃山野匹夫,不知礼法,伏祈矜宥!。
穆公目光灼灼地盯着对方,很仔细地打量了起来,见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先有三分欢喜,就赐坐于旁,问道,听闻你善于吹箫,不知道喜不喜欢吹笙?
萧史很诚实地说,臣只会吹箫,不会吹笙。
秦穆公略有一丝失望地说,我本想寻找一个善于吹笙之的人,可是你不会吹笙,箫与笙是不同的乐器,你不是我女儿想找的人。于是,挥挥手,让使者带萧史出宫。
就在这个时候,弄玉派侍女告诉穆公,箫与笙是一类乐器。客人既善于吹箫,何不试一试?怎么能让他身怀绝技而离去呢?
听完这一席有理有据的话,穆公恍然大悟,命萧史当堂吹箫。
萧史取出赤玉箫,很认真地吹起来。但见那只玉箫色泽温润,赤光照耀人目,确实是希世之珍品也。
刚吹了一曲《华山吟》,秦穆公就觉得清风习习拂面而来。吹第二曲时,就看见天上的彩云从四面合聚而来。吹第三曲时,就见一双白鹤在空中翔舞,几对孔雀栖息于林中,百鸟和鸣,直到箫声散尽,才离去。
见此情景,穆公心中非常高兴,情不自禁地击节大加赞赏。
这时,弄玉在凤楼里,一边细心品箫声,一边偷偷掀起窗帘,见萧史长相俊美,很是喜欢,暗自认为这就是她的夫婿。
过了一会儿,秦穆公又问萧史道,你知道笙箫何为而作?又始于何时?
萧史对答说,笙者,生也,女娲氏所作,义取发生,律应太簇。箫者,肃也,伏羲氏所作,义取肃清,律应仲吕。
昔伏羲氏,编竹为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其声和美,以象凤鸣。舜作箫韶之乐,凤乃百鸟之首,应声而来仪,况他鸟乎?
见对方姿态舒展对答如流声音洪亮,秦穆公越发喜欢,说:“寡人有个爱女弄玉,颇通音律,有誓言,欲择善笙者为夫。今天,你的箫声能够通达天地,胜过笙很多。”。
“况且,吾女有梦,今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这是天意,你不必推辞。”。
见秦穆公神态很郑重地发话,萧史不敢推辞,只能答应拜谢。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根据太史令的奏言,今日中秋大吉,月圆于上,人圆于下。于是,秦穆公为萧史与弄玉举行了一场盛大隆重而轰动天下的婚礼。
半年之后的一天晚上,月光如银,清风徐徐,夫妇两人吹箫弄笙,有紫凤聚于凤台之左,赤龙盘于凤台之右。
“吾本上界仙人,天帝以人间史籍散乱,命吾下界整理。”吹奏完一曲《来凤》,萧史饮了一杯酒,缓声说,“周宣王十七年五月五日,吾降生周朝的萧家,为萧三郎。”。
先前他只是说自己会导气之术,绝米粒而不食人间烟火,每日仅仅饮酒数杯而已。弄玉理了理云鬓,满脸幸福地注视着对方,心想,原来我的夫君是天上的神仙。
“周宣王末年,史官失职。吾乃连缀本末,备典籍之遗漏。周人认为吾有功于史,遂称吾为萧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见弄玉听得很认真,萧史继续说:“后来,天帝任命吾为华山之主,与夫人有夙缘,故以箫声作合,但是,不应久住人间。”。
说到这儿,稍微停顿了片刻,语气颇为感伤地又说:“今天晚上,天帝派龙凤来迎接吾,不能不辞别夫人而返回天庭。”。
“夫君,我陪你一起回天庭。”听完箫声的一番话,弄玉态度很坚决地说,“你我已成夫妻,此生相濡以沫白首偕老,焉能半途分手?”。
于是,在这个月明星稀清风拂柳的夜晚,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联袂而去。
过了若干年之后,两人抛弃了锦衣玉食的天庭生活,携手下凡来到华山西峰,凿洞而居,闲云野鹤无忧无虑,经常一起演绎箫笙合奏。
不论居住在秦国城市郊区还是山林溪边的人们,在蓝天夜空下,几乎时时都能够听见他们夫妇合奏的那首千古绝唱《华山吟》。
又过了若干年,萧史弄玉居住的地方,一个很宽敞幸福的石洞,被称作天下第一洞房,还写了一首诗纪念这对胜过快活神仙的夫妇。
弄玉秦家女,萧史仙处童。
来时兔月满,去时凤楼空。
密笑开还敛,浮声咽更通。
相期红粉色,飞向紫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