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俾斯麦并未在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的事情上犹豫很久,探查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帝国的联盟情况只是俾斯麦来到伊斯坦布尔附带的目的。
俾斯麦和其他来到伊斯坦布尔的首相和外交大臣们带着同一个目的——瓜分非洲!
伊斯坦布尔会议是一场分赃会议,那么这场会议上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如何分赃!
不管是英法这样的老牌殖民帝国,还是德国这样想要加入殖民行列的新兴帝国,所有人都想吃到最美味的那份蛋糕。
而这最令人期待的分赃环节,没让人等太久,很快就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各国代表们结束开场前的会谈,一个个按照会场侍从的指示进入指定的位置坐下。
在各国代表们坐下后,塞维尔命人把一张巨大的地图抬上会议桌,这张地图上画的不是别的,正是非洲大陆!
这副非洲大陆地图被各种色层割裂,其中南非、尼日尔等地被标上了红色,代表这是英国人的地盘;阿尔及利亚、西非等地被标上了蓝色,代表这是法国人的地盘;埃及、东非等地被标上了绿色,代表这是奥斯曼人的地盘。
地图上还有着一些其他的颜色,不过地图上更多的颜色是代表着‘无主之地’的灰色。
这里的无主之地指的是没有欧洲主人的土地,至于生活在上面的黑人?
抱歉,十九世纪的非洲黑人不具备人权,所以它们当然不算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各国代表们震惊的看着眼前的这副非洲地图,而塞维尔迎着众人震惊的眼光,说道:“先生们!伊斯坦布尔会议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这幅地图上涂满文明的颜色!”
在来到伊斯坦布尔会议之前,代表们就已经能够预料到这是一场赤裸裸的分赃会议,但是没想到居然能够这么赤裸裸。
很好!这就非常棒!
欧洲人虽然表面上得体的,但是实际骨子里是野蛮的,他们总喜欢给自己野蛮的行为披上一层文明的外衣。
就像现在一样,明明是野蛮瓜分非洲的土地,但是在塞维尔说到是给非洲涂上文明的颜色后,文明的代表们趋之如骛。
英国代表格兰维尔第一个在地图上动笔,格兰维尔用红笔把整个尼日尔地区圈了下来:“大英帝国享有尼日尔地区的开化权利。”
第二个动笔的是俾斯麦,俾斯麦观察完非洲的局势,最后选择用笔圈住刚果地区和摩洛哥地区,这是俾斯麦在来之前就做好的决定。
先说摩洛哥地区,摩洛哥地区的竞争者只有法国和西班牙,法国在普法战争中输给了德国,俾斯麦有信心抢赢法国,而西班牙又忙于内乱,德国都不怕法国,自然也不会畏惧西班牙。
再说刚果地区,选择刚果地区作为德国在黑非洲的殖民地,即可以避免英法势力交错的西非地区,也能避免在东非和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竞争。
而且选择摩洛哥地区和刚果地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会得罪太多人。虽然土地差了点,但是对于德国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德国俾斯麦动完笔之后,参会的法国代表也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了起来。
法国代表在地图上一共画了两笔,一笔就落在俾斯麦圈下的摩洛哥地区,争锋相对的意思非常明显。
虽然现在法国境内还有德国的驻军,但是法国政府实际上是不惧怕德国人的。
因为普法战争已经翻篇,德国别想像战争中那样用军事威胁法国。
如果德国想要再挑起战争,那就等着反德同盟成立吧!
欧洲各国不会允许欧洲出现一个战争狂人来影响欧洲的和平。
法国代表的第二笔则画在了西非的内陆地区,西非是法国在非洲殖民地大本营,法国人自然是要扩大西非殖民地的。
在英法德之后,塞维尔也在这张地图上画下了属于奥斯曼帝国的颜色,把今肯尼迪和乌干达纳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第一个动笔的英国代表格兰维尔在见识到各国代表的圈地能力,顿感自己开始的行动太过于保守了。
于是,格兰维尔又拿起笔在地图上圈了几下,正是这几笔直接让今坦桑尼亚、纳米比亚等地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看到各国代表都在圈地,奥地利首相安德拉斯也是心潮彭拜的在地图上圈下了一块土地——马达加斯加岛。
随着几个大国代表圈地完成,地图上无主的土地已经所剩无几。
法国拿走了土地面积最大,英国拿走的人口数量最多,奥斯曼确定东非殖民地的主权,德国获得了一块足以立足于非洲的殖民地,奥地利帝国也凭着马达加斯加岛加入了殖民游戏。
只是,这就难为了前来参会的小国代表们,大国们吃的嘴角流油,而留给小国的连骨头都算不上。
现在这幅非洲地图上,象征无主之地的灰色土地只剩下撒哈拉沙漠,可以说伊斯坦布尔会议断绝了小国在非洲殖民扩张的道路。
在以前,没有划分非洲的时候,小国还可以加入这场殖民竞争。
但是如今势力范围都划分好了,小国一旦选择加入殖民竞争,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面对这块土地的主人。
英国、法国、德国、奥斯曼帝国可都不是好惹的主!
不过,很快小国的代表们就发现了一个bug——大国之间的势力好像并不都是划分好的。
比如在摩洛哥地区,法国、德国、西班牙都圈了地;再比如西非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非地区法国和英国划分的势力范围交错,马达加斯加同时被奥地利和法国宣称。
第一个在会议上发现这个问题的人正是比利时代表。
比利时在欧洲算的上是一个新兴国家,比起其他的小国,比利时缺少了底蕴。
像葡萄牙和荷兰,虽然这两个国家没有在伊斯坦布尔会议上划分到土地,但是由于葡萄牙和荷兰本就是老牌殖民国家,即使没有获得新的殖民地,也能够吃老本。
而比利时这样的新兴国家就不能够吃老本。
因此,比利时代表在看到比利时被排除出瓜分非洲的队伍后,立马想出了浑水摸鱼的主意。
比利时代表在大国代表们画完之后,直接拿起笔在局势最混乱的西非地区圈了块地。
比利时代表的想法很简单,西非那么大,即使法国和英国圈下了土地,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全部殖民。
既然如此,那比利时就抢占先机,专心殖民一块地区,等法国和英国回过神来的时候,这块土地早就变成比利时的了!
比利时代表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代表的主意,尤其是意大利代表,在看到比利时代表的行动后,意大利代表也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
意大利代表在摩洛哥、加蓬、马达加斯加圈下土地,也准备加入到这场殖民混战中。
随着最后一笔落下,伊斯坦布尔会议上持续了三天的漫长的分赃环节酒到此结束。
原本整洁的非洲地区,此刻上面被欧洲的政客们画上了不同颜色的横横杠杠。
虽然有不少地方的横横杠杠是重合的,但是地图上大部分地方只有一个颜色,争议地区只占非洲大陆总面积的百分之十五不到,大部分地区都已经确定了主人。
分赃环节结束,这场伊斯坦布尔会议也随之进入了倒计时,各国代表们在联合发表完伊斯坦布尔宣言后,便纷纷离开伊斯坦布尔,结束了这场会议。
塞维尔也在伊斯坦布尔会议结束以后,向穆拉德汇报了会议的相关事宜。
穆拉德在听到比利时代表想出的浑水摸鱼的办法后,忍不住赞叹道:“比利时人的意志还真的坚强。”
原以为提前瓜分非洲的会议就可以把比利时人提出局,没想到比利时人居然能够逆境翻盘,找到了新的获得殖民地的办法。
不过,穆拉德也仅仅是对比利时人赞叹了一句而已。
比利时人的想法很好,只是比利时人能不能守住殖民地倒是一个问题。
毕竟,原时空比利时人能够获得刚果,更多的是得益于大国之间的相互妥协,这才便宜了比利时人。
如今比利时加入这场殖民竞争,比利时就是大国们的敌人,那大国们可就不会再因为妥协而把一整块殖民地送给比利时了!
......
伊斯坦布尔宣言对于整个欧洲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几乎在伊斯坦布尔宣言发表的第二天,欧洲各国的报纸们便纷纷鼓吹起了伊斯坦布尔宣言。
有的说伊斯坦布尔宣言解决了欧洲的纷争、有的说伊斯坦布尔宣言将会给非洲带去文明。
更有的说随着伊斯坦布尔宣言的发表,欧洲各国政府会加大对非洲殖民地的投入,大家快殖民去非洲吧!去了非洲就能发家致富!
前两个报纸的支持者不明,但是最后一个报纸的背后要是没政府的影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