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奥属东非殖民军
可乐不加冰块2025-09-01 20:543,024

  与欧洲的喜庆不同,当伊斯坦布尔会议的内容传到美国时,美国人的报纸用最酸溜的语气报道了这场会议。

  可是美国除了能够用报纸讽刺一下欧洲人以外,还能够干什么呢?

  本来欧洲人就瞧不上美国这个暴发户,但基于美国的实力,还是愿意给这个暴发户一丝目光。

  但在美国南北战争以后,由于欧洲各国的干涉,看似统一的美国早就一分为二。

  光是南北的内部消耗就耗光了美国政府的全部精力,美国政府哪里有功夫再去管理外部的事情。

  当然,美国内部的有志之士也有想过弥补南北之间的裂痕,但是受制于种种现实原因,最后都不了了之。

  想要弥补美国南北之间的裂痕是一个绝对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血仇。

  在南北内战期间,北方军队可没有少屠杀南方人,南方军队也没有少屠杀北方人,这都是实打实的血仇。

  对于那些经历过南北战争的美国人来说,他们绝对有亲戚死在了对方的手中。

  要想消除这份血仇,至少需要一代甚至两代人的时间来完成!

  其次就是南方的权贵们品尝到了独立的好处,在以前南方州不仅需要向华盛顿政府缴纳出口棉花的关税,还要购买来自北方昂贵的工业品。

  但是现在,由于南方组建了独立的里士满政府,因此南方州不再需要向华盛顿政府缴纳出口农产品的关税。

  同时,南方州也增加了选择,不需要再购买北方昂贵的工业品,而是可以从欧洲进口种类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工业品。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十九世纪,大西洋不再是掣肘美洲和欧洲贸易和交流的天堑。

  从大洋彼岸英国港口出发的轮船,只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就可以抵达美国的港口。

  因此,能买便宜好用的欧洲货,为什么还要去买仿造低劣的美国货呢?

  不仅是欧洲人歧视美国人,美国人自己也歧视自己。

  十九世纪的美国不是二十世纪的美国,在十九世纪,崇洋媚外就是美国社会的风气。

  因为这些原因,即使美国内部有人想要修补南北之间的关系,但也阻止不了南北之间渐行渐远。

  也许等到南方里士满政府下定决心彻底和北方脱离时,就是第二次南北战争爆发的时间。

  ......

  1873年1月10日,奥属东非首府马萨瓦。

  距离伊斯坦布尔会议已经过去了数月的时间,伊斯坦布尔会议对欧洲的影响不大,但是对欧洲各国在非洲殖民地的影响非常大。

  在伊斯坦布尔会议之前,每个月来到奥属东非的移民大约在五百人左右,而在伊斯坦布尔会议召开以后,每个月来到奥属东非的移民飙升至一千五百人。

  这段时间也是奥属东非政府最忙碌的时间,每天登记新的移民信息和安排新的移民就足够奥属东非的公务员忙到天黑了。

  这点就连号称吝啬总督的辛克帕夏都看不下去了,打算特别拨出一笔资金用来扩大奥属东非的公务员数量。

  1月10日这天对马萨瓦来说是正常的一天,马萨瓦港口上的黑人搬运工正在码头上搬运货物。

  一艘悬挂着奥斯曼帝国国旗的蒸汽轮船此刻正缓缓靠岸。

  ‘砰’

  随着一声闷响,这艘悬挂着奥斯曼国旗的蒸汽轮船停靠在了马萨瓦港口的码头。

  驻守在港口的奥属东非公务员看到着熟悉的船只,马上就知道这是又一艘新的移民船抵达了奥属东非。

  两名奥属东非的公务员拿起登记的文件就向这艘刚刚靠岸的轮船走去,等两人来到轮船放下的舷梯处时,预想中的人潮汹涌并未出现,而是一位穿着奥斯曼陆军军服的上校军官在两名陆军士兵的拥簇下走下舷梯。

  两名奥属东非的公务员在看到这位称作移民轮船的上校军官时,先是呆愣了一下,紧接着马上反应过来,对走下船的上校军官敬礼道:“贝伊大人!”

  被两名奥属东非公务员称作贝伊大人的上校军官阿尔帕伊随意的回了个军礼,然后对这两名奥属东非的公务员说道:

  “我是从伊斯坦布尔来的特派员阿尔帕伊上校,现在我需要一个人带我去见辛克总督。”

  听清阿尔帕伊的要求后,其中一名奥属东非的公务员回道:“是,贝伊大人,就由我带您去吧。”

  阿尔帕伊点了点头,接着便跟随这名主动开口的奥属东非公务员离开马萨瓦的港口,前往奥属东非总督府面见总督辛克。

  很快,阿尔帕伊乘坐着马萨瓦政府在港口的通讯马车来到了奥属东非总督府,然后在总督府秘书处秘书的引领下进入辛克的总督办公室。

  “辛克帕夏,愿苏丹陛下能够为您带来安拉的庇佑!”阿尔帕伊朝辛克敬礼道。

  “愿苏丹陛下也能够给你带来安拉的庇佑。”辛克坐在桌子面前回了句。

  ‘愿苏丹陛下能够给你带来安拉的庇佑。’,这句极具政治正确的问候词目前在奥斯曼帝国,不仅是政府、军队之间的问候词,也是奥斯曼帝国民间的问候词。

  在这句问候词潜移默化的感染下,穆拉德似乎彻底和安拉联系在了一起,穆拉德就是安拉在人间的代行者。

  这番影响之下,穆拉德在奥斯曼帝国被神化是迟早的事情,只要穆拉德被神化了,那穆拉德将永远都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统治问题。

  毕竟,到时候反对穆拉德,就等于反对安拉!

  辛克在回复完阿尔帕伊的问候后,才接着说道:“阿尔帕伊上校,我已经从伊斯坦布尔的电报中知道了你的来意,我代表奥属东非欢迎你的到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需要一起共事了。”

  “是的,辛克帕夏。”阿尔帕伊点头道:“伊斯坦布尔给我的命令是在奥属东非组建一支殖民地军队,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需要您的鼎力支持。”

  辛克和阿尔帕伊之间的对话并无上下级的关系,此前说过,由于奥属东非的特殊位置,奥属东非总督只拥有政治权利而不拥有军事权利。

  所以前来组建奥属东非殖民军的阿尔帕伊虽然军衔比辛克(奥斯曼帝国的总督一般也拥有军衔)低,但是两者并非上下级关系。

  辛克无权指挥阿尔帕伊,能够指挥阿尔帕伊的只有位于伊斯坦布尔的陆军总参谋部。

  “当然没有问题,我是苏丹陛下任命的奥属东非总督,苏丹陛下下达的命令我都坚决支持!”辛克毅然说道。

  阿尔帕伊见辛克回答的如此果断,也就不再担忧什么。

  辛克吝啬总督的名号虽然叫的响亮,但是总不至于吝啬到公然违反苏丹陛下的命令吧!

  阿尔帕伊来到总督府面见辛克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告诉辛克自己来了,另一个是试探辛克对于组建奥属东非殖民军的态度。

  目前看来,阿尔帕伊不虚此行,两个目的都充分的完成了。

  在离开总督府后,阿尔帕伊便马不停蹄的在马萨瓦挑选起自己组建奥属东非殖民军的骨干。

  从伊斯坦布尔来到奥属东非之前,阿尔帕伊就获得了陆军部和陆军总参谋部的联合授权,让阿尔帕伊和自由在奥属东非的陆军军队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才。

  而马萨瓦作为奥属东非的首府,这里驻扎了整个奥属东非最多的军队,足足一个步兵团驻扎在马萨瓦,这让阿尔帕伊有了足够的挑选对象。

  经过为期一周的选择,阿尔帕伊组建奥属东非殖民军的骨干团队基本上组建完成。

  阿尔帕伊一共从驻扎在马萨瓦的步兵团中挑选了十七名军官和一百三十七名士兵。

  不对,应该称呼这些士兵为前士兵,在被阿尔帕伊挑选中时,这些士兵就自动升为了奥属东非殖民军的少尉军官,其他的军官也都自动往上升了一级。

  毕竟,阿尔帕伊把这些官兵从光荣的奥斯曼帝国陆军调入殖民军队,总要给他们一些好处。

  而升官就是给他们最好的补偿,即使对加入殖民军有多少不满,在升官和成为军官面前,那这些不满都不值一提。

  阿尔帕伊在马萨瓦整理好自己的军队,随后便率领军队启程前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阿尔帕伊准备建立的奥属东非殖民军虽然挂有奥属东非的头衔,但是实际上伊斯坦布尔并不打算在奥属东非成立这支殖民军,而是打算在埃塞俄比亚成立这支军队。

  由伊斯坦布尔提供武器、奥属东非出钱、埃塞俄比亚出人,三者共同成立这支殖民军。

  然后伊斯坦布尔享有指挥权、奥属东非获得命名权、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政权获得这支军队的保护,三者又能从中互利互惠。

  当然,伊斯坦布尔要成立这支奥属东非殖民军还有更深层的目的——提前武装埃塞俄比亚人,然后时刻准备把他们送上欧洲的战场!

继续阅读:第三百六十八章:抵达亚的斯亚贝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1861拯救奥斯曼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