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冲突
萧珩昶2021-05-25 21:173,079

  “如你所说,这个谢凉珩,果然是一个妖女啊。”殷皇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个自然,这个谢凉珩,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呢。”孙丽躺在殷皇的怀中,撒着娇说道。

  “来人啊,把那个妖女给我叫过来。”殷皇说道。“是。”一边的侍卫急急忙忙的来道太子府。

  谢凉珩一夜未睡,她眼眶红红的坐在桌子边,眼神有一丝疲惫和呆滞。早晨的空气,实在澄鲜得可爱。太阳已经升高了,但它的领域,还只限于房檐,树梢,山顶等突出的地方。山路两旁的细草上,露水还没干,而一味清凉触鼻的绿色草气,和入在桂花香味之中,闻了好像是宿梦也能摇醒的样子。初春的清晨,湿润润的风轻轻地扫着,从破着的玻璃窗外穿了进来,微微地拂着一切,又悄悄地走了。淡白天光,也占据着每个角落,给这个空旷旷的太子府涂上了一层幻梦的白颜色。

  “小主。”秋月进来的时候,谢凉珩才猛然抬起头来。

  “秋月,怎么了?”谢凉珩抬起眼睛。

  “是殷皇突然下诏,让您进宫。”秋月担心的说。

  “殷皇?”谢凉珩不明所以。

  “是啊,小主,我听说,楚国那边提出的条件,就是让您去楚国,这样他们才会将两位皇子的消息告诉我们,楚国实在是太过分了,竟然让小主去楚国充当人质,他们凭什么这样做······”秋月的话还没说完,谢凉珩已经瞪大眼睛站起来。“真的吗?这是真的吗?”

  “什么,小主您怎么了?”秋月被谢凉珩反常的样子吓了一跳。

  “我真的可以去楚国了吗?”谢凉珩此时做想做的事情,莫过于楚国,赶紧见到殷暮云,她一直苦于没有去楚国的办法,谁能想到现在竟然机会找上门来。

  ”小主,您竟然还期盼着去楚国吗?殷皇现在实在利用您啊。“秋月不接的说。

  谢凉珩笑了笑不说话。

  “小主,您可知道西施的故事?”秋月冷下了脸,她不知道自己一向聪明睿智的小主,为什么突然变得麻木起来。

  “我自然知道。”谢凉珩一边梳妆,一边侃侃而谈。

  “西施,本名施夷光,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她自幼随母在江边浣纱,故又称“浣纱女”。吴国战争结束后跟随越王勾践,后被范蠡献于吴王,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绍兴诸暨,系一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绍兴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明姚绶诗云:“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无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谢凉珩吟唱道。

  “小主可知道,这个西施西施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与郑旦一起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乱吴宫,以霸越。西施世居越国苎萝。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苎罗山下临浣纱溪,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大夫文种献灭吴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与范蠡设计:“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国勘察美女。他来到苎萝村,遇到了郑旦和西施一对姊妹花。他爱郑旦,更爱西施,一次假面舞会的误会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爱上了这位范郎。然而文种的到来结束了这段芬芳缠绵的爱情,他将郑旦和西施带回会稽,教习歌舞,准备献给吴王夫差。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越王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由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

  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秋月问道。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说西施的结局?”谢凉珩淡淡的笑起来。“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愧疚自缢说。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被范蠡带走说。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被范蠡沉湖说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被吴人沉江说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被勾践沉江说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被越后沉江说,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沉江说”,典籍记载较早。离吴国灭亡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谢凉珩说道。

  “小主不觉得,今日的自己,就是这位下场悲惨,被人利用了一辈子的西施吗?”秋月愤怒的看着谢凉珩。

  “秋月,我与她自然不同。”谢凉珩看着秋月,笃定的说。“她不知道自己被利用,而我是甘愿被利用。”

继续阅读:193.辩论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谢氏嫡女是学霸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