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事成之后,我一定帮你攻打殷国,活捉太子。”楚王在信中说。
“好。”谢良珩看着楚王的信,点点头。君子一言,想来是驷马难追了。谢良珩愿意相信,这位楚王一定会给自己一个交代。
楚王的计划相还算周密,谢良珩将其中的步骤一步步记下了。
这一天,阳光明媚。楚星天恰好休息,于是他邀请谢良珩一同前去赏花。谢良珩欣然答应。
“王爷,您真的准备今天就和文君表达爱意啊?你真的不再想想了吗?”一边的侍从问道。“不用,我已经考虑的十分明白了,她就是我一定要找到的那个女子。”楚星天说道。
“王爷,可是你连她是谁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笃定?”侍从着急的说。
“我相信她。”楚星天淡淡的说。正在这个时候,谢良珩缓缓走来,乌黑如泉的长发在雪白的指间滑动,一络络的盘成发髻,玉钗松松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摇,长长的珠饰颤颤垂下,在鬓间摇曳,眉不描而黛,肤无需敷粉便白腻如脂,唇绛一抿,嫣如丹果,珊瑚链与红玉镯在腕间比划着,最后绯红的珠链戴上皓腕,白的如雪,红的如火,慑人目的鲜艳。漆黑的眸子深不见底,显得主人的城府深不可测,让人觉得好一个绝美又不失温婉的女子。
楚星天看着移不开眼睛,“谢良珩,你今天真的非常好看。”楚星天说道。
“王爷谬赞了。”谢良珩看着眼前的楚星天,淡淡一笑。
可惜了,无论如何,你今天都要去死。谢良珩心中恶狠狠的说道。
楚星天带着谢良珩走到花园里的时候,这里已经开着郁郁葱葱的樱花。谢良珩想起来记得第一次见到樱花开,一场春雨如约而至,将花瓣雨打风吹去。花期只有一周多,如此短暂,又如此绚烂。古人说:惜花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那些在春水中漂流的樱花,随着流逝渐渐被污淖陷渠沟。可惜,世间本无林黛玉,何处寻觅葬花人。花谢花飞飞满天,纵使有葬花的心,也实在不敢卖弄葬花的矫情了。 近看樱花,却是非常失望。樱花颜色深红,有点像单瓣的粉色桃花,但花朵却比桃花小,花形也不如桃花漂亮。不知是不是受了昨夜寒雨的欺凌,每一朵花儿都向下垂着,如受了气的小媳妇儿。
“良珩你看,多么美丽的樱花,有雪白的、粉红的,在微风中,时而相拥;时而在低声吟唱;时而又低头窃窃私语;时而又昂头哈哈大笑,这美丽的情景,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把这开心又美丽的镜头留下美好回忆!
你可知道,我曾经在雨中见过一次樱花。那日,雨蕴春意,飘飘洒洒,珞珈山也就显得格外的空灵。在樱园,在樱花大道上,满是撑着伞赏花的人。而我却瘦瘦的站在热闹的人群之外,心境如同这雨中的樱花,出奇的宁静与平和。不太久远的梦想。总能在这样的时刻,随着一片片雨,滑过樱花的边际,款步在我灵魂的阡陌。樱花,在纷纷的雨中。雨中的樱花,却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宁静成一种深刻的纪念,是的,在珞珈山的日子,当是我们最幸运的时光,心怀最纯洁的愿望。 再看那站在樱花旁边的桃花,美丽极了。它们在朝我微笑,远远望去,就像是天上的金红太阳,闪闪发光。雨后的桃花真香呀,使人一闻到它的芳香就心醉。好一句:“盈盈荷花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呀!”这些桃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有一簇簇的,有单独一个的,真是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呀!桃花像杏花,是浅红色的,它们每天都在争奇斗艳!”楚星天看着满园的樱花,笑着说道。
谢良珩不以为然的看着满园的花,这样的花朵,又有什么意义呢。
要做就应该做盛开的牡丹,牡丹,花开无声,花落无息,鲜艳的花瓣落入泥土,或被人踩在脚下,都只会在悄悄中幻化为一缕清香,落绕在玷污她的人周身。牡丹至花落都不肯枯萎,任凭萧萧的风雨将她引以为豪的花冠打落。那藏在中间的花蕊也会在风中写出最后一首用香馥谱成的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瓣瓣的落红孕育着下一个花期。
“良珩,你觉得呢?好看吗?”楚星天笑着问道。
“嗯,好看,十分美好。”谢良珩心不在焉的笑了笑,应付的说道。
“谢良珩·····我·····”楚星天认真的看着谢良珩。
“什么?”谢良珩抬起眼睛,真诚的看着楚星天。
“我喜欢你,喜欢你很久啦,在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已经深深的被你吸引啦,我想,娶你,纵然你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纵然你失去了以前的记忆,但是我还是喜欢你,我愿意照顾你,照顾你一辈子都可以,文君,你答应我好吗?”楚星天将早就准备好的东西拿了出来,看向谢良珩。
“王爷,这是什么······”谢良珩盯着楚星天拿过来的水晶。
“这是我好不容易寻找到的一枚纯度极高的水晶。”楚星天笑着说。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水玉、水精、水碧等。中国最古老的称法叫水玉,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 “ 千年之冰所化 ” 。唐代诗人温庭筠《题李处士幽居》写道:“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 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 多水玉 ”;“ 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 ”;“ 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司马相如《上林赋》曰: “ 水玉磊河 ” 。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 “ 其莹如水,其坚如玉 ” 的质地。
《山海经》中,水晶又被称作水碧: “ 又南三百里,日耿山,无草木,多水碧 ” ,郭璞注: “ 亦水玉类 ”。这种称谓常被文人所引用,晋代郭景纯《璞江赋》道: “ 鬼,水碧潜 ” 。水晶又有人称它叫玉瑛。《符瑞图》载“ 美石似玉,水精谓之玉瑛也。 ”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诗人屈原,同时也是有史最早提到水晶的诗句。
玉英,水玉都是水晶早期的别称。传说古时候赤松子曾服,以教神农并自己跳进火里焚烧自己登仙水晶,澄澈的机体,旷世的精灵。它蕴藏着天地间的灵秀之气,流泻着宇宙里的雄浑之韵,凝聚着文明古国的文化情节。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会唱歌的石头更能激发墨客骚人纵情吟唱水晶。石头,水晶,成为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个歌吟不息的对象,催法了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不朽诗篇。《山海经》《述异记》将水晶神化。《韩非子》,《太真外传》将水晶灵化。粗略统计,作为文化而言,历史上与水晶有关诗词有300篇,其中唐诗近百篇,宋词超百篇,金元明清至近代有百多篇。像屈原,司马相如,李白,杜甫,韦应物,王建,罗维李去了昆仑山,连炎帝神农的小女儿亦照此法服水晶入火自烧追随他而去。
未肯齐珉价,宁同杂佩声;任黄雀,亦欲应时明。
诗中“胜美玉”,“过冰清”,写出水晶的质地美,而“亦欲应时明”则描绘出水晶充满灵性的动态美,耐人寻味。罗维是有独特眼光,懂得水晶真谛,第一个称赞水晶超过美玉的伟大诗人。他的认识已被千年之后的科学理论所证实;以水晶为直接吟咏对象的诗篇还有:
诗中道出一段唐代由盛变衰的史实。玄宗末年,杨贵妃得宠,三姐妹并封为国夫人。他们养尊处优,奢华至极,仆人用水晶盘将珍馐佳肴端到宴席上,美人觉得没有口味,懒得动筷子。作为“诗圣”作为“史诗”,紫驼一段写饮食之精美,不空发议论,只尽情揭露事实,无一刺讥语,无一慨叹声,却使人于以外得之:此诗之善讽也。以史为鉴,这样的世道,这样的人物,国家不出“安史之乱”那样的大祸反倒不正常了。
只是正在这个时候,楚皇却出现了。
“皇上·····”楚星天看到楚王的瞬间,急忙将谢良珩护在了身后。“不知道楚王竟然也有空来这里赏花。”楚星天笑着说。
“这不是天气好吗?朕也出来走走。”楚王笑着说。“诶?你身后可是躲了什么人?”楚王看向了楚星天身后的谢良珩。
“啊,没有没有,皇上,皇上看错了。”楚星天笑了 笑,并且示意谢良珩赶紧离开。谢良珩早就已经和楚王计划好了,她象征性的跑了几步,就被楚王带了回来。
“摄政王真是害羞啊,竟然如此······我刚才可是都听到了。”楚王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