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这边,大皇子及太子默契分管两头,一个负责林县,一个负责梧桐村及郊外别院。
两边进展都十分顺利。
梧桐村村民感念太子,有人甚至在家中给太子立了长生牌位。
而林县,则更多人仰慕大皇子,赞大皇子拥有神药,是救世主。
建康城,皇宫。
皇帝收到太子已经痊愈,暂无性命之忧的奏折时,颇有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他这个儿子,命是真硬。
此外,太子还在奏折中提到,为不让父皇担忧,他很看重自己的安全。
层层防护之下,竟有人钻了空子,害他染上疫病,不能为父皇分忧。
身体的疼痛是一部分,太子更痛心的是,此人居心不良。
太子是陛下特意派去清除瘟疫,解救百姓的代言人,代表的是陛下和朝廷的脸面。
太子染上疫病,无法为君父分忧,太子无比惭愧。
他愧对父皇信任,暗中害他的人居心何在?
幕后之人简直是不把皇帝放心上,不把百姓放心上。
此举,是对皇帝和朝廷、大梁百姓的蔑视。
其心可诛!!!
皇帝看到加粗放大版的“其心可诛”四字,胸口一震,浑身血液逆流。
稍稍平复一下,他继续往下看这本一点没有太子往日风格的奏折。
奏折最后,太子表达了对父皇的惦念,问父皇这些日子身体如何?可有吃好睡好?
说他一切都好,让父皇不必担心。
待他将陛下的子民安顿好,就会回去好好孝顺父皇。
还有,太子还说了,林县虽小,却也有一些新鲜玩意,待他回来,一定给父皇捎上。
看着这些朴素的话语,皇帝心中虽觉奇异,却有一股暖流流淌。
父子二十年,他们从未对对方说过这些贴己话。
不知太子这次是不是在鬼门关走一趟,转了性子。
还是说,太子新找了一个负责文书的书吏。
皇帝如此想着,轻轻放下奏折。
当日下午,皇帝遣退众人,一个人待在殿中。
谁也不知陛下在里头做些什么,只知道,陛下出来后,面沉如水,派人宣大理寺丞觐见。
大理寺丞走出皇宫时,脚步都是虚的。
陛下让他调查太子被人暗害,染上疫病一事。
大理寺丞刚听到时,险些没昏过去。
谁这么大胆子敢害太子?
哦,除了那几位还有别的人选吗?
可,那几位也不是他一个小小大理寺丞能招惹的。
就算他把人揪出来了,陛下会秉公办理吗?
大理寺丞只恨今日没有告假,接了这个烫手山芋。
桑叶不知,她替太子写的奏折在皇帝那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此时她正兢兢业业,给太子磨墨。
是的,为了常来太子这里,她自告奋勇表示,她要为太子分忧,给太子磨墨,帮太子递书本、端茶倒水。
被抢走活计的王公公也不恼,且举双手赞成。
那份奏折就是桑叶亲自操刀写的。
她觉得,为了自己的安全,有必要修复一下皇帝和太子的关系。
这两父子心中都有情结,你不看我我不理你的,导致太子在朝中处境尴尬。
她作为太子奉仪,上次进宫就感受到了。
再说这次,太子病得快死了,皇帝不说请人来治,只把她们这些妃嫔赶来陪葬。
前几日,更是写圣旨批评太子,还说要送太子去庄子上。
林林总总,根本不像一个正常父亲。
太子写给皇帝的奏折呢,没有嘘寒问暖,只有冷冰冰的汇报,仿佛多写一个字就是浪费墨水。
桑叶脑子一热,就张口问:“殿下,不若让妾身替您写吧。”
“殿下忙了这么久,合该休息了。”
她前世报了书法班,模仿太子的字迹不在话下。
其实只是试一试,她说完后就在心里吐槽自己。
“嘿!你只是个打杂的,还想抢老板的饭碗呢?”
“写奏折,你咋不上天,跟太阳肩并肩捏……”
“刘能都没你能!”
谁知太子定定看了她一会儿,后启唇一笑,答应了。
答应了!!!
应了!!!
了!!!
那肯定好好发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