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兴六年五月,临安。
五月五日端午,这日中午午时正,吴凡宣布绍兴六年五月第一期大关扑关闭买扑通道,后面十几个还在排队的人都大声抗议,道来都来了,耽误不了喝盏茶的时间,哪有限时买扑的道理。
吴凡每人送两个粽子,抱歉道:“诸位客官,实在抱歉了。这大关扑遵循的就是公开公正,规则定了午时正关闭就必须关闭,戌时正开扑就必须开扑,必须丝毫不差。唯有如此,各位买扑之人方能信任大关扑店,方能放心买扑。”
众人听得虽心里认了这个理,但是嘴上却道那也不怕耽误这些时间啊。
吴凡笑着拱手道:“诸位客官可晚上来看开扑啊,下一期大关扑明日一早开卖。”
其实,这第一期大关扑的周期较长,从四月底开始到端午一共八天时间。而临到开扑的端午这日上午买扑的人最多,吴凡一上午就卖了五百多注。
买扑通道关闭后,吴凡一统计,第一期大关扑一共卖了三千两百一十二注。
吃过晚饭,御街上陆陆续续有人往大关扑店门口聚集。让吴凡没想到的是,差不多快到戌时开扑时,大关扑店的门口竟然乌压压围着几百人,人一直围到了御街中间去了。
这第一次开扑,来看的人竟然这么多,实在出乎意料。还好这一晚包括宋青鸾在内的所有清波门外店铺的人都来帮忙了,吴凡让人把店内的大方桌搬到店铺门口,然后把开扑机架上去,让围观的人能够看得见。然后吴凡在彩楼上亮起十二盏大灯笼,把这开扑机周围照得清清楚楚。
戌时一到,吴凡站在桌子上大声喝道:“戌时已到,开扑。”
只见那围观的人群黑压压地往前涌来,瞬间就挤得这方桌一节一节的往店里退去,那站在桌子上的吴凡立身未稳便一下摔到了人群中。吴凡没想到这扑民竟如此热烈,他还想着每期卖出三十万注,如是那样他这小小门店岂不是要立即爆炸。陈东平等人见此立即冲过来维持秩序,这场面大家在广而告之里虽也想到过,但真的要面对时大家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几个人就是站在桌子前面拼命地把大家往后推,但后面的人群一层一层涌上来,他们几个人哪里推得动。吴凡立即爬将起来,复又跳上桌子,大声喝道:“诸位,诸位,请大家站着别动,站着别动。请后面的人往后退一步,只有大家都往后退,才有地方开扑。请大家往后退,别拥挤。”如是反复喊了几次,又在陈东平等人的疏导下,这黑压压的人群方才往后退了退。
按照原先制定的流程,吴凡请人上来检查开扑设施。话刚出,下面齐刷刷的举起来手,都大声喝道我来。甚至有人不待确定,直接就跳上了桌子。吴凡就近选了三位上台一一检查了彩球,开扑机,并当场大声确认没有问题后又找了一个小女孩上来摇扑。
彩球倒入木桶,拉开封口闸,随着小女孩摇起手柄,第一颗彩球“当”的一声落入铜盘。没等吴凡大声宣布,桌子边就近的人就大声含了出来“十二”。人群中一阵欢呼,盖过了桌子上吴凡大声喝出的“十二”。然后陈东平在旁边的一张大红纸上,写上“十二”。
彩球依次滚动,后面陆续落入铜盘的是:七、二十、二、十三。当这最后一颗球落盘时,人群立时轰动起来,纷纷呼叫着自己中了几等扑。这大关扑绍兴六年五月第一期的开扑结果就出来了,吴凡站在桌子上大声宣布结果为:二、七、十二、十三、二十,五球全中者为一等扑一万钱。
只听人群中一声惊叫:“一等扑,一等扑,我中了一等扑。”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妇人,手中高举着扑票往前边挤边喊。
吴凡忙将此人请上了桌子,然后一一核对了扑票和登记,然后大声宣布一等扑领扑,并用托盘端上十串共一万钱,然后一串一串挂在了这妇人的脖子上。桌子下众人看得又是一片惊呼,道真的可以扑中一万钱呢。那些中了二等扑三等扑的也在下面激动地大喊着要领扑,吴凡大声道三十日内可随时领扑。
其实,这第一期一共才卖了三千多注,根本没有开出一等扑来。那中得一等扑的妇人其实是吴凡安排的,是陈东平的娘子。他这样做自是为了吸引扑民的关注,只有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一等扑领扑场面才能进一步证实这大关扑的真实性。
撤了开扑机、桌子,那些中扑的人都排起了长队领扑,当场的都要立即领扑,哪里愿意过几日来领。那些没中扑的也都围在店外有点依依不舍,甚至不停地询问下期如何购买。
这一日,众人一直忙到三更方才关门歇业。吴凡一算计,各等扑金加上送的粽子及各项开销,这第一期不但没赚还倒贴了几千钱。当然这些对现在的吴凡来说都是小钱,但是再小的钱如果只亏不赢,那这生意也是不能做的。不过,这只是第一期,亏钱倒贴那是必然的。其实吴凡已经做好了连亏两月的准备,如果店铺的两月租期到了,大关扑还是没有扭亏为盈那就直接关门歇业。
对于这第一期的各项表现,吴凡心里盘算着,总结着。首先,总体上是达到预期的。而且临安扑民如此热烈是超乎预期的,证明这买扑票的生意是很有市场需求的,也一定能够做大的。其次,困难度也是超出他想象的。由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手段的限制,扑票的登记、核对领扑等工作的量非常大,这一晚现场领扑的也就不到一百人,他们七八个人却忙了整整一晚。这若要是扩大十倍、百倍,那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吴凡现在才发现,为什么宋人这么好赌,却没有发明扑票这种东西,不仅仅是意识上的,也许更多是技术上的。不是不能解决,而是成本太高,不值得。因此,摆在吴凡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关门歇业,第一期便也是最后一期。要么解决技术上的问题,将庞大的工作量压缩,让买扑、领扑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吴凡一夜未眠,在床上辗转反侧。其实九儿并不能理解吴凡为什么要做这大关扑,她根本看不懂吴凡写在纸上的概率数字,她觉得做这个生意哪里会有绘制图册赚得多。她也看到了今晚现场拥挤,大家忙碌的样子,也听到了不赢反亏的结果。听着吴凡翻来覆去的声响,她忍不住道:“官人,何苦如此辛劳,家里如今钱都花不完,那关扑生意不做如何?”
吴凡道:“不是这关扑生意有多辛劳,只是我低估了这九百年的时间,低估了这时间差异所带来的的技术鸿沟,低估了这技术鸿沟所带来的工作量。如果能解决这扑票防伪的问题,那这生意就简单了,就没这么辛劳了。”
九儿道:“那扑票看着不就和便钱会子差不多,那便钱会子倒没听说有多少人造假作伪啊。”
九儿的这番话倒是提醒了吴凡,但是当初他在设计扑票的时候就曾仔细研究过这时代的纸币,看看朝廷是如何防伪的,可他却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不过九儿说没听说有多少人造假,他倒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道:“这便钱会子造假应该不难啊。”
九儿笑道:“不是官人低估了九百年的差异,是官人高估了这时代人的手段吧。官人看那便钱会子上密密麻麻的,那么复杂,造假当真那么容易呢。”
吴凡听得立马翻身起床,点了灯,找来一张便钱会子仔细端详。那薄薄一张纸上的确密密麻麻的,有复杂的图案、花纹,有大大小小的字体,但是这真要是复制也不难吧,为何就没有多少人造假呢?难道真的是怕了朝廷的禁令?
第二日一早,吴凡解决的第一件事便是开扑的场地之事。昨晚现场的经验告诉他,他要想把这大关扑做大,做到每期几万,几十万的销量,那他必须要有个合适的开扑场地。这个场地既要能确保安全,又要能让大家看的清楚,不会产生质疑。
吴凡又一次去找了林涂,因为他看上了林涂的春晓楼。这春晓楼就是开在御街上,离他的大关扑店不过三百步距离。春晓楼高三层,直面御街,门前十分开阔。若是在这春晓楼的三楼临街走廊上开扑,那便是一举解决了开扑场地的问题了。
林涂见吴凡又来拜访自己,笑道:“听说昨晚吴待诏又是做了一门惊人的生意呢?”
吴凡笑道:“在下也正是为此事而来呢。”
然后吴凡将使用春晓楼开扑的事情和林涂细细说了,林涂自然是一口答应,这也没什么为难处,况且二人已如此之熟。倒是吴凡一句话让林涂有些哭笑不得。
吴凡道:“这次合作使用春晓楼都是免费的,不收春晓楼的钱。”
林涂笑道:“使用我春晓楼自然是要给我春晓楼钱,难道我还要倒贴钱不成?吴待诏想必又有何奇思妙想?”
吴凡笑道:“昨晚我大关扑店开扑,现场有近千人围观,若在春晓楼开扑想必远不止这些人。林公,想一想,这么多人每个月六次围在你春晓楼,意味着什么?”
林涂那是经商多年,头脑十分灵活的商人,吴凡如此一提,他立马恍有所悟。
吴凡不等他开口,便笑道:“广告,广而告之,这临安城里人每月固定六次要口口相传一遍春晓楼如何如何。届时,怕是这临安城几百家酒楼都要抢着让大关扑店去他们家开扑呢。”
林涂听完哈哈大笑,道:“老朽经商多年,从未遇到如吴待诏这般头脑灵活,思维超越之人。那如此说来,老朽可不能让你跑了。”
吴凡从林涂家出来,马不停蹄转去了一家雕版铺。这家雕版铺子很小在一个小巷子里,铺子的店家就是雕版师傅,一个姓秦的五十出头的老师傅。之前吴凡印制传单、扑票都是经过陈东平介绍找到他做的。这师傅以前木匠出身,尤其擅长家具雕刻,以及制作各种小玩意。他从小喜欢木匠活,特别爱钻研雕刻,如果按九百年后的标准,他的水平至少算得上雕刻工艺美术大师。他本是山东人,自从南渡之后便在这杭州城开了家小小雕版铺为生。
吴凡现在和老秦很熟,一是因为之前做过几次生意,二是因为老秦和陈东平很熟,知道吴凡是陈东平的老师及东家,所以就更加亲近一些。
吴凡进了铺子就递了一张便钱会子给老秦,道:“秦丈,能伪造么?”
老秦接过会子吓了一跳,忙笑道:“说笑呢?别说造不了,能造老朽也不敢造。”
吴凡笑道:“自是玩笑。在下是想知道为何没人造假。”
老秦道:“也不是没人造,早年间的确是有人造假,不过一出来被朝廷抓了,最后砍了十几颗头,从此就再也没听过有人造假了。”
吴凡奇道:“为何一出来就被抓了?”
老秦道:“这造不成一模一样,自然容易被人发现。”
吴凡道:“这不是很简单么,以秦丈的技艺都能作出一模一样的啊?”
老秦笑道:“这手上的技艺,就算是同一人做的,也做不出一模一样的事物啊?加上这上面密密麻麻的,谁有本事做成一模一样?”
老秦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吴凡恍然大悟,他一直被自己的时代背景给框住了。他是电脑时代的人,在他的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印象就是造假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模一样的,防伪技术都是十分高端顶尖的东西。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的技术差距本身就是一种防伪,这便钱会子稍微做得复杂一些,就更不可能有人雕刻出一模一样的模板来,就算造出了假,如果被有心人一比对,自然真假立现。
吴凡当场做出了一个决定,他决定把老秦挖走,每个月给他十五贯工钱,让他给自己做工,做雕版,做木匠,有啥做啥没啥闲着工钱照领。老秦自然听得乐不可支,他在这小铺子里扣除房租,一个月也挣不了七八贯,十五贯翻倍工钱当然巴不得立马走人。吴凡让他收拾收拾,今日就去广而告之报到,他要让他立即展开工作。
吴凡回到大关扑店的时候,门口已是人山人海,排队购买扑票的人从店里一直排到御街上还拐了好几个弯。店里原先只是安排了两个广而告之的画工过来帮忙,没想到买扑票的人如此之多。吴凡立马让人快跑到清波门外,把广而告之里的其他人全部调来。
这一日,加上吴凡一共七个人,不停地收钱、登记、发票,从早上开店一直忙到二更天,门口买扑票的人才渐渐地散了。这一日一共卖了四千三百八十注扑票,七个人也都累成了狗。
这扑票登记的方式必须改掉,否则钱没赚到,人会累死。吴凡连夜设计了新的扑票雕版,就是在原来扑票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增加更复杂的图案,增加期号。还有,直接把二十三个数刻上去,以后不用填写,直接勾选,一注一票。然后,吴凡决定每期让老秦出一个新版,随机改变扑票周围的数字与字母组合,以及扑票中间二十三个数字的排列顺序。而这样一个复杂的雕版,老秦需要四天时间才能完成,若是让别人仿制,没有六七天怕是做不出来。这样,便也起到防伪的作用。这还不算完,吴凡决定每张扑票的投注号码采用特殊颜料勾选,而且每期颜料不同,这样又让造假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第二日一早,吴凡便让老秦开始日夜不停地开工雕刻,务必要在下一期使用上最新的扑票。
五月十日午时正买扑通道关闭,这一期一共卖了二万一千三百二十一注,收钱二十一万三千二百一十钱,也就是二百一十贯。
春晓楼三层临街走廊上那全身通红的开扑机早早便摆放了上去,楼下来来往往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晚饭过后,御街上陆陆续续,三三两两,拖家带口的临安百姓都朝着这春晓楼围过来了。慢慢地,春晓楼前被围得水泄不通,密密麻麻都是人,估摸着该有三四千人。
戌时正,吴凡站在三楼的走廊上用他新制作的大喇叭。这个喇叭是他请铁匠用薄铁皮打造的,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那种扩音器。吴凡用大喇叭大声吼道:“戌时正,绍兴六年五月第二期大关扑,开扑。”
流程还是一样,请人检查,请人摇奖,最后彩球一颗一颗落入铜盘。楼下也自是一阵阵轰然,最后结果出来自是有人尖叫,有人叹息。这一次是真的开出了一等扑,把这人请上来,这次不但披挂上十串铜钱,还额外披挂了一串花环。这中一等扑的人脖子上挂着铜钱、花环,站在春晓楼三楼的走廊上向着下面几千人招手,那场面实在太过于魔幻了。
这第二期,一共开出一等扑一注,二等扑四十九注,三等扑九百四十五注,一共支付扑金八万一千七百五十钱,获利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