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还是那样,宋青鸾依然坐在那张桌子边,低垂着头,默默无语。
中午九儿和小橘送午食来时,见那宋青鸾还在等待,不禁都相互看了彼此一眼,那眼神即充满怜惜,又十分复杂。
九儿放下食盒轻轻走了过去,她坐在了宋青鸾的对面。她道:“宋娘子,妾身乃非凡的妻子。”
宋青鸾忙起身向她微微一福,道:“娘子,妾身有礼了。”
九儿道:“听闻宋娘子琴棋书画皆颇为精通?”
宋青鸾道:“只是会些,为生计勉强娱人而已。”
九儿道:“如娘子这般艺貌双全,当不愁寻个良人,何苦来此做个画工呢?”
宋青鸾道:“妾身本出自书画世家,自幼酷爱绘画,痴迷绘画,只有沉浸在这绘画当中妾身才能忘了这世间的痛苦,寻得一方安静。自从见了吴待诏的画,妾身便再也无法忘怀,想着若是哪天自己能画出这般凝固时间的绘画,那此生也是无憾了。”
九儿道:“这绘画当真那么重要么?”
宋青鸾道:“这画,重要,也不重要。无非就是一张画,一门技法,不去学它,不去想它自也是不会死,自然便不重要。但妾身不想,不想再强颜欢笑,不想再过那任人安排,任人摆布的生活。妾身想自己安排一回,做自己喜欢的事,只为自己颜,只为自己笑。因此这画也便重要了。”
九儿道:“娘子寻配个良人,不也是离了那强颜欢笑,任人摆布的生活么?”
宋青鸾道:“被人买回家为妾,真的就不用强颜欢笑,任人摆布么?还不如在那露华楼里,至少还可选择,还可拒绝。”
九儿没有说话,她知道宋青鸾说的是对的。被人买回家为妾,也许和那青楼妓馆的唯一区别,便是取悦于一人,还是取悦于众人。碰到好人家还好,若是不好的人家,倒真还不如在那露华楼,尤其对她这头牌行首而言。
宋青鸾见九儿没有说话,便又道:“娘子,妾身只想为自己活一回。”
九儿看着眼前这位冷若冰霜的美艳女子,她是那么平静而坚定。这位女子和自己年龄相仿,她的身世又何尝不和自己差不多呢?只不过自己幸运多了,和爹爹逃了出来没有被充到教坊,后来又遇到了官人。但是她说的为自己活一回的话,何尝不是天下女子都有的想法,可是又有几人敢做,又有几人能做到?
九儿道:“宋娘子想必也是饿了吧,一起过去用些午食吧。”
宋青鸾道:“多谢娘子了,妾身还不饿呢,妾身只是等吴待诏答应。”
九儿笑道:“娘子既然要成为这里的画工伙计,不吃饭如何干活?”
宋青鸾听得此话先是一愣,随即眼睛便闪烁这光芒,脸上也显出了难得的丝丝笑容。
九儿又笑道:“娘子先坐着,我让官人来请你。”说完便转身回去了。
小橘和吴凡已经将食盒里的饭菜都端了出来,摆好了等九儿过来吃饭呢。
九儿走过来对着吴凡笑道:“官人,妾身私自做了个主张,现向官人请罪呢?”
吴凡笑道:“何罪之有,说来听听。”
九儿笑道:“妾身替官人答应了那宋青鸾为此处画工。”
吴凡胸口那一块压着的石头终于被九儿拿掉了,他突然感觉无比轻松舒适,他高兴,但又不能高兴。他故作惊道:“娘子,她可是青楼女子。”
九儿笑道:“人家已脱了籍,已是良人。”
吴凡道:“可这女子放在店铺里做工合适么?”
九儿道:“官人可是说过男女平等,男子能做得女子也做得啊?”
吴凡道:“可这美貌女子放在这里,娘子,安心么?”
九儿道:“官人若是想,这天下貌美女子何其多,在这里或那里,又有何区别?妾身自是相信官人的呢。”
吴凡微笑着看着九儿,他没有说话。他知道,其实九儿说的是对,在这时代,男人若想纳妾,女人是很难阻止住的,他真要想,九儿还真拦不住。但他告诉自己,不会,自己永不会纳妾。
九儿又道:“官人若是同意,便去请了宋娘子过来一起用食吧。”
吴凡点点头便走向了宋青鸾。
见吴凡走了过来,宋青鸾忙起身微微一福。
吴凡道:“饿了吧?过去用食吧。”
宋青鸾道:“妾身还不饿呢,妾身等待诏的答复呢。”
吴凡道:“来我这里可是要签三年的契约,三年内不能离开,工钱可也是比不得那露华楼的赏钱。”
听得此话,宋青鸾自是十分欣喜,她道:“青鸾自是听老师安排。”
吴凡道:“那就先过来吃饭吧。”
宋青鸾便没有再拒绝,她这几日也着实饿得不轻。小橘拉她过来在自己身边坐下,吴凡把自己的碗筷给了她,自己又拿出茶盏和画笔当碗筷。
一共十二人进入了最后的复试,这个数字远低于吴凡第一次挂出招牌时的预估,但又高出第二次挂出招牌时的想法。他觉得在这个科举兴盛的时代,估计很难招到会段文识字的年轻人,也因此他在面试时,便没有再提年龄的限制。但出乎他的意料的是,这最后的十二人里,竟有一半是二十岁内的年轻人,这些都是原本读过些诗书的,但因国破家亡导致流离失所,南渡逃至这临安城里却身无任何可以谋生的手段,虽靠着原先的些许积蓄过了些年,但随着那铜钱只出不进,生计便也岌岌可危了。听得那些牙人关于写御真的待诏招收画工,便也打算弃了那科举的念头,过来试试运气。
吴凡把这十二人集中在镜花水月隔壁的画室里,还有宋青鸾,一共一十三人,所有人都坐在他定制的小凳子上,吴凡站在前面,就如同九百年后他毕业时招聘单位做宣讲一样,他给这些人做了一番宣讲。
吴凡道:“诸位之中有些是有绘画基础的,甚至技艺颇高,有些是没有基础的。请诸位记住,假若你愿意也能够留下来,请记住,忘记过往,从头学起。”
“在下教诸位学习这写实的绘画之技法,诸位便是我吴非凡的学生,诸位也便尊我一声师长。但是这师生关系仅限于这间画室,这间画室之外,这一排五间房子,其余四间都是店铺,若诸位考核通过便可以升入店铺做见习,做画工,甚至做主管,画师。而进了这店铺,诸位与我便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而又多了层伙计与东家的关系。”
“先要说明,诸位若能留下来,需与我签署为期三年的契约,三年内不得离开,除非被我逐出此地。三年后,诸位便是自由之身,可以离开,也可以留下来继续工作,这需要你我双方共同选择。”
“说到这里,诸位肯定想问这三年到底做什么?工钱给多少?”听到此话,下面的人均都发出会心的笑声。
吴凡继续道:“诸位出来就是赚钱养家的,在下也一样,所以我能理解诸位的心情。所有签契约的人都统一进入这间画室,做学生,学生每月享两贯钱生活补贴。画室每逢三、六、九、十二月的二十八日进行升等考试,学生考试通过可以升为见习。学生一年内若无法升入见习,便需退出画室,解除契约。”
“若升为见习,便离开画室,入隔壁的广告铺子边学习边实际操作,见习每月享两贯钱生活补贴,两贯钱工钱,共计四贯。见习可以随时自主申请升等考试,考试通过即为画工,见习需在一年内通过考试,且一共有三次申请考试的机会,三次未过一样解除契约。”
“升为画工每月享八贯工钱,且视广告铺子盈利状况及个人表现,画工年底可额外领取奖金,奖金为一个月到十二个月工钱。”听到这里,下面的人下巴都惊掉了,年底最多能额外领取九十六贯钱,哪里会有这么好的地方。
“画工到头了么?没有,画工若为人本分,又善于经营,便可以升为主管。升主管不需考试,只需考察,由掌柜或东家考察确认,即,由我考察确认。何为主管?就是掌柜的意思,主管拿十五贯,另外铺子里的盈利百抽其一。”下面不禁一片哗然,十五贯外还抽利钱?真是闻所未闻。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主管。若不想当主管或不擅长当主管,也可以努力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画工每年有两次机会申请画师考试,考试通过即升为画师,画师入隔壁镜花水月坐馆,为人写真。画师和主管一样拿十五贯,百抽其一。”
“诸位,对这工钱,奖金,以及晋升制度是否清楚?”
下面的人均都纷纷点头。
“诸位感觉满意否?”
下面的人也均都微笑着点头。哪里能不满意呢?这宋朝,普通杂工也就每日一百钱,每月不过三贯而已。先前临安城里给吴凡翻修房子的技工每人每日一百五十钱,每月不过四五贯。就算那些店铺里的技术工种,如吴氏古今字画装裱铺的装裱师、宋天然写真馆的画工,以及那些为寺庙画画的画匠也都不过每日两百到三百钱,每月六到九贯。而吴凡连学生学习期间都给出两贯钱,成为画工更是给出八贯,另外还有年底奖金的诱惑。这哪里能不满意呢。
吴凡继续道:“诸位一定想问,这么优渥的待遇,那这里到底是做什么的呢?镜花水月自不必提,那是写真馆,要想坐馆可不容易。那广告铺子又是做什么的呢?说简单点,就是帮这临安城里大大小小无数家店铺做生意,怎么帮?比如有的店在偏僻的地方无人知道,如同这镜花水月,那广告铺子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比如有的店里物品卖不出去,那广告铺子就要想办法帮它把东西卖出去。至于想什么办法,如何想,那不是诸位现在需要知道的事情,等诸位成画工、主管才需要知道这些。现在,诸位要想的是,想不想留下来?能不能留下来?”
“现在,诸位若有疑问请提出来。”
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便道:“请问,需多久方能升为画工?”
吴凡道:“这要看诸位的天赋及努力,或许三个月,或许都过了时限也没能升为画工,那便需要解约退出。”
也就这一位,便无人再有提出问题。吴凡道:“那好,若有人不愿留下现在便可以离开了。”
这话一出,便见刚刚提问的那人就站起身来向着吴凡一揖,便转身离开了。也就是这么一位,便无人在动了。
吴凡给剩下的每人发了一张试卷,其实那也算不得试卷。上面其实就是参照九百年后公司的入职申请表的样式出的一张问卷,问题诸如姓名、籍贯、年龄、家庭状况、学习工作经历,以及一个问题:如何理解酒香不怕巷子深(限百字)?
吴凡出这张问卷其实只有两个目的,其一是掌握大家的状况,从而更好挑选年轻、生计压力适中的人。其二是辨析大家的知识文化水平。至于最后那个问题,是他以前应聘广告公司时被问到的问题,他想了起来便也就写了上去,其实他并没有指望谁能答出什么靠谱的答案来,毕竟这差了九百年。他之所以要写上这个问题,是觉得作为广告铺子,多少也得出个专业点的问题才对,至少得唬唬人。
收上来的问卷的确在吴凡意料之中,几乎都没答到点上,甚至有几人竟说酒的香味根本无法飘这么远,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有两份问卷却出乎他的意料。对于这个问题,一份竟是无字,从前面的字迹来看,此人应识不得几个字,那字写得比吴凡还难看多了。另一份着实让吴凡有些惊喜,写道:一家酒香何惧巷,众家酒香知有谁。
只区区十四字,吴凡看得吃惊不已,他当年应聘时写了一大堆字,虽写得深入,但哪有这十四字来的简练,直达真谛。若是再稍加阐述,便可成为标准答案了。吴凡想不到,这九百年前竟有如此见识的人才。他看了一下名字,陈东平,此人三十八岁,科举多年未中,南渡后一直帮人抄书为生,绘画上也有一定基础。
三十八岁的陈东平本应属淘汰之列,但他那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着实让吴凡十分欣赏,也就留了下来。另外还留了五人,均是二十岁以内的年轻人,最小也就十六岁。
加上宋青鸾,吴凡一共留录了七人。七人一一和吴凡签了契约,这份契约即参考了时下雇聘女使的卖身契约,又参考了九百年后的聘用合同,加之吴凡宣讲会上说过的晋升淘汰制度,就综合制定了这份契约。
签完契约,画完押,吴凡给大家排了先后。因宋青鸾最先被吴凡留录,她便成了大师姐。其余五人同日被留录,便按年龄大小排了先后。
吴凡同时定了画室的作息时间,每日巳初开课,学生需提前一刻到画室,准备上课事宜。正午休息,午食。下午未初开课,酉初放学,放学后需在大师姐的带领下打扫包括画室在内的所有五间屋子。这个作息时间换算成九百年后的时间,也就是朝九晚五。
另外吴凡买了些家具,把其他三间屋子进行了简单装置。画室隔壁这间,也就是最中间这间为广告铺子的店面,是接待客户洽谈生意的地方。最里面放着一张书案,书案里面放着一张椅子,这是给主管预留的位子。再往外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桌子,四张凳子,靠墙两边放着几张椅子、柜子。两面墙都是空白的,他准备等学生们学有所成,让他们画些作品挂上去,或者把广告铺子开发的产品挂上去。至于这室内的软装,他决定交给宋青鸾去布置。
再往里一间,屋子里放了四张长桌拼起来的工作台,每边可以坐四人,两头可以各坐一人,这个平台一共可以坐十人。这是工作间,是员工在里面进行创意、绘画、制作广告的地方。这也是会议室,是开会,讨论的地方。
最里面一间为员工吃饭、休息的地方。里面放了两张方桌,每桌设四张凳子。靠墙两边还放了七张柜子,每人一张,上面贴上自己的名字,用来放置各自的物品。
对于这三间屋子的管理,吴凡本来是想交给宋青鸾的,毕竟她是大师姐。但是看她那冷若冰霜又不谙世事的样子,他也就打消了想法,把钥匙交给了陈东平,包括画室。
还有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吴凡之前并没有仔细想,就是这些学生或未来的员工中午吃饭如何解决,这并不是个小问题,对于九百年后来的他觉得这个很重要,抓住员工的胃是最基本的。他本来的计划里是不包含吃饭的,所以学生学习期间他都每人每月发给两贯的生活补贴。但第一天开课就出现了问题,中午只有半个时辰的休息吃饭时间,有的学生就不敢回去吃饭,怕来不及,所以只好饿着肚子硬抗着。吴凡知道后立马去清波门里买了些点心过来让大家充饥,并同时宣布,从明日起画室免费提供午餐。学生听得此消息,都差点流了眼泪。吴凡知道,他们大多都是为生计愁的人,要不然年纪轻轻又识文断字何必到他这儿来当学徒。
九儿本来是想和小橘一起给大家做饭的,但是吴凡想一家三口加上七位学生就是十人,给十人做饭工作量也不小,他不想让九儿和小橘太过辛劳,也就没有答应。他联系了清波门里离镜花水月很近的一家食肆,这家食肆并不是什么大酒楼,有点类似于九百年后的快餐店,价格实惠,分量足。吴凡给学生们定了六菜一汤,三荤三素的工作餐,菜品每日更新,每餐一百二十钱,每日固定时间送达。
第二日学生们坐在一起吃着这热乎乎的三荤三素一汤的午食,真是感动到不行。要知道这七人都是习惯每日两食的,以往中午时也就吃点炊饼什么的,就算宋青鸾在那露华楼里中午也不过只是用些精细的点心。七人哪里想过每日里还能吃到如此丰盛的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