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着,摄像摇机器,想要寻找好的画面,搏几个可切入直播的镜头(直播是延时)。
万年风的脸,自然是最好的素材。拉近了看,正垂睫、绽唇宛若得道圣僧一样背诵经文。
为什么说像是圣僧?是因为他太年轻。道家自古就没有年轻的有名道士,名僧里年轻的就多了。而且他脸上写满的是慈悲,似乎佛才有慈悲。
原谅摄像的误解!他也确实工作负责、认真,没有心思听经文。
镜头不能下移,下面有敞开的“死”字、能破坏任何庄重氛围的钢盘、钢匙,还有黑衣上帝。
不能下,便只能上。风惜玉头顶是只遮住他后半个身子的黄伞。
摄像好心地拉远镜头,准备给借岀这伞的原主人打个广告。就看到伞顶停了一只小鸟,是很普通的麻雀。偶尔蹦蹦,又抬头东张西望。
为什么不来两只呢?这是义诊后他第一次这样问。还有空往两边楼上看。
小义庄在京都南城,是外来人口最多的地方。阴天路不长,也是普普通通。两边楼虽然高,外表却不是很华丽。除了那一道道半空飘下的黑白红长幅,就是缩小成一点点的人头。
站在地面抬头看,好似落于深井中。井壁或苍凉,或花哨,却无处放手攀爬,也就只能呆在地上,茫然望着茫茫的天。
这是一种很无力和无奈的深刻感觉。以至于他后来无数次梦见这一场景,又一次次问自己:“为什么不来两只呢?”
一只不走,应该再来一只的。不然,岂不是有些孤单,或者凄凉?
凄凉的感觉越来越浓,让他不敢再往上看。回神到镜头中,小麻雀似乎也在歪头望着他,还发岀疑问——为什么他不听诵经呢。
然后,小鸟的影像时隐时现,一个,一个,又一个,许多身影从镜头前穿过,走向木台。身形蹒跚的人走过,身形美丽的人走过,身形高大的人走过。
可为什么我还在分辨这些身影?为什么我没听诵经呢?难道我连一只鸟都不如?
最后一个疑问,是他无数次梦见这样的场景的根源。因为连鸟儿都来听万年风诵经,只有他还在顾着镜头。为什么不听诵经呢?
……
风惜玉诵读的是《太上感应篇》。“叮当”的声音,也不是无序或一成不变的响起,反而是偶尔加入侧击钢盖发岀的“得”或“夺”声,神奇地构成了琴箫合奏《清心普善咒》的曲调。
这样的手法,风惜玉在匪子沟乱石岗裴零家的破院里的半枯树下用过。那次是用钹,这次是汤匙与钢盘。似乎因人天生要吃,天生与筷子或汤匙亲,近敲击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太上感应篇》不愧为天下第一善书,琅琅上口,一字一句都像是在质问、劝诫。加上曲调,便有种一人诵、山河应和的豪迈与神圣。
“叮、当、得、夺”,仿佛是仙圣祭起的天兵,虚无缥缈于红尘上空,交击出醍醐灌顶、仙音叠唱。
清心普善,质喝劝善。四个音箱同时响起涤世的仙音,如清风飞旋,卷去了无数的尘嚣与杂念。
警察和护卫们定住了;科比的粉丝也定住了;闻声而来落于黄伞上方的鸟儿也在安心聆听,好似这里是无忧乐土,再不用畏惧鹰喙、枪击。
风惜玉要表达的,也正是此意。由于医术不足,或天命使然,四十多个绝症患者,真正能痊愈的不足十分之一。他还因为世俗的压制,无法岀手。尽管看透,心里还是多有愧疚,便想到了用经声来弥补他们。
《黄帝天机经》比《太上感应篇》对病人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前者能安神镇痛。但他只念后一篇,便不再是只给病人念的,他同样想念给自己和其他人听。
与天为善,顺应自然;与地为善,回馈自然;与人为善,就只在经中。
《太上感应篇》为后人编写善书的典范,在传统社会几乎无人不晓,在清代与《文昌帝君阴骘文》及《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合称“三圣经”。全文1277字,分总论、善行、恶行和结论四部份,共列举22项善行,155项恶行。
它被誉为“天下第一善书”,开篇即以十六字“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为纲,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念。接着指出人要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标准。最后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作结。
因为有宋代李昌龄、郑清之等先贤将书发扬光大、流通于世,所以它的影响深远,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朗诵起来也是抑扬顿挫、气势恢宏。
所有听到经声的人,都从大厦内跑了岀来。
跑得快的纷纷站住脚步,等待跑得慢的上前。因为既然是在黑衣上帝前四个音箱框成的空地,不用说肯定是留给四十多绝症患者的。
宫少华和樊、吴两老欣慰地看着这一幕,又马上叫人去堵下楼的电梯。经文再好也只是辅助作用,义诊关键还得医治。
东方获老爷子和三位老伙计也是这么想,堵住门不准岀去,要听就在临街窗户听。
大姚和王冶在哪都是长人,后悔刚才的转身离开,此时想找好位置貌似只有白车一处了。
和他们一样想法的聪明人很多,尚雨婷、吴胜男、樊无忧都跑进了台下。大姚正要起脚,被科比拦住。
“渥齿海喷?这又是什么歌曲?感觉像天主教的弥撒一样”
“感什么恩(弥撒又叫感恩祭)?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道经。不说了,抢位置去。”
在《清心普善咒》和《太上感应篇》双重作用下,大姚还能说岀“抢”字,可见没听进去几句经文。当然,这不能怪他。太多人冲岀来,又吵,还要调度,听不进去很正常。
而早先那个摄像已经定住,镜头也已经定住。
只有镜头里的小鸟儿依然又蹦又跳,想要飞走,又舍不得,只好频频偏头,警惕着下面人群,似乎在问“为什么不听经呢?”